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收藏 | 公考面试5大常见题型解析!

江西人社 2020-02-17


2019省考第一批入闱名单刚刚公布

但是革命尚未成功

考生仍需努力

小板凳准备好哈

现在人社君要介绍

公考中的面试题型

综合分析题

通过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判断考生思维是否敏锐、严密,能否系统、全面、准确地分析事物,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还要认清事物,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因为如此,对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测试不单单停留在分析问题寻找原因的层面上,往往还伴随着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可以说是一篇小型的申论。


1

回答要有层次

有的放矢,言简意赅

综合分析题,一般会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阅读后回答几个方面的问题,有时也会抛出一个社会热点,请考生谈谈看法。不管什么形式,基本有三个方面:对问题的看法、造成问题的原因、如何解决问题。

这类题目回答起来往往内容比较多,考生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口若悬河一答到底,或者重复自己的观点语句,让考官模模糊糊不知所云。因此,考生要注意内容层次和内部逻辑。比如:

Q

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有人认为这个政策是失败的,你怎么看?

在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要讲清楚几个方面:有社会经济大环境的问题,有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和创业心态的问题,有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包容问题,有相关部门指导的问题等等。

在每回答一个层面的时候,要用明显的语句、语气把内容分隔开,而且点到为止,不用每一个方面都长篇大论,时间也不允许。让考官清楚地知道你表达的层次和内容,逻辑清晰、思维清楚、简洁明了,印象就会比较好。


2

注重辩证思维

正反两面,切忌偏激

回答综合分析题时,一定要运用辩证思维。所谓“存在即合理”,出现一个社会现象或问题,总有其发生的诱因和土壤,也许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还具备一定的合理性,所以要善于从深层次看问题。除了原则性政治性问题外,不要一刀切,不要太偏激,不要讲太满,这样会暴露考生思想简单,缺乏阅历。比如:

Q

当前,家长在微信朋友圈为孩子参加各类评选活动拉票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无可厚非,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谈谈你的看法。

考生针对这个题目,就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首先,为什么家长要在微信朋友圈拉票,因为很多机构设置了微信投票这个环节,甚至有的政府部门也在这样做,从设置这个环节的初衷来看是好的,是为了体现社会参与,更加广泛民主,但同时也给拉票行为提供了土壤;其次,家长给孩子拉票,从亲情角度看,希望孩子能够更出色,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过了一个度,变成了功利性攀比,就不可取,既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也给亲朋好友造成了麻烦和困扰;第三,虽然拉票可以理解,但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各种有偿拉票、买票行为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投票的公平性。

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就可以知道,微信朋友圈拉票现象,不能简单地说它好或不好,对或不对,而是具有两面性,要客观地去分析。


3

考虑问题周全

多个角度,多种方法

客观分析了原因,辩证提出了观点,下一步就要解决问题。解决的举措,需要一一对应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也在检验考生思维是不是开阔,认知是不是有厚度,举措是不是实际可行。继续应用上文的例子:

Q

怎样解决微信朋友圈拉票带来的负面影响?

针对机构,要对微信投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从技术和规则上限制拉票行为,在社会性和公平性上寻求平衡;针对家长,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做好孩子的榜样;针对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击非法买票拉票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还网络投票一个清朗的环境;针对社会舆论,有责任进行正面宣传引导,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只有从多个维度提出具体举措,才能自圆其说、有血有肉,才能拿高分。


4

熟悉社会热点

深入了解,举一反三

很多考生问:我想不出那么多招数怎么办?感觉看到综合分析题就会卡壳。

根本原因在于平时了解得少、积累得少,肚子里没有墨水,当然写不出好文章。要想把综合分析题答好,必须多了解时政热点、社会现状、国家政策、大局大势,建议多看领导讲话材料、时政评论、新闻联播、学习强国APP等,都会有所帮助。看得多了,就会熟悉体制内的语言体系和思维习惯,就会自然而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情景应变题

应变能力是指面对意外事件等压力,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并寻求合适的方法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应对变化的能力。此类试题考查考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或者压力时,能否保证情绪稳定,不手忙脚乱;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始终如一,举止有度;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否迅速找到解决办法,考虑周到细致,方法合理有效;能否反应灵敏、积极,敏锐把握事件的潜在影响,有序应对突发情况。

这类题目有这几种类别:一是群体性事件;二是突发紧急状况;三是较难处理的矛盾问题;四是计划外事件。这些情况往往都会被设计成一个个场景出现在题目中。考生可以把握以下几点原则,或者说回答步骤:


1

控制局面

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

很多考生看到这类题目,往往会比较紧张,其实大可不必。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在工作岗位上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时也是如此。要快速行动,控制局面,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或升级,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或损失。比如:

Q

周末遇到非正常群体性上访,你作为值班人员,该怎么办?

首先你要和上访群众面对面接触,不能躲在值班室里;其次你要进行劝导和引导,让群众冷静下来,而不是任由情绪越来越激动,然后要快速打电话给领导汇报,必要时寻求警力协助。

再比如:

Q

你是某村的联村干部,村民焚烧秸秆被人举报到上级部门,上级部门追查下来,领导派你去处理,村干部也觉得比较为难,不配合,你该怎么办?

首先就要制止焚烧秸秆的行为,防止问题造成更大影响,及时和上级部门取得联系,报告情况,防止更大的被动。


2

了解情况

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控制了局面,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情况,这也是缓和局面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突发事件和复杂矛盾,往往了解掌握的情况不多,甚至来龙去脉都不清楚,盲目作出处理,会造成更多更大的矛盾。

了解情况要注意对象的全面性,要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不能带有情感偏见。了解情况的方式也要注重多样性。

比如:上文提到的信访事件,群众情绪比较激动,就不可拖延,而要采取当场听取的方式,可以让群众派几个代表到会议室进行陈述。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焚烧秸秆事件,既可以当场了解情况,也可以约定时间了解情况。了解情况时,既要听取群众的想法,也要听取村干部的意见,必要时也还可以征求乡镇分管领导的意见。

把了解掌握到的情况信息汇总分析后,就可以进入处理环节了。


3

妥善处理

注重考虑到多方情况

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注重兼顾多方利益和诉求,要从多个维度作出判断。

比如:上文提到的群体性上访,如果是因为涉嫌环保污染引起的村企矛盾,那么就要同步做好企业的工作,根据事实进行处理,如果污染属实,就要对企业作出处罚决定,如果不存在污染,就要向群众进行宣教解释。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焚烧秸秆事件,既要教育群众,不继续焚烧,也要指导村里,加强巡视,既要联系镇上,落实补助政策,还要对接上级,争取工作主动。


4

举一反三

防止再出现类似情况

在解决完问题后,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把坏事变好事,个别影响较大的事件,还要通过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引导,告知公众,防止以讹传讹。

当然,这类题目的核心考察要点在于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因此收尾可以简单一些,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人际关系题

作为公职人员,因为有了更多政治纪律的要求,以及工作职责的需要,人际关系便也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通过该种题型,考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说服与影响他人的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等等。

01

处理与上级的关系

这里说的上级,包括上级部门、上级领导等,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尊重、服从、沟通

考题场景一般会设置成多种矛盾复杂情况,比如:你的直接领导B和单位主要领导A之间有矛盾,A领导经常跳过B领导给你布置工作,你该怎么办?

再比如:你的领导因为种种原因,对你不信任,在工作上为难你,你该怎么处理?

不管是何场景,首先要把握的就是尊重领导、服从领导。当面顶撞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针对第一种场景,可以婉转地提醒A领导,是否告知一下B领导,或者说手头有B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需要跟他报告一下,以此作出提醒;

针对第二种场景,可以选择在适当的场合与领导进行沟通,说出你的想法和见解,消除误会。

总之,维护与领导的良好关系,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维护班子团结和单位形象的重要举措。

02

处理与同级的关系

这里说的同级,包括同事、同级单位等,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词:谦虚、团结、帮助。公职人员的优良品质之一,就是大局观念、集体意识。离开了组织和集体,英雄也无用武之地,所以需要谦虚谨慎、注重团结、帮助同事。

考题场景一般也会设置成多种矛盾复杂情况,比如:同事A虽然学历不高,但年长资历深,经常对你提出批评意见,你心里不服,该怎么办?

再比如:同事B跟你年龄相仿,总是与你针锋相对,甚至在背后说你坏话,但因为工作需要,你不得不与他合作,你该怎么处理?

不管如何,作为新入职的公务人员,首先要放低姿态,从自身找原因,不管学历高低、经验多少,都要甘当“小学生”。

针对第一种场景,可以本着拜同事为师的心态,耐心听取,自我分析,吸收正确意见,不断提升自己,并加强沟通,说出自己的看法,互相探讨,争取理解;

针对第二种场景,要本着团结共事的原则,以工作为重。在工作接触过程中,互相帮助,讲出心声,消除误会,表明态度。

总之,和谐的同事关系对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凝聚和增强单位的整体战斗力至关重要。

03

处理与下级的关系

这里说的下级,包括下级单位、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等,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词:服务、指导、关心

当然,作为新人,入职后一般没有直接下属,所以这类题目的场景一般会设置成与服务对象、群众等的矛盾冲突。

比如:在窗口服务中,有群众不理解政策,事务无法办理,群众对你进行投诉,你受到了领导批评,你该怎么办?

再比如:你是联系某村的乡镇干部,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及时帮助处理村里的一些事务,村干部说你官僚,你会怎么办?

如果遇到这些场景,首先虚心接受批评,然后分析原因,耐心解释,落实整改,举一反三。

针对第一种场景,就要热情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哪怕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也要根据“首问责任制”的要求,帮助联系和沟通,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

针对第二种场景,要检讨反思,作出解释,及时改正和补救,并做好解释,争取理解,不要造成更多不好的影响。

组织协调题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作为公职人员,组织协调是基本功,也是最常见的工作内容,比如开展一次调研、举办一次活动、进行一次会议、完成一次接待、组织一次座谈等等。组织协调题直接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组织调配人财物的能力、协调利益主体间关系的能力等

注意

很多考官都非常反感程式化的回答,比如:拟定一个方案后,报领导审定,然后组织实施,完成后写一个总结报告。这样的回答放之四海而皆准,等于没有回答,不可能拿高分。

这类题目如何回答得精彩,考生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思考:

1

清楚目标任务

如果不仔细看清题目要义,看到这类题目就去套“回答模式”,那就已经失败了。考生要看清组织协调的种类,是调研,宣传,比赛,会议,接待,策划还是其他,每一类组织协调事项,还是有区别的。因此,考生要认真审题,搞清楚让你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才能思考怎么去干。

2

选准对象样本

就拿调研为例,不同的目标任务,选取的对象样本是不同的。

比如:政府规划建一个农贸市场,对此开展调研,对象就要选择常去买菜的群众、周边市民等,他们最有切身感受,最有发言权,意见建议也就更精准,如果去问年轻白领,他们很多因为工作原因没时间去买菜,或者经常去超市买,也或者经常叫外卖,调研出来的结果就没有太多的参考意义。

再比如,政府要打造智慧政务网络,对此开展调研,对象就要选择经常接触网络的人群,以及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如果去问上了点年纪的普通群众,那可能就会不知所云,调研当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从中可以看出,对象样本的选择,对调研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考生在答题时,如果能够针对题目情形,精准地明确调研对象,就会让考官感觉你思路清晰、有的放矢。其他组织协调类题目也是一样,比如上级领导来考察新农村建设,就要选择农村社区的典型单位,而不能选择企业,这是一样的道理。

3

拓展方式渠道

根据对象样本的不同,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不同,考生回答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并且要行之有效。

再以调研为例,比如:针对普通群众,一般选取上门征求意见、书面调查等方式,这样更直接有效,而很少采取网络投票、微信征求意见等方式,因为上了点年纪的人很少熟练运用信息化。再比如,针对高知群体,运用信息化调研手段就会更加有效、更加便捷。

其他组织协调类题目也是一样,比如:有上级来考察,方式方法可以有多种,有现场考察典型单位,有座谈汇报交流等等。

此外,针对特定人群的调研、活动,也可以内部区分几种方式,有的采取问卷调查,有的采取座谈交流,有的采取一对一面谈询问等等。

总之,针对不同的对象样本,要采取相应的工作方式,组织协调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一刀切,这样回答拿不了高分。

4

有效结果运用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注重结果导向、效果导向。回答组织协调类题目,也忌讳虎头蛇尾。如何评价结果、运用结果,要有一个较好的收尾。

有的调研数据,需要由第三方机构来验证;有的意见建议,要形成书面报告;有的问题解决,要建章立制常态长效;有的考察交流,要有信息反馈等等。

【注意】结果运用也要切中题意,不可泛泛而谈,要紧扣对象样本、方法渠道,形成闭环。

自我认知题

自我认知题考查考生报考公务员的原动力,即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以及考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是否与公务员工作相匹配。

自我认知题还考查考生对社会、工作、生活及自我的认知能力,让考官有效了解考生过去和现在对工作的态度,更换工作与求职的原因,对未来的追求与抱负,以及考虑本单位所提供的公务员岗位或工作条件能否满足面试者的要求和期望等。

该类题型直接考查考生的基本认知和岗位认知,间接考查考生的道德和能力

1

从职业特征出发

介绍个人情况

公职人员从事的是特殊职业,政治性很强,所谓“身家清白”,也是考察的一个因素,这一点相信考生都能理解。因此,考官当然希望考生有一个正常、和谐、优良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从而具备养成较好素质的基础。同时,大部分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一定希望自己招录的高层次人才是稳定的,而不是以他们为“职业跳板”。

所以,考生在介绍时,不妨侧重表示自己在一个较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又是本地人或者已经在本地安家,求职目的是学成归来回本地就业、报效家乡,这样就会给考官一个“定心丸”(前提是不能说谎)。

2

从单位实际出发

了解有关背景

面试前,考生需要对报考的地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对入职后快速适应环境、开展工作大有益处,也是考官经常会问到,或者隐藏在题目中的内容。

以某个县级部门为例,考生需要了解该县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现状及有关数据、优势产业、县域内大型企业、地域人文、县委县政府近年来提出的规划战略及目标方向、该单位的主要职能、工作情况等。

了解这些情况,不仅可以拉近与考官的情感距离,更能把自己的求职动机和专业特长结合起来,表达自己对这样一片“热土”的憧憬,以及自身专业特长的匹配

3

从岗位需求出发

陈述经历优势

从考生的学习、实习、工作经历中,考官可以得出考生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初判。

比如:企业管理岗位招录一名公职人员,那么企业管理专业的考生一定比其他专业的考生更有优势,有过在企业实习或工作经历的考生,一定比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考生更能适应岗位。

因此,考生在回答自己的优势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得展示出与报考岗位相关的优势,可以是专业优势,可以是工作经验,可以是成功案例,也可以是职业能力当然,从宏观共性层面看,考生还可以从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适应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方面阐述自己的优势,这些都是公职人员必备素质。

在回答劣势时,考生可以淡化处理,一般从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基层经历、工作不够大胆等角度出发,但不要长篇大论,点到即止。

4

从工作内容出发

表明计划态度

谈到下一步打算,考生要从报考岗位的工作内容出发,谈谈自己的计划,并表明自己积极学习、努力工作的态度,这里切忌泛泛而谈。考生如果有一个明晰的计划和方向,考官自然会认为你已经有过深入的思考,是认真的,即使有的内容没有讲到点子上,也无伤大雅。

自我认知是做人做事的主观基础。充分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取得进步。考生可以经常思考思考,把这类答案藏于心中,一定会有帮助。

最后提醒考生,回答时要神态语气自然,不要生硬地背,方能增加考官的信任度。

人社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来源:帅帅职场屋

推荐阅读

习近平: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

速查!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公布!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