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才是你最该追的星!

江西人社 2020-02-17

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强大支撑。但高素质技术工人短缺一直是困扰制造业的短板。为了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工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人社部门精心组织职业培训、技能大赛等,引导技术工人坚持创新创造,弘扬工匠精神,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磅礴力量。近日,《江西日报》推出了《走近赣鄱工匠》栏目,记录了赣鄱工匠们背后的故事。今天,在世界青年技能日之际,跟人社君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龙建军


“有困难找龙大师”——这,是很多工友的口头禅,也是对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龙建军的极高评价。近日,江西日报报道了这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的事迹。

下滑查看更多他的事迹

“既然选择了航空,我就干一辈子。”今年48岁的龙建军,1999年进入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铆装钳工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现在是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他说,打铆钉看上去很简单,但一架飞机有几万个零件,结构很复杂,85%以上的结构件都是用铆装来连接,靠的就是这手上的功夫。


“铆接工装允许误差在0.5毫米左右,我一看就知道尺寸,不用量。”龙建军告诉记者,进洪都之前,他曾是一名木工,在永新老家替人打家具。“刚开始转行没少挨批评,上手困难,教不会。”龙建军很郁闷,“同样跟师傅学徒,人家做得好,我怎么做不好?”于是,他就天天练、下班后练、晚上练,有时间就找板子钻孔。


经过一番苦练,龙建军的技能水平迅速提升。学徒3个月后,龙建军参加了一次青工技术比赛,和工作十几年的老技工比拼,出人意料得了第一名。半年后,他再次参加技能比武,四十多人参赛,他又是第一名。从此以后,每次厂里比赛,他都包揽第一名。现在,他还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第43至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教练。


从一名木匠成长为身怀绝技的航空装备铆装行业领军人物,龙建军不仅践行工匠精神,将看似简单的铆装做到了极致,而且充满了创新精神,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良工装、工具。在龙建军的工作室,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自制小工具。“你别看它们不起眼,这些小改小革也有大成效。”龙建军说。


几年前,某型飞机安装辅助进气门时,需要两个人钻到飞机底下操作,空间非常狭小,而且用于定位的工装十分沉重,要反复拆装,有些工人还因此压伤了手。龙建军见此情况,便利用休息时间,查数据、画图,用废料自制了一套组合夹具,简化了装配流程。“原来两个人要干七八个小时,现在一个人一个小时就能搞定,时间、质量、安全都有了保障。”实际上,龙建军已先后申报10项专利和多项合建革新,使相关生产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如今的龙建军,早已不在生产线上干活,而是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疑难杂症”。工友们有一句口头禅,“有困难找龙大师”。


今年4月,龙建军两次前往兄弟单位解决难题。其中一次就是拆除飞机蒙皮。“蒙皮固定在骨架上,有上千个铆钉,我要把它们全部拆下来,钻头还不能把孔弄大,要保持精度,否则就会导致蒙皮报废、骨架报废,损失巨大。”龙建军坦言,5年前,他曾解决过类似的问题,这也是兄弟单位指定要他去当外援的原因。


“作为技术工人,一定要沉下心来做事,少一点浮躁、多一点专注,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龙建军说,现在他一年要带十几个徒弟,都是新员工或大学生,希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李全胜


“这些‘庞然大物’可有脾气了,你要学会读懂它们。”在李全胜眼中,磨矿机、分级设备等大型机械有着自己的情绪和表达。他在与它们的“对话”中,练就了“三个一”的绝活。近日,江西日报报道了这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磨矿分级技能大师的事迹。

下滑查看更多他的事迹

作为一名磨矿工,李全胜坚守在江铜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与磨矿机、分级设备等“庞然大物”一待就是29年。


“这些‘庞然大物’可有脾气了,你要学会读懂它们。”在李全胜眼中,磨矿机、分级设备等大型机械有着自己的情绪和表达。他在与它们的“对话”中,练就了“三个一”的绝活。


设备异响一听明。在震耳欲聋的生产现场,哪台设备有异响,李全胜只要走个来回,就能辨别出来,“这是‘大家伙’在告诉你哪里出问题啦。”一次,他在巡检球磨机群时,敏锐地听到异响,便立即停下来寻找声音来源,很快断定新安装的圆筒筛筛板存在问题。刚开始,厂家不相信自家的产品会有问题,不予理睬。李全胜坚持道:“这批筛板有问题,必须停机换掉!”最后,工段领导听取他的意见,果断下令停机更换。果然,异响声没有了,球磨机细度恢复正常,印证了李全胜的判断。


矿石性质一看清。什么性质的矿石一进皮带,李全胜看一眼便心里有谱,并很快作出准确判断调整工艺参数。他将矿石分为“听话”的易磨矿和“调皮”的难磨矿,并在大量试验后,总结出一套“治石良方”——易难矿处理先进法。这套方法在当时国内最大的半自磨系统上马后,成效明显:当“听话”的石头比较多时,就调整半自磨功率;“调皮”的石头量大时,及时调整用水量。这样一来,半自磨功率达到最佳范围,系统节电效果明显,当年就实现了每小时937.5吨的达产目标。


球磨筒体一停准。哪台球磨筒体需要停机检修,李全胜摸准了机械的“脾气”,能根据维修人员的要求,在现场按下停机按钮,让“大块头”的球磨筒体准确停在便于检修的位置。避免了维修人员通过盘车检修而增加的工作量,并大大缩短了检修时间。

“三个一”的绝活,为李全胜带来诸多荣誉:有色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磨矿分级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能工巧匠”……作为大山选矿厂里第一个磨矿分级高级技师,如今,李全胜成为厂里的“活名片”。


2012年3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李全胜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李全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希望更多人学会与机械“对话”。来自大山选矿厂各工段科室的40余名职工汇集在工作室里,用1+1>2的创新力量,一次次攻破生产技术难题,一次次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最近,李全胜的工作室外张贴了几幅“三年创新倍增”宣传画,在他的办公桌上,几份材料特别显眼:《3#钢芯胶带下矿漏斗改造》《提高富家坞破碎站出矿率》等,他告诉记者:“今年是江铜提出三年创新倍增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希望能够贡献更多的力量。”李全胜先后有11项专利、21项改造和60条建议被采纳实施,这些数字还在不断被刷新。


钟亮


带电班累计开展各类带电作业1万余次,零误差操作,零安全事故。他的工作室目前已培养省公司专家2人、市公司专家3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12人。钟亮的成绩,毋庸置疑。近日,江西日报报道了这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的事迹。

下滑查看更多他的事迹

站在十几米的高空绝缘斗里,头戴封闭安全帽,身着密不透风的绝缘服,戴着厚厚的绝缘手套,全副“武装”,小心翼翼铺好绝缘毯,在线路上套好绝缘管,一步步进行绝缘层剥离、导线搭接。这是钟亮的一次普通的带电作业操作,动作娴熟、平稳、流畅。


钟亮,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以他名字命名的“钟亮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高空一分钟,地上十年功。精湛的技术,来自一次次自我挑战。


说起来,进入配网带电作业岗位,是钟亮软磨硬泡争来的。2002年,国网九江供电公司成立配网带电作业班。这是一个需要过硬技术的岗位,已工作5年的钟亮跃跃欲试,可第一批成员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失落之余,不善言辞的钟亮找到单位负责人,强烈要求进带电作业班。


带电作业操作空间小,线间距离、金具与带电体距离近,作业时间少一分钟,安全系数就高一点。钟亮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技术练到最强。他常常下了班不回家,一个人在班组偷偷加练。


拆装线夹是配网带电作业最基本、难度较大的项目。线夹上有4个孔眼,直径10毫米;弹簧垫片指甲盖大,薄如纸片,而螺帽稍大,直径也只有17毫米,厚度6毫米。这样的小物件要戴着厚重的绝缘手套去取,并依次套在螺栓上拧紧,又快又稳,谈何容易。钟亮两个一组拆装四个螺杆、螺帽,最快纪录仅需38秒,至今无人打破。


1997年进入国网九江供电公司以来,钟亮立足岗位,潜心钻研业务知识,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他的金点子、QC(质量管理)成果、科技项目层出不穷。


“旁路不停电作业”是目前国内外最为先进的配网不停电作业项目之一,与其他传统带电作业项目相比,技术性更强、使用带电工作业器具的科技含量更高,这个项目在江西尚属空白。钟亮带领几名青年骨干攻坚克难,通过精心组织,认真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等,终于,在10千伏九瑞II线七里湖泵站分支3号杆-19号杆,成功开展“旁路不停电作业”,将原LJ-70导线更换为JKLYJ-240,提高配网架空线路绝缘化率,为国网江西电力公司填补了此项空白。


为提高带电清除异物的工作效率,解决带电清除异物时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等问题,钟亮和他的创新团队研制了新型绝缘套装操作棒。这一成果质量轻、遥控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可充分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且操作时长大大缩减。此项目获得江西省QC成果二等奖。


截至目前,带电班累计开展各类带电作业1万余次,零误差操作,零安全事故,钟亮作为技术带头人功不可没。


“钟亮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挂牌成立,在钟亮看来,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担子:“个人的技能水平再高,如果传承不下去,对企业和自己的价值只是零。”


工作室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帮助青年员工成才,与专业技能竞赛、师带徒传艺、项目攻关等活动有机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目前已培养省公司专家2人、市公司专家3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12人。



李双平


一块黄蜡石在手,怎么把它磨出圆润,磨出万千世界,磨出精气神?早已磨练出一颗恒心、匠心、慧心的李双平,在2017年全国技能大赛中一鸣惊人,从117名国内玉雕高手中脱颖而出,最早完成雕刻,最早“交卷”,并获全国唯一的特等奖。近日,江西日报报道了这位全国技术能手的事迹。

下滑查看更多他的事迹

落幕不久的上饶市第三届文博会,对于44岁的李双平来说,收获多多:他的展位,看的人多;他的作品,买的人多;其中一件黄蜡石雕刻作品,卖出了几万元的高价;文博会结束,他的玉雕《开国领袖》,荣获本届文博会“最值得收藏上饶城市文化礼品奖”。


在江西,在黄蜡石上雕刻领袖人物,李双平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黄蜡石又叫龙王玉,摸去有蜡状质感。赣东北鹰潭、弋阳、横峰一带多产这种石头。一块黄蜡石在手,怎么把它磨出圆润,磨出万千世界,磨出精气神?李双平的体会是:磨玉就是磨心。


磨出一颗恒心。一开始,李双平并没有磨石刻玉。他的家在横峰县一个小山村,家里贫穷,读小学时,他和哥哥爱上了书法美术,哥哥练书法,他学素描。父亲气得把他们的字画撕了,说他们不务正业,靠这个以后养不了家。但兄弟俩还是对书画非常痴迷,暗地里相互较劲。画着画着,李双平发现,自己最拿手的还是画毛泽东主席。小学毕业那年,全县学校举办美术比赛,李双平画的毛主席肖像,获第一名。这次获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毕业,他辗转江苏、广东投师学艺多年。村里同辈做生意赚了钱,他不动心;即使日子苦得揭不开锅,也没有动摇学艺的意志。24岁时,他回乡创业,在横峰县城开了一家广告招牌店,靠给人写招牌、画肖像为生。“这么多年有各种诱惑,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但我都没有放弃追求,因为美术、玉石雕刻已经融入我生命了。”他说。


磨出一颗匠心。“要雕好一块好石头,不磨掉浮躁的心,是做不到的。”李双平说。黄蜡石很稀缺,在上面雕刻一根根头发或一根根松针,需要止水一样的静心、无尘一样的净心。“我在雕刻的时候,心外是不见一物的。”他讲了一件小事,“有一次,人家来我店里玩,我正在做事,这人看我不理他,扭头就走。其实不是我怠慢他,是我没感觉到他。即使知道他来了,我也不能放下石头,因为一走神,说不定就刻坏了。”10多年前,横峰街头冒出很多黄蜡石雕刻店,店主都是请外地的师傅驻店雕刻,唯独李双平的店是他自己执刀。一名外地师傅私下对李双平说:“不要看现在横峰有这么多玉雕店,但玩到最后的,还是你。因为你是真正的匠人。”现在,横峰街头只剩下一家玉雕店,就是“李双平玉雕技能大师工作室”。


磨出一颗慧心。李双平有过瓶颈期: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兴起,靠给人画像不能养家了。好在黄蜡石市场兴起,他灵机一动,画笔从纸上转到了石头上。但在玉石上画什么、刻什么?他的家乡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如果把红色题材表现在黄蜡石上,是不是一个完美结合?这一慧心,使他的拿手绝活在黄蜡石上“复苏”了。“刻山水花鸟,长一点短一点,大一点小一点,也还是山水花鸟。但雕领袖人物不一样,它要求更高,要让人家一看就认出是某某人,这就要使出浑身解数,不能有丝毫偏差。”李双平说。2017年,全国技能大赛举行,117名国内玉雕高手聚在一起,每人一个工位,工位上各摆着一块石头。李双平拿到石头,最早完成设计、最早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毛主席头像,最早完成雕刻,最早“交卷”,以至于所有考官认为他有作弊嫌疑,等调出全程监控录像资料查看后,所有人折服了,一致把他的作品评为全国唯一的特等奖。


现在,李双平仍时常打磨自己的初心:如何让自己走得更远、更高。他梦想去专业高校进修一年,向国内外顶尖工艺大师学习;梦想有一天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拿上大奖;梦想有更多年轻人走进“李双平玉雕技能大师工作室”,将玉雕技艺传承下去……



李志芬


在邮政行业,以她名字命名的方法,可以让选择邮路由原来每人每次用时30秒到如今5秒;邮件封笼由千次手工输入15位绑定码到PDA一扫搞定;邮件中转的内部转运用时由120分钟加快至60分钟。近日,江西日报报道了这位能工巧匠的事迹。

下滑查看更多他的事迹

在处理时限上,选择邮路由原来每人每次用时30秒到如今5秒,节省的不仅是时间;在操作环节上,邮件封笼由千次手工输入15位绑定码到PDA一扫搞定,减少的不仅是误差;在邮件中转上,内部转运用时由120分钟加快至60分钟,提高的不仅是效率……

   

李志芬是南昌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中心的一名转运员,这套由他创造的“李志芬工作法”,实现了邮件运转的“快进快出”。


“邮政行业的时限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是20年前,李志芬刚参加邮政工作时,师傅传授给他的第一句话。这些年来,李志芬一直将它铭记于心。


“小李,邮件传送机的皮带卡住了,快帮忙看看!”“志芬,电脑系统显示的数据频频异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志芬个子不高,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性格腼腆、不善言辞的他,干起活来总是干脆利落。非技术专业出身的他,却对信息技术有着天生的兴趣,总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些令人赞叹的发明改进。


在南昌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中心担负着全省邮政进出口邮件的处理任务。2015年底,作为全国首批开展邮件处理工艺流程改造的中心局之一,该局正式投入使用了新的交叉带式双层分拣机。


记者在双层分拣机的两层工作台上看到,眼前是一大圈橘黄色的蛇状机械。这个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由968个托盘小车、24个供件台和101个格口组成。供件台分上下两层,每层有12个台席,包括20个人工供件台、4个OBR自动供件台。


虽然整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非常高,但在部分手工配发操作环节,仍然需要转运员逐个数字按键处理,这样既费时又容易出错。李志芬发现,在凌晨邮件量大、赶发频次多、人易疲惫的情况下,手工输入的方式更容易出现错按、漏按键的现象,从而直接导致数据丢失,影响信息与实物一致性而产生质量差错。


李志芬凭借对双层分拣机三期系统、子系统操作的熟练掌握,尝试着将所有需要进行封格绑定的格口、邮路进行统计和记录,利用从网上下载条码制作软件,分别制作出相应条码,然后打印出来粘贴在相应格口旁边,在每次封格绑定和扫描配发时只需对着条码扫一下,所需要的信息就自动录入系统中。


“成功了!”直到现在,回想起扫码成功的瞬间,李志芬激动的心情仍旧溢于言表。


2016年9月,历时两个多月的运行测试证明,李志芬对转运封装邮件配发环节处理工序的革新,既简化了流程,节约了时间,更减少了容易出错的机会。随后该方法被认定为“李志芬工作法”,在全局和行业内得到广泛推广运用。该工作法也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邮政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优秀先进工作法,这是江西邮政唯一获奖的工作法。


在“李志芬工作法”的带动下,南昌邮区中心局尝到了技术革新的甜头,自主研发“包分机效率监测软件”、车辆进局辅助系统、投递电子地图围栏技术、菜鸟面单电子分单技术、场院监控系统改造……之后,一系列革新手段,让邮件处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据统计,双层包分机由原设计能力的日处理30万件,提升到如今的日处理百万件以上,2018年“双11”处理峰值曾超过150万件,并且未出现“爆仓”情况。


往期回顾

2019年首批及时奖励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刚刚!我省首批及时奖励名单出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