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大国私408分上岸: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

青法平台 青法在线 2020-12-09


编者按:青苗法鸣始终致力于为考研经验的传递提供平台,从2017年起,共推送了200余篇考研经验贴,它们不仅记录了作者考研历程的点点滴滴,更为后来人的备考指明方向。我们衷心祝福正阅读这篇经验贴的你,能够从作者的经历中,找到复习的正确思路,为明年蟾宫折桂奠定基础。同时,我们欢迎广大2020级“准研究生”向我们赐稿经验贴,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作者简介:匿名,法大国私408分上岸。


在备考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要做到什么程度够成功上岸呢?此时此刻的我需要做些什么呢?这个神秘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直到看到自己的初试成绩才验证了心中的答案。


我想先和大家聊聊我的考场状态,便于剖析这一路得失。


2019年12月22日下午。看到试卷的那一刻,第一反应是:我居然有一半的题目不太有把握……怎么办……明明这些题目都很基础啊,是不是最后一个月的方向有误,是不是自己真的是怎么学也都学不好了?这样的想法在脑海里快速闪过,也快速消失。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我只好尽力答好每一道题,把每一道题都当做人生中的最后一道。


事后回想起来考场的状态,整个备考最大受益是心态的强大和学习思维的转变:若不是心态的强大,看到试卷的那一刻可能就自我放弃了;若不是学习思维的转变和平日对知识的领悟,我也无法把每一道题目答得尽善尽美。


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和大家聊聊,希望能对已经在路上或者还在赶来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学习本身

(一)学习规律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你对知识的掌握绝对不是对同一内容的简单多次的重复。正确的学习姿势应该是:寻找对一个复杂事物认识的多个不同阶段,然后不断进阶、寻求突破,从来都不要奢望一蹴而就,因为“一步到位”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上路之前,首先是要认识到学习对象的特征。


以法大国际法备考为例,从广度来说,需要备考八本书,难度系数较大;从深度来说,法综五本书偏基础,三国中国经题目较易抽风。因而,备考难度在于“背完最后一本书忘了最后一本书”以及对于国经热点知识的把握。


其次,要针对其特性制定一系列的计划。在九月份之后,我是采取主副线交织的复试方式,主线是这一阶段的主攻方向,副线则是次要任务。我将八门学科分割成四个组合:一组是民法和民诉;二组是刑法、法理和宪法;三组是国公和国私;四组是国经。每一个阶段有主攻的方向,同时利用其它边角料的时间再对副线进行巩固。


九月份的主线是法综五本,副线便是三国;十月份的主线则为三国,副线继续巩固法综五本;到了十一月份,各位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即对不同学科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科难度)进行进一步安排。


我个人认为,前期的量的积累都是为了十一月份寻求突破做准备的。到了十一月份,你的心态会因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身体的疲劳程度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你会觉得该背的都已经背过了,还要怎么继续深入敌后呢?亦或是,我都背的这么猛了,可为什么还是会忘记呢?是不是因为前期的背诵都是“自我欺骗”呢?


如果你感受到了以上其一的微妙变化,那就说明你改变的时间到来了。


考研最大的误区或许在于“背”。背书以备考这件事,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所谓的难点和(你以为的)热点或许最终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试卷上;可若是对所有的知识一视同仁、面面俱到,可能还没考完就已经累趴下了。


所以,备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能在专业课上走多远,取决于你对本专业的领悟程度有多高。而若要寻求更高层次的知识掌握,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多次重复的“背”。进行二轮背诵之后,此时的你应该掌握了各个学科的框架体系、每个小知识点的回答思路,可以试着转换思路:首先你应该从一个应试者的“被动学习式”状态脱离出来,主动地“创造知识”,假设你是本书的作者你会怎么展开写每一个知识点呢?你就会发现你看待问题的视角逐渐发生转变,你对知识的态度也会从以往的抵抗吸收状态脱离出来。


然后你需要思考我的想法和本书作者之间存在哪些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哪些?我的想法是否合理?


这样的学习思维是在考场上是有切实帮助的。或许大家还记得我的三国卷有一半的题目不太有把握,但最后取得了专业课二140+的成绩。我觉得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平日里进行了上述思维模式的训练。


三国卷有一简述题:请简述《南极条约》。

考场上,我就去设想:要是我是条约的起草人我会怎么编写这个条约呢?根据这样的思路指引以及对往日条约的基本框架,我就树立了如下框架:

1.条约宗旨(每个条约都必不可少的部分,大概就是以呼吁性原则性的话语为主);

2.主要目的是科考;

3.为了实现这一主要目的,需要防止哪些行为?

4.本条约的适用范围又有哪些?南极的范围以及哪些国家需要遵守本条约?

5.以及其他一些硬挤出来滥竽充数的点。


接着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每一部分进行扩展,最后定期总结,自我反省。


在每晚睡觉之前,我会用手账记录一天的日程。在此过程中,反思今日每个时间段的学习状态与情绪。以第三人的视角去客观地评判这一天的得失。这一步很难,因为人总是善于美化自己,而不愿意发现自己不够好的那一部分。但请你一定一定要学会对自己诚实,直面问题本身。有一段时间状态不佳,在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就对自己近来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同时,你还要从全局出发去考量最近一段时间的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有助于最终目标的达成。


从考场上出来之后,我反省了一下自己最后一个月的战略性失误:最后一个月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回归基础,全面又全面地复习,尽量做到知识点不遗漏;但当时的我在干嘛呢?一直在担心老师们会出偏题难题怪题,猜测着国经老师会出什么热点。因此很大精力被这些硬骨头分散了去,却忽略了那80%的得分点。


所以,还是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战略方向,在踏出每一步之前要考虑接下来这一步可能会对后面的复习产生什么影响。


(二)具体建议

1.初试

关于各科的意见:


(1)公共课

从复试名单来看,公共课的意义取决于你的目标分数。410+的大神们,政治75+,英语75+。简言之,专业课决定你能站多高,公共课决定你能在这个平台走多远。所以,目标分在400以上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小看政治和英语的作用。


(2)英语

恋恋有词没什么用处,时间紧可不看。最根本还是在阅读上,通过阅读学单词就好。


(3)政治

客观题:认真对待,拉分关键。我政治选择题,直到考前最后一天,也没几次上30+。但最后有惊无险,还是要不抛弃不放弃,做一道便积累一个知识点。

主观题:考前十天,背肖老师,少量多次,分专题背,在一天内用艾宾浩斯实现重复刺激。考试的时候,透过题目看本质,找到和所背素材的共通之处,以不变应万变。


(4)专业课

国际法学院的法综分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三国的复习强度和难度。建议前期打好法综基础,后期冲刺三国。


大家不用被今年三国专业课二分数吓到,冷静想想还是因为今年题目较为基础加之老师较为友好,才造就了如此多的高分选手。平心静气踏实复习,前期攻克国经难关,后期任务会轻松很多。


(更多细节我真的想不起来了,太太久远了。有什么专业课问题的朋友可以发我邮箱呀qinglaiguosi@163.com,会不定时回复的)


2.复试

复试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辅导用书——分别是杜新丽老师主编的《国际私法》(第五版)、霍政欣老师著《国际私法》(中英文版本)和徐伟功老师著《<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研究》;二是论文(四类)——经典类(各个小章节的经典问题讨论,即引用量前列)、热点类(近五年核刊所发文章和一些公众号的讨论)和法大老师的论文。


首先来说一下辅导用书吧。第一轮我把杜老师主编的国私过了一遍,回顾基础知识,同时初步熟悉霍老师的英文版教材以熟悉其话语体系;第二轮主打霍老师的英文教材,初步记忆;第三轮结合霍老师中文版教材,可以感受一下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论证方式,而且霍老师的中英文教材互通,可以进一步加深专业英文的理解;第四轮,主要是徐伟功老师的书以及各类论文,同时学会将专业英文输出。

其次是论文。


本次复试,我真的深深深深地感受到了近五年核刊的重要性!结合我和我一些小伙伴的复试题目来看,一篇论文题目就会是一道复试题。所以,希望大家对核刊能认真对待,千万不能走马观花,而应该注重提炼核心观点和论证思路。在经典类论文方面,是用来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绝对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这一方面呢特别推荐杜涛老师和宋晓老师的文章。


最后,聊聊本次复试的感想。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掌握知识的不同境界了:先是内心领悟,再是下笔成文,最后一步才能是复试所要求的口头输出!因此,要达到老师们要求的“出口成章”,这个知识点必须已经形成条件反射,能迅速接受信息并提取最后表达。英语部分,准备了专业英语的国际法学院好像不怎么考,大部分同学是日常英语。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过是不同方面的英语能力展现,重在日常积累。



(三)一些小习惯

1.早睡早起

在备考初试的整个过程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归功于12点前睡觉的铁律。长期超过12点睡觉将会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2.每天半小时的冥想或瑜伽

坚持冥想能够提高自己对心态和当下状态的感知力,然后你就能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记手帐

每晚睡前会记录当天日程的手帐,并且进一步设想明日计划。背书背到人生感悟极多的时候,也会用小便签记录一下。手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翻翻看过去所经历的一切,会突然有了些许的自信。(我去年用的的国誉自我三合一,但对于像我这样创作欲望不那么强烈的朋友还是买mini版吧)


二、心态调节

在考研之前,我是一个心态极其脆弱的人,七月份的时候每天一小崩,九月份之后每月一大崩。我总结了一些心态常崩的原因及其调整方法。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心态崩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了:要么就是自己比别人差;要么就是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状态下的自己相差甚远。


1.看见别人学习状态老好,可自己最近却总在掉链子,总担心自己会落下。


人生导师琳琳张和我说过一句话,很是受用:我觉得我没有必要跟别人比,我就愿意专注在自己的跑道上。考研就是这样单线条的作业,每个人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后就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自我斗争中了。要是早知道我研究生同学都这么神仙,估计我就被吓死在半路上了吧。所以,一个人关在黑屋子里洗衣服又有什么不好?


总之呢,面临心态问题,第一件事就是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为什么此时此刻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如何避免这样的想法给自己造成消极影响?


2.有时会因为政治\英语的错误率偏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上升到“自己怎么学都学不会”的自我放弃状态。


我觉得应该把错题或答不上题当做孤立事件,换一句话说,就是不要因为一道错题就否定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自信。就是碰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来一个解决一个。但同时,一定要去深究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是否存在哪些知识漏洞。这一分析过程常见于英语阅读题的归纳总结中。我会将自己常见的阅读错误分为几类,在第三次做阅读题时把再次错误的题目分门别类。我曾有一道题做错了五遍,每次记录下来的想法还都不太一样。


三、一些其他问题

(一)关于战线

在今年的复试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何为“战线长”之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因为在家学习时而懈怠,也因为“复习得差不多了”而无所适从,也因为“学得太猛了”而身体不适……这些都是战线长可能出现的问题。其中,大家最为苦恼的是后期“带不动”的问题。“带不动”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大家认为知识点已刻在脑子里,再看一轮“恶心得想吐”;二是身体无法支撑高强度的学习。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首先是学习感觉,之所以先和大家谈学习战略,是因为越到后期越重视先期积累以及每一轮的学习重点。在12月之前,每一轮背诵都有新的感觉(也有可能是背一遍忘一遍)。因此,12月之前的学习充满着热情,到了12月份这个槛,心理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变化:前期复习状态良好且计划平稳推进的同学,到12月份会有些惊慌失措,一种即将登顶之前的后退之感。


现实中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战线短全程冲刺状态;另一种则是战线长按部就班慢慢来,我选择了后者,一是因为学习任务的繁重(法大国际法的专业课需要学习八本书);二是我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太愿意“一步到位”,一个知识点我更愿意分多次循序渐进地学习。这也是战线虽长却没有对知识点反感的原因之一。根据我的观察(不一定对),战线短适合:短期学习热情较高,目标院校难度较自身实力小或匹配。


(二)关于真题

1.真题的意义

绝对不能被真题中的单一知识点所禁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由题到题风,摸清考察的类型和风格。


2.真题可以怎么用

(1)检测

在完成基础一轮复习之后,用真题检测复习效果。

(2)研究

你应该着重以下方面:

①出现次数:同一个知识点若重复多次出现,说明是老师想要考察的重点内容;


②题目类型:如民法偏爱考察对比研究,则应该在二轮复习中注重相似概念的跨越对比;


③题目难度:将题目划分为三类,分别是——a.基础题,即那种翻开书本就能找到答案的;b.综合题:解答并非是单一知识点,而是需要知识的融汇贯通;c.神仙题:这类题目基本处于放弃状态,看考场状态以及平日积累吧。


青云说:决定唐僧成为唐僧的,根本不是那本经书,而是漫漫取经路。同理,决定你成为研究生的,不是那份录取通知书,而是考研路上你的收获与成长。愿你扬帆起航,驶向梦想的彼岸。



推荐阅读

水涨船高的法大民商分数线
复旦诉讼法+法考:自知其苦兼自得其乐的十七个月
法大刑诉409分,法考219 + 127
全干货!二战法大国际私法381分初试经验分享
考研法大国经+法考的经验教训
超详细!法大经济法401分+法考上岸经验分享
考研政治66到83,法大单科第一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本文责编 ✎ 无彦祖

本期编辑 ✎ 张子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