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刑科院430分经验贴:一思尚存,此志不懈

青法平台 青法在线 2020-12-09

编者按:青苗法鸣始终致力于为考研经验的传递提供平台,从2017年起,共推送了200余篇考研经验贴,它们不仅记录了作者考研历程的点点滴滴,更为后来人的备考指明方向。我们衷心祝福正阅读这篇经验贴的你,能够从作者的经历中,找到复习的正确思路,为明年蟾宫折桂奠定基础。同时,我们欢迎广大2020级“准研究生”向我们赐稿经验贴,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作者简介:邹考,男,江西宜春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本科成绩中等略偏上。做事属于事前纠结,事后决绝,有目标时高度自律,无目标时高度懒散。已通过法考,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院刑法学专业,初试总分430分,政治77分,英语80分,专业课一138分,专业课二135分,初试第一,复试表现不佳,现已顺利被拟录取。



目录

一、择校、法考与个人心态

二、时间安排

三、公共课复习经验

四、专业课复习经验

五、总结



前言

我一直认为,所谓经验贴,不过是作者对自身经历的一次回顾,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经验贴是写给作者自己看的,实际上似乎并无太多参考价值。一方面,作者在回想过程中常常着重描绘自己的成功经历,使读者以为其在过去一年里一直坚定不移、胸有成竹;另一方面,在成功所带来的喜悦的影响下,作者往往对其彷徨、焦虑、迷茫轻描淡写。


而实际上,未至终点,每个人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说自己必然成功,而达到终点,则都会有多种十足的把握来解释自己的成功。每一个人,需要的是不断思索、不停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一以贯之。想必我也难以免落俗套,将不应有的自负掺杂在本文中,但如若本文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那我所写的文字便不算毫无益处。



一、择校、法考与个人心态


01


择校

考研无疑是一场漫长枯燥而又艰苦卓绝的旅行,在步入旅途之前,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下定决心。如果考学硕,毋庸置疑,确定目标院校自是第一步。倘若考法硕,虽说是全国统考,但私以为也应确定目标院校,因为目标带给你的压力与渴望会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你的懈怠。我择校时主要以兴趣为主,虽然本科刑法总论、刑法分论的成绩都没上过80,但经过一番思索,我认为这是由于自己当时执迷于某些深奥理论,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导致最后什么都没学到的缘故,对此,我自信完全可以克服。随后又因为各种因素进一步确定了刑科院。


择校,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自应由个人思索并决定,别人的建议仅能作参考,本文也不作任何评说。如果一个人连这一步也无法迈出,那我认为他的考研之路将会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此外,想提醒大家的是,目标院校的难易程度只有在确定之前有意义,确定之后,每个人所有面对的知识都是浩瀚的,都必须倾尽全力。


02


法考

考研法考能否兼顾(我以为的兼顾,仍然是以考研为重心,法考重要性稍次,毕竟有学上最重要),各位朋友应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来做决定。结合周围朋友的情况以及我经验,我的看法如下:


1.考研科目与法考科目重合程度较高(法考科目建议按照主观题来算)

以去年为例,法考主观题考察了中特法治理论、刑法、刑诉、民法民诉合一、商法或者行政法二选一,共五道大题。如果重合科目在三门以上(中特法治理论其实与法理宪法没有太大关系,不计算在内),我觉得兼顾的可能性较大。


2.时间充裕,并且规划清晰,不会在法考上投入过多的时间

有一个比较奇怪现象:想要兼顾的同学往往会在法考上耗费过多精力,致使准备考研的时间被大大压缩。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法考的知识量太过于庞大,且许多新知识对考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法考老师授课有趣,吸引人;加之法考分两次,考试时间又在九月、十月,可能人们还是更倾向于耗费更多精力在更早到来的考试上。(最新消息是推迟到了十月、十一月,那想要兼顾的考生更需谨慎)


3.承压能力需较强

无论是法考,还是考研,知识量均非常庞大,特别是在八月底到主观题考完这一时间内,考生会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自己能否承受这样的压力,学习效率能否保证,也是每一个想要兼顾的同学应当认真衡量的。如果考研的目标又属于极有难度的一类,且自身属于容易焦虑的人,无法承受这双重的压力,兼顾二者则更应该谨慎(比如我就属于极易有巨大压力的人,甚至后来还因此患上了耳鸣,所以当时为了求稳,毅然决然放弃了法考)。

4.风险中懂得取舍

关于风险问题,有不少同学想要同时准备考研法考是因为害怕忙碌一年无所得,这确实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我的态度是:做什么都有风险,不要贪心。


当然,以上的一些想法不适用于想要在法考上取得高分的同学。


特别想说明的一点是,我自觉现在周围许多人对法考的难度有了过高的估计,但我认为并不该如此。法考毕竟只是一个通过型考试,一个接受过系统法学教育的法学本科生,本科所学的东西对法考应该还是有些用处,在这几年传说中的政策红利的加持之下,通过法考(再次强调,仅仅是通过)应该是一件并不十分困难的事情。例如我,在重合科目只有刑法、刑诉的情况下,没有进行任何的法考复习,便幸运地通过了法考。所以,无论兼顾与否,建议大家尽可能地去考一下,把它当成模拟考试也不亏的。


03


心态

备考期间的压力在所难免,主要分两类,身体压力与心理压力。


考研确实是一场身体战,纵观周围朋友,备考时间(截止初试前)一般都在六个月到九个月之间,更有甚者达十二个月,建议大家在考研前中期加强锻炼,为后期(十月之后)冲刺作准备。我在冲刺后期就出现过体力不支、疾病频发的现象。虽说我也坚定认为身体是第一位,但我在备考过程中(延续至复试)就因为过于焦虑而患耳鸣就达十个月之久,但一直拖着病体学习,不敢放松养病,十分折磨人,几次前往医院也无法根治。总之,身体状况确实非常影响心态。


其实所谓身体压力,其实最终也会映射到心理上。例如,你生病就医花费了一天时间,然后你就会非常焦虑,心里想:居然浪费了一天时间!后面养病居然还要耽搁好几天!又比如,你因为实在太累了,想放松一天,放松的时候很happy,结果第二天学习的时候又焦虑了:我又比别人少学了一天。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如何缓解、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并把这样一种花费视为必要且有益的。焦虑、不知所措、胡思乱想、东想西想、怀疑自己这些情况是人都会有,我也常常如此。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要抗拒这种感觉的出现,坦然地接受它,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然后采取恰当的方法排解负面情绪,使之最低限度地影响自己。比如我就常常在晚饭后和室友、朋友漫步毓秀湖畔;每周至少休息半天(下午加晚上),每月还会集中休息一两天;偶尔去看个电影。


虽然我在此分析得井井有条,侃侃而谈,但备考期间也慌得不行,甚至焦虑到难以入睡、梦中惊醒,实难说有什么良好的心态,在此只能告诉大家: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黑暗的角落,而考研期间黑暗面确实很容易放大,不要去否认它。适当地督促自己是可以的,但不要过于怀疑自己,要相信自己。琐事俗物也必然会出现,焦虑、着急、迷茫和无助也非常正常,但请不要觉得某一件事对你的影响是致命的。


况且,考研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备考期间难免会做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比如我在十一月的时候,还参加了入党发展对象培训班,上了许多课,写了一大堆材料。但总体看来,包括生病、入党、休息等事情并未影响自己的学习进度,甚至还出于某些奇怪的原因,反而调节了我枯燥单一的备考生活,部分释放了我的负面情绪,使学习更加高效。



二、时间安排


01


总体时间安排

 我从三月中旬开始复习考研,自觉战线过长,难以一直保持高效,所以采取了“前松后紧”的复习策略,即一开始复习较为轻松,随后慢慢加大强度:3月到6月底每天大概学习6-8小时;7月到9月底每天学习大概10个小时;10月到考前每天学习时间大约11个小时。


在整个备考期间,我也未缺过课,形势与政策也老老实实去上了(当然听不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02


具体作息安排

在7月中旬之前,由于需要上课、复习期末考试,所以我的学习时间经常变动,但在7月中旬正式进入状态后,作息开始固定。


我认为规律的作息对长期备考十分有利,一方面能够对每天所学知识的量有准确的把握,从而可以精准预测学习进度;另一方面,长期坚持固定的作息有利于进入学习状态,适应备考生活。

本人作息时间如下:


早上6:50-7:00到达自习室或者图书馆

上午7:00-11:30学习公共课

中午11:30-下午2:00午饭加午休

下午2:00-下午5:00学习专业课

下午5:00—下午6:00晚饭加散步

下午6:00—晚上10:00(九月底之前是9:30)学习专业课

晚上11:00(九月底以后是11:30)开始睡觉


当然,必须向读者坦白的是,尽管我严格执行了上述计划,但寝室夜聊、散步时与同学聊天聊嗨了、午觉赖床几分钟这些事也是偶尔发生的。


为了防止误导读者,必须指出,我的作息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规律的,而是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才进入学习状态,固定下来。所以大家对在备考初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况也不必太过焦虑,只要想着不断进步就好,慢慢来,比较快。


03


学习计划:精确或者泛泛

我一开始也曾经制定过每日计划表,但发现自己不能准确把握完成学习计划的时间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意外,实际执行确有困难,看着每天的计划不能实现,心里十分变扭,随后便选择了只制定阶段性计划的方案。之后发现这也确实更适合自己。


我制定学习计划,以一轮为一阶段,以周或者月为计算单位。例如,我于8月中旬开始了第三轮专业课复习,预计花费一个半月,预计九月底完成。我认为,制定泛泛而非精确的学习计划,有利于根据各科难度、考试占比来灵活安排时间,也不会出现某一天任务完不成而某一天任务早早完成的情况。


此外,我建议大家在制定计划的时间可以设置一个缓冲时间。例如,背完一本专业书实际需要7天,做计划时则可以按照8-9天来。一来,如果出现某些意外的事情,也不至于打乱总体的学习计划;二来,如果提前完成,还有适当的时间休息,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调整一下自己的学习计划等等。


制定计划的前提是了解自己所学以及了解自己本身。我在备考之前,就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来思索自身的性格、能否长期学习的忍耐力、学习能力以及如何安排自己全年的学习。通过长时间的思索,我在三月份对自己的全年学习进度,学习状态与心态的起伏,何时进入疲惫期,何时压力会非常大,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等都作出了预测。事实也证明,整个备考过程基本如我设想一般进行(当然也有我没预测到的:去年正好撞上了考试改革……),这使得我在备考过程中心态一直比较平稳,并不十分慌乱。


再次提醒大家,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改正它。例如,自制力弱,会控制不住玩手机,那就承认它、直面它,然后不带手机去上自习,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除非有事,否则我在下午和晚上都不带手机去上自习。又比如,喜欢在学习的时候胡思乱想,那就到天台、走廊里读出声音来,强迫自己集中精神,久而久之会发现注意力会更集中了,典型例子依然还是我。



三、公共课复习经验


01


政治

 我是理科生,基础比较薄弱,主要用的是肖秀荣全家桶,考前所设定的政治目标分数是70分。今年北京压分没那么严重(个人感觉)加之运气成分,最终分数为77分。以下根据我复习的时间线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过程:


1.八月中旬到十月初 

在这一阶段,我每天复习政治所花时间为1.5-2小时。使用资料:肖秀荣讲政治教材、1000题、真题,徐涛老师的视频


(1)肖秀荣1000题

我事前对政治的难度有了过高的估计,所以开始时间较早,导致在后期无事可干,把1000题做了三遍。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第一,1000题的风格和真题大相径庭,多为概念性的题目,做多了对考研并无太大用处,所以我建议基础好的同学做一遍即可,基础弱的做两遍;第二,1000题实在太难了,我很多题错了两遍,部分题错了三次,实在打击信心。


(2)视频

我虽然使用了肖秀荣老师的全套书,但视频仍然选择了徐涛老师,但与1000题完全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我仅观看了马原以及中特的视频,并且只看了强化班的课程。

其实无论是复习英语政治,亦或是法考,我都不太建议观看过长时间的视频。第一,看视频十分占用时间,而书才是根本,;第二,我认为看视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放松,容易导致思想上的懈怠:只听老师讲,不会主动思考,课后也不会去整理、记忆。


(3)真题分析(此处仅指客观题)

由于我在1000题上面耗费时间太久,所以对真题的分析并不如意,但此处还是有一些个人建议。


第一,看真题首先看出题风格与趋势,例如,考研政治近几年经常出现课本之外但却是时事热点(好吧,这两年热点真多)的题目,这就需要考生注重日常积累而不要在准备这类题上耗费太多时间,因为特地花时间准备基本没有用。


第二,分模块对马原、近代史、中特、思修法基进行分析,考研政治中并不是所有模块的题都难,根据真题风格以及自身情况来合理分配时间。


第三,注重技巧,研究题目与选项的设置。知识虽然是最重要的,但或许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多,考研政治中的文字游戏日渐增多,建议各位花时间研究,听说陆寓丰(昵称“腿姐”)老师有专门这方面的课,大家可以找来看看。但我检索能力实在太弱,半天没找到免费的(贫穷呀),直到考前两周才开始研究真题的陷阱,耗费了不少时间。


(4)注意记忆选择题考点

虽然肖秀荣老师、徐涛老师都有考前冲刺背诵小册子,但我并不信任自己的临时记忆:一方面,突击背诵往往导致掌握知识不全面;另一方面,记忆效果无保证。所以建议大家在开始学习时,就注意记忆平时学到的知识,但也不要花太多时间,简单记忆即可。


2.十月中旬到十二月初

每天花费时间1.5h-2h,使用资料:肖秀荣冲刺背诵笔记、知识点纲要、八套卷、时事小册子,徐涛8套卷,腿姐四套卷。


(1)重点记忆选择题考点

在这阶段,我每天都会抽半个小时背诵。在此处有几个建议:第一,除个别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外,可以不追求精确记忆,有印象即可;第二,建议背诵小册子的同时,温习一下书本,防止知识有遗漏。


(2)练习客观题

客观题主要还是多练习,我当时使用了肖八、徐八和腿四。但我认为有几点注意事项:第一,不能盲目追求全面,而买大量的题最后导致做不完,或者忘记了曾经做过的题;第二,注意温习与延伸--通过错题,锁定知识点,再回到课本上将相关的知识点一起复习,时常回顾;第三,不要太在意正确率,模拟题毕竟不是真题,真题的题目有区分度,模拟题不一定,例如我肖八就一直在42分左右波动,但个人估计考研政治的客观题得分约为45分甚至以上。


(3)主观题复习

我去年在看经验贴的时候,发现许多经验贴说直接背肖四即可,但根据去年的经验(肖秀荣老师押题也是有翻车可能的)以及己身实践,我建议时间充足的同学去背一背肖八。第一,我担忧自己是理科生,碰上不会的题无法下笔,所以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肖八背了一遍,当作素材;第二,押题存在风险,为了求稳必须把所有主观题考点复习一遍,这样即便碰上为押中的题,也有素材可写;第三,背诵肖八不必追求精准记忆,大概背诵即可,同时也要注意题目与答案之间的联系。


(4)客观题复习

我在这一阶段曾经从头到尾把课本看了好几遍,但觉得效果不是很好。此处建议大家可以结合客观题的错题来看课本,比较高效。


3.十二月初到考前

每天花费时间1-1.5h,使用资料:肖四,各种来源不同的奇怪资料。因为考前我的专业课复习压力大,所以考前两周内我只重点复习了错题与肖四。在此有一点想说的是,考前会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资料出现,大家注意甄别与使用。我也不知道怎么找来的,全靠我那些智慧且热心的朋友们接济我才知道,居然还有这些资料。


02


英语

本人四六级均为裸考,低分飘过之后便没有再去考,但自觉有一定的语法基础,英语最终得分80分,也无什么成功经验可谈,一下就各科谈一下自己踩过的雷和一些感悟。


1.单词

我曾看完新东方董仲蠡的单词课,但自觉确实没啥用,恋恋有词什么的周围朋友也是一片吐槽声,所以大家直接拿着单词书背就好了。APP推荐不背单词,单词书就用红宝书即可。背单词不能停,要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


2.完形填空

我做完历年真题发现,完形填在早些年份非常难,但近几年难度显著降低,我在九、十月份且完全没复习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只错6个左右。一般而言是不建议大家花费太多时间在准备完形填空上,但追求高分的同学不在此列,且建议提早复习此类题型,因为此类题型非常考验语法水平,提升需要很长时间。


3.阅读

得阅读者得天下,我一开始阅读长期保持在错6-10个的水平,但到了10月份已经能稳定在错2-3个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自己的提升经历:


(1)长难句

我因为自觉有一定的语法基础,所以并没有使用相关的语法书。而且我认为理解长难句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直接练习而非听课、看语法书,所以我采用了翻译历年真题的方法,其主要分三步:①第一遍强行翻译,不查字典,对于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标记并猜测其意思;我重点翻译了长难句,对于简单的句子仅作了简单翻译。②查阅单词意思以及特殊句式,在翻译文的基础上进行再翻译。③对照答案订正。


此项工作非常庞大,每篇阅读至少花费30分钟,我从翻译了05年-19年的全部真题,耗时接近两个月,但效果也是显著的--从看不懂文章到基本能看懂文章。


(2)降低错误率

在单词背完好几轮,感觉文章也都能看懂的时候,可能你会发现自己的错误率依然居高不下。不必惊慌,我也曾遇到这种情形,并且还深深地为自己花费大量时间翻译阅读而焦虑、懊恼,一度把英语的目标设定为过线即可。但我后来发现,考研英语阅读的题目与选项的设置非常具有技巧性,单纯看懂文章不能选对答案,于是听了唐迟老师的《阅读的逻辑》,并且经过了一两个月的反思、训练,终于将错误率降至较低水平。


4.翻译

我听过新东方刘静老师的翻译课,但觉得没什么用就没听了。我认为翻译还是以训练为主,不建议大家花费太多时间听课。我自考前一百天开始,从2000年真题开始,每天翻译两道真题,并时常复习,总结常考句式,自觉效果不错。


5.新题型

没什么好说的,技巧性很强,建议大家听课,而不要直接上来硬做。有些题实在太难了,我经常五个错四个,但听过课后确实要好一些。


6.作文

我自觉作文水平较差,所以就直接背诵王江涛的作文书,大小作文各十篇,从8月底一直背到11月中旬,背得比较熟了之后,开始每三天练习一篇作文,大小作文轮流来,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考前。


7.其他的经验之谈

(1)建议大家在复习之前或者复习初期,拿上一年的真题模拟考一下,翻译和作文可以不写,检验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少听视频多练习。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并且在中后期复习的时候,做题就要开始严格把控时间。

(3)建议大家预留三年真题,留作考前模拟考,严格按照考试来要求自己,锻炼考试心态。去年考研英语阅读就将最难的一篇文章放在了最前面,影响了不少考生(当然包括本人)的心态,经过模拟训练会好一些。

(4)鉴于市面上的题鱼龙混杂,所以我复习时全程只用了真题,大家如果没有特别信赖的机构或者不是太无所事事的话,也建议不要去买其他题,把真题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可。



四、专业课复习经验

具体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不具有参考性,而单纯讲一些有共性的话又容易成为套话,所以我不详述自己是如何学习的,仅就自己所认为重要的问题作一些解释。


02


总体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有法学院和刑事法律科学院,两个学院的刑法专业分开招生,但报名渠道一致,只是专业代码不同(为区分,后文将以刑科院刑法来称呼我所考专业)。考试科目在去年经历了一次重大改革,所以我在此也无太多经验之谈,只能根据自身经历做一定的介绍,并作一些预测。


1.改革前后变化

改革前:在2019年之前,刑科院刑法的考试科目为法学综合(法理、宪法、刑诉),专业课(刑法)。法学综合没什么好说的,考察内容比较基础简单,真题重复率也较高,熟悉课本即可取得不错分数。刑法考察风格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2006-2014年,在这一阶段,刑法的题目都比较基础,不会超出课本的范围;(2)2015-2019年,考察风格突变难度陡增。刑法考察六道题,每年基本都会有2道左右的题会与刑法的时事热点相关,并且在课本上找不到完整答案或者完全找不到答案,或者可以称其为知识储备型题目或者思维发散型题目。


改革后:考察方式变更为八选四(四选二+四选二),具体内容请想报考的读者前往北师大研招网或者法学院官网查看,此处仅作简单介绍:法学综合一(法理、民商法、民诉、经济法),法学综合二(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刑诉、国公)。就我所选法理、民诉、刑诉而言,难度和之前所考的综合课基本一致,考察的比较基础,刑法也比较基础,仅有一道材料分析题稍有难度。


2.个人预测

今年北师高分极多,刑法院线直接划到了380分,其中有一些改卷较松的成分,但个人觉得题目偏简单才是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区分度,个人预测会在优势学科(例如刑法刑诉)内增加思维型题目,或者为了平均各科难度,在各科都增加一些思维型题目,当然,知识储备型题目也是有可能的(在此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报考刑法学专业理论上可以不选刑法学,但这样复试一般就很难通过了,不建议大家冒险)。


此外,可能是考虑到去年是改革第一年,所以发布了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根据北师的以往做法以及各大院校普遍不划定考试范围的情况,今年不发布大纲与参考书目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复习前中期仍然全面复习,这样也有利于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后续复习计划根据是否发布大纲而定。


02


具体科目

因为北师大法学院在9月30日才发布考试内容,考虑到距离考试只有两个半月的时间,所以我选择了内容最少的民诉替代原来准备的宪法。大家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以及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报考的科目。


1.刑法

参考教材是《刑法学》(第九版),高铭暄、马克昌主编,赵秉志执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我使用的是赵秉志老师主编的《刑法总论》与《刑法分论》,深度较前者更深一些,内容基本一致,使用起来完全没问题。


除了阅读教材之外,我还全文背诵了刑法总则的法条,感觉对形成知识体系有一些帮助,时间充裕的同学也可以试试。此外,还背诵了重点法条如贪污贿赂罪。


2.刑诉

参考教材是《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宋英辉、甄贞主编,杨正万、杨雄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这两年刑诉法修改较多,大家可以听杨雄老师的法考视频,在教材上把修改之处注明出来。


3.民事诉讼法学

参考教材是《民事诉讼法》(第八版)江伟、肖建国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此书偏理论,一开始阅读可能有困难。


4.法理

参考教材是《法理学》(第五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近几年中特理论在各大院校的法理科目上时常出现,各位考生需要特别注意。

03


复习规划

1.时间安排

第一轮:3月中旬-5月中旬   阅读一轮教材,第一遍无死角浏览,并作了一些标记。最近和今年的考研er交流时发现,大家现在的进度比我去年已经快很多了,但依旧感到十分焦虑,其实大可不必(当然我没有准备法考,所以节奏不是很紧)。


第二轮:5月下旬-8月中旬(期间花费了二十天左右时间准备并参加期末考试)   仔细阅读了一遍教材,并且制作了自己的笔记(纸质版)。


第三轮:8月下旬-九月底  背诵一遍专业课。


此后考试科目改革,增加了一门民诉,所以没有严格按照一轮来规划专业课复习,但每门课累计都背了7-8遍。


2.笔记

我认为制作自己的笔记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在背诵时依照自己梳理的框架来也更加得心应手。我当时没有买ipad,也不熟悉如何制作电子版的笔记,所以基本是手写,耗时且累,大家有条件的话,可以制作一份有详细内容的电子版笔记。


详细版笔记制作完成后,我建议大家可以尝试着不断简化自己的笔记,即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梳理、写下已经搭建起来的框架,反复练习,这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对理解与记忆知识大有裨益。一开始可能需要对基础概念、详细知识点详细写下后才能记忆清楚,再后来面对概念、知识点有一般性提示即可回想起,后期要达到仅写出概念或某一知识点就能迅速回想起其具体内容。所谓书越读越薄大抵如此吧。


现在市面上做北师大考研辅导的只有博联教育一家,几乎形成了垄断。但我认为其质量并不优秀,考研笔记做得好的只有西政、中政和华政的几家辅导机构。如果为了省事,那么可以慎重考虑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它的《博联狂背》系列,但我认为如果自己制作了详细版笔记则不太需要。


3.复习程度

我理解的复习程度,是在阅读然后理解课本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自己能够灵活运用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那么如何达到这样程度?我的经验如下:


(1)搭建知识体系的最直接且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课本的目录、标题来学习,将其按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梳理课本的理论体系并注明详细知识点。经过几轮复习,将所有可能考察的名词解释、简单(改革后无此题型)、论述考点全部烂熟于心。


但将课本目录抄一遍变成思维导图毫无意义,而是要进一步思考:理解某一知识点为什么会处于这一部分即在知识体系的作用为何、其与前后内容的联系,作者为何这样论述;重点记忆某一部分的内容包含哪些重点内容。等等。否则大家看的都是一样的书,凭什么你能考的更高呢?


(2)在输入一定量知识后,一定注意输出知识,简而言之就是自问自答。第一,在看书、做笔记时就尝试着简化课本内容,标注、记录其中的关键词句,注意其中的叙述、论证逻辑;第二,在进行一定的记忆之后,一定要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风格(当然也要注意使用法言法语)写出来甚至说出来。


4.背诵或者记忆程度

首先,背诵不是一字一句背课本上的原话,这基本不可能,但对核心概念必须精准。其次,不要奢求自己仔细背一遍就能长久记住,遗忘是必然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延缓遗忘的速度,因此必须不断重复背诵(我在背了三四轮之后才觉得记住了一些东西),不断试着缩减背诵每轮需要的时间。第三,背诵进度因人而异,但我不建议每一轮花费时间过长,我认为重复多轮的效果更佳。


背诵的过程并不排斥手写,手写加背诵的模式可以增强我们知识输出的能力。我采用的方式是:拿出草稿纸,根据记忆在上面默写知识点(一开始需要较为详细,后面仅需写下标题或者概念)。经过数个月的训练,我者在考前一周的时候,达到了一天左右就能复习完一门专业课的程度。


我的记忆方法没什么特别,大抵是记忆要点和关键词,然后尝试着复述或者写出。许多人不喜欢甚至厌恶背诵,但背诵只是一种方式而已,只要能记忆下来,怎样都行。此处多写一笔,个人觉得方法易得,努力难求,记忆的过程最需要的是努力。背诵或者记忆的过程非常枯燥和痛苦,我当时在图书馆楼梯间或者七楼天台不停反复地记忆,非常枯燥,到最后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达到了一看到一个知识点,就近乎本能、无需思考就能想起的程度。提醒大家,考场上时间实际上非常紧,几乎没时间思考,所以要求对知识非常熟悉。


5.是否需要看课外书或者论文

北师刑法专业课的题常常存在所谓的“超纲”,那是否需要看课外书或者论文呢?我的建议是以课本为主,在尽可能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再去看课外书或者论文。原因如下:一是课外书和论文的范围实在太广,基本无从看起;二,“超纲”内容其实也是由课本上的知识发散而来,运用体系思维与自己的理解也能回答部分。


如果要看论文,建议看与近几年刑法学界关注的热点社会事件相关的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刑科院老师的论文。此处仅是为了应试,如果考试法学素养深厚,则无需过分担心此种题目。


准备思维发散性题目,建议各位可以找其他院校,例如人大的真题来看。


6.答题技巧

(1)答题之前可以在试卷上列出答题思路,并想办法使其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个人感觉在阅卷过程中,答题思路是老师很注重的一个点。

(2)字体不能太小。答题纸有12面,建议大家至少写11面,而题目其实比较少,字太小的话,如何写满就成为一个难题。

(3)尽量把字写好,注意排版,突出答题框架。


7.复试

本人复试表现极其欠佳,实在羞于提起,加之今年由于疫情情况特殊,此处就不误导后来者了。



五、总结

我一开始也不知道能写下这么多的文字,在此还要感谢给予我建议的师弟师妹们。回顾本人的整个备考过程,可以将我所取得的成绩的原因总结为:在对自身性格、能力和所要面对的学科有着清晰认知的基础上,怀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为悔的信念,拼尽全力地付出、投入。简而言之就是:决心、规划与努力。



推荐阅读

意大利总理邀请你读罗马一大法学硕士

水涨船高的法大民商分数线

武大刑法:从初试第五到总分第一,低分如何逆袭

法大国私408分上岸: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

殷鉴不远:北航宪行第一的考研“手账”

你不了解的这些法学院,都很棒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本文责编 ✎ 无彦祖

本期编辑 ✎   Aon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