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学跨保经济学:人生道路千万条

青法平台 青法在线 2020-12-09

编者按:随着2020年保研逐渐落下帷幕,又一次迎来萧瑟秋风的你,是否同时也品尝到了在丰收季节摘获的累累硕果?我们期待,已经确定了人生下一段读书时光何去何从的你,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保研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能够让尚还青涩稚嫩的后来者们,窥见学习生活中的一线微光。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作者简介:无彦祖,武汉某211大学法学本科生,酷爱运动、写作,各种MOBA游戏资深玩家。



作者的基本情况:本科就读于武汉某211大学法学院法学与经济学交叉培养班,一直主攻于法学专业。前五学期成绩排名第二,第六学期成绩第三,英语渣渣,数学稍好,写作不错,大数竞赛获奖新人,各种征文比赛常驻选手。



看了标题大家可能都以为我一直是努力想去经济学,但我一直以来都是主攻的法学专业,报考经济学也只是最后才决定的。


我本科所学的专业是法学与经济学交叉培养的双学位专业,听起来不明觉厉,但实际上学的辛苦,掌握的知识也不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侧重一个专业作为主攻方向,以免最后落得猴子捡芝麻两手都空空的下场。


我从大一下学期五月份开始决定主攻于法学方向,一来我们专业这一届归法学院管理,法学氛围较浓;二来自己觉得经济学太难了,对复杂的模型和公式感到胆怯,选择法学可能更契合自身发展一些。然而事实证明,当时的选择可能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专业10个保研生中,我是唯一一个最后主动更改了保研专业的人。


一、本科三年学习小谈

(一)前期的迷茫

和很多新生一样,我初入大学时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依然是一片空白,绩点、科研、竞赛均一无所知。当时看到学院发的新生手册中有学姐分享了一句话:“大学只要好好学,成绩一定不会差的。”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却又不知道怎样去学习,空有力而无处可使。


从大山中走出,我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武汉,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厉害的辩论手,优秀的学生干部,多样的社团,陌生的环境。作为一名零基础的小白,在枯燥的法学学习中,听课也是一知半解,看了几本法学入门书才勉强明白一些知识体系。


我们学院的消息相对而言比较闭塞,法学实力不是很出众,虽说也可以满足有志青年的追求,但是对于我这样喜欢划水的人来说,容易产生自生自灭的的下场。我大学前两年一直在忙学分绩点,在大二结束的暑假才开始担心自己的竞赛奖项,当时身边许多同学都有了竞赛奖项、科研论文,而我却几乎是零竞赛零科研。思来想去,就打算试一下数学竞赛,这是一个比较唐突的决定,当时学校名单中法学院报名的人也仅有我一个。


(二)数学竞赛获奖

重拾起荒废了一年的数学知识是比较痛苦的过程,我原来学的难度是B,而和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科学院等理工科专业学的数学难度均是A,竞赛的基础知识也是以A为标准,比如傅里叶级数、三重积分——都是我没学过的。后来暑假时学校办了一个两星期的竞赛辅导班(成绩要计入绩点),我阴差阳错地报了名,不过因为前期知识的空白而跟不上进度曾想退课做旁听,授课老师却一直很耐心的鼓励我坚持下去,所幸最后成绩还是凑合,没有拉后腿。



开学后断断续续经过两个星期的备考便去参加了比赛,今年考点在我们学校,一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男生,哈哈,从来没有在我们学校见到过这么多的男孩子。2019年的题目并未按常规套路出牌,大部分都涉及数学专业的数学分析知识,走出考场后感觉凉凉,不过最后比赛还是拿了三等奖,差两分二等奖,有点遗憾,但还能接受。



说来巧妙,我大学中与数学相关的课程几乎均是高分,18年学的民诉差点挂了我,同期的线代却是95分。但我一直顽强地走着法学的道路,当初拿的数学竞赛奖项和相关的经济学经历本也只是为了了却我大学的一个遗憾和给校内推免加分,却未曾想过能在后来保研经济学的道路中给我提供助力。


(三)文字给予的好心态

除去一些枯燥的数学刷题时光,我在大学中最喜欢的还是一人独自读书写作。从2017年9月加入了学校广播台编辑部,从代表编辑到责任编辑再到卸任交职,至今三年时光我仍待在其中。文字给予了人广阔的视角,在大量的阅读之中,在与那些光怪陆离的世界和超越时空的对话里,我亦是感受到了很多宁静。


(2017-2019年在图书馆借阅过的书籍)


说起来我确实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法学僧,大学中看过的文学书籍远多于法学书籍,而且文学写作的喜好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我法学学习的时间。每周都有那么几天的时间会被用来写广播稿,写随笔,但在与文字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许许多多感动。


(发表文章获得的杂志)


犹记得2018年11月末的时候,我参加了人生中第一个科幻征文比赛,字数要求是10000-25000字,主题是“归来”,当时看到比赛通知后我一拍脑袋就决定要参加。


选题选创意思索了好几天,后来终日在图书馆、学校咖啡厅、宿舍、社区活动室码字,那些日子里想的就只有写作。最后文章写了13000余字,花费了两个星期的空闲时间,投出去后只觉得内心舒畅,了却了大学中的一个遗憾: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科幻小说。后来文章得了一等奖,还有2000块钱的奖金,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是我在2018年1月31日的时候给我现在的女朋友表了白,一路走来的坎坷有了她的陪伴,其实也便变得简单轻松了。我以前没有谈过恋爱,女朋友亦是,在1000多天的时光里我们在一次次的争吵和陪伴中成长了很多,她让我对生活有了很多正确的看法,明白了一个人的责任、担当。


女朋友是我们本校心理学专业的(转专业降了一级),最后我留在武大也是我们曾想过的最佳结果。


二、残酷的夏令营

把“二八定律”用在今年的保研夏令营名额上比往年显得贴切许多,即20%的人拿到了80%的录取名额。据艾媒咨询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虽然疫情之下留学市场的刚需还在,但是中国的准留学生中也有20.7%的人选择取消留学计划。这些放弃留学的人回流到国内,他们和保研人的竞争也就在所难免。


我也是海投当中的一份子,却也是一直拿不到offer的菜鸟。我夏令营只投了法学专业,海投了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但是很不幸地被连拒5个,厦门大学的材料还花了我40块钱的邮费和10块钱的打印费,感觉实在有点不划算。


我夏令营拿到的面试资格只有中南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大学今年600多人入营,只要是211大学的基本都能入营,面试的形式也比较水,毕竟数百人面试,一切只能从简。



我们环境法是和经济法专业的在一起面试的,每次面试一人,面试时间6分钟左右,经济法面试完才轮到环境法面试。我是环境法面试的第二个,老师先让进行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问了3-4个问题,大体包括对简历上科研经历和竞赛获奖的询问和对专业背景的考察,最后有一个英语的生活问题。总体上难度不大,也不知考核标准是啥,所以最后所有人都是优秀营员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我夏令营面试的最后一个学校。同样也是线上面试,先让我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面试老师轮流提问,面试中涉及到了一个与我专业背景相关的问题:“请从法学和经济学视角来对排污权交易进行制度构建”,我经济学方面回答得蛮好,但是法学回答得比较欠缺,老师让我别紧张重新补充一下法学方面,然而实在是想不起其它的了。后来我再复习时,才想起来应该从立法层级上来回答进行法学制度的构建。


面试中间老师还问我为啥想来到中南财大,我说女朋友在武汉,所以我也打算留武汉,老师们都笑了,周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中南财大的老师很和善,也没有刁难地问我什么偏僻的问题,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和我闲聊,让我准备了很久的专业知识无处可使,有点难受。


但是中南财的录取却比较残忍,我们学校面试进了10个,但最后公布优营时被刷了8个,我很侥幸地就是剩下的两个之一,也算不是零offer了。


三、戏剧的预推免

今年预推免姗姗来迟,国家推免填报时间也推迟到了10月12日,九推变十推,这是从未有过的。


我预推免依然坚持不懈地报考环境法专业,青苗的师兄师姐也给予了我很多环境法复习和个人文书制作的建议,但我还是接连被无情地拒绝。我预推免报了法大的环境法、南大的环境法、南开的环境法、山大的环境法、苏大的环境法,然而除了苏大,全部遭拒。


(朋友给我的建议)


当时已经9月末了,离10月12日填志愿时间仅有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法学投递惨败,我想自己还有着经济学专业背景便试着投递了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经济学。一开始我是畏惧的,经济学方面我读的书不多,主要对新制度经济学方面有些了解,但是没想到投递的两个都过了。


武大面试举行得很急,当天晚上老师给我打电话确认参加,第二天早上就举行了复试。老师先让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抽题回答,我抽的是7号:“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谈中国疫情中的经济状况及灾后的恢复”,恰好之前看过相关的论文,我很快就找到了回答的思路,之后老师还询问了我专业背景和其它一些零散的问题。不过我感觉面试的占比不算很大,最重要的还是简历上的资料和自身学校和专业的背景。


和我一起面试的有清北人的同学,而武大又迟迟不公布排名,所以我又参加了川大的复试,川大经济学10月2日通知复试,10月6日复试开始,有几天的缓冲。由于当时报名晚,面试顺序也是按报名编号排,所以我是最后一个面试。老师先让我进行了一个英文的自我介绍,接着根据个人自我介绍和简历来提问题。


我之前的科研项目有和经济学相关内容(对于畜禽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实证研究),所以开始还应付自如,最后老师问我哪些经济学专业学的好,我随口说了政治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然而那位老师就是一位政治经济学教授,就开始不停问我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刚开始问的级差地租1的概念,后来又问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科斯定理的内容,我自己感觉回答的效果不是很好,但由于我也是四川人,老乡见老乡,可能互相都有些好感。最后面试成绩侥幸得了第三名(录取五个),这在10月11日填志愿的前夕也算给了自己一份强心剂。


川大哲学系也是当时偶然填的,在没有手握985大学offer的情况下,我内心很慌,在报川大经济学的时候也就顺手填了川大哲学系。哲学系是10月9号面试,进入面试的人基本均是985、211高校的学生,我前面就有两个人是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的。


我是第7个面试的学生,面试官有6个,先让我进行了3-5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开始提问。老师问我了解哪些哲学问题,我说了休谟问题、亨普尔的覆盖率模型、波普尔的科学证伪等,接着让我详细阐述了一下,因为这些问题尤其是亨普尔的覆盖率模型与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密切相关,因此我也算回答的游刃有余。可能看我背景不是哲学专业的,老师也没有过多为难我,不过临近结束时最后一个老师突然问我知不知道古德曼的新归纳问题,我说不知道,便匆匆结束了面试。


我面试成绩还行,但是最后没有填川大哲学系的志愿,老师打了两个电话问我情况,我因为个人原因说去不了了,老师让我写了放弃声明,但我还是感觉有些愧疚,浪费了他们的名额。不过我想如果最后没有拿到经济学offer的话,我极大概率就会去读哲学了。


10月11号的晚上,临近填志愿还有4个小时的时候,武大老师才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填报,并且要我写承诺书不能当鸽子,当时都准备去川大的我只好无奈地写了承诺填报它,在12点41分的时候接受了录取。



对了,我女朋友的生日也是10月11日。


四、夏令营、预推免的经验总结

(一)谨慎选择专业

今年的保研之路异常激烈,我周围同学夏令营拿到的offer也是不尽如意,我原来选择的是经济法专业,但我们专业第一要报考经济法,因此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环境法专业,我自身也对环境法的研究感兴趣,而且我觉得它比较冷门,竞争热度较小。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环境法根本!不冷门!我在夏令营和预推免中被一顿吊打一定程度上也因为专业选的太热门了。


以厦门大学为例,其环境法专业入营人员只收两人(我后来被拒了才知道的),而填报其的人至少上百。四川大学夏令营则是卡院校限制,我们学校非双一流,学科评估也不是B+,因此也被拒了。


至于山东大学和重庆大学,我觉得一是我英语六级太差(血泪告诫一定要考高分),二是专业招的人少,报的又多,其报录比堪比民商法、经济法等超热门专业了。报夏令营的时候,我是怀着非985 B+不要的心态填报,结果遭受了一顿毒打,专业选的热门、英语渣渣、成绩非第一、无C刊、本科学校法学实力也不算出众——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因此建议各位保研人在选择专业时一定不要凭主观印象地跳入其中,而是尽量做好专业调查,了解心仪院校每年的入营人数、录取人数,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向学长学姐、招生办老师进行询问心仪专业每年的竞争情况。


(二)跨专业保研的建议

纵观本人的保研历程,说起就是一个被逼去经济学的法学混子之路。不过我当初学法学的目的也不够纯粹,一是怯难,二是受环境熏陶,就像是经济学中风险厌恶型的一类人。10月初的时候,我无数次想过要不要就接受中南财大的调剂去读法律史算了,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有什么不好呢?


(9月25日问)



然而人生道路千万条,为啥非要吊死在一棵大树上,于是我最后还是报了川大和武大的经济学专业,虽然运气比较好得到了录取,但个人建议如果不是真的不喜欢、不适合原专业的学习,不要跨专业保研。


跨专业保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以法学和经济学为例,从具体的专业门类来说,经济学要多于法学,法学专业细分为:民商法、经济法、刑法、宪行、诉讼法、环资、国经、国公、国私、法理学、法律史等专业,而经济学的分类则更多,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类,具体包括: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投资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人资环、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等等,而且两者在研究内容上也是相差极大的。


对于固执地想要跨专业保研的人,建议一定要在大一大二就要有所规划,因为没有专业背景或知识基础而临时想要跨保的话基本上是不切实际的。对于想要跨保经济学的同学,建议一定要扎实数学基础,数学基础特别特别重要,相当于法学中法条的地位,除此外,经济学中的基础课程像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也要熟练地掌握好,如果本院没有开设这些课程的话,可以去经济学院蹭一蹭,也许还能借此认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除去基本课程,在大学三年中参加的各类比赛、科研项目也要以经济学为中心,多积累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经历。不过这方面我是没啥发言权的,我一直以来都是以法学为中心,经济学上面没有太多经验。


如果有法学和经济学两手抓的同学,我建议阅读一下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考特·尤伦的《法和经济学》,这两本书对于学习两种学科的思维有一定的贯通作用。


到了保研的时候,建议想要跨保经济学的同学需要趁早做好打算,经济学夏令营一般都比法学的早1-2个月,对英语的要求(六级500起步)普遍都比法学的高。如果自身的经济学经历不是特别厉害,我建议不要报金融学、保险学这些很热门的应用经济学类专业,因为跨保的专业背景本就存在劣势,如果再去和那些专业强势的经济学同学同台竞争(我室友就是保研某985金砖,有C刊论文+大挑省特),胜利的结果是比较渺茫的。


我当时是比较晚才决定报考的经济学专业,复习步骤主要是基础书籍+学过的课堂资料(PPT,学习笔记等)+报考院校导师近三年发的论文+英语口语练习,好在之前有过较好的经济学基础,复习起来还是比较快的。后来在预推免中问到的问题,也和我当时复习的内容相关。


五、一些碎碎念

三年光影,其实不长,从一个懵懂的大山少年成长到现在的准研究生,其间经历的坎坷其实不值一提,但很多话憋在心里却又难受,只好写以此文致以抒发。10月13日下午,保研结束的第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这样一段话,顿时间很是心酸:


(一个去同济的朋友所发)


四五六七八九十月份,四十二个文件夹,上千个文档,半年的时间里已不知不觉间走过了这么多的路。在保研最煎熬的阶段,我问自己可以接受考研吗,得到的回答一直都是no,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前行,失败者只能被淘汰,个中滋味也唯有亲历者才能够体会到。


残酷的保研驯服着每一个想实现学历升级的学生,在闯过绩点的厮杀之后,他们又被推到了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鸿沟面前,和那些出身名校的对手进行一场不对等的赛跑。


在这场竞赛中,也许所有人在绩点这条赛道上的起点都是相同的,但只会提高绩点的人却被反衬地格外单一,因为许多有人已经开辟了别的赛道:科研项目、C刊论文、竞赛获奖、名所实习……就连其身处的学校的层级都不一样,更谈不上平等竞争。但正是这些在绩点之外的东西才是真正决定着参加保研的人能不能被梦校录取的关键。


保研一路,争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观本人之教训,愿诸君都能够明晰自身,去往理想的学校!



-END-



推荐阅读

保研!从华师到中政

保研经验征稿:幸甚至哉,与君咏志

优质创作者计划,期待您的加入

学习时如何戒掉手机

国内17座大城市毕业生补贴最高十万,秋招的你想去哪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本文责编 ✎ 帝企鹅

本期编辑 ✎ B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