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发了张老师们去海底捞吃饭的朋友圈,家长疯狂点赞!

爱学习的 校长不爱学习 2021-08-04


互联网时代,流量越来越贵,教培机构做广告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少校长想问:


有没有实惠的流量渠道,最好不用花钱?

 

这个还真有:你每天都在用的朋友圈

 

朋友圈?没错,这是一个绝佳的展示场所。根据微信2019年公开课官方数据,目前微信月活用户超过10亿,其中80%的都会通过朋友圈去获取信息。


▲ 2018微信数据报告

 

朋友圈营销经济、高效,能直达目标用户。


不同于被动接收信息,用户刷朋友圈更多的是主动获取信息,且朋友圈私人属性更强,当大家浏览朋友圈时,多是一种放松的状态,戒心也会放低,更有可能认同朋友的推荐。

 

但运营朋友圈绝不是发个广告那么简单。需打造好个人IP,通过内容规划、运营,来输出个人和机构的价值观,进而潜移默化的引导用户,建立信任感,最终为线下活动引流或促成线上合作。


朋友圈形象打造

朋友圈运营,要解决朋友圈定位的问题。解决好了定位,才能更好的围绕定位输出内容,形成一致的风格,并不断深化自身的定位符号。

 

首先,需要解决微信形象问题。


微信形象决定了他人对你的初步印象,尤其是新添加的好友,有些甚至影响了他人对你的整体认知,进而影响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朋友圈内容的传播。

 

想要打造微信形象,可以从昵称、头像、朋友圈封面、个性签名等几个方面着手。

 

1

昵称

 

昵称是你在社交媒体的一个代号,一个有趣、个性的昵称能够让用户瞬间记住你。


微信昵称主要有两大功用:


一方面,标识作用,方便用户认识、记忆,知道你是谁。


另一方面,搜索作用,方便需要的时候,他人快速搜索到你,打开与你的对话框或邀请你进入某个微信群。

 

在设置昵称时,第一原则,就是简单,用户更容易记住,字数控制在8个字以内为宜,不使用拗口、难以记忆的名字,注意也不能过于追求简单使用空白昵称、标点符号昵称等;


第二,要好拼写,不要使用生僻字、火星文,英文类的也少用,避免给他人搜索时造成困扰;


第三,要避免频繁更换昵称,在对方未对你进行备注的情况下,就很难查找到你,甚至还会被误删。


▲ 图片中的昵称不适合在工作中使用

 

教育工作者相对于其他行业,公信力更加重要,因此在微信昵称上更推荐使用个人的真实姓名。这样,不仅能降低用户的记忆成本,还能加深用户对自身的印象。

 

翻看了几百个校长的朋友圈,发现朋友圈运营得好的校长,几乎使用的都是个人的真实姓名。

 

不少校长还在姓名之外,增加了机构简称,间接的使得每一个聊天、每一次朋友圈更新都能带来机构的曝光。


这里有两种常用的昵称方式:机构名称+个人真实姓名、个人真实姓名(机构名称),前面强调机构,后者强调个人,具体根据您的运营需要选择。

 

对比下面两个微信好友的昵称,假如你是家长,在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你会认为谁发布的内容更专业?

 

猫无双的坚果和万程刚(筑梦教育 )


 

2

头像

 

相较于昵称,头像的呈现更为直观,更好记忆。看到微信头像的第一眼,用户可能就在心中形成了对你的第一印象。

 

工作相关微信号不建议使用动物图、风景图等做头像,一方面给人不专业的印象,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增加用户的记忆成本。


建议使用个人肖像照,可以的话拍一个职业性的写真更好。



如你的头像是一张风景画,用户首先要记住这张风景画,其次需要从使用风景画的好友中进行匹配,获取你使用的是这张风景画,进而与你的身份、职业相匹配。

 

而如果你的头像就是个人的肖像照,用户就节省了一道照片到个人的转码记忆,直接通过肖像照对应到你这个人,进而对应到你的身份、职业等,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对你的认知记忆。当用户需要相关服务时,就可能更快速的联想到你。



使用个人肖像照做头像,不仅仅可以降低用户的记忆成本,还能够极大的增加用户的信任。尤其是当用户从线上走到线下参加活动时,看到你时,因为在朋友圈见过无数次你的照片,会更快速的熟络起来。

 

3

朋友圈封面、个性签名


朋友圈封面、个性签名往往会被我们忽视,用户点开你的朋友圈,首先看到的是你的朋友圈封面和个性签名,这两个地方是绝佳的展示位。

 

朋友圈封面适合进行个人品牌形象展示,这里可以展示你的职位,作品,取得的成就,还可以发表你的个人宣言。也可以不展示,但不适合当作具体的广告展示页,如发布最新的课程优惠信息等。


 ▲ 两个比较活跃的朋友圈案例


个性签名可以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态度,或者用户关注你可以获得什么。如:越努力越幸运等。根据个人喜好设置,整体原则上保持积极、正能量的姿态即可。

 

 

朋友圈运营规划

 在社交媒体中,你是什么样的校长形象?喜欢刷广告的古董派?烹饪各类教育鸡汤的大厨派?满屏都是学生身影的晒娃派?专注各类学术内容分享爱思考的学术派?分享人生感悟的励志派?还是热爱分享读书内容的阅读派?

 

在进行朋友圈运营前,不妨打开你的朋友圈,翻看自己过往一个月发布的内容,再看看3-5个同行的朋友圈,看看大家在朋友圈的打造上有哪些不同。试想一下,作为家长,你更愿意打开哪个校长的朋友圈?仅通过朋友圈,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哪里辅导?

 

这里就说到要解决朋友圈内容问题。校长的朋友圈都是广告、促销,时间长了家长就不爱看。如果都是个人生活有关的,又很难与你的机构建立直接关联。

 

最好的做法是同时发布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内容。工作有关的内容,可以展示你的专业;生活有关的内容,则可以展示你的生活态度,让用户多方位的了解你,整体更加真实。



不少人都知道要工作和生活的内容穿插发布,但是当你去翻看他的朋友圈的时候,总感觉差那么点,内容杂乱,找不到重点,换句话说,通过他的朋友圈,你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这就要求大家在做朋友圈内容运营前,做一个规划。工作内容、生活内容都要进一步的细化,而且需要明确,什么样的工作、生活内容能够更好的帮助你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助于观点表达的就发布,不适合的就不发。

 

校长的朋友圈一般可以从个人动态、教育类干货(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教师风采、产品体验等角度去发布。这样的系统性的操作,能够打造出鲜活的人设,加深用户对校长的印象。

 

1

个人动态


这里个人动态主要指与你生活有关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你的生活中能够与教育挂上钩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工作中有关的生活。

 

这一块的内容不建议刻意去展示,以免给人不真实的印象。就像在朋友面前说话一样,坚持自然状态的流露,表达一下自我的观点、姿态就可以了。

 

如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教育儿女、与他们沟通的一些思考、心得体验,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晒晒孩子的进步,并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不漏声色的展示教育孩子的技巧,输出教育理念。这里把自己当做一个家长,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形成信任。长久下来可以深化自身的教育工作者的定位。



工作中,也会涉及到生活方面,如出差参加行业大会、参加培训、去风景名胜地等,这些都可以在朋友圈发布,以个人的视角展示你的工作状态即可,不需要切忌打鸡血、喊口号。通过这些内容,用户可以看到你紧跟时代的决心、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力、积极的生活态度。

 

2

教育类干货


思考一下,作为家长,关注一个校长的朋友圈时,你最想得到什么?

 

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通过校长的朋友圈获得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

 

这就到了校长们展示的自己的专业性的时候。


首先明确一点,家长的需求,就是校长的需求,校长在展示专业性之前,需要找到家长的教育痛点,从而针对家长的问题,针对性的输出。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处理亲子关系等是家长们关注比较多的内容,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进行输出,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

 

家长的共性问题,都是大家意识得到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家长们需要的是方法、技巧。


这部分内容可以以图文、原创文字的方式来呈现。如果你所在的机构有自身的公众号,就可以撰写相关的图文内容配合宣传,如果没有,也可以转发相关的图文内容。转发相当于借别人的嘴说话,表明你选择的眼光可以,但也要适当自我表达,发一些自己的原创文字。



还有一类问题,是家长自身没有发现的,如一些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这些理念、方法,无所谓对错,但缺乏新意。


此时,就需要校长站在行业前沿,将一些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介绍给家长们了。这里的内容往往能够给家长带来惊喜,提高对校长的印象分。

 

教育类干货分享一定要避免枯燥、乏味,切勿说教。

 

阐述观点前,不妨多提问,引起用户的注意,让用户思考相关问题,你再去提观点时,就会显得顺其自然。

 

阐述观点时,不妨试一试借助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利用正、反面案例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借助寓言故事,让表达更生动,借故事替你发声。

 

条条大路通罗马,宏观、微观,理论、实操,正面、反面,历史、现代等多角度都可以尝试,不局限于某一个点。

 

3

教师风采

 

你们机构的老师怎么样?教学实力如何?对孩子怎么样?这些都可以是朋友圈内容运营的一部分。

 

“我们机构的老师很好、很赞”这样的话很空,“名校毕业、10年教龄、学科带头人”等表述更具体一点,能不能再具体点呢?

 

朋友圈更多的偏个人属性,所以在介绍老师时更建议从朋友的角度,客观去记录他们的一些日常,而不是站在机构的角度宣传老师。这里可以通过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一点点的呈现老师们专业的做事态度、积极的生活姿态。



如在介绍老师的做事态度时,万校长在朋友圈发布“思泉大语文的备课量见识一下,这只是一小部分”,同时配上多张老师备课教案,通过详实的备课教案可以看出老师备课的认真态度,进而转化为对教师做事态度的认可。



在分享老师的实力时,某位校长并没有分享老师如何教学生,而是说了其中一位老师C的故事。

 

“C老师听说我们的储老师20分钟可以做完一套高考数学试卷,决定挑战一下5分钟背出其所教年级教材的全部重点,通过不断尝试,最终实现1分钟背诵完全部的内容。但C老师并不满足,并进一步挑战自己,实现40秒背诵完。”

 

在体现老师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时,某位校长不定期分享老师清爽的合照、外出聚餐、参加活动的照片,并配上短文案介绍。

 

老师去海底捞吃饭,发张合影,你会加上什么样的文案?

 

有位可爱的校长,在朋友圈严肃了一下:“给大家安排了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现在正在海底捞学服务,分小组讨论,大家都很积极……”,家长纷纷点赞。


 

4

产品体验

 

你打算怎么在朋友圈借助用户的产品体验,分享你的机构实力呢?

 

帮孩子提高了多少分?有多少孩子小升初、初升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你专注于培优时,很容易获得相关的数据。但假如生源质量没那么好,孩子因为粗心,把本可以做对的写错了呢?

 

这里更应该向家长传达的理念是,机构帮助孩子提高了能力,而不是帮孩子提高了多少分。表面上分数提高是直观可见的,而能力的提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而事实恰恰相反。

 

孩子提高了多少分,具有偶然性。孩子细心一点,就能多几分,恰好做过同类的题目记得答案,也能多得分。而能力的提升反而在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直观的体现。

 

校长要做的,就是让家长看到、感觉到孩子能力的提升。

 

直接告诉家长孩子能力提高了,再华丽的语言都会显得空洞、无力。不如教会家长如何去检查孩子能力的提高情况。

 

具体检查方法可以通过一个个的案例分享,提醒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尝试。

 

知乎上一个网友A曾分享过一个这样的故事。网友A读书时一直排名第二,班级里有个同学D稳坐第一,网友A一直觉得他们只是相差几分而已。有一次,网友A拿了一次第一,同学D第二,网友A庆幸自己终于超过了第一的D,直到他无意中听到D计算自己的成绩时,轻松的说出自己分数丢在哪,错在哪一步,网友A才明白,自己没有真的超过D。网友A虽然拿了高分,但并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

 

朋友圈运营禁忌

朋友圈是做好内容规划就可以了吗?显然不是,这里还涉及许多细节性的点。

 

1、避免刷屏

不管你的内容有多精彩,过分的刷屏只会适得其反,降低用户的信任。所以每天发布的内容一定要控制好度,避免吃力不讨好。

 

尤其是不要用硬广刷屏,硬广本身就与朋友圈的属性不搭,就不受待见,如果还刷屏,只能引起用户反感、被拉黑。

 

每天的内容最好控制在5条以内。

 

2、注意配图

图片比文字更直观,在一些表达上,能够更好的辅助我们表达观点。在朋友圈发布图片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网络图片,或者转发他人的图片时,一定不要留下logo、标记等,给别人留下盗图的印象,还会降低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不要使用模糊不清的图片,模糊的图片,不仅不能辅助表达观点,还会拉低你朋友圈的格调。

 

3、选择合适的时间

想要朋友圈的内容,被更多的人看见,发布时间很重要。早上6-8点,中午11-13点,晚上18-22点这几个时间段属于朋友圈打开的高峰。

 

重要活动通知一般建议选择在高峰时段发布,最好是在晚上的时段,如果想让更多的人看见,可以分时段发布多条,但要在事后及时删除多余的内容。

 

4、定期清理朋友圈

朋友圈内容一定要定时清理。新添加的朋友,一般都会查看你的历史朋友圈内容,此时,如果我们某天发布了多条内容,甚至发送了重复性的内容,用户去查看时,视觉体验不好,会觉得很乱。

 

这时,就要求我们一周或半个月左右清理一下朋友圈,将每天的朋友圈数量控制在3条左右,多余的,不能体现朋友圈形象的内容,就可以删除。

 

今天主要分享了朋友圈形象搭建、内容运营、运营禁忌,如果觉得这些对你有帮助,想要更多的了解朋友圈运营,可以在文末留言。

 

注:本文中配图为方便理解手工制作,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你给自己的朋友圈运营打多少分?


欢迎来留言区与同行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