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无碍,记忆相伴|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里有个“记忆专区”
艳丽夺目的繁花盛景、惟妙惟肖的川剧变脸、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些极具成都特色的场景元素不仅存在于成都人民的生活印象里,也出现在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人们的生活区域内,老人们闲庭信步,转眼就能在“鹤鸣茶社”摆起“龙门阵”,再一转眼,红军长征纪念墙又将老人的思绪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里是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眼前的场景是福利院专门为院内老人创新打造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特色应用场景——记忆家园。记忆家园改造面积约200平方米,设有婴儿体验区、认知训练区、肢体功能活动区等多种功能区域,为老年人提供了感官疗法、音乐疗法和益智游戏等非药物治疗干预,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锻炼认知症老人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减轻他们的认知功能退化,缓解孤独情绪。
在场景打造上,记忆家园融合了一些成都元素,如鹤鸣茶馆、熊猫和川剧变脸以及老一辈熟悉的长征路,通过这些怀旧元素的营造,唤起认知障碍老人熟悉的记忆,营造出家的氛围。
据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记忆长廊里的图画、陈设之所以采用鲜艳亮丽的颜色,是希望通过有辨识度的颜色,为老人提供定向线索,刺激感官、提高认知。
“一开始设置场景的时候,很多同事会认为这些鲜花的颜色太刺眼,但实际上老人们都很喜欢,一看见这些花,都会脱口而出‘哇,好漂亮’。”
记忆家园里可不止有记忆长廊一处“打卡点”,“模拟婴儿疗区”也是老人们的“心头好”——敞亮通透的活动区内,几位老人手里抱着洋娃娃,轻声细语哼着摇篮曲,慈祥地哄着怀里的“娃娃”睡觉,俨然回到了多年前抚养儿女的时光,一旁的墙角,婴儿车、小衣服、尿不湿等用品也是一应俱全。
97岁的李婆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今年1月入住福利院,“李婆婆有些事物认不清楚,与他人交流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烈。”李婆婆的护工介绍,但是每次参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的活动,她都非常积极。曾经从事幼儿护理工作的李婆婆对模拟婴儿体验区颇感兴趣,她非常喜欢给怀中的洋娃娃梳头发,整理衣服,手上的动作温柔、缓慢。其他老人在旁,还会时不时提出建议,该换尿不湿了,李婆婆听到建议,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前期调研中,福利院工作人员发现,一些老人对婴儿有着特殊的感情,会经常谈论一些与婴儿有关的话题。
“我们设计这样一个区域场景,是希望模拟老人带孩子的场景,唤起部分失智老人的美好回忆,让老人得到有效的情绪安抚和心理干预,从而提升在院里生活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活动室的另一边,几位老人在护工的帮助下,全神贯注地玩着积木,画着图画,每当完成一幅作品,他们都会自豪地举起自己的画作,开心地向大家展示,周围的老人和护工看见了,也会笑着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福利院工作人员介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出现记忆力减退问题的老年人数量会越来越多,而老年人患有记忆障碍是不可逆的,只能靠外界事物的不断刺激,起到减缓老年人记忆退化作用,“这些照护专区设置和功能只能帮老年人的记忆退化慢一点、再慢点。”
目前,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共有300余名老人入住,据院内的认知评估筛查结果显示,80岁以上入住老人患有认知障碍的占比高达92%,其中重度占比49%。“老年人患有认知障碍是不可逆的,但通过专业护理可以帮助他们极大地延缓认知退化。”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福利院的精心护理下,部分认知障碍老人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此外,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还在积极试点新型照护模式,加强对专区照护人员的照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基本的照护技能,还增加了认知障碍老人的心理特点、沟通技巧及认知功能训练等护理知识。
去年以来,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建设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打造多层次认知障碍照护体系,在养老机构设立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提升护理员照护技能,确保老人获得专业照护。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52个认知障碍服务阵地。
猜你想看:
别再花冤枉钱了!发现社会组织有这些乱收费情况可举报!
点在看,更多朋友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