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要说是中学,因为学生都在叛逆的青春期;有人会觉得是乡镇学校,因为家长大多在外务工,学生大多在校寄宿;还有人可能会说是资金有限的学校,能分给数字化等建设的资源并不宽裕。覃塘三中是一所全寄宿制的乡镇学校。作为广西办学规模最大的初中,学校总共有370多名老师——不少刚走上工作岗位,5200多名学生——许多都来自留守家庭。但就是这样一所乡镇学校,建成了贵港市首个高度数字化的校园。在数字化的帮助下,覃塘三中的老师成长更快了,学生更积极向上了,家长也更信任学校了。这是校长曾智带领的领导班子不断求索创新的成果。那么,覃塘三中到底是如何走出这样一条数字化之路的?乡镇学校里,教师流动性很强。调进来的老师大多刚出校园,能力、经验都欠缺。在传统的培养路径下,老师要在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常规中摸索着成长,至少三到五年才能吃透课标和课本知识,独当一面。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也就三年,等不起一个新老师慢慢成长。按过去的思路,就是多听公开课,多参加教学比赛。但组织起来很是费时,形式一复杂也占用老师的日常教学时间。覃塘三中的曾校长就想:能不能把老师们的课堂都录制下来,让新老师可以看着资深老师的课堂录像去学习如何教学,也让每个老师都能看到自己上课的回放,对比提升?好的想法有了,可难点在于,传统的录播教室,算上设备和平台,打造一间就要将近18万,而覃塘三中有90几间教室,曾校长一算这笔账,发现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调研走访了市面上众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后,曾校长发现,企业微信能够低成本地、快速地帮他们实现这套构想。中学教室里原本就有摄像头,无需再采购任何硬件设备,只要将现有摄像头的数据和企业微信平台打通,借助企业微信的直录播能力,覃塘三中的90几间教室就都升级成了录播教室。而老师们的成长,便也被摁下了“加速键”。现在,每个老师的每一节课都可以录像和回放,老师们就像参加教学比赛一样,对着回放一一核查:我的知识点传授有没有漏洞?课堂设计、教态有没有问题?学生们反应如何?如果哪个老师哪节课上得特别精彩,就会被当作标杆和模版收录进课程库,在学科组的集体备课会上,给大家参考好的课堂节奏是什么样的,以后新来的老师们也都能看。现在,通过录播回看,覃塘三中的年轻老师们互相学习,自我提升,从刚上岗到成为能带毕业班的骨干教师,只需要一到两年。曾校长给我们分享了一个真实故事:因为师资的空缺,刚毕业的英语老师小虹一入校就被安排教初二。但第二年要教初三毕业班,她就必须提前把初一的知识点漏洞都补上。于是,小虹就在课余时间,把初一英语的标杆课堂都学习了一遍,再关起门来看自己的课程回放,琢磨跟标杆课的差距在哪里。而她成长的效果也很明显。“虽说小虹才工作第二年,但第一次带毕业班时,她无论知识点传授,还是教态,都已经不亚于那些执教了三五年的骨干老师了。”谈及校园数字化的初衷,曾校长表示,“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对于孩子成长而言,成绩要优异,但更重要的是品性善良、性格阳光,因此,德育教育必不可少。曾校长认为,这一方面在于老师们的引导,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家庭的重视与关怀。在覃塘区,基本所有留守学生都在覃塘三中就读。父母务工,往往一离家就是大半年。即使不是留守家庭,住宿制下,家长大多时候也都见不到孩子。很多家长会苦恼,上了中学后,孩子性格变化特别大,和自己渐渐有了隔阂。自己也不善言辞,和孩子好不容易见一面,谈心都找不到话题;想问问他在学校过得好不好、跟同学有没有和睦相处,也不知怎么开口关心。老师是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的重要窗口,但传统的家校沟通手段,效果并不好:家长会,很难把所有在外地的家长都聚集起来;打电话,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很难人人顾及;手写成长报告书,一学期才填一次,也容易写成套路。覃塘三中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沟通方式:在每个学生的贴身校牌背面,都印上一个专属二维码,这个二维码,老师和家长都可以扫码留言。学生做了好人好事、学习有进步、或者和同学互助友爱,任何注意到的老师,都能用企业微信扫一扫码,打开“德育评价”系统来记录,家长们在微信上就能看到和评论。同样,孩子在家时学习自律,或者主动分担家务,家长也能用微信扫码再分享出来。这样的信息互通是“零距离”的,即使家长身在外地,也能不错过孩子成长中的每个闪光瞬间。而且学期末系统还能自动生成学生的成长报告,评价又全面又科学。
当孩子放假回家了,能听到家长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进步,夸奖自己的优点,感受到了家长的关注,自然就与家长更加亲近。为了引导家长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覃塘三中还在企业微信上线了“家长学校”小程序。老师们会录制上传各种像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如何应对青春叛逆期的课程,家长们在微信上就能学习,还可以和别的家长交流经验、分享困惑。在这样的“家校共育”系统下,老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有进步了,就能及时获得正向激励;看起来状态不好,两边也能一起观察问题所在,再及时沟通、疏导。教育的温度,正体现在此。当能随时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温暖与鼓励,孩子们更容易慢慢从叛逆期走出来,变得自信、自立、自强。推进校园数字化改革的难点,不光在于外部条件限制,很多时候也来自内部的阻力。最开始,学校里很多管理干部和老师,对于数字化的理解都还停留在硬件设备、多媒体教室上,觉得学校既没经验,也没余钱,改变起来又麻烦,效果也不清楚,于是并不重视,也不积极尝试。而曾校长很清楚数字化的价值。他也清楚,在大体量的乡镇学校,只有拿出学习门槛不高、又切实为每个校园成员都带来便利的方案,数字化推行起来才会越来越顺。第一次让大家尝到数字化甜头的,其实是请假这件小事。过去,老师要想请假,必须要经过分管领导、校长两个人签字,如遇领导外出开会、学习,请假就很麻烦;学生要请假就更繁琐了,老师要先打电话给家长核实请假事由,再手写请假条给学生,方便门卫放行,学生出发了,还要给家长打个电话告知。而现在,覃塘三中把包含请假在内的所有审批事项都搬到了企业微信上。老师在企业微信上提交请假申请,只要写明原因,负责人可以在手机上一秒批复。学生请假也一样,只要家长在微信上发起申请,班主任马上就能收到审批提醒并通过;校门口装了人脸识别闸机,学生一出校,老师家长立刻就能收到通知。
在覃塘三中,后勤的日常维修工作量特别大。而通过打电话、填纸质表格来报修,处理速度很慢,要一件一件等。当报修可以在企业微信上完成后,事情简单了许多。东西坏了,就拍个照上传,再写明地点和维修需求。后勤能够精准地了解到同时段里所有需求,再统一安排对应的人力和物资。老师同学们反馈,现在维修变成了“神速”。当行政工作更高效了,领导、老师们表示,他们能投入更多时间在管理和教学了;感受到学校对孩子各方面的关怀,家长也对学校更信任了。这种肯定,便成为了覃塘三中在数字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勇气与底气。总结覃塘三中的数字化故事,关键词大概是“温度”:有温度的教育者,找到了一个同样有温度的产品,建设有温度的数字校园。在数字化建设这条路上,学校深思熟虑迈出的每一步,出发点和终点,都在于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微信愿意继续助力教育变革,做让更多学校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产品,从而帮助更多孩子天天向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一分钟配好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