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熟知的Endnote。。。
在文献管理和文献引用管理领域,Endnote一直霸占着老大的位置。能成为老大,必有过人之处。小编将分两至三期内容向各位介绍Endnote。Endnote有三大功能:1. 写文章和论文时,管理参考文献(很强大);2. 个人文献管理; 3. 文献检索。本期内容介绍后两项;下期内容专门介绍第一项。
数据库的创建与分组的建立
打开Endnote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对于初次使用者,你需要新建一个Library:依次选择File - New,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一个文件夹存放数据库。新建Library完成后会在该文件夹中生成两个子文件,如图2所示,一个是数据库文件,另一个是附加文件夹。附加文件夹的作用是存放每篇文献所对应的附加文件(如果有的话)。
图2
数据库建立完成后,返回主界面,如图3所示。主界面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区域为分组和搜索区;中间显示文献详细信息;右侧为摘要、全文以及附加文件显示区。
图3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文献阅读量在与日俱增。几年下来,个人文献库中文献数量达到几千篇,甚至上万篇,所以文献分组必不可少。选中主界面左侧My Group标签,右击创建子Group。也可以通过软件顶部Group选项卡来设置分组。本例中设置分组名为Quantum Dots(一直没有发现如何在一级分组下再创建二级分组,比如在Quantum Dots分组中创建一个子分组CdSe,请高手指教!)。
如果想改变主界面的排布方式,比如将右侧的摘要、全文等信息放到下部,请点击主界面有下方的Lay out图标,如图3所示。
文献的导入
Endnote中文献的导入方式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直接输入、PDF导入、网页导入。
<1> 直接输入: 依次选择Reference - New Reference (或者“单击New Reference 图标” 再或 “Control + N快捷键”)。出现如图4所示对话框,
图4
根据对话框中要求填写信息即可,不用填写全部信息,能够区分辨别就好。注意:在输入作者姓名时,每位作者要占一行,如图4所示。
显然,手动编辑很麻烦。一般也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手动直接输入。较为常用的是后两种方式:PDF导入和网页导入。
<2> PDF导入:依次选择File - Import。在Import目录下有File...和Folder...两种方式,分别表示导入单个PDF文件和PDF文件夹。本例中选择File...,出现如图5所示对话框。
图5
注意:如果要导入PDF文件,记住要把第二行的Import Option栏改成PDF。
导入PDF后,Endnote能够自动获取文献信息并排版好,非常方便。但是也有部分文件无法识别,需要手动添加这些信息。
通过PDF方式导入的文献,其全文都呈现在主界面右侧附件文件栏。如果想要添加附加文件,请点击右侧全文PDF旁的回形针形状按钮添加附件,如图6所示。
图6
网页导入也是常用的导入方式之一,在各大数据库和期刊主页都能够看到Download Citation之类的标志。点击该标志,并选择Endnote格式下载。再通过File - Import即可导入。现在许多期刊能够能够直接将引用信息导入到Endnote,免去了下载再导入的过程。下面以从知网导入参考文献为例(图7 - 9 ):
图7
Endnote已经内嵌多种数据库,在软件内就可以进行搜索和查找文献。首先在主界面左侧搜索区选择所需数据库,然后展开搜索窗口,根据要求搜索即可,如图10所示。
图10
现在各大数据管理软件都内嵌各种数据库,可以实现搜索,并下载全文。但是个人感觉这一功能有点鸡肋。在搜索文献的时候,我还是会选择通过浏览器到某一数据库或者某期刊主页去搜索。首先,因为平时我的浏览器基本上都是打开状态,通过标签进入常用数据库和期刊主页很方便,所以懒的去打开Endnote搜索。其次,国内的各种封锁和限制,这些文献管理软件与数据库的链接并不流畅,检索起来常常不如人意。比如谷歌学术,需要各种代理才能浏览, Web of Science需要登录等等(好像我扯的有点远了)。
预告:
下期内容将专门介绍如何用Endnote插入参考文献。
介绍完Endnote后,小编将陆续向大家介绍各类文献管理软件。最终总结他们的优缺点,让大家能够按需选择。当然,个人使用经验总有一定的局限性,请大家多提意见,共同提高。
专栏作家招募通告:
研之成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朋友征集专栏作家,主要是一些专业软件和基础知识的分享。比如,Digital Micrograph, TIA,Endnote, Photoshop, Image j, 红外分析软件,Chemoffice, Crystal Maker, Material studio等软件的使用;XRD结构精修,核磁,红外,程序升温实验,同步辐射,电化学基本标准手段等基础知识的分享。目前,由于小编人数有限,总结的周期会比较长,如果有更加专业的人来分担一部分的话,应该可以让大家更快更好地把基础知识这个方面落实好。欢迎愿意分享的朋友联系我,非常感谢。
如果感兴趣请联系邹同学(QQ:337472528)或者陈同学(QQ:708274),谢谢!我们也会帮助大家进行修改,和大家一起讨论怎样编排才是更好的方式,这也是一种学习成长的过程,不是么?
最后,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注:研之成理是个纯公益平台,没有办法给到大家稿费,抱歉!如果真的有一天研之成理走上了商业化道路,那么所有的稿费我们也都会给大家补上。真诚真心,“研之成理”对人和对科研都是如此!
为方便研友们进行学术讨论,研之成理也开创了自己的QQ群,1号群:已满;2号群:536667802。欢迎大家加入进行激烈的学术讨论!
本文版权属于研之成理,转载请通过QQ联系我们,未经许可请勿盗版,谢谢!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号rationalscience,轻松关注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