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篇Science中学习“纳米”如何服务“催化”
随着纳米技术,尤其是溶液体系纳米合成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催化这一概念在各大期刊中频繁出现。如果认为纳米是技术手段,催化是应用,那么纳米究竟给催化带来了什么?或者说纳米是如何服务于催化?本期内容介绍两篇science文章,看大牛们如何融合两者。
这两篇Science分别出自 Prof. Younan Xia(Platinum-based nanocages with subnanometer-thick walls and well-defined, controllable facets,Science,349,412)和 Prof. Yu Huang( High-performance transition metal–doped Pt3Ni octahedra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Science, 348, 1230)。
总体而言,两篇文章都是从纳米Pt催化剂在ORR中的应用出发。第一篇文章偏向于纳米Pt形貌和尺寸的调控;第二篇文章则侧重于成分与稳定性的调控。
贵金属Pt(或者Pt-Ni复合结构)已经公认为最好的ORR催化剂。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和模型催化剂研究,人们发现Pt-Ni的(111)晶面对ORR的催化活性最好。明确活性中心后,研究者们通过成熟的纳米晶合成技术,可控合成出各种形貌和结构Pt-Ni纳米晶,以充分暴露其(111)晶面。其中,八面体结构Pt纳米晶研究最多,并频频刷新催化活性记录,见下图(相关文献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第一篇Science(xia)的亮点在于形貌的精细控制和催化剂的高利用率。文中首先合成出Pd@Pt核壳结构纳米晶(如果仅仅如此,肯定发不来Science),然后通过选择性刻蚀形成Pt纳米笼。不仅如此,他们可以实现对Pt层厚度实现原子级别厚度的控制(将控制推向极致),见下图:
文中分别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提出了这种纳米笼形成的可能机理。作者认为在刻蚀的过程中首先在外Pt层形成空位,然后内部Pd利用柯肯达尔效应被逐渐刻蚀,如下图。
因为八面体Pt纳米晶ORR活性最好,所以文中以八面体Pd作为基础,合成出原子级厚度的Pt纳米笼。其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注意并没有刷新纪录),见下图:
第二篇Science(Huang)的亮点是对Pt-Ni纳米晶稳定性的显著提高,并刷新ORR催化反应活性纪录。相比于第一篇Science,第二篇更侧重于催化。文中指出Pt-Ni催化剂虽然在ORR反应中表现除了优异的活性,但是与理论值很有很大的差距。总结前人文献,他们认为导致这一差距的最大原因是催化剂的稳定性不足。随着反应的进行Ni会不断流失。针对这一缺点,Huang组首先合成八面体Pt-Ni纳米晶,并负载到载体上。然后引入第三种元素(V, Cr, Mn, Fe, Co, Mo, W, or Re)进行表面修饰,如下图所示:
在众多三元催化剂中Mo-Pt/Ni活性和稳定性最高,具体催化数据见下图:
通过理论模拟,他们认为Mo-Pt/Ni体系中Mo原子倾向于分布在八面体的顶点位置,通过强Mo-Pt键和Mo-Ni键削弱Pt原子和Ni原子的扩散能力,从而提高Pt和Ni流失所需要的能垒。
这种引入第三种元素以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的例子比较常见,如郑南峰老师14年的Science (344,495)中利用Ni元素来提高Pt/Fe催化剂在常温CO氧化中的稳定性。
评述:Xia的Science中以娴熟的纳米合成技术精确控制Pt纳米笼的形貌和厚度从而最大化活性位点((111)晶面)。而Huang的Science则引入第三元素以提高活性位点的稳定性。两者都是通过纳米合成技术(精确的形貌控制和成分调控)来实现催化活性位点的利用率和稳定性的提高。在溶液相纳米合成技术为成熟之前,虽然能够发现催化活性中心,很多时候还是望洋兴叹。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活性中心的调控逐渐成为可能。
研之成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朋友征集专栏作家,主要是一些专业软件和基础知识的分享。比如,Digital Micrograph, TIA, Photoshop, Image j, 红外分析软件,Chemoffice, Crystal Maker, Material studio等软件的使用;XRD结构精修,核磁,红外,程序升温实验,同步辐射,电化学基本标准手段等基础知识的分享。目前,由于小编人数有限,总结的周期会比较长,如果有更加专业的人来分担一部分的话,应该可以让大家更快更好地把基础知识这个方面落实好。欢迎愿意分享的朋友联系我,非常感谢。
如果感兴趣请联系邹同学(QQ:337472528)或者陈同学(QQ:708274),谢谢!我们也会帮助大家进行修改,和大家一起讨论怎样编排才是更好的方式,这也是一种学习成长的过程,不是么?
最后,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注:研之成理是个纯公益平台,没有办法给到大家稿费,抱歉!如果真的有一天研之成理走上了商业化道路,那么所有的稿费我们也都会给大家补上。真诚真心,“研之成理”对人和对科研都是如此!
为方便研友们进行学术讨论,研之成理也开创了自己的QQ群,1号群:已满;2号群:536667802。欢迎大家加入进行激烈的学术讨论!
本文版权属于研之成理,转载请通过QQ联系我们,未经许可请勿盗版,谢谢!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号rationalscience,轻松关注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