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CS Catalysis》综述:MOF衍生碳基材料

2016-10-10 哈囉鍾家偉 研之成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华南理工大学李映伟教授《ACS Catalysi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及其课题组相关工作(ACS Catal., 2016, 6, 5887–5903),题目为:Development of MOF-Derived Carbon-BasedNanomaterials for Efficient Catalysis。


MOF衍生碳基材料—金属/金属氧化物修饰的碳材料、掺杂碳材料多相催化(氧化、加氢、脱氢、生物油精炼、费托合成)、电催化(ORR、OER、HER)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讨论MOF衍生碳基材料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

图1. MOF衍生碳材料在催化中的应用

MOF衍生碳基材料具备以下优点:(1)金属离子、有机配体的多样性、可调控性;(2)金属离子、有机配体的交替连接性有效避免热解过程中金属NP、金属氧化物的团聚;(3)MOF制备简单、制备条件温和(ZIF-67、ZIF-8、HKUST-1常温常压下便可制备)……

A. 金属/金属氧化物修饰的碳基材料

催化氧化反应:醇类氧化反应通常采用贵金属催化剂(Au、Pd、Ru)且需碱性添加剂的加入。例如,李映伟课题组采用ZIF-67【Co(MeIM)2, MeIM = 2-甲基咪唑】为前驱体,Ar气气氛下800℃热解6 h,根据金属离子还原电势小于-0.27V生成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等于/高于-0.27 V生成金属纳米颗粒,一步合成Co NP为内核、N掺杂为外壳的核壳型催化剂Co@C-N,有效避免Co NP的团聚,常压室温下,高选择性催化酯化醇类(芳香醇、脂肪醇、二醇)为对应酯类。


图2. Co@C-N催化剂无碱条件下催化氧化醇类 (ACS Catal. 2015, 5, 1850−1856)

同样的,李映伟课题组采用MIL-45b为牺牲模板,Ar气气氛下500℃热解6h,一步合成磁性中空Fe-Co/C催化剂,选择性氧化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HMF)为2,5-呋喃二甲醛(DFF)。


图3.  Fe-Co/C催化氧化HMF为DFF (GreenChem., 2016, 18, 3152)

B. 掺杂碳材料

与金属催化相比,碳基材料催化具备环境友好性、抗腐蚀等优点,不存在金属流失、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催化氧化反应:李映伟课题组采用ZIF-67为前驱体,Ar气气氛下600℃热解10 h,一步合成Co NP为内核、N掺杂石墨化碳为外壳的核壳型催化剂Co@C-N化学刻蚀除去Co NP,引入丰富的介孔,制备得到催化剂67-CN-600。石墨化碳(SP2杂化)中掺杂的石墨化氮(G-N)高效催化环己烷、甲苯的氧化反应及胺类的氧化偶联反应。


4. 67-CN催化氧化环己烷、甲苯及氧化偶联胺类 (J. Mater. Chem. A, 2016, 4,5247)

C. MOF衍生碳基材料为载体

催化加氢反应李映伟课题组采用采用ZIF-67为前驱体,Ar气气氛下600热解8h,合成Co NP内嵌于N掺杂石墨催化剂Co/NC,根据Co/Co2+对还原电势低于Pd2+/Pd对,通过电化学置换法,形成Co NP为内核、Pd NP为外壳的核壳Co@Pd,制备得到Co@Pd内嵌于N掺杂碳层的Co@Pd/NC催化剂,应用于硝基苯高效加氢反应.


图5. Co@Pd/NC催化硝基苯加氢 (ACS Catal., 2015, 5 (9), 5264–5271)

D. COF衍生碳基材料

COF为近年来发展的新材料,可作为前驱体制备N掺杂中空碳球。李映伟课题组采用中空球状LZU1稳定Pd2+离子,原位限域Pd NPN掺杂的中空碳球(NHCS),制备得到Pd@NHCS催化剂,应用于硝基苯高效加氢、肉桂醇氧化模型反应。


图6.  Pd@NHCS催化硝基苯加氢 (Chem. Sci., 2016,7, 6015-6020)

备注:笔者水平有限,撰此文仅作总结之用,还望大牛不吝斧正,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原文献。



研之成理面向所有感兴趣的朋友征集专栏作家,主要包括专业软件(比如Digital Micrograph, TIA, Photoshop,Chemoffice,Material studio等)和基础知识(XRD结构精修,核磁,红外,程序升温实验,同步辐射,质谱,AFM,STM)的分享,以及相关领域最新文献赏析。目前,由于小编人数有限,总结的周期会比较长,如果有更加专业的人来分担一部分的话,应该可以让大家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内容。

欢迎愿意分享的朋友联系我们:邹主编(QQ:337472528)或者陈主编(QQ:708274),谢谢!

最后,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为方便研友们进行学术讨论,研之成理也开创了自己的QQ群,1号群:已满;2号群:已满;3号群:585629919。欢迎大家加入进行激烈的学术讨论!

本文版权属于研之成理,转载请通过QQ联系我们,未经许可请勿盗版,谢谢!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号rationalscience,轻松关注我们,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