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上 —— 除了搞科研你还能做什么

2017-02-10 千树 研之成理

本文转自:豆瓣

原作者:千树

编辑:陈昌磊

推荐理由:如果你也站在人生的路口,不妨来看看本文作者的人生感悟。

说明:本文为作者的个人人生感悟和总结,并非鸡汤式的人生指导文章。



# 科研是一群人的自嗨 #
昨天跟一个学霸朋友聊天。明年就要Ph D毕业的他谈起这些年的学术研究,也免不了一顿牢骚:“所谓科研就是一个大牛挖了一个大坑,然后一帮人跟着跳下去拉屎,大家明知道是臭的,却还要吹嘘成香的,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数,只是互相不戳穿而已。”他这一番话很好地诠释了科研的道路就是人!艰!不!拆!

对于发paper这件事我也有点感受。读别人paper的时候总觉得别人怎么这么牛逼,等到自己发paper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发paper就是把实验里所有不能支持你结论的“坏结果”通通忽略掉,只保留那些“合适”的。所以搞科研的人并不比干销售的人更实在,因为二者本质上都是在卖东西给别人。只是搞科研的人卖的是思想、方法、发现,貌似更加高端,但是很多时候没有创造出产品的科研变成了一群人的自嗨,或者说科研需要一群有自嗨精神的人来搞。

#不卖行不行#
绝对不行。不卖就没人买,没人买就没有funding,没有funding还怎么嗨得起来?在高校里搞科研是很苦逼的。funding提供的周期很短,也就要求教授联合博士生们(以及下面的硕士生)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结果,只有拿到了结果你才能申请下一个季度的funding。这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了。表面上看funding是在督促博士生们干活,但是实际上这只能让高校科研工作者不得不把目标定在一些可以短期出结果的项目上。一些需要长期工作不能很快出结果的项目也就只能被搁置了。但是很有可能这一类的项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项目。

搞科研的人应该是一群带有一点天真理想主义的人,如同画家,电影导演,作家这类人。他们本不该为项目资金发愁的,唯有这样他们的思想才能得以完全的解放,创造出最美丽的艺术品。可是现实却是教授需要把钱要来才能开工,这就好比画家考虑如何画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电影导演考虑如何节约成本、吸引观众买票,作家考虑怎么写能让书卖得好。这些工作本来应该由画廊、出品人、书商来做的,可是越来越多金钱上的压力都压在了最该被保护起来的艺术家身上(刨去画家,情况不了解)。所以说科研工作者很辛苦,必须要在理想主义者和商人的身份之间巧妙转换。

#比没有funding更可怕的事#
比没有funding更可怕的事情是看不到自己做的项目的未来在哪里。科研在很多时候是一条路走到黑的。大牛不知道怎么得来的灵感挖了这个大坑,你隐隐约约觉得被坑了但是又不敢确定,越做越灰心丧气,不知道究竟应该悬崖勒马还是继续蒙头向前走。又或者你知道你做的项目是很棒的项目,但是由于文化,法律,大众的生活习惯,或者市场占有率等社会性的外在因素而导致你的成果很难得以应用,那么放弃还是坚持又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坚持下去就很有可能如我前文所说的,变成了一群人的自嗨而已。

#不去搞科研你还能做什么#
于是这变成了一道N选1的题。Ok,你在大学里面所受的一切训练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把你培养成一个科研型人才,现在你知道搞科研不仅不能使人快乐,还苦逼得很。那么以下几种选择也就进入了你的考虑范围(仅以理工科为例,不限于此):

1. 考公务员
铁饭碗貌似不错,可是转念一想,以后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做着日复一日的服务性质的工作,你做或者不做,工作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是你想要的生活么?

2. 在公司做个技术类的工作--比如码农
码农的职业生命太短,还是要考虑转型的问题啊亲!

3. 做销售
好吧,你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去卖东西了。可是你去上大学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卖东西么?

4. 有人提名创业
自己做老板感觉应该贼爽。可是你也知道你自己是不是这块料。自己既没有这种能力,也受不了全天甚至全年无休的状态。

#结论#
你还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没去做之前,其他的道路跟科研是一样的,如同薛定谔的猫,你不知道它是死还是活。






随手点点下方广告,无需下载即可帮研之成理创收哦。感谢!

为方便研友们进行学术讨论,研之成理也开创了自己的QQ群,1号群:已满;2号群:已满;3号群:已满,四号群:563853581。欢迎大家加入进行激烈的学术讨论!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号rationalscience,轻松关注我们,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