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名字 | 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2016-09-29 ceci 剧透社




 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文 | ceci




剧透社点评: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之所以有感情,有记忆,也就在于我们能将瞬时的感情待入永恒的、时间的坐标,去怀念,去珍重,去追逐。




平心而论,新海诚从来不是我最喜欢的动画电影导演。




《秒速五厘米》等作品被中文网络捧上天的时候,我却一直觉得这部作品缺乏某种深刻到足以打动人内心的力量。




事实上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同时代的动画电影导演中,没有哪一位对画面极致的追求能赶得上新海诚。


他对作画的苛刻不仅体现在每一帧都可以截屏用作壁纸,还有对现实场景近乎完美的还原。




但电影仅有漂亮的画面是不够的。起码在这部作品之前,只有他十年前那部作画稚嫩的《星之声》真正长久的以剧情打动着我。



然而《你的名字》在上映以来,创造了动员观影人数的奇迹,也成为了首部非宫崎骏制作的跨百亿票房的动画。不止一个在日本的朋友告诉我,走出影院后才发现,身边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也忍不住用手帕掩盖泪光。




观影完毕,不得不承认,通过这部影片,新海诚反击了我对他固有的判断,并成功实现了一个新的自我突破




关于新海诚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如文章开头所说,是一个重视画面感胜过故事性的导演。回忆起以往的作品,无论是《言叶之庭》的雨季,还是秒五的樱花,他镜头下的作品给人记忆最深刻的第一眼,到最后都是如数家珍的残暴细致作画。但这部作品从OP开始的镜头切换就非常有意思,各种长远镜结合的天衣无缝,在东京与小镇的二元叙事里担当着必不可分的重量级角色。




此外新海诚是个很善于吸收自己过去作品的导演。喜欢的梗百用不厌,说到底无论是作家、画家还是导演都是这样。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无论是景色的设置(大面积云层的描写和城市建筑的刻画)、季节的选择(相遇的夏季、擦肩而过的冬季)还是故事本身,其实都有着新海诚过去每一部作品的影子。




但这部作品不简单就在于把一个导演自己都多多少少用过的梗给玩出了新意与诚意。




故事的前半段看起来搞笑而日常,但节奏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加快。直到最后一次灵魂互换开始,整体氛围急转直下,泪点与虐点接踵而至。等到故事结局三分钟前,观众都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再次相遇,对于追求现世俗气快乐大结局的观众而言这无疑是最揪心的事情没有之一。




要知道多年前我第一次看《星之声》还在念书,被结局搞到内伤,直至看了讲谈社版本的漫画改编版才算解开了心结。其实这个故事的时空穿越、灵魂互换又何曾不像《星之声》的设定?只不过14年前的那部作品,是直接用宇宙飞行的平行距离制造了时间的距离。




而这部《你的名字》,则更像是一个时间虫洞。穿越后的时间则直接抹去了过去的历史,创造了一个新的平行世界。




在影片中旬,小镇毁掉的景色与曾经旖旎的景色相重叠,不就是那句经典的“悲剧就是创造一个喜剧,再毁掉它”的生动诠释吗?其实对于这种平行宇宙设定的电影,我们看过的不计其数。但如果细究其中,不再拥有共同记忆的他们,又算是真正意义上的Happy Ending吗?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之所以有感情,有记忆,也就在于我们能将瞬时的感情待入永恒的、时间的坐标,去怀念,去珍重,去追逐。




我们会被艺术作品感动,说得直白一点也就是一个自恋的共感过程,而这部打着科幻元素的电影,最打动我们的说到底还是一种温情的套路。人生漫漫,与任何人共路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当重逢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对方的名字呢?


只要祈愿的力量够深,终究会实现。


在电影中如是,现实中同样如此。




电影工作者所做的,不正似一个筑梦与实现梦的过程吗?新海诚每天工作15个小时,连续两年,上映后估计休假一个月然后继续做下一部作品。无论他出身是否是建筑公司的少爷,家世是否显赫,凭一己之力,做如此电影。


织梦人莫过如是。



- END -


⊱投稿:jutoushe2016@163.com

(第2院线,懂电影·更自由)



-留言区互动- 



来说说你和电影共知的事儿



剧透社内容及图片授权基于:CC共享协议

CC BY-NC-ND

编辑:兔  小白

插画:张     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