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地主、大跃进、食堂化、文化大革命:常春庵里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
▲纪录片《常春庵》剧照
历史不只写在教科书里,也写在老百姓的心里。即使本应远离红尘的寺庙之内,那些大历史背景下命运地艰难困苦,那些新中国摸索爬行路上刻在心里的生与死,再强的信仰力量也无法将其冲淡。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会形成一套千疮百孔体系和一群捉摸不定的人。他们在960万平方公里“魔幻现实”之地,每天都拼命的活着,拼命的忘记。
常春庵里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
作者:潘俊文
1949-1952,关键词:解放、破除迷信、划成分、土地改革、打倒地主、打倒恶霸、分胜利果实。
1953-1958,关键词: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还债、大跃进、炼钢铁、大鸣大放、右派。
1959-1962,关键词: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下放食堂、粮票。
1966-1976,关键词:文化大革命、夺权、反革命、批斗、武斗、刘少奇毛主席。
1977—,关键词:华国锋、土地责任制、邓小平、平反、计划生育、改革开放。
这是蒋能杰纪录片《常春庵》对这段“近代史”简单粗暴又触目惊心的划分。纪录片里毛泽东时代因破除迷信而被捣毁的庙堂,改革开放后再度复燃。往来的香客和寺庙的管理者在这个“魔幻”的公共空间里谈论自己的不如意,诉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最后在导演引导下他们开始滔滔不绝的回忆“畸形病态”“反复无常”的那些年。
纪录片中的人物随着新中国建设摸索而前进,历经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跃进、炼钢铁、文革等运动与革命,终于熬到土地责任制和改革开放,农民们的温饱问题逐渐得以解决,但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他们是亲历者,是受害者,甚至是最后的讲述着。几个老人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谈政治,谈社会问题,谈寺庙之外的一切“红尘”往事。
▲纪录片《常春庵》剧照
老人们对中国近代的大事件耳熟能详,时间、事件、人物,准确无误,甚至还去分析前因后果。他们说话的时候既有狡黠庆幸又有伤感无奈,反复对导演说“我们过去的经历,说出来怕现在的人都不信”。“大侄子,我给你讲呀,我们那时候苦得很啊。”
纪录片分两条线前行:常春庵日常生活和老人们的口述历史。导演从寺庙切入,重点放在口述历史上。为了避免影片混乱,导演直接在每一部分叙述前面加上时间和关键词。时间和关键词都是冰冷的,但是老人的叙述却让这冰冷的时间和词语灼热发烫,最后深深的烙在我们心口上。
▲纪录片《常春庵》剧照
老人们的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观,过去的岁月俨然将他们变为生活的哲学家。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关于毛泽东五花八门的看法。他们总结毛和蒋的用人之道,“毛之所以坐天下是用多数穷人去打少数富人,而蒋失败是用少数富人打多数穷人”。
他们说以前“不敢讲”的关于毛泽东的打油诗“一个老蹩85,打个大屁如擂鼓,三万人员去看屁,一屁冲死二万五,还有五千没冲死,嘴巴鼻子塞满土。”他们说华国锋上台以后,大家都怀疑他是毛泽东的私生子。还有两位女居士甚至对着镜头为了毛泽东的功与过激烈争吵。
纪录片结尾最为荒诞的是,经历大大小小无数运动和浩劫的老人们“懂再多的道理,依然管理不好一座小庙。”常春庵和社会一样,在是非争执、利益纠葛面前陷入了重重矛盾中。为了平息纠纷,负责人李中来左右为难,准备辞去职务,交出掌管权。在离去之际,他对着菩萨念念有词,祈求菩萨显灵显圣,降罪给造谣而影响常春庵长久稳治的人。
▲纪录片《常春庵》剧照
看完整个片子,来庵堂的人是否真心信佛,甚至管理庵堂的人是否信佛,其实谁都不敢确定。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会形成一套千疮百孔体系和一群捉摸不定的人。他们在960万平方公里“魔幻现实”之地,每天都拼命的活着,拼命的忘记。
重要的是历史不只写在教科书里,也写在老百姓的心里。即使本应远离红尘的寺庙之内,那些大历史背景下命运地艰难困苦,那些新中国摸索爬行路上刻在心里的生与死,再强的信仰力量也无法将其冲淡。
PS:纪录片《常春庵》资源,百度云:http://pan.baidu.com/s/1kTj9vCV 密码:2s63
—— End ——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长按或扫码关注
凹凸百态 光影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