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各省为“双一流”许下的豪言壮语

2017-08-16 科袖网

“双一流”是近期教育界最热的话题。自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工程后,各省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如火如荼,那么,为了建设“双一流”,各地区都许下了哪些“豪言壮语”?准备投入多少资金?又期望得到哪些回报呢?

河南:10年投入31亿元打造世界一流学科


目标:到2024年,全省5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前列,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进入前1%,或在权威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十名或前5%。


资金投入:2015—2017年安排10亿元;2018—2024年每年安排3亿元;总计31亿元。


广东:3年安排50亿元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


目标:中山大学“十三五”时期进入国内一流高校前列,进而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


资金投入:2015—2017年,广东省将专门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为重点建设高校。


河北:每年支持5个亿,连续五年


目标:到2020年,3所左右大学达到或接近国家一流大学水平


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十三五”期间每年增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专项资金5亿元给予支持,连续五年。


山东:重点扶持6所左右省属高校和20个左右优势学科


目标:“十三五”期间,重点扶持6所左右省属高校和20个左右优势学科,争创国内一流。重点建设10所左右应用型高校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继续实施优势特色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山西:重点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目标:3年内,力争建成国内高水平大学1~2所,重点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按照国务院“双一流”建设精神率先发展。此外,3年内还要建成2~3所区域或行业高水平大学;8所向应用型转变试点本科院校取得明显成效;6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内一流优质高职院校行列。


江苏: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10所进入前50


目标:到2020年,全省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其中10所左右高校进入前50名;支持若干所大学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到2030年,江苏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教育强省,支持2所左右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资金投入:对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省财政自2017年起统筹新增教育经费加大投入,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每年每校给予1亿元左右资金支持。


北京:投入近百亿实施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目标: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北京大手笔实施高精尖创新中心。首批有1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认定,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第二批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等6个。


资金投入:每个建设周期为5年,每年每中心给予5000万至1亿元的经费投入。其中,人文社科类中心每年5000万元,自然科学类中心每年1亿元经费。目前已认定19个,未来,北京市在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投入将接近100亿,堪称超大手笔。


上海:投入36亿元打造高峰高原重点学科建设


目标:到2020年,力争使上海高等学校学科整体实力达到一个新水平,2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点和一批学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资金投入:上海市正式开始实施高峰高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第一阶段为期三年,投入36亿元。


贵州:5年投入5亿元冲刺“双一流”


目标:推进区域内大学和学科“双一流”建设


资金投入:“双一流”建设将分为2个周期,一期为2016年至2020年,二期为2021年至2025年。其中,一期将按照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标准投入建设扶持资金。


湖北:每年投入10~20亿支持高校学科建设


目标: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群


资金投入:每年计划投入10亿~20亿元,不分省属部属高校,全面开展学科群建设。


湖南:力争2020年3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


目标:2020年努力使40个左右的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5个左右的学科进入全国前10%;50个左右的应用特色学科进入全国应用学院同类学科的前列;5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学院同类专业群的前列。


在此基础上,争取3所大学进入国家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特色大学行列;5所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或国内特色大学行列;5所学院进入国内一流应用学院行列;5所高职学院进入国内一流高职学院行列。2030年和2050年的目标是引导性的目标,排名稳步推进、数据不断提升。


资金投入:进一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实施“双一流”人才计划、创新团队计划、学科(专业群)建设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科学研究计划和产学研平台计划等六大计划。


安徽:投入超70亿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


目标:支持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建成高水平大学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共分两批入选,第一批入选高校为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四所原省属重点大学,第二批入选的高校为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


资金投入:安徽支持地方高校总投入接近70亿元。其中安徽大学投入10亿建设,安徽农业大学投入12.7亿,安徽医科大学投入15.1亿元,安徽工业大学投入7.55亿,安徽理工大学投入6亿等。


甘肃:支持兰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5校建设高水平大学


目标:支持兰州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建成国内同类院校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50个左右学术水平较高、优势特色明显、服务能力强的一流学科。


内蒙古:2020年4~6所高校初步建成国内一流大学


目标:到2020年,全区有4至6所高等学校初步具备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基础条件,内蒙古大学争取在2025年率先进入国内一流大学行列;到2030年,内蒙古大学争取进入国内一流大学前列,有2至3所高等学校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内蒙古大学争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再有2至3所高等学校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


重庆:2020年2~3所高校跻身国内一流大学行列


目标:力争2~3所高校跻身国内一流、行业一流大学行列,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来自政府的政策与财政支持这么“给力”,就像一支强大而热情的“亲友后援团”,让高校站到了聚光灯下,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大的舞台,但也面临着更公开的问责,更激烈的较量。“给得越多,期待得越多”,这句箴言对高校管理者而言,也许并不陌生。那么“双一流”建设究竟对地方高校提出了怎样的期待?


“双一流”建设首先期待地方高校有一流的教学。2016年教育的关键词是质量。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集成与升级,是值得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区域一流大学需要优化师资。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坚持“以师为本,教师强校”,一方面诚恳地聘请农业实践、动物科学、工程、物理等领域的专家前来执教,一方面毅然辞退了数位无法胜任教学任务的资深教授。美国艾格尼丝•斯科特学院顶峰演讲系列活动,请来各界领军人物入校演讲,这些商界创业人、政治家、学者、艺术家、登山人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把TED大会的震撼带到了校园。


“双一流”建设还期待地方高校有一流的科研。产学研融合是区域一流大学通过科研为区域经济做出贡献的发力点。德国的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知识转化平台、日本筑波大学的科学城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三角园区”分别提供了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不同模式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方式。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是另一个有意思的案例,通过与航空制造行业长期的有效互动,从航空学科起步,辐射到发动机、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等学科以及汽车、智能机器人等行业,走出一条特色学科的拓展式道路。


“双一流”建设更离不开地方高校有一流的服务精神。这里的服务精神可以溯源到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颁布之后建立的赠地学院。州政府为赠地学院投入了土地、资金等资源,期待着这些学院能解决州内学生的入学问题,并为本州的农业、工业、能源、医疗等领域的人才储备、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服务做出贡献。


这种服务精神需要与高校所处的时代合拍,例如前面提到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就专门做了21世纪公立赠地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定位。这种服务精神还需要扎根于高校所处的区域,例如江西理工大学就提出了发展理念,要“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威斯康星大学(即美国一所赠地研究型大学)’,助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种服务精神可以集中体现为高校对所在地区的贡献度,从人才汇集、丰富资源以及有效治理三个维度来创建区域一流大学或学科。


(来源:麦可思研究)




#往期热文推荐#


  1. SCI论文写作之“细节决定成败”一 连字符篇

  2. 解读杰青名单,杰青离院士到底有多远……

  3. 15个全文免费下载神器,让文献阅读更容易

  4. 储能技术领域发表文章和专利概览综述(一)

  5. SCI论文写作之“细节决定成败”一 数字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