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稿]虚拟主播维quan事件的回忆与反思
文| 椎名真白
ASOUL5.10事件期间诉求之一
作者的话
本文既是作为Asoul 5.10事件亲历者之一的笔者的零零散散的回忆与相关反思,又是笔者在读How to jump-start your union一书时用以对比思考的产物。
文章梗概
· 楔子
· 通讯手段
· 观念问题
· 组织结构
Asoul 5.10事件至今我基本不再看虚拟主播(Vtuber),也一直没有动力去重新梳理这件事。我常用的搪塞自己的借口是“等自己再读两本书、把理论再熟悉一点”,什么是脑海里的理论掌握牢固了呢?思考不像考试,有判断标准,只好有意地促逼自己去做。5.10事件的一些梳理可以见视频 【Asoul事件复盘【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g411d7QR/?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025129557f91dbce5fd84af1b863722
这份梳理缺少的是5.10事件发生后粉丝群体的动作、以及后续发生的事件,但是对事件发生、各方动向梳理的基本清楚。
楔子
文中提到的“原书”。本书的介绍与购买渠道见https://labornotes.org/store/jump-start-your-union
在开始之前,需要先向大家介绍一些原书中常用的缩写,芝加哥教师工会(Chicago Teacher Union,CTU);在2008年,芝加哥教师工会中的一部分资深教师以及一些工会会员一起建立了CORE(the Caucus of Rank-and-File Educators,一般教育者核心会议,后文“核心会议”和“CORE”两个词含义相同),CORE后赢得了芝加哥教师工会的领导权。
CORE获取工会领导权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选取代表到竞争养老基金董事会席位等事情一件一件“慢慢”做。(此处与Asoul大概没什么关系,但是对未来有启示;Asoul在动员中很混乱,看到被一个个人刷出的、更新的消息而后自我判断要不要听从此消息见解)
作者在书中总结,CORE的胜利是三分之一的鼓舞人心的愿景;三分之一是积极分子的勇气,愿意跳进战壕,开始为这些问题而斗争;三分之一是优秀的老式组织技巧——坚持不懈地列清单、跟踪数字、一对一的谈话,这些都是无可替代的。
芝加哥教师工会给我观念上的更新是,这种斗争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猛然的断裂;同时,现实的运动可能并不能达成所有诉求,哪怕只是把以前被隐而不发的问题带上台面、引起注意,也是好的,但是若身处其中,还是应该坚持该坚持的基本诉求。在组织结构上CORE的形成,包括核心会议的召开,是其区别于Asoul 5.10事件期间粉丝组织特点的重要区别。
通讯手段
如果是以网络为基的行动,对于通讯的要求以及组织对信息的反应速度要求或许要高于线下的。笔者印象深刻的一点是,由于Asoul组织结构的特殊性,除了主要目标大致不变,新信息在成员间的同步大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因为是粉丝手动刷的热度,所以粉丝群体也会有意识关注新消息,所以新消息的通知有时候甚至要通过一部分粉丝先不断手动刷出来,以让更多人知道),这使得信息传播效率、群体反应速度很低。
活动期间的信息传播
CORE在会后,成员之间会互留Email和电话;有网站(Asoul也做过,但是在运动中似乎并未被利用起来,Asoul甚至还有游戏,但是也并未被利用起来);博客(Asoul有,大概未被利用,而且因为“去中心化”口号,所以不权威、在紧张局势时压根无法统一管理、粉丝群体遇事基本也想不到去利用这些途径);newsletter(国内好像不太好做,newsletter和公众号的差别应该在于审核以及关注者的匿名性,后者暂时不具备此安全性;等等。
Google doc等在线编辑文档也是一个方法,大家把想法和信息都传上去,实时同步,Asoul活动中曾用过腾讯文档——在微博手动刷热搜的时候此文档传播得相对广泛,里面有对微博使用教程、打榜刷热度、带哪些tag等操作)包括实体印刷(此活动甚至没来得及脱离网络,现在回看,字节反应太快了);具体事件中可能还要考虑审核问题。
观念问题
书中第八章的内容值得参考,不仅仅要向外争取,向内同样需要摸清不同成员的想法、反应(例如做问卷,问题答案设置为互相抵触;不要轻易地承诺运动的胜利,巧妙一些;做相关组织工作时,首先应该力求做到的是组织内受外组织信任的人的工作,或者是外组织中可以引发杠杆效应的人,例如安源中本地帮会突破口的打开、本书中通过受信任老师取得家长支持等等),并且不断通过各样策略培养ta们,同时需要培养后备领袖、从合适的途径汲取新鲜血液。
第九章提到的观念的更新问题,也即不仅仅是对内更新成员观念,对外也需要更新外界、其他各界观念,包括外界对于群体的看法。例如,“8工不是一次性的”这种观念。
笔者想到的是后面有一些“文化置位”的宣传中,“发病逆天”和“高质量真情实感”的作品应该并行,笔者曾经看到的类似高赞评论:
“如果换个其他粉丝群体跟v表白,我直接就退了,因为浓度过麻,不过看嘉心糖发病久了,能正常的唱歌,反差还是有点意思,让我看下去了”
“纯路人,之前还对嘉然有点偏见,但是看了这么多嘉心糖的视频,我觉得确实很有意思,我一直觉得偶像对粉丝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粉丝们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很不正经,但是整的活儿都很不错。这也可以看出嘉然确实很不错,至少她真的想让粉丝开心。”
可能在宣传中,很多初期动作过大的宣传会导致外界的负面印象,但是正面的、高质量宣传内容对于扭转外界印象、吸引新鲜血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策略在Asoul的经验中看来相当有效。
优点:一没碰到铁拳限,二引起了舆论以及公众广泛关注,三当时Asoul确实如日中天,粉丝很多、热情也高。缺点也明显,一去中心化,导致组织没效率,同时也根本无法做横向团结;二缺乏线下实体组织(当然这也是没碰拳的原因),不过网络事件需不需要、如何做线下连结可能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考虑。
组织结构
Asoul并没有核心会议类似的、足够具有影响力的组织。可能在互联网上的行动,信息的更新速度、对组织作出反应速度、判断当下应该去做什么等的要求可能都比现实中要更高。
平日里“去中心化”是合法性的来源、是图腾也是禁忌,但是在5.10时期,或许可以通过宣传话术等手段建立起一个中心化组织,或者至少通过可以拉拢的人数来判断?可惜当时有过这样的争论,也许有人在做,但是据观察,一个足够具有影响力的组织并未形成,依托于b站部分相关账号的小规模组织是有的,其主张与诉求也并不完全一致,做的事情也未必完全一致。
组织结构上最大的差别应该是,Asoul在动员中形成的组织结构仍然保持着其建立之初“互联网巴别塔”、“互联网乌托邦”等宣传语(Asoul粉丝在贴吧、B站、NGA等论坛宣传时常用话术,现在可能带关键词仍然可以搜索到)的性质,这种宣传的合法性为当时Asoul的粉丝群体带来了去中心化的组织特点,Asoul哪怕在“5.10”时期自发地、广泛动员时,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是相对十分松散的。所以当事件不断发酵时,粉丝会找寻平日在评论区等处的活跃账号,形成一个个行动小组,同时,依赖于各自的社会关系和对事件的看法零散地采取行动:
例如,上图中提到的“Asoul后备隐藏能源计划”(名字未必完全准确),大体是纠集各行工作人士为最差结果“五位姑娘都与字节解约”做准备,让姑娘至少可以暂时先做2D直播、继续工作,为可能随后而来的合同纠纷等问题提供法律援助等问题做准备。
公共社会科学小组联系邮箱:
publicsocialscience@proton.me
欢迎热心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