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号笔记本

其他

【开斋节特辑】重新发现作为劳动者的回族——一个高校清真食堂里的阶级与民族

“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挣到自己的生活,我们是清真食堂里的回族工人。”文章梗概·
4月10日 下午 1:09
其他

[来稿]资本之下的外包画工:一份零散的观察报告

本文为热心读者马止投稿,原文首发于知乎。本号非常欢迎劳动者相关话题的各类投稿,如有相关稿件,可以发送至邮箱:publicsocialscience@proton.me文章梗概·
3月4日 下午 8:33
其他

[读者来稿]虚拟主播维quan事件的回忆与反思

第九章提到的观念的更新问题,也即不仅仅是对内更新成员观念,对外也需要更新外界、其他各界观念,包括外界对于群体的看法。例如,“8工不是一次性的”这种观念。
2月10日 下午 8:00
其他

美国研究生如何组织罢工?

提问:这个谈判过程中,是否有第三方调解员呢?最开始我们要公开谈判的时候,学校就已经找了第三方调解员。然后到后来我们一直没有进展的时候,学校也是威胁说他们还有一些法律措施就是叫fact
1月22日 下午 10:10
其他

[来稿]珠三角汽车业工人劳动状况报告

调研对象和方法·
1月11日 下午 8:09
其他

郑州搬运工人考察报告

一、我进厂的原因我是我们那个大队(村里仍然保留着旧时称呼)里十七个同龄人中唯一一个上到本科的,其余人早已辍学,或进厂或学工或干农活等。我和他们一样,只是选择不同,我并没有觉得所谓学历长衫和工种有什么区别,我不喜欢那种托关系找的所谓的“坐办公室”的实习,那些工作所看到的只是社会的极少一面,年青人很容易把城市的光辉璀璨当成自己的光辉璀璨,而忽视了同龄人群体的大多数他们的真实境况。中考淘汰率为百分之五十五,高考本科淘汰率为百分之七十,被分流走的年轻人去了哪里?他们的生活境况如何?他们的声音有表现出来吗?这些是我感到疑惑的部分,所以,我需要看一看同龄人都在干什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社会。我于2021年7月11日至八月初于郑州的一个物流园区内当搬运工人,期间,我通过问询、交谈、采访、酒后畅聊等方式调查了同车间二十三个工人的生活状况,所得材料不少。他们的经历和所说的见闻,以及我亲身体验的进厂生活,和网络上我们普遍了解的并不一样。二、工人年龄及来源地从整个园区来看,一二十岁的年轻人和四五十岁的工人大概是六四分,年轻人流动性较大,总是干两三个月就走了,但因为每年升学的原因,大量的“考试失败者”蜂拥而来,故年轻人仍然在工人中占很大比重。因为地处河南,工人中河南人较多,且大多都来自豫东和豫西地方,郑州及其周边县市的人很少,也有少部分工人是来自山东西部,安徽北部等。在本考察报告中,基本都是对学生小工境况的记录,不涉及老工人。三、薪资情况由于是短工,笔者从事的搬运工种是属于日结一类的。老工人往往干活的年岁较长,且工价较高,时薪能普遍维持在12-20元之间,日结能达到100-180一天左右。学生工的时薪则降几个档次,笔者(一米八四,七十五公斤)去当搬运工人时,中介说我个子高,年轻有力气,装卸这种活跟玩儿似的。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一天绝对能挣150左右,甚至两三百也不在话下。但实际薪资以吨计价,每搬卸一吨货物的价格为十二元,和笔者一起干活还有三个年轻人,一天共干八个小时,大概搬了有三十二吨,每人七十二元。时薪合九元。四、学生小工进厂原因笔者采访的二十余位学生工,全部都是农村家庭。大多皆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厌倦学习等因素,在完成义务教育以后,自然而然要“步入社会”。也有的升入中专或者技校,或考入高中,但在中途又辍学肄业,不得已才进厂。也有因家里子女多,“哥哥”成绩不好就转而培养“弟弟”的情况。也有的是经(中专技校)学校推荐,必须来此做工,不然不予毕业的情况,这一情况笔者知之甚少,不多阐述。在园区内,有三个学生总是结伴而行,形影不离,他们自称是“青龙帮”,走在中间的一位身材矮小的学生,是这个帮派的“大哥”,他们因打架斗殴而被学校开除,故而结伴进厂。“大哥”学习并不差,还考入了县里的高中,但因为“讲义气”,在开学之余就因多次打架而被开除学籍。在我请他们吃一顿饭后,比我矮一头的“大哥”在得知我是大学本科在读后,对我肃然起敬,侃谈过后我们成为朋友,在我开学辞工时对我说出一句印象深刻的话:苟富贵,毋相忘。这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五、搬运工工作内容笔者在进厂之前,虽自知压榨程度高,非常人所能忍受之苦,但仍觉得自己身强力壮,正值华茂,故对工作内容抱有幻想,曾对朋友说出“在流水线写诗,用螺丝钉组词”之类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话语。在工作的第一天,就深知自己想法的愚蠢和可笑。搬运的货物主要为瓷砖、花盆、鱼缸、床板等,其中以瓷砖为众。一块大理石瓷砖重三十五斤,两块包装在一起,刚开始一人尚且能抬动,之后便深感乏力,需二人合抬。后来甚至有三块瓷砖包装在一起,重达100余斤,面积大,一人环抱不下。我们浑身肮脏,满脸尘土,身心俱疲,不想说话。笔者在那时候明白,在绝对性地高强度体力劳动下,是没有任何想法和灵感可言的,什么都来不及想,所谓的写诗和组词不过是戏谑幻想,脑子里蹦出的任何一点想法都会化身为重量,和瓷砖一起压在这些十八九岁青年的身板上。也有的老工人搬运的货物是瓦片,瓦片单片重量轻,但由绳子捆在一起,搬运一捆八分钱,那老工人干了一上午,收入有十三元之巨。六、学生小工的生活内容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上对工人的描述不同,工人在做机械式的劳动之时,并非眼神麻木如行尸走肉,反而可以和周围人聊着些什么,小到游戏技巧,大到结婚生子。虽然搬运的劳累让人汗如雨下,口干舌燥,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人本身的活跃状态——这种状态并非对于搬运本身,而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一种希冀与畅想。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对这种如同牛马的工作有什么异议,并没有对薪资的克扣和压榨有什么愤怒,并没有对自己如今的被剥削的境遇有什么看法和思考。你可能会想,那这不就等于麻木吗?笔者认为不然,因为他们这样的表现是出于心底里的坦然,是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从事这样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辍学和肄业是他们自己选的。而并非出于无可奈何而减少自己对外界的感知,相反,他们并不漠然,他们对外界的一切都抱有好奇和期待,虽然只是自身能力和学识阅历的限制让他们不得已做搬运工进流水线。在休息之余,他们以打游戏为主,聊天为辅。聊天并非我们常规理解中的和朋友同学沟通交流,而是通过某些社交软件上的匹配模式和异性进行聊天和谈心。在网络上,他们的身份就发生迥然变化了,可能是上进的学生,创业的年轻人,亦或帮衬家业的才学之士。但他们聊天的话题依然低俗,不外乎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笔者在数个夜晚被他们的语音聊天吵的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既然睡不着,不妨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故而有此记录。这说明他们的需求仍然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低一级,日常生活中并没有除了吃喝游戏和性以外的想法和念头,连电影文学历史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都未曾涉及,就更别谈论求知、审美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了。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生活图景并不代表他们的沉沦和消极,也并非像网络上说的那样,他们是自找和活该。在一次酒后畅聊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并非对学业全无兴趣,语数外政史地生音美体那些科目中,确有他们擅长和感兴趣的,例如前文中提到的那位帮派“大哥”的一位小弟,就极其擅长画画,他的素描我看了叹为观止,那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条勾勒,那是一种把事物的具体轮廓进行艺术加工的画法,具体的专业名词我说不上来,总之,虽然他们在某一特长上擅长或者有兴趣,但奈何整体成绩仍然达不到标准线,没有父母雄厚的财力支持,就只有当学工去流水线这一条路了。如今这样的日复一日的生活绝非他们对现实的仓促妥协,有的只是无奈而已,他们不清楚自己的长处在那里,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适配地位,大家说没考上学就进厂,那我就进厂好了,不然我还能去哪里呢?最起码能够养活自己,不再伸手找父母要钱。他们也并不为自己在求学上的失利有负罪感和羞愧心,虽有不甘,但并不想走那样的路,我在和他们无数次的交谈中能够感知到这一点,也每每感到无奈和心酸。若有别的选择,他们定然愿意去尝试和看看,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两三个月换一个地方务工的原因,只是他们不清楚自己心里的这种渴望,对外诉说的辗转换工作的原因也只有一条——这里太累,那里工价高。七、对上述六点的看法和思考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问题,说自己父母是工人,工人这个职业是值得尊重的吗?这问题关注度很高,很多大媒也参与进来回答和指正方向——当然值得尊重,重要并且不可或缺,应该正确看待每一份职业。这样的回答当然正确,只是在现实生活里,工人这个职业,甚至这个称呼,他虽然值得尊重,但实际上并不体面。之前的宣传上会说劳动最光荣,工人最伟大的口号,但现在就成了“你不好好学习就和他们一样”这样的说辞了。这样的一种转变也意味着他们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声音成了可有可无的,当然,在那样劳累的生活状态下,自然也无暇去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高考大省的拼命内卷也让越来越多的“求学失败者”走向工厂和流水线,越来越多的城市地名成了日结工聚集地的代名词,这似乎是一种趋势。正如王小波说的那样,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我渐渐明白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前缀是生来就在罗马,如果生来不在罗马,那多半会成骡马,或者好听一点,是驴马。在几天的搬运做工之后,我遇到了7.20特大暴雨,在暴雨的当夜,我仓促逃离那个处于低洼路段的物流园区,待到几天后雨势稍减,再回去发现那里已经被雨水填平了。我并不对自己被褥和行李的丢失感到惋惜,只是雨来突然,逃离过程中和很多同龄人连联系方式都没有留。我和他们似乎再无交集,甚至连他们是否成功脱难都不知道,唯一能够让我知道他们存在的,就是我写考察报告时采访他们的底稿。他们的消息也和这个时代一样,有人记住,但是不多,有人关注,但是无奈,有人参与其中,但仍然无济于事。我们知道问题所在,但我们又不知道问题的所在。我在冒雨回家的客车上写了一首诗,用以纪念这段时间的经历:胜利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显赫处作祟劳动在辉煌殿堂的旮旯处被人说是虚伪美好被他人寄予了太多的美好转变为艳丽的堕落成功者的寄托变得稀碎失败者的幻想不再卑微这不过是不善良的世俗造就的又一个标本一切看上去也风光无限,也光耀璀璨也让人迷醉所谓标本,曾经也有过纯粹莫名而言的浮夸的美好使其不再有韵味噢,我想这真是个令人疑惑的星球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翻译|“富士康妈妈”的困境:中国的社会再生产和“零工式制造”的兴起

摘要:作为对郑州富士康这个世界上最大的iPhone制造基地的第一份民族志研究,本文指出,随着资本向中国内陆转移,一种以“霸权式不稳定性”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读者来稿】代工工厂中的职校实习生

编者按:本栏目读者来稿一向是真·读者来稿,因此关于这一栏目的文章,只要觉得有可取之处,无完全不可接受的观点,都会放出来。本稿由热心网友为难投稿,反映了当前工厂针对实习生独特的生产管理体制。从学生、职校、企业工厂三方主体入手,分析职校学生职校实习过程中遭遇的现实困境,剖析当前职业学校实习乱象频发、屡禁不止的底层逻辑。★点击“阅读原文”或复制链接到安全浏览器阅读全文:https://berry-story-e9a.notion.site/3db2c0e6e8924b9aa536d30467b17866?pvs=4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翻译|葛兰西导论:霸权的概念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在这一时期试图将霸权付诸实践:他们的政治纲领是基于将农民对土地再分配的愿望、士兵对和平的渴望以及芬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人民对民族自治的要求纳入其中。
2022年11月6日
其他

编译 | 为什么“它还没有倒台”?:来自苏丹革命的教训

Lyman)的提议,巴希尔呼吁进行全国对话。莱曼的提议设想在政权与反对派之间建立联盟,反对派将放弃推翻政权的企图以换取对权力的共享。在苏丹政治中,这种方式被称为“软着陆方式”。
2022年7月24日
其他

编译 | 当电子厂迁往内地之后,工人怎么样了?

虽然这项研究表明工人具有自身的能动性、不同的位置之间存在相互的不可替代性、资本的本地劳动力需求限制了其自由流动的能力,但实证资料也指出,本地劳动力和全球资本之间存在根本的权力不对称。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读者来稿】肯定那种男女对立

编者按:本栏目读者来稿一向是真·读者来稿,因此关于这一栏目的文章,只要觉得有可取之处,无完全不可接受的观点,都会放出来。本稿为热心网友Zelander对当下唐山性骚扰殴打女性事件的讨论,虽然行文较为晦涩,但是编者认为或许可为一说,因此给大家分享。关于该版面内容,笔者未动一字,因此文责由原作者负责,大家如果愿意与作者进行讨论,在没有人身攻击或者冒犯性表达的前提下,我可以代为转达。★激进地肯定那种决裂:即是说(这也是第一重意思),我们同那遍布各处、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东西处在战争状态中
2022年6月12日
其他

【特稿】马克龙的胜利:从新自由主义抗体到后新自由主义君主

编者按:虽然在简体中文互联网的公共讨论中,即将临近的法国大选已经不再是热门话题——这当然不是值得惊讶的事情,在中国,小花梅事件,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在局部地区的再一次蔓延与东航客机的悲剧不断地冲刷着舆论场,而即使在法国观察家与区域研究者的眼中,由于选举的结果似乎早已注定(4月的选举几乎必然会成为马克龙的加冕典礼),这一话题也不再是讨论的焦点。然而,另一方面,法国在简体中文互联网中似乎又因为其历史与其他因素不断被提及:法国的形象存在于(很大程度上是从英美传入的)乳法段子,或褒或贬的“巴黎革命老区”,对“五月风暴”的朦胧想象,晦涩缠绕的“法国理论”与其他一系列的碎片信息当中。然而,作为这一切的载体的法国资本主义的现实(尤其是当下的现实)究竟是如何的?作为法国政治的“局外人”,中国读者究竟能从中看到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于去年12月初与一位法国同志进行了约稿,希望他写作一篇关于法国大选的文章,并由此介绍当代法国的政治经济现实与进步运动。本文作者Nathan
2022年3月31日
其他

编译 | “白左”概念掩盖了什么?:街头政治与关于“新小资产阶级”的研究议程

摘要:所谓“白左”的兴起与全球大中城市不断爆发的“街头政治”,恰恰是08危机后利益受损的中产阶级试图“保卫”其特殊性的反应,此类运动走向何方,却依然取决于更宏观的阶级斗争情势。参考文献:Tuğal,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雅各宾》|胜选后的智利左派何去何从?

译者按:2021年12月20日,智利左翼政党“赞成尊严”的候选人博里奇赢得了总统大选。遥想2019年以来智利为废除“皮诺切特宪法”以来的群众运动与各派对“制宪会议”主导权的争夺,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新自由主义模范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环”。然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选举结果?智利的这次选举,乃至拉丁美洲不断变动,冲突的政局是不是仅仅是一个向着左右两端不断来回摆动的摆锤,而这一摆锤的动力仅仅是某种据说预示着“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的“经济规律”?或者说,我们只需要将自己限制在20世纪帝国主义者的眼界中,将左翼政府的胜选视作“营商环境恶化”,使得企业投资“运营成本上升”,“带来潜在风险”的“悲剧”?我想,作为关注智利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关注全世界广大劳动者普遍利益的我们是不愿意将眼界局限于此的。
2021年12月22日
其他

编译|马姆达尼:好穆斯林,坏穆斯林:恐怖主义-文化还是政治?

Neier认为,问题远比伊斯兰教的影响复杂,而在于部落主义者和原教旨主义者,他们是当代的纳粹分子,将现代主义视为他们的敌人。即使是反恐联盟的政治领导人,特别是托尼·布莱尔和乔治-布什,也谈到需要区分
202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