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方有难,中方支援”,面对西方诋毁,中国为什么还要对外援助?

民智国际研究院 民智国际研究院 2021-02-04

   关注我们有助于拓展国际视野哦!


民智漫谈




从自己做起,言行一致,

平等相待,日久见人心。



(正文约35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前阵子,意大利在我国狠狠刷了一波存在,体验了一把“网红”的感觉。


起因在于,3月14日晚上18时,意大利罗马的地铁站Re di Roma附近的小区,响起一段特殊的旋律。视频中,中国《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彻罗马的上空。期间,一声“Grazie Cina!”(感谢中国)格外清晰。


不得不说,从歧视到感激,意大利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毕竟,在中国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国留学生或者华人戴着口罩行走于意大利街头时,还会被歧视甚至毒打。


当然,那些狭隘的种族主义者代表不了大多数意大利人。随着中国援助的到达,越来越多理性客观的意大利人民自发地感谢中国。


油管热评


但是,意大利的转变能发生在其它地方吗?中国此次的真情与援助能改变西方社会和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看法吗?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与理解,是不是真的那么难?国与国之间的民心相通,到底如何才能实现?


1


中意交往历史


中意两国在历史上就有友好往来,其中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于1275年来到中国游历了15年,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无论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书里体现的欧洲人对东方文明的向往与赞叹是真的,这本书也成了两大文明交往史中的重要见证。


新中国成立之初,包括武装冲突在内的各种敌对行动层出不穷。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西方国家还没有承认中国。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敏感的时代,意大利宣布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帮助中国搭建了外交平台。这就是意大利的“雪中送炭”


之后,意大利在医疗等方面也对中国提供了许多援助。意大利继续帮助中国建立了几个急救中心,包括著名的重庆急救中心。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意大利没有疏远中国,而是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


汶川地震中,意大利也像中国提供了慷慨的捐助。


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年以来,两国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意大利成为了G7国家中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



去年,美国率先封锁华为,没有人敢与华为合作。华为率先在意大利建设5G基站。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长出席了5G基站启动仪式,按下5G基站的第一个按钮,随后是意大利副总理。


疫情在意大利迅速爆发,确诊病例2万多例,单日死亡368例。意大利向欧盟寻求帮助,但却没有得到回应。王毅外长立即致电意大利。他一开始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不会忘记意大利的仁慈”。紧接着,中国送来了10万个口罩、2万套防护服、5万个测试箱,空运过来。


随后,首批9名医学专家被紧急送往意大利。这9名专家中,来自四川的专家多达5人,他们来自中国“四大”医院之一的四川华西医院。四川人民向意大利派遣了最好的专家。卫生委员会主任沈健说:“我们四川人从未忘记意大利的善良。我们这次要偿还



2

从歧视到感谢,意大利的转变是为何?



虽然中意官方一直保持友好交流,但意大利民间却时不时出现杂音,尤其是近几年,民粹主义和极右翼势力在欧洲崛起,许多国家的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有所抬头


同时,随着中国人移民意大利的数量增长,中国游客前往意大利的人数激增,意大利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从最初的友好到后来的不耐烦,这些都为歧视埋下了种子。


而疫情在中国爆发后,中国留学生和华裔戴口罩的行为,抢购口罩等医疗物质寄回国内的行为,则成了种族主义者实施暴行的理由。


但随着疫情在意大利的扩散,面对严峻形势,意大利开始求助于欧盟,未料石投大海。此时,中国决定倾囊相助,捐助物资,派遣医疗队……大难临头,意大利人民看到了中国的选择与行动,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事实胜于雄辩,意大利人的对华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欧洲许多国家的心路转变历程。


对意大利民众来说,他们看见了中国诚心诚意的实际行动,并且自己是受益者。而且中国与欧盟的不同反映,彼时中国还未结束的疫情,都让他们意识到,这份援助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正如意大利一位网友所说:“这叫做软实力。简单明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认为国际政策是建立在“价值观”和团结的基础上的,它是建立在你今天所采取的行动对你的国家未来意味着什么的基础上的。


于是,意大利形成了新的对中国的认知。无论是意大利左翼还是右翼的新闻媒体都表露了对中国的赞扬,意大利民众也以各种方式感谢着中国。


中方医疗队携带物资抵达意大利


其次,源于感同身受,即在情感层面上有了变化。


意大利的身份在一夜间发生了转换,前一天还在歧视中国,第二天变成了被歧视者。欧盟成员国中法国开始对意大利表现出了歧视,带有讽刺意味的披萨广告惹怒了意大利。


这种来自共同体内落井下石的行为敲醒了一些还有理智思考能力的人。有些人开始反省意大利自己对中国也持有同样的歧视的行为。


身份转化的使意大利一时间在欧盟内成了弱者,也就更能意识到自己当初歧视中国人和华人的错误。意大利纷纷在社交网络上表达感谢,政府官员中也有人开始公开发声。


意大利人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表示感谢


最后,源于观念的逐渐转变。


意大利民众对华情感的改变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并非突然发生。作为欧盟内比较低调务实的国家,意大利在经济危机后虽然在缓慢复苏,但是仍缺乏动力,经济增长缓慢,在极力摆脱债务危机。


作为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49%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可加深中意投资贸易自由化程度,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诸多因素使得意大利认识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倡议与在双边交流中的诚意为意大利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而此次疫情中,中国对意大利的鼎力相助让意大利看到了中国的真情实意,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看法是直观的感受,而观念则是经过了个人思考加工的意识形态的表达。


近日,中国对意大利的援助在意大利的公众与媒体中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同时意大利也在努力学习中国的抗疫经验,加紧“抄作业”……


3月5日拍摄的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可以说,中国一直以来的言行合一与患难时期的实际行动使得意大利的政府与民间对中国的评价发生了极大转变,这是观念的转变。


但是,对世界其它国家来说,看法的转变并不代表着观念的根本改变,中国依旧任重而道远。但通过这次疫情,确实增加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塞尔维亚总统对中国表示感谢


对于欧洲以外的西方社会,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能使它们对中国的认知与情感发生一些转变,但是对于评价层面来说,中国很难改变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对华政治思想与倾向。


因为,西方社会以其自由主义价值体系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对华态度观点与行为模式,其固有的立场与带有偏见的理解中国的方式已成固定模式。


这一模式又通过政府的舆论宣传实现了政治社会化,民众身处其中,逐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政治评价标准,这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3


展望未来



但我们也不必因此就感到悲观,正如中意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当两国同为亚洲大陆两端的两大文明之时,因为地理的阻隔,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只有道听途说的幻想。


后来随着交往的深入,也产生了冲突、矛盾和种种不愉快。但当两国愿意以平等、务实的态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之时,两国关系便能回到正常。而在交往过程中留下的点点善意和好感,也能在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打破偏见的藩篱和丛林世界的冷漠


中国在此次疫情中树立的形象各家有各家之言,这本就是常态。对于一些人来说,好似只要是中国,就代表不好,只要是中国做的,变着法儿的反对就是了。这不仅是一些外国人的想法,也是一些国内人的看法。


对此,我们在坚决予以回击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自己。


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然后,要言行一致,平等相待,日久见人心。


最后,对外宣传也至关重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官方的对外宣传方式还不够多面,维度不够丰富不够深入,宣传手段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网友笑言“外宣靠RT(今日俄罗斯)”。这也是在特殊时期过去之后,我们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华春莹开通推特,反击特朗普关于“中国病毒”的说法


4


结语



疫情下的欧美依旧水深火热,而疫情好转的中国也切莫过早放松警惕。


八方有难,一方支援,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在国际社会中表达的每一句话,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光说不练,向来不属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价值选择。


不过,以德报怨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关心外交新闻就不难发现,从中国对外援助的行动到新闻措辞,我们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不然,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疫情是对全世界的大考,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中国对他国的援助,是因应道义之举。我们把善意的火种播下,接下来就是要做好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届时,世界会重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



作者:邓晓艾,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北京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文字编辑:朱婧远

图片编辑:朱婧远

图片来源:网   络


西方民主制度陷进入了死循环?这场新冠“世界大战”,美国彻底输了……疫情失控,美国国内出现了令人不安的信号……印度正在沦陷,全球最大疫情“震中”,要来了?只能被动挨打?要在中美舆论战中突围,可以学学俄罗斯


   扫描下方二维码继续阅读美文哟~

全球化 | 中美经贸 | 乡村振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