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谁?

Jennifer钱立峰 好奇的芦苇 2022-10-20

 

  我是谁?

 

文 | 立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著名的哲学三问。但是,人们往往很难恰当地回答这个问题。

 

‍-- 1 --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虚假独特性效应 ‍False uniqueness effect,是指人们具有高估和夸大自己智力、能力和品德的普遍倾向。一般的人总愿意相信自己是最独特或最优秀的。

 

从集体的角度亦是如此。比如绝大部分民族都倾向于相信,虽然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民族,但本民族的文化和文明一定是最独特和最优秀的。虽然西方人总习惯以西欧为中心、用西方视角去看待整个世界;但东方人对自己的文化和文明的迷恋,往往更胜一筹。

 

这方面我大中国也毫不逊色。鸦片战争前,以乾隆为代表的清朝人普遍以为自己就天朝上国、世界中心,而前来求见的英国,只是世界边缘的异邦蛮夷,堂堂天朝皇帝能给个面子、接见一下就很不错了,但英国人却非要在下不下跪的问题上纠缠不清,简直不知好歹。直到后来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先后被英法日本等国打得没脾气,才明白我们落后的不仅是武器和技术,根本的还有法律、制度和文明程度。

 

这些年来,自从的中国GDP坐上了世界老二的位置,大批国人又忍不住嘚瑟起来,什么大国撅起、什么战狼、什么厉害国等等,甚嚣尘上、此起彼伏、轮番上演,整个民族都又开始集体自嗨,做起大国梦来。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概念,叫做虚假同感性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指人们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和行为的普遍性的倾向。大多数人都会误以为别人的想法、信念、价值观跟自己的差不多。

 

比如,现实生活中熟人朋友见面聊天,常常会因为两派对某事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当场引发尴尬或不快。例如当谈到中西医之争、穆斯林问题,抑或是最近打得热火朝天的贸易战,一旦相互之间看法迥异,轻则会当场表现出明显的意外或惊诧,重则索性怒不可遏、激烈辩论、甚至割腕断交。如果在网上通常会更严重,常常话不投机,双方就开始相互攻击谩骂,动辄退群、踢人、拉黑等等,不一而足。

 

 

生活中、网络上,之所以这样的情形和局面比比皆是,正是因为人们总倾向于把自己看得太高、太正确、太重要。不要说那些所谓伟人、圣人的普遍自我膨胀、目空一切,误认为他自己就是“伟光正”本尊;就是我们普通人,也动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理性主义者固执地以为,理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好像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派,他们试图用理性去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结果却把法国“作”成遍地断头台的贵族精英屠宰场;而理想主义者,如希特勒,更容易误会他自己就是上帝本人,认为能代表上帝去评判不同民族的优劣等级,并由他来决定全体民族的生存或是毁灭。

 

事实上,心理学上的虚假独特性效应和虚假同感性偏差,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更加普遍,大部分人都会不自觉地高估自己,或认为自己的想法、做法更具普通性。所以人类才一再地对世界产生误解、对自己产生误判。


那么,我们究竟是谁?我们在世界和宇宙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让我们来试图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 2 --

 

据人类学研究显示,所有的现代人都是智人Homo sapiens。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类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

 

起初智人只知道狩猎采集填饱肚子,再找一个能够挡风遮雨的山洞,然后就很少去想其它事情了。

 

但是,当智人有了相对复杂的语言,不仅能用来沟通信息,而且还能在一起聊聊八卦、讲讲故事,不但会讲“我”和“我们”的独特经历,也顺便议论一下“他”和“他们”的糗事、秘密。这些故事和八卦,让人渐渐意识到我和他的不同,我和周围世界的不同。这时,人类就开始产生了自我意识,开始思考: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等等诸如此类的哲学问题。

 

这就好比婴儿期的孩子只知道吃奶睡觉,但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会在某一时刻忽然意识到“我”的存在,同样会产生诸如“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类似疑问。


 

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创世神话都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自从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人类就觉得自己非常特殊,认为自己一定是神的儿子,或者是由神亲自所创造出来的。正如心理学上的“虚假独特性效应”。

 

比如,中国古代的神话是女娲造人;希腊神话中,人是天神用金银铜铁等不同材质的金属创造而来的,所以人有高低贵贱之分,其资质、品德、能力不尽相同;印度神话里,人竟然是从神灵的身体所里分离出来的,诸如此类。几乎所有文明当中,人都是神明的造物。

 

由此可见,人类对于自身的定位——天地万物都以人为中心。

 

‍-- 3 --

 

没错,一开始,人类就是神的造物,居住在地球——这个宇宙的中心。但讨厌的是,16世纪忽然跳出来一个神学家名叫哥白尼,他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那么好吧,就算太阳是宇宙中心吧。但没多久,太阳在宇宙中心的位置又崩塌了,就连太阳也只是银河系里一颗微不足道的恒星。


又没过多久,1926年,哈勃用天文望远镜发现,银河系之外还有其他的河外星系。银河系既然不是唯一的星系,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宇宙的中心。

 

‍-- 4 --

 

可是,比哥白尼等更让人毁三观的,就是19世纪的达尔文,他告诉人们,人并非上帝的造物,而只是猴子的后代。

 

好吧,就算地球没什么特殊的,就算我们是猴子的近亲,至少,我们还算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级动物。但是,即便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也不是唯一的,我们只是智人而已。

 

注意,智人这个名称是我们自封的,除了智人之外,地球上还有尼安德特人、直立人、佛罗雷斯人、能人,等等。

 

即便还有其他人种,那又如何呢?我们仍然是至今唯一存活下来的智慧动物。这倒不假,但智人至今也不过二三十万年历史,再过十万年,智人究竟还是否存在,是依旧个未知数。而直立人却曾经在地球上存活了二百万年,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再继续存在一百八十万年,才能成为有史以来在地球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人类。


 

‍-- 5 --

 

按照宇宙大爆炸假说,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算起,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一共存在了138.2亿年历史。而如果把地球形成的46亿年历史浓缩成1天的24小时,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

 

1、地球从零点零分诞生,逐渐形成海洋,到生成简单的有机物,时间是凌晨3点39分;


2、接着经过漫长的整个白天,火山活动剧烈、太阳辐射强烈,地球上的温度很高,出现了原核生物这样的原始生命;这个过程约12小时,占去了地球存在时间的一半;


3、下午4点多,地球上终于开始出现真核生物、多细胞藻类和低等无脊椎动物,又用去了约5个小时;


4、到了晚上9点,才陆续出现两栖动物、植物、昆虫、鱼类、恐龙和哺乳动物;


5、从夜里10点40分到11点37分,恐龙进入全盛时期、始祖鸟出现;但是“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终结了恐龙时代,为之后的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登场提供了契机;


6、直到凌晨前,地球才进入新生代,灵长目动物出现;而人类登上历史舞台是165万年前,即午夜11点57分。

 

‍在24小时的地球历史中,人类在最后3分钟才登场;但在最后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现代人类才出现。

 

可见,相对于漫长的宇宙时间或地球形成史,人类的出现只是一瞬,实在不值一提,更何况每个人不足百年的生命呢?任凭你是帝王将相、盖世英雄、天纵奇才,如果用博大浩瀚的宇宙时间来衡量,一个单纯的个体生命,又能值得上几分几厘?

 

‍-- 6 --

 

当我们的自尊心几乎被打击殆尽,颠覆人类三观的量子力学又出现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世界几乎都是假象。接着,“暗物质”的发现,更是让人类大跌眼镜。人类已知的物质,包括所有的元素和粒子,只占了宇宙总质量的5%,而剩下的95%,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所以只能用“暗物质”“暗能量”来描述。甚至,我们所在的宇宙也不是唯一的宇宙,我们的宇宙之外,可能还存着许多的平行宇宙。

 

至今我们都不知道,银河系或银河系以外,会有着什么样的智慧生物、高级文明;我们也不清楚,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人工智能,将会把世界引向何处。


尽管如此,人类对自己、对宇宙的思考和认知,将会永无止境,虽然无法断定我们现在的许多认知就是错的,但是我们知道,人类现有的认知一定是有局限性的。被永无止境的好奇心驱使着的人类,将会不断去尝试思维和认知的新的边疆。


 

‍-- 7 --

 

关于“人的特殊性”、“人是宇宙中心”等看法,随着人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被不断地打破;人类的身份、人类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下降,并在过去几千年中,一次又一次地崩坏。


在博大浩渺、幽深神秘的宇宙中,人类何其渺小?那么,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你的民族和国家究竟有多特殊、多重要呢?再退一万步,你自己,包括你现在所有的认知、想法、观点、价值观,又有多么正确、独到、不容辩驳呢?

 

当人处于幼儿阶段时,总喜欢以自己为中心,以为这个世界就是为他而存在的,所以小孩总爱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就大吵大闹、大发脾气;但当儿童渐渐长大,当他看的越多、知道的越多、理解的越多,他就会知道,自己并没原来以为的那样重要、那样正确。

 

心理学家家武志红有本名著叫《巨婴国》,说到作为一个集体,国人的心理发展水平还超过一岁,具体表现就是自我中心、不容辩驳、不愿意承担责任、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等等。而这背后,又隐含着现代中国多少的社会矛盾和伦理失衡?

 

说到这儿,就好理解了,为什么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世界里,我们常能看到、遇上大量的人,虽然也读过些书、上过些学,但他们的想法、语言和行为却颇为幼稚、容易冲动、缺乏教养。

 

网上的小粉红们可能认为,凡是爱国就是天底下第一正确的事,认为那些自由民主派既自以为是、又居心叵测;而自由民主派则斩钉截铁地认为,小粉红、爱国贼们全都是十足的脑残、啥都不懂,却听风就是雨,整天瞎咋乎。双方各执一辞的结果,就是从相互辩论,到相互对骂,直到最后恨不得大打出手、相互拉黑。

 

心理学家塔尔玛德总结得十分到位:‍我们并不客观地看待世界万物,而总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待的。

 

 

‍-- 8 --


人有一种状态叫做‍“思维舒适区”,其实就是一种早已习惯的思维模式。也许固守于思维舒适区,享受着现实的好处,不断重复已有的思考、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会觉得非常轻松舒服。但一个人如果总处于这种状态,时间久了就很难再取得进步。而‍所谓的学习,也就是跳出自己思维的舒适区,改变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用一种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调整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也许,唯有不断打破思维定势,我们才能回答所谓的哲学三问,才能更客观地回答“我是谁”,并试图回答诸如:生命的意义,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如何才能与世界和谐共处,等等问题。唯如此,我们才能变得更加谦卑、更善于学习,也才能更客观地认识世界、看待自己。


--  END --

 

 

参考书目:

1、《思维简史》The UprightThinkers:The Human Journey from Living in Trees to Understanding the Cosmos,作者:伦纳德·蒙洛迪Leonard Mlodinow

2、《如果地球诞生至今只有24小时》作者:刘奎峰,《地球》2012年第3期。

3、文中部分图片系微友@jz近期在非洲肯尼亚所摄,在此表示感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