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进译著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典籍走出去
文汇报于2020年11月27日整版专题报道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六十年办学成果,本篇为译著译介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流传仅限于《一千零一夜》中的点滴片段,且大多是由英文译本转译成中文,其纯正性势必有所欠缺。1923年茅盾由英文译出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可视作阿拉伯近现代文学在我国的“首秀”;冰心于1932年译的纪伯伦的《先知》是我国对近现代阿拉伯文学的最早介绍。
建国后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大多数阿拉伯文学作品均是由俄文译来,直接由阿拉伯语译成的作品少之又少。1966—1976十年文革期间,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停滞不前,随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阿拉伯文学翻译及研究带来了新气象,上外的文学作品翻译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欣欣向荣,为国内阿拉伯文学研究队伍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上世纪70年代起由上外教师翻译出版的阿拉伯文学作品涵盖不同流派、多种体裁,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横跨区域国别,译作共包括小说、诗集、散文集、文学研究作品四种,其中长篇小说15部,短篇小说集5部,诗集3部,散文集6部,文学研究类著作2部;与此同时,上外在中阿文学交流方面亦成绩卓著,上外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学译成阿语,丰富了阿拉伯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促进了中阿人文交流,已出版的汉译阿文学、哲学作品共计5部。
1981年,朱威烈教授以笔名元鼎发表的译作《卡尔纳克咖啡馆》(中篇小说)是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最早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作品之一。1982年,朱教授又应约翻译了埃及作家优素福·乔海尔的《鸦片》,发表在当年《译林》第2期中。接着,郭黎教授翻译了纪伯伦的《折断翅膀》,经朱教授修改后,1983年此文在《译林》第2期作为首篇刊出,当年恰逢纪伯伦诞辰百周年纪念。随后,朱教授应《译林》主编李景瑞同志要求,写了一篇评述《纪伯伦和他的<折断的翅膀>》,同期发表。两篇文章刊出后,社会反响热烈,在李景瑞主编的要求下朱教授组织选编了一本《折断的翅膀——纪伯伦作品选》,1984年7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向朱威烈教授组稿,欲编一本阿拉伯小说选。当年恰逢上外日语阿语分开独立建系,朱教授遂担任阿语系行政工作。为加强教师的翻译实践,他积极组织本系教师参加阿拉伯小说翻译工作,蔡伟良教授翻译的《旧伤的隐痛》系沙特作家赛义德·阿卜杜·拉夫乌的短篇小说,是最早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沙特现当代文学作品之一。此外,1998年蔡伟良教授重译的纪伯伦作品选《先知全书》被上海文化出版社作为《第一推荐丛书》的“领头羊”,当年在大陆出版,2001年在台湾发行。在20世纪阿拉伯文学的译介中,埃及作品是无可争辩的宠儿,但若缺失了纪伯伦等其他阿拉伯世界著名作家的著作,平衡性势必会有所欠缺,上外教师的多样化译作恰逢其时,将“缺环”补上,使阿拉伯文学作品在国内“百花齐放”。叙利亚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哈纳·米纳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蓝灯》以其宏伟的题材、独特的风格为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1983中译本由陈中耀译出,这也是该作家的作品首次进入中国。苏丹最富盛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塔伊布•萨利赫代表作《风流赛义德》(《向北迁徙的时节》)一经面世便轰动整个阿拉伯文坛,其中译本于1984年由张甲民、陈中耀合作译出。《灵魂归来》是埃及著名作家陶菲格·哈基姆的代表作及成名作,开创了埃及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先河,1986年由陈中耀老师首译,由此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伊哈桑·阿卜杜·库杜斯是埃及著名当代作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六百多篇小说,出版了四十余部中、长篇和短篇小说,于整个阿拉伯文学界而言意义非凡,其代表作《天长地久》由陈中耀、陆英英译出;《疯人之恋》由林则飞译出。1991年由陆培勇教授翻译、三联书店出版的《近代希伯来文学简史》是国内第一部根据阿拉伯文版译成中文、向中国读者介绍希伯来文学的译作。1993年由袁义芬、王文虎翻译的《埃及小说和戏剧文学》描述了埃及自1919年起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20年间小说与戏剧的发展历程,为国内高校阿语师生与阿拉伯文学爱好者开拓了阅读及研究视野。此外,郭黎于1981年翻译的《走向深渊》、1983年翻译的《罪孽》分别为埃及著名作家萨利赫•马尔西、优素福·伊德里斯的代表作品,上述中译本也是两位埃及作家在中国的首秀。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是作品译介最多、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阿拉伯作家,上外教师在马哈福兹的作品译介中亦占有一席之地,上海译文出版社早在1992年便出版了其代表作历史三部曲之《底比斯之战》,由蔡伟良教授翻译,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更集中出版了4部马哈福兹作品中译本,《拉杜比丝》由周顺贤教授翻译,开罗三部曲《两宫间》、《思慕宫》、《怡心园》由陈中耀教授与上外教育出版社陆英英合译,上述译本都是马哈福兹作品的经典译著本。近些年上外阿拉伯文学译介与时俱进,密切关注阿拉伯文学的最新情态,2018年阿拉伯布克奖(又称“国际阿拉伯小说奖”)获奖作品,科威特青年作家萨乌德·桑欧西的长篇小说《竹竿》已由蔡伟良教授翻译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引发了国内阿拉伯文学评论界热议。
努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对外传播中国正能量是外语人当前的重要任务,迄今为止上外教师共主持5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翻译了国际关系、中国外交、国学经典等多个领域的五本著作,积极做好外宣外译,担负外语人的使命。国学经典是传播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有勇教授近年来陆陆续续将《荀子》、《列子》、《菜根谭》、《围炉夜话》等中华典籍译成阿拉伯语并在阿拉伯世界出版发行,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外,王有勇教授还将《习近平讲故事》、《 “平语近人”》、《浦东奇迹》等陆续译成阿语,国内外反响热烈。谈及文学作品翻译时,周顺贤和袁义芬两位教授认为,想要翻译好一部阿拉伯文学作品,首先要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广阔的知识面、坚实的语法基础,更要有恒心和毅力。翻译一部小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与打磨,才能最终交出令读者满意的译作。翻译埃及作家优素福·西巴伊的小说《回来吧,我的心》时,朱威烈教授为译准花名,不惜亲自到使馆向工作人员求证,这种一丝不苟的翻译精神是年轻一代阿拉伯文学研究者应当铭记于心且发扬光大的。回望老一辈教师对阿拉伯文学、阿拉伯语专业的建设所付出的心血时,朱教授认为年轻一代阿语人应铭记前辈的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发扬他们创下的优良传统,使阿拉伯文学和阿语专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献出一臂之力。在上外阿拉伯文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一手资料有限、课堂教材匮乏、几无经费资助,在那般艰苦的情况下,前辈学者们仍能苦心孤诣做研究实属难能可贵。今天,互联网消弭了诸多困难,阅读最新的阿拉伯小说及其评论已易如反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精神更加不能匮乏,上外阿拉伯文学方向的师生当博学强记、融会贯通,在新的时代撑起阿拉伯文学译介与研究的一片天.
上外阿拉伯语系自建校70年以来的翻译成果目录
1.翻译作品
(1).阿译汉《蓝灯》【叙利亚】哈纳·米奈著,陈中耀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风流赛义德》【埃及】塔伊布·萨利赫,张甲民、陈中耀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灵魂归来》【埃及】陶菲格·哈基姆著,陈中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天长地久》【埃及】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著,陈中耀,陆英英译,上海译文出版,1992年。《两宫间》【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著,陈中耀、陆英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思慕宫》【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著,陈中耀、陆英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怡心园》【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著,陈中耀、陆英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努埃曼短篇小说选》朱威烈等,1981年9月 《回来吧,我的心》【埃及】尤素夫·西巴伊著,朱威烈译,译文出版社,1983年。 《初恋岁月》【埃及】穆斯塔法·阿明著,吴茴萱、朱威烈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蒙面人》【埃及】哈桑·拉夏德著,朱威烈、徐凡席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中东艺术史——古代》【埃及】尼阿玛特·伊斯梅尔·阿拉姆著,朱威烈、郭黎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中东艺术史——希腊入侵至伊斯兰征服》【埃及】尼阿玛特·伊斯梅尔·阿拉姆著,朱威烈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十字路口》【埃及】侯赛因·卡米勒·巴哈丁著,朱威烈,丁俊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岁月留痕》朱威烈译作选,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埃及小说和戏剧文学》【埃及】艾哈迈德·海卡尔著,袁义芬、王文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两宫间》【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著,陈中耀、陆英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思慕宫》【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著,陈中耀、陆英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怡心园》【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著,陈中耀、陆英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近代希伯来文学简史》【以色列】约瑟夫·劳克斯纳著,陆培勇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穆妮拉——科威特短篇小说精选》【科威特】穆拉塞勒·法利赫·阿基米著,蔡伟良等译,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年。
《南风》【阿尔及利亚】阿卜杜·哈米德·本·海杜卡著,蔡伟良,陈杰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中国之旅》蔡伟良 陈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跨越二千年的苏丹中国关系探源求实》【苏丹】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著,史月译,时事出版社,2014年。《穆罕默德在欧洲》【伊朗】梅诺·里夫斯著,林丰民、史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竹竿》【科威特】萨乌德•桑欧西著,蔡伟良、吕娜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2)汉译阿
《列子》王有勇(独译,黎巴嫩阿拉伯思想基金会,2017年版)。《荀子》王有勇(独译,黎巴嫩阿拉伯思想基金会,2016年版)。《菜根谭》王有勇(独译,黎巴嫩阿拉伯思想基金会,2018年版)。《我是浙江人》王有勇(合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6年版)。 2、翻译教材
《阿拉伯语汉语翻译教程》刘开古,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
3、翻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实践》,陈杰,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韩非子》,王有勇,2016年。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王 广大,2017年。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陆怡玮,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鞠舒文,2019年。
《岁月留痕》 朱威烈译作选,
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
简介:
《岁月留痕 朱威烈译作选(文学卷一)》是《朱威烈译作选》之一,内容是朱威烈翻译的小说《卡尔纳克咖啡馆》和《回来吧,我的心》。
《中东艺术史——希腊入侵至伊斯兰征服》【埃及】尼阿玛特·伊斯梅尔·阿拉姆著,朱威烈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简介:本书的研究主题,是中东地区的艺术史。作者想通过这样的研究,对中东地区造型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作一个概括的阐述。作者之所以要撰写本书,是因为深切地感受到,阿拉伯文苑需要一本专门的书,把整个中东地区当作一个整体,全面地提供中东艺术的情况,使读者不必费力去查找。
《蓝灯》【叙利亚】哈纳·米奈著,陈中耀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罪孽》【埃及】尤素夫·伊德里斯著,郭黎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简介:这是一个悲惨而离奇的故事:一个善良怯弱的女人,被迫犯罪——杀死了亲生的婴儿,最后自己也在精神和肉体双重痛苦的折磨下离开了人世……埃及著名作家 尤素福·伊德里斯的中篇小说《罪孽》自从1959年问世以来,以其动人的情节和对埃及妇女生活的真实描述而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在短时期内连续再版多次,改编成电影,并译成英、法、俄等文字,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声誉。
《回来吧,我的心》【埃及】尤素夫·西巴伊著,朱威烈译,华文出版社,2016年。
简介:《回来吧,我的心》是优素福的创作中一部结局圆满的作品。它通过花匠儿子阿里和王爷家小姐英琪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埃及1952年7月23日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优素福在这部作品中,把重大历史事件与故事人物的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显示出他精湛的创作才能。
《折断的翅膀——纪伯伦作品选》【黎巴嫩】纪伯伦著,郭黎等译,译林编辑部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
《风流赛义德》【埃及】塔伊布·萨利赫,张甲民、陈中耀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简介:一个苏丹乡村的无名少年,自幼丧父,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在学校,他凭着自己非凡的记忆力,很快就表现得出类拔萃,先后被送到开罗和伦敦深造,二十四岁就获得了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在该校担任经济学讲师的职务。就是这么一个天赋过人的青年,却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中,变得风流不羁,先后招致了几个女性的死亡,因而被判处七年徒刑。刑满释放后,他浪迹各地,最后回到苏丹,在北部一个边远的村镇里定居下来,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生活过得很安适,同时也为乡亲们做了一些好事。然而因一次酒后失言念了一首英文诗,被迫讲出身世变故之后,便在那年尼罗河发水的季节里,以跳河自尽,了却了自己的一生。
《初恋岁月》【埃及】穆斯塔法·阿明著,吴茴萱、朱威烈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灵魂归来》【埃及】陶菲格·哈基姆著,陈中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简介:长篇小说《灵魂归来》是陶菲格·哈基姆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这部小说开创了埃及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先河。小说出版于1933年,原用法语写成,后由作者自译成阿拉伯语。这部自传体的社会小说描写了埃及萨阿德·扎格鲁勒时代的民族运动,通过一个人物与家庭的曲折变化,为读者描绘了20世纪头十几年的整个埃及社会。
《蒙面人》【埃及】哈桑·拉夏德著,朱威烈、徐凡席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
《先知全书》【黎巴嫩】纪伯伦著,蔡伟良译,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
简介:本书是“第一推荐丛书”的一种,是著名文学大家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内容包括《疯人》、《先驱》、《先知》、《沙与沫》、《大地之神》等纪伯伦用英语创作的优美的散诗,该书文笔轻柔优美,如潺潺流水,具有迷人的音乐感;以其绚丽的色彩和凝炼的言辞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又颇富哲理性,是人们陶冶情操、启迪人生的精神食粮。
《罗马喷泉咏叹》【黎巴嫩】齐亚黛著,蔡伟良、王有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埃及人眼中的中国》【埃及】穆罕默德·努曼·贾拉勒著,王有勇编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简介:本书收录了埃及前驻华大使默罕默德·努曼·贾拉勒等专家学者在不同时期所发表的论文、随笔等50余篇。他们大多长期在华生活和工作或多次访华,熟悉中国和中国文化。这些文章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经验的深层理论思考,多视角、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的形象。
《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埃及】侯赛因·卡米勒·巴哈丁著,朱威烈、王有勇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简介: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本书内容包括“基础与前奏:新千年的挑战”、“全球化:无形的狂飙”、“身份与归属:种族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希望与行动”等四章。
《埃及小说和戏剧文学》【埃及】艾哈迈德·海卡尔著,袁义芬、王文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简介:本书描述了埃及自1919年起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20年间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历程,按小说、戏剧作品等分类,揭示各自的特点及各类作品的共同特点。
《两宫间》【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著,陈中耀、陆英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简介:纳吉布·马哈福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开罗三部曲”是他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描绘了一九一七年至一九四四年埃及社会历史的种种变迁,每一部侧重描写一代人的生活,并以该代人居住的地区作为书名。作品颇似一幅埃及现代的风俗画卷。
第一部《两宫间》主要描写这个家庭的父辈艾哈迈德这代人的生活和他们经历的历史事件。艾哈迈德既是位重信誉、有爱国心的商人,又是个威严的家长。他在维护传统道德的同时,又以真主的仁慈和宽容为自己的声色作辩护;他的大儿子无所事事,沉湎于酒色之中;他的二儿子是个青年学生,在反对殖民统治的游行中献出了生命。
《近代希伯来文学简史》【以色列】约瑟夫·劳克斯纳著,陆培勇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简介:以色列斯鲁盖印刷出版社1986年阿拉伯文版译出。本书侧重叙述了近代希伯来文学的各种流派以及宗教、政治、社会和思想等诸因素对文学运动的影响。
《穆妮拉——科威特短篇小说精选》【科威特】穆拉塞勒·法利赫·阿基米著,蔡伟良等译,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年。
简介:《穆妮拉:科威特短篇小说精选》是由科威特著名杂志《阿拉伯人》为纪念杂志创刊50周年编辑出版的小说集。小说选传递出阿拉伯世界最优秀的作家们的思想,为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之间的交流开辟出一片蔚蓝的天空。《穆妮拉:科威特短篇小说精选》为我们了解阿拉伯世界叙事艺术打开了一扇窗,它源自科威特文学艺术家深刻认识到科威特属于更广阔的阿拉伯世界,源自科威特文化人向往融入更广袤的阿拉伯文化之河。
《中国之旅》蔡伟良 陈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本书是埃及著名作家、学者拉吉布·班纳在2001年9月访问中国之后撰写的见闻录。他从一个阿拉伯学者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作了详尽的介绍和热情洋溢的赞颂。他认为中国的成功颇值得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借鉴。本书译文忠实,文字简练,准确地再现了一个阿拉伯作家眼里的中国世界。
《跨越二千年的苏丹中国关系探源求实》【苏丹】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著,史月译,时事出版社,2014年。
简介:《跨越二千年的苏丹中国关系探源求实》以时间为序对棼丹与中国的关系进行梳理,系统介绍了自西汉以来直至1989年6月期间,苏丹与中国往来的关系史,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涵盖内容也十分广泛,论述了两国自民间至官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领域的友好往来。加法尔博士不仅以中国古籍为论据,而且也以其前外交官身份之便查阅了大量外交档案并在此书中呈现给读者,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包括一些首次解密的历史文件,这些丰富翔实的史料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全景。
《穆罕默德在欧洲》【伊朗】梅诺·里夫斯著,林丰民、史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简介;作者精心地梳理了一千多年来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在欧洲的形象。尽管欧洲也不乏文化的良心,也不乏对伊斯兰教及其创建者的正面描述,但是那些负面的形象是如此触目惊心,它们在欧洲各阶层留下的影响实在太恶劣了,远非那些正面描述可以抵消。
汉译阿
《列子》王有勇(独译,黎巴嫩阿拉伯思想基金会,2017年版)。
《荀子》王有勇(独译,黎巴嫩阿拉伯思想基金会,2016年版)。
简介:
《荀子》是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况的政论集。《大中华文库:荀子(汉阿对照 套装1-2册)》共32篇,涉及哲学、伦理、政治、军事和教育诸方面。荀子在《大中华文库:荀子(汉阿对照 套装1-2册)》中批判地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他在哲学上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他反对孟子的“性善论”,首创“性恶论”,主张熔礼法为一炉,兼重道德教化、法治刑赏;在“称先王”之外,荀子又首倡“法后王”之论,这一点与孔、孟有所不同。
《菜根谭》王有勇(独译,黎巴嫩阿拉伯思想基金会,2018年版)。
《我是浙江人》王有勇(合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6年版)。
撰稿:陆怡玮、王安琪
排版:张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