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科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讲座顺利举办
《外语学科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讲座顺利举办
4月28日上午,东方语学院和俄欧亚学院合办的课程思政讲座《外语学科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在七教楼107成功举办。讲座由东方语学院陈晓黎书记主持,北京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丰民作为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东方语学院、俄欧亚学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国关学院、丝路所的教师参与了学习。
林丰民老师从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入手,探讨了文科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阐明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别,认为两者目的一致,但在方法和路径上则有所不同,而对于不同的学科专业,他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育人要求出发,在将思政融入课程时应注重各有侧重、分类推进的原则,广大教师应该转变思政观,以提高育人成效为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接地气”的方式对课程思政进行整体的统筹和规划。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如何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如何在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仍然是教师在前期备课和课堂开展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因此,对于课程思政的具体开展,林丰民老师从宏观着眼,以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的课程集群的思政为例,探讨了外语课程如何思政,他以阿拉伯语精读课程、翻译课、语法课、书法课等课程为例,说明思政如何浸润课堂环节。之后,他又从微观入手,以北京大学思政示范课阿拉伯报刊文选课为切入点,以中国对巴以冲突的立场为课程思政具体范例探讨了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挖掘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讲座中,林丰民老师还切入了一张图表,展示了思政要素的三级指标,从“国家意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课堂体现思政内容提供了多个切入角度,为教师思考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流程设计拓宽了思路。
讲座结束后,林丰民老师还应参会教师的要求,介绍了北大教师发展中心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方式。自1992年任教以来,林丰民老师一直从事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对参会教师提出的如何在课堂从价值观上引领学生,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他认为,课程思政要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既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也要在精神境界、思想品德方面有所提高。
上外阿语系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注重对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此次林丰民教授的讲座就是阿语系搭建培训平台,组织校内外力量共同开展协同培训的一环,一方面加强了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教育,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先进经验的培训指导,从而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
供稿 | 阿语系供稿
排版 | 王荧翔
审校 | 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