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稿|触探历史的脉动 品味文化的馨香——《观沧海》之随笔

KEEP READING


2019.7.8  星期一


爱读书的人,永远都不寂寞。



同学们的假期已经过去一周了,这一周里,你们读书了吗?读书,能给浮躁的心灵一片净土,能给不安的灵魂一个倚靠。
如果我们还不能做到去行万里路,那么,就先去读万卷书吧!通过读书,这些无形的知识终将带我们成为一个丰盈、知性、有趣的人。


小安征稿第一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宣传统战部部长杨玲老师的读书笔记,她用文字带我们去看大千世界里的精彩一隅。


触探历史的脉动 品味文化的馨香

——《观沧海》之随笔



题记: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安息,也叫做“帕提亚王国”,西亚古国,为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汉西域都护班超曾遣甘英使大秦,行抵安息西境,它与汉朝、罗马、贵霜帝国并列为当时亚欧四大强国。

安息是个由不同文化组成的国家,吸纳了波斯文化、希腊文化及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图中所见,为帕提亚王朝玻璃碗与我国湖北鄂城西晋墓出土玻璃碗,两者的器型与纹样很相似,可见当时中国与西亚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已经很频繁了。

玻璃是现在最常见的物品了,但它是个舶来品,东吴时期西方玻璃乃至玻璃制作技术传入中国。但各地所用助溶剂不同,如地中海东岸、波斯、古罗马为钙钠玻璃,古代中国为铅钡玻璃,两广和越南为印度钾玻璃。使用不同的助溶剂,其实也反映出各地劳动人民的创新和智慧。


题记之二:看海那边去,到海那边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的不仅是海,还是世界;看到的不仅有起伏荡漾的水面、高高挺立的山石,还有那边的人、那边的国。

中国的造船术和航海术曾比欧洲先进,无论是三国时期,还是唐宋元明,都有远洋船只航行海外。元末起兵的张士诚,推行民间海外贸易,试图建立一个海上帝国,然无果。明末出现过一个全面开放的局面,瓷、丝绸、茶叶等中国产品通过海运大批出口海外,并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产生重大影响。


题记之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明朝张士诚推行的民间海外贸易虽然随着其政权的灭亡戛然而止,然自由贸易对朝贡贸易的挑战从未停止,其中,尤以古代丝绸之路的中间商——粟特人为代表的穆斯林海商最为典型。

粟特人来自中亚撒马儿罕,明正统年间逐渐迁入中国东南沿海。大航海时代,在明朝廷数禁海外贸易的背景下,景德镇陶瓷业一派萧条,穆斯林海商乘虚而入,不仅推动景德镇陶瓷外销,而且直接参与了瓷器的设计与制造,对明朝的瓷器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明青花中,我们常见植物纹或者几何图案,这即是穆斯林文化的影响所致。还有一种“回回字”青花瓷,在明正德朝大量烧造,至今北京和台北两地的故宫博物院均收藏有此类瓷器。烧造青花的钴料——“回青”也多由苏门答腊进口。

昔日,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联接了中国与海外国家,贸易互联互通,文化互学互鉴,展现了不同文明的包容性与多样性,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今,印度洋和太平洋依然潮起潮落,海面宽阔,那鸣笛的海船,是否正迎着轻拂的海风,扬帆远航?


题记之四:万紫千红总是春


大航海时代,西方文明、中亚文明与中国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流,最初是围绕“朝贡贸易”展开的。

明朝海禁,只允许朝贡贸易存在,其恶果,就是民间贸易几乎殆尽,走私贸易日益猖獗。郑和下西洋在宣扬天朝国威的同时,吸引了一批对中国瓷器、丝绸、茶叶深深着迷的君主和贵族阶级。

这些具有中国风情的艺术品来到欧洲,立即引起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注意,他们甚至在宫廷画作里加入了中国青花元素。中外文明就是在这样的发现与被发现、欣赏与被欣赏、融合与被融合、走私与反走私中不断冲突碰撞、交流互通,明青花发展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展示了明代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题记之五: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物理有个量的单位叫摩尔,历史上也有一个摩尔人,它是阿拉伯人的别称。大航海时代以前,摩尔人和威尼斯人一直操纵着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丝绸贸易。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摆脱摩尔人的统治,率先开始了航海大发现。

《马可•波罗游记》给西方打开了一扇探索神秘东方国度的大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始借助航海大发现,获取东方香料、黄金、丝绸、瓷器和茶叶。15世纪末,达•伽马首航印度返回里斯本时,葡萄牙船队所载丝绸、瓷器、香料等东方特产的价值相当于费用的50倍。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王派遣“皮雷斯使团”访华,试图与明朝建立贸易关系。使团留滞广州期间,在景德镇定购了一批明青花,其中三件执壶绘有葡萄牙王唐•曼努埃尔一世盾牌和浑天仪徽章。这批明青花由葡萄牙使团带回欧洲。目前所知,这是景德镇烧造的年代最早的欧洲定制瓷之一。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使人慕名而来的,从来不是强权,不是霸道,而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和厚实、自信的文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是文明交流互鉴之道。


题记之六:众里寻他千百度


明朝朝贡贸易与海禁的结合,形成了明朝海外贸易的独特形态,“片板不许入海”导致走私贸易如开闸之水不可遏制。16世纪,小小的双屿港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被称为“十六世纪之上海”。

目前学界认为,双屿港在浙江舟山群岛的六横岛。16世纪,来自美洲、欧洲、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运到这里,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葡萄牙人法利亚两任马六甲总督,曾在景德镇定制了一批青花瓷;另有到日本和中国从事走私贸易活动的葡萄牙商人佩索托,在景德镇也定制了一批青花瓷,其中一件青花壶用“大明嘉靖年制”底款,说明此为明朝御窑厂违反规定为葡萄牙商人私下烧造的。

双屿港在六横岛是公认,然其港口具体在哪个位置,仍未有定论。他见证了明朝暗流涌动的民间私人贸易,见证了被扭曲的贸易形态而改变的历史轨迹。也许,它已埋藏在淤积的陆地下,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徒留后人长叹:伊人何在?


题记之七:触探历史的脉动 品味文化的馨香


翡翠以“绿”为贵,其中有一种“祖母绿”,色彩柔和而浓艳,为翡翠中之极品。“祖母绿”这一词源自波斯语zumurud,与“珊瑚”“玻璃”等词都为丝绸之路开辟后,波斯词汇借入古汉语的,这是波斯人在大航海时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明证。那一时期,中国和波斯海商不断冲破葡萄牙、荷兰殖民者对东方贸易的垄断,从泉州浯屿远航印度洋。波斯海商频繁往来于中西之间,波斯艺术不仅影响了当时中国景德镇瓷器纹样,还影响了葡萄牙等西方国家早期定制瓷的艺术风格。 

前几日到杜文正公祠一走。绿荫掩映下,灰瓦红墙,于斑驳中瞥见浮光掠影,那是时光的印迹,在沉默不语中触探历史的脉动,留下似有若无的淡淡馨香。还有那坪上书院,地方不大,却墨香满屋,让我见识到耕读传家、诗文蕴人的厚重传统。


题记之八:一半是曾经,一半是未来


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兴起,有辉煌,有衰落,有灭亡。它有时穿行于草野之上,有时前进于灯火之间;有时掠过漂浮的尘埃,有时潜藏厚实的落叶。于不动声色中,观察着跌宕的岁月更迭,记录着细碎的流年光影,演绎着无眠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潮起潮落、平平仄仄,都在稍纵即逝中一一沉淀,历久弥香。

艾香粽香中,一年猝不及防已过近半。望过去,是曾经;看过来,是未来。愿曾经所有的遗憾,都是未来惊喜的铺垫!



征文正在进行中哦,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1251426433@qq.com。

请点击征稿|小安想听听你的故事!了解更多详情。




更多精彩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2019年公开招聘公告

征稿|小安想听听你的故事!

由我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中部首个“安博会”将于7月26日在长沙举办




顾问|王林

主编|杨玲

责编|蒋琴姗


投稿邮箱:1251426433@qq.com

宣传统战部  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