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软造芯,动了谁的奶酪?

kiki 芯师爷 2022-07-03

(点击直通VIP!了解更多半导体股票行情)


全球最大的几家半导体公司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并不全来自传统的竞争对手,还有来自客户的: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客户正在自研芯片,甚至不少自研芯片已经成功应用。


 

来源:苹果官网


继苹果推出自研 ARM 架构芯片 Apple M1 之后,微软近日也传出了正在自研 ARM 处理器的消息。彭博社近日在报道中指出微软将会推出一款新的 Surface 产品,该自研产品将取代此前在这个位置运行的英特尔、高通和 AMD 的处理器,其中大部分为英特尔处理器。


显然,这对英特尔来说并非是好消息,不过有着相同烦恼的远不止英特尔一家。


互联网巨头自研芯片蔚然成风


长期以来,芯片制造领域始终由英特尔、AMD以及英伟达等大型制造商和设计公司所主导,但近年来互联网巨头自研芯片已经不是新闻,无论是海外的亚马逊、微软、谷歌,还是国内的百度、阿里,各路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入局半导体,开始造芯计划。


不同于传统的芯片巨头企业,互联网巨头做芯片,追求的除了极致性能之外,还有快速的上市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要像传统半导体公司一样,从头开始培养自己的前端+后端设计团队,从头开始积累模块IP,恐怕第一块芯片上市要到数年之后。这样的节奏是跟不上互联网公司的快速迭代的。


幸而,互联网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芯片项目,纽约基金管理公司方舟投资管理公司分析师詹姆斯·王(James Wang)表示:“上世纪90年代,英特尔的规模比其所有客户都大,而现在已经有客户规模超过了芯片供应商。因此,这些客户有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的专业知识在内部生产零部件。”


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首先,半导体产业链的明确分工为互联网企业做芯片提供了设计和生产条件。他们做芯片大多走Designless-Fabless模式:将大量的芯片设计外包,用晶圆代工厂、芯片设计公司的成熟团队来解决芯片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产品快速上市。


其次,收购和加速半导体人才招揽也是加速芯片研发的有效措施。在造芯的过程中,苹果公司曾以1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公司的调制解调器业务,帮助苹果建立了一支由硬件和软件工程师组成的团队;阿里巴巴也曾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大规模量产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的企业——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亚马逊和谷歌也在不断招揽人才建设自家的芯片团队。


最后,互联网企业做芯片还有个优势在于,他们足够了解自己对芯片产品的 需求,能协助芯片设计公司以较低成本定制化设计来提升芯片产品在性能上的竞争力,适应不同场景对芯片的性能考验。


在过去,半导体公司通常倾向于推出平台式的标准产品,例如Intel的CPU,Qualcomm的Snapdragon等,但是这样的通用平台在今天已经无法满足移动设备对于性能和能效比的需求,尤其是在AR/VR、终端人工智能等这些新兴物联网应用中。且随着摩尔定律遇到瓶颈,靠工艺制程提升来增进芯片性能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因此针对具体使用场景来做专用设计,靠优化架构设计来进一步提升性能,能缓解摩尔定律“瓶颈期”带来的高成本困境。此外,芯片还可以成为新兴物联网设备的服务入口,能为互联网巨头们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服务提供便利。


多重利好下,互联网企业造芯不仅高调而且高效,事实也证明,这种定制化的芯片也受到市场广泛欢迎,部分先行者也已经取得成绩:


苹果是其中的佼佼者,经过将近10年的发展,苹果已将自研的A系列、S系列、W系列、U系列、T系列、R系列、Arm处理器等30余款芯片应用到自家产品上。


谷歌也是不得不提的先行者,Google在2015年就开始在其数据中心中部署自己设计的深度学习加速芯片TPU负责推理,近年来一直在迭代更新该芯片。在Goole I/O 2018上,谷歌推出TPU3.0,这块芯片计算性能已高达100 PFlops。


来源:平头哥官网


继谷歌之后,亚马逊也在2018年末发布了支持AWS产品的机器学习芯片Inferentia。百度2018年7月发布了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阿里2019年发布了旗下首款云端AI芯片“含光800”。


造芯风潮威胁半导体巨头?


互联网企业在芯片领域的进展难免让传统芯片巨头们产生压力,毕竟这些巨头原本就是他们的客户。


不过就当前而言,这种压力可能在投资市场体现的更加明显。自微软传出推出自研处理器后的首个交易日收盘,英特尔大跌6.3%,收盘市值跌破2000亿美元,市值一日蒸发130.77亿美元,约合850亿人民币;巧的是,苹果被爆正在自主研发基带芯片时,芯片巨头高通股价也一度大跌7.4%,市值蒸发130亿美元。


在实际的市场中,芯片行业分析师林利·格温纳普(Linley Gwennap)表示,到2020年12月为止,传统芯片制造商失去的业务还不算多。所有定制的、基于Arm架构的CPU所占市场份额都不到1%。谷歌的AI芯片是迄今为止由科技公司设计的产量最大的处理器,至少占所有AI芯片的10%,但进入数据中心的CPU绝大多数仍由英特尔提供。


此外,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十分看重出货量的领域。目前互联网巨头自研的芯片大多自用,出于保持自家性能优势和竞争对手的顾忌等种种原因,他们还并不具备向外供货的能力,在市场应用规模上还不能对传统的芯片巨头造成威胁。在芯片技术上,互联网企业也还不足以和传统芯片巨头抗衡,如上文所说,互联网巨头做芯片过程中,为了追求时效性,很多技术仍是采用外包或合作的形式。


传统的芯片巨头不仅有值得倚重的护城河,现阶段也没有坐以待毙。英伟达今年就计划重金收购ArmArm是互联网企业自研芯片难以绕过的一道坎,他们的芯片设计很多是基于Arm架构上,文章开头中提及的苹果和微软的两款芯片也不例外。


在更好满足这些大客户的需求上,巨头们也正忙着。英特尔表示,约有60%出售给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商服务器所用的中央处理器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的,客户通过关闭不需要的芯片功能就能实现定制化需求。英特尔还投资了AI处理器和其他自家的专业硬件,包括去年斥资约20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的Habana Labs。AWS最近同意将该公司的AI训练芯片放在其数据中心,因为亚马逊正在开发其竞争芯片。


总的来说,互联网巨头作为芯片行业的新势力新锐有余,但现在谈及撼动传统半导体巨头的地位还比较勉强。新旧芯片势力将如何交织发展,仍是半导体行业的一场大戏。



—End—


本文部分素材源自华尔街日报、CSDN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点击直通VIP!了解更多半导体股票行情) 
▼ 往期精彩回顾 ▼制裁加码下的半导体企业再涨?A股暴跌港股停牌!中芯国际揪动产业“芯”弦大基金加持,极海工业级通用MCU如何后发制胜?
芯旺微电子推出三相电机预驱动IC-CM6334,正式迈入多元化IC芯时代
央视调查 | 烂尾的集成电路项目
歌尔股份与上海泰矽微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专用SoC共促TWS耳机发展

 推荐关注:全球物联网观察 

微信号:gsi24-iot

您的物联网中央情报局!


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