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物理天才入籍美国被骂“叛国贼”, 而背后的原因却值得我们深思......
尹希
一些留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面临留下或回国的两难选择。一组数据表明,在中国接受本科教育的AI研究人员中,大约56%赴美国深造,其中有接近90%的人选择留在美国。
大众对于回国的人才高声赞美,对于留在美国的人オ似只有“唾弃”。有这样一个来自中国的物理天オ,他入了美国籍后,被网友追着骂了好几年......
很多人都说,中国当代有两个「理科天才」。
一个是不久前因手提馒头爆红的数学天才韦东奕,另一个则是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教授尹希。
同样是两位来自中国的“学神”,但相较于“韦神”,尹希却遭到了更多的质疑。
哪怕他——
未满32岁的尹希2015年9月晋升哈佛大学物理系正教授
这么优秀的一个学神,之后为什么会遭到网友的谴责呢?
一、别人家的“天才小孩”
1983年12月3日,尹希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尹希和父母在一起
尹希爸妈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耳濡目染外加兴趣引导,所以在尹希还小的时候,尹爸爸就会带着儿子去实验室做实验。
看着老爸捣鼓各种实验仪器,小尹希觉得很有意思,他还会没事翻翻爸爸量子力学的书籍,虽然看不懂,但那会儿的小尹希已经对“薛定谔方程”和各种“波函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尹妈妈也给儿子制定了详细的周末计划:周六学围棋、画画,周日赶孩子出去玩,逛公园,接触大自然。
要知道,能出去玩是多少小孩子梦寐以求的活动,但尹希却选择周日窝在家,静静地靠在父母的书架边,手里捧着一本书,一看就是大半天。
尹妈妈走近一看,儿子看得津津有味的书,居然是自己大学时学的微积分课本。
要知道那时的尹希,才小学二年级,不过刚学完加减乘除。
一个7、8岁的小孩儿,能看懂什么微积分啊,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于是尹妈妈把相关的几本微积分书都打包放到了阁楼。
结果尹希眼巴巴的看着妈妈说道:“妈妈,你让我看吧,我保证不影响学习,看微积分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爱看。”
这个少年,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
尹希二年级上了不到一个月,就直接跳级到了三年级,老师给小朋友们讲太阳的时候,尹希就能对太阳进行的核聚变反应侃侃而谈。
几经跳级后,年仅9岁半的尹希,考入了北京八中针对早慧儿童开设的智力超常实验班。
可在班上, 尹希却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
有一次,老师跟尹妈妈告状,说尹希上数学课从来不做笔记,学习态度有很大的问题。
老师的告状不无道理,就比如一道几何题,一共11种解法,连老师都要看笔记才能把所有解法完整讲下来,尹希不记笔记怎么能记住知识点呢?
但尹希却说,他都记在脑子里。
口说无凭,为了证明自己,尹希拿出一张纸,将所有辅助线一一画出,尹妈妈没明白,让儿子接着往下写解题思路,结果尹希却发出了来自学神的不解——
“画了辅助线,都已经一目了然了,还有必要写吗?”
在北京八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尹希受益匪浅,因为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因材施教。
八中的教学不是把学生的时间一股脑地放在考试上,而是会在学习之余,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外活动,例如爬山、游泳、滑冰等等。在北京八中,每周还有5节体育课。
在八中读了几年,“小神童”尹希已经小有名气,经常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竞赛和上电视节目,留给他备战高考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
为了节约时间,尹希一般都只能利用上下学的时间看书,通常是尹妈妈翻着复习题,他快速扫一遍,就连做题的时间都压缩了。
同学和老师在庆祝尹希提前考入大学
在不到13岁的年纪,尹希就在高考中获得了572分,这个成绩对于一个年仅12岁的小孩来说很高,但对于中科大来说,却还没过录取线。
当时,北京八中的校长给中科大的老师朱源打了个电话,校长说:“尹希是北京八中超常教育班创立十几年来,我见到的最聪明的学生,你们能否给他一个进入复试的机会?”
朱源有些犹豫,但还是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校领导,最终决定让尹希参加复试。
少年班的复试,一般会请中科大有经验的教授来讲一堂数学课、一堂物理课,内容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讲完课后,教授会当场出题让学生做,朱源当时负责监考。
数学考试的时间120分钟,刚过了45分钟,尹希就过来交卷了。
朱源告诉他“不能交卷,要回去检查一下”,但尹希却说已经检查过了。
有难度的新知识学完就考,45分钟做题加检查。最后尹希拿了全场最高分。
其实,尹妈妈一开始是想让尹希去北京上大学的,所以同年带儿子去拜访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舒幼生教授。
舒幼生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厚厚的书,决定考考这个“小神童”:“这是我编的关于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书,里面有一道题错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书那么厚,岂不是大海捞针?
可七八分钟后,尹希翻书的手停了下来,他不仅准确地“揪”出了那道混在题库中的错题,还顺便给出了正确且详细的解答。
最后,尹希还是选择了中科大,并成为了该校年龄最小的一名学生。
尹希在中科大讲授《超弦微扰理论》暑期课程
少年班一直被人们质疑是个拔苗助长的存在,但尹希却持相反的态度——
“是少年班给了中国一些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
只给学生有限的选择,这是尹希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最缺乏的地方,也是中国教育跟美国教育相比,最缺乏的地方。
在大多数学生还没参加高考的17岁,尹希就已经完成了中科大五年制的本科学业,并收到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各种美国名校的offer和全额奖学金。
尹希最终接受了哈佛抛来的橄榄枝。
二、哈佛为他打破300年惯例
在哈佛,尹希依旧是最小的学生。在哈佛攻读物理学博士时,他还没满18岁。
但尹希有些厌恶“神童”这个称号,他不觉得自己天赋异禀,相反,尹希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国内的很多家长都试图将小孩培养成自己期望中的样子,而很少问过孩子对什么感兴趣。
家长该做的,不是帮小孩做决定,而是适度的引导。
他物理好,只因为他对物理感兴趣,而他一旦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就会全力以赴。
在哈佛读博期间,尹希对弦理论表示出了强烈的学术兴趣。读博第一年的寒假,有个教授给大家布置了一大堆关于弦理论方面的作业,多到就连教授本人都认为,大概不会有学生全部完成吧。
结果,寒假结束后,尹希交上来一沓80多页的作业,惊掉了全班师生的下巴。
尹希的那个寒假过得格外单调,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经常从一睁眼就开始,中间简单填填肚子,又继续和弦理论的题目死磕,奋战到凌晨。但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让尹希沉醉。
22岁哈佛博士后论文手稿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哈佛为了防止学术“近亲繁殖”,曾立下过一个规矩:在哈佛读了博士的,不留在本校读博士后;在哈佛读了博士后的也应避免在哈佛任教。这个惯例维持了300年之久。
但是哈佛这一次面对的,是尹希。
在哈佛读完博士后,尹希又在学校里做过博士后、助教、之后还从副教授升为了正教授。
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发布了一句话新闻,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
对了,尹希当博士后的地方叫哈佛精英学会(Society of Fellows), 这里每年只招10个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尹希成为的青年会员(Junior Fellow)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博士后岗位。
在尹希之前, “史上最年轻”哈佛大学华人正教授是庄小威,也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获评哈佛正教授时34岁。但尹希当上正教授时,还未满32岁。
其实尹希对“史上最年轻”“哈佛正教授”这些title都不感冒,他成为正教授这件事甚至都没有告诉妈妈。
“这(成为正教授)对我来说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做出来的成果,这跟年龄完全没有关系。”
他的研究领域,是我等凡人看不懂的——
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与物质场耦合的Chern-Simons理论及其在M膜中的应用、高自旋场论及其在引力/规范场对应中的应用等。
虽然看不懂,但我们可以从权威人士口中窥见,尹希的业务能力有多强:
2006年,也就是尹希在哈佛做博士后那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在北京开幕,22岁的尹希用流利的英语做了30分钟报告,台下坐着的有诺贝尔奖得主格里斯教授、弦理论研究权威学者威腾教授、还有中国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等等学术界大牛。
短短半小时,尹希折服了台下600多名科学家。
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弦理论领军人物安德鲁·施特罗明格 (Andrew Strominger)作为尹希的博士导师,对这个少年赞不绝口:
“尹希聪明、刻苦、记忆力超群,但仅有这三点是不够的,他也非常大胆和创新,不太介意别人对他有什么物理问题上的评价。”
正在研究黑洞物理的安德鲁·施特罗明格(中)和史蒂芬·霍金(右)
学生们眼里的尹希,喜欢专门挑最难的问题去研究,而且讲课速度飞快,很多跟不上的同学,哭着跑去系主任办公室“告状”。
如此优秀的尹希,拿了越来越多的学术大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2009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颁发的事业奖(CAREER),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给青年学者的最高奖励;
2013年,获得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颁发的美国斯隆研究奖;
2017年,获得有“豪华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尹希是当年唯一获奖华裔;
2017年12月21日,还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图源:中国日报,“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尹希现在是一名华裔。
是的,他最后加入了美国国籍,并和美丽的美国妻子生了一个可爱的混血宝宝。
尹希加入美国籍这事儿,没少被国内的网友骂。
三、那个改国籍的“叛国贼”
在一次新京报的采访中,尹希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目前没有回国的打算。
因为中国做弦论的人比较少,而尹希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随时随地都能和身边的一流物理学家讨论。
一些网友看到这句话,就急得跳脚,说祖国花这么多精力,结果培养出一个白眼狼、叛国贼。
这些人往往选择性地忽略了尹希说的另一句话——
“我如果要回国的话不能自己一个人回国,而是要带着一个组的物理学家回国。”
从尹希在各媒体采访中的态度来看,他心无旁骛只为在自己研究的物理领域有所突破,在他眼里,虚无缥缈的名利,什么都不是。
科学家的视角,是全人类的历史进程,科研理想超越了国籍,唯一能就决定他们选择的,只有科研环境的好坏,哪里有好的环境,就往哪儿扎根。
这样看来,我们还在心怀人类未来的人面前争论国籍和人才流失,是不是显得有些幼稚了?
换种方式说大家可能就懂了。
尹希所研究的领域叫作「弦论」,属于理论物理的范畴。应用物理可以带来新的技术,这玩意儿或许有国界,但理论物理的成果,却是可以被全人类共享的。
退一万步说,尹希的存在,对于国内的学生也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里,有了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的面孔。
不要被群情激愤的大众情绪带跑偏,试着用更加广阔和长远的思维,去考虑这个问题。
韦神拒绝哈佛offer、曹原放弃美国绿卡,这些固然让人感动,但似乎我们太容易因为一个“利己”的表面而陷入集体狂欢。
一遇到人才跑去别国搞研究,有些人就立马披上“爱国”外衣,对优秀人才的个人选择进行道德绑架。
问题是,键盘敲出来的道德绑架,能改变他们的个人选择吗?
与其站在制高点批判,不如去思考人才为什么会流失。
ref:
中国科学报:《最年轻哈佛华人正教授尹希:我是一个非传统的人》
美国之音中国网:31岁中国小伙成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
三联生活周刊:《中科大少年班:像天才的普通人》
https://www.ustcif.org.cn/default.php/content/2682
长江日报:《中科大最牛学霸破华人记录》
精彩回顾
长按复制ID添加好友, 加入英国、美国、海外高中等留学资讯分享群:
guanjia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