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年阴影下塑造的性格趋向,是要用一生去面对的伤

作者 一人一世界 心的碎碎念 2022-06-05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图片均来自网络

接着昨天的话题:因为一点小“失败”就生气和恼怒的原因,是内在那个强迫性的“应该”。今天,我们来看看童年阴影造成的性格趋向,究竟会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由”海鲜炒饭失败的愤怒“引发的心理分析(二)


首先,L童年的经历让儿时的他感受到他生活在一个潜藏着敌意的世界中,于是产生了孤独和绝望的感受。这种基本焦虑带给他不安全感。因为这些让他困扰的情况,他必须继续自己摸索生活和应对周围世界的方式。

尽管他软弱、恐惧、他却无意识地形成了自己的生存策略——他需要通过亲近别人的方式来得到帮助、保护和爱,让自己变成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孩子!这样他才能感受到安全

不仅如此,他的人格中多了一部分需要支持这种策略的性格趋向他的确做到了,他的家人亲友都会对他的听话和乖巧赞不绝口,成人之后他的人际关系也很好。但是,正是这种性格趋向,导致了他内心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冲突与矛盾。

我让L自由联想一下这件事发生后自己脑海里的画面。他说: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爷爷奶奶给他吃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极少给他零用钱。小学的时候他很喜欢吃一块小卖部里卖的巧克力,只要5毛钱,但是他都没有,直到初中和高中都是如此。有时候好不容易有一点点零花钱了,可是看到5毛钱的巧克力和另外一个2毛钱的小玩意儿,就开始纠结到底买哪个好,他觉得自己太穷、太寒酸了,这种感觉一直伴随他到自己工作之前,初中直至大学的时期尤为明显。虽然那个时候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情况,出去玩也从来不让他出钱,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低人一等。


在L的成长过程中,所有他原本要,是他的理想化自我认为他不应该要的,都会被视为禁忌。他觉得爷爷奶奶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不应该再跟他们要求额外的东西(例如零用钱),哪怕他自己再喜欢那件东西。他想反抗的愿望和他对爱的需要,这两个冲突,最终爱的需要胜出了,于是他抑制了他的敌意,放弃抗争,变得顺从,学会体谅和爱每一个人,并且无助的依靠那些他最畏惧的人。

对敌意的紧张情绪高度敏感,他必须尝试培养出自己令人接纳和讨人喜欢的品质,从而缓解敌意。青春期是另一个叛逆阶段,然而他因为再一次为了得到爱和保护,放弃了这个时期本该拥有的适度扩张、狂热、和雄心的驱力,甚至是在他初恋的时候,也会出于对爱的需要,压抑这些扩张的驱力,从而变成对爱人的屈从、或者他口中称之为的“爱”。这三个阶段,从我对L的了解,在他身上全部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很重视情感,因为这是他理想化形象圣洁、博爱、深情、善解人意......的需要,只有通过这样,他才能解决他与其他人的基本冲突。这个完美的形象阻止了任何他能意识到的关于"自负"的感受,他会为这种虚假的品质感到自豪,因为这是他的全部价值。

由于任何自负的痕迹都不允许在他的身上出现,因此禁忌和自我贬低开启了让他处于渺小和无助的畏缩过程,他人为地降低了自己的地位,使自己处于次要地位、变得弱小、一贫如洗和觉得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这也表现在他学生时期一直驼背的外在形象中。他只能体验到自己是被压抑、被迫害的自我。

他感到自己不仅是渺小和无助的,而且是内疚的、不被需要的、不被爱的、愚蠢和无能的,他是个失败者,而且他也容易把自己和其他受压迫的人等同起来。这种把自负排除在意识之外的方法是他解决内在冲突的办法为了那些禁忌,他不能做出任何自信的、具有攻击性的、扩张的举动。而一旦违背禁忌,他马上就会产生负罪感,继而产生自我谴责自我蔑视

他对任何自责的反应都是恐惧,而他通常又无法意识到自责和恐惧之间的联系,他只能感受到他处于害怕或恐慌的事实。他通常意识到他倾向于责备自己并有一种负罪感,他将其视为对自己负责且诚实的表现,然而他不知道这背后隐藏的更深的意义。

那些强迫他的内在指令常常令他感到内疚、自卑或者自我鄙视。被这种失败感引发的自我憎恨和自我蔑视被动的方式显示出来:他常常会觉得别人在指责或者看不起他。如果自我蔑视首先出现的话,会引发他感受到被嘲笑的恐惧。在他的感受中,自己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引发被嘲笑的恐惧。
炒饭事件中,L理想化自我的强迫性就包含着以下感受:

①应该在饿的时候吃到可口饭,却因为自己的“过失”造成失败自我谴责,以及对自责的恐惧;
②浪费了海鲜食材的内疚和负罪感,从而引发自我谴责自我鄙视;
③自己居然连一餐简单的海鲜炒饭都做不好的失败感,以及由失败感引发自我憎恨自我蔑视;
④自我憎恨和自我蔑视的被动外化(感到会被太太指责、怀疑、看不起等)是释放内心紧张的方式。虽然这种被动外化减轻了焦虑,但是它却不像主动外化那样能有效消除自我指责。
⑤通过主动外化方式来缓和矛盾——a)主动承认自己做得不好,试图平息和缓解太太的指责;b)通过懊悔与自责,来唤起太太的同情和安慰;c)通过强调食材(大米的湿度太高、海鲜消冻不到位等等客观原因)来恳求原谅。

所有这一切,都是他无意识的自动自我保护防御措施,这是平衡自我憎恨的一种手段。在与他人的冲突中,他通常会无意识地采取这三种自我贬低的方式来缓和矛盾

他在头脑中放大了他的内疚感和无助感,强调了他的痛苦,这样他就能摆脱自我指责。

事实上,他太太在这方面从未指责过他,无论饭菜可口与否,他太太都能开开心心的把它吃完,而且还经常夸奖他,也正因如此,他会怀有更多的内疚感,这些内疚感又会引发更多的自我谴责和自我鄙视,如此恶性循环。

这些冲突弥漫在L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同事件引发出不同冲突,只是每种冲突出现的先后次序和强弱程度不同罢了。

接着,L继续自由联想说: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亲戚想看一下他的铅笔盒,他不愿意。他当时心里第一个想法就是他害怕人家看了如果喜欢的话就会把它拿走。亲戚说他很小气,他当时觉得很生气很委屈,觉得人家冤枉了他,但后来他觉得当时自己确实很小气。

所有的恐惧都源自L未解决的内在冲突。由于基本焦虑,导致L很容易因为心理平衡被扰乱而感到恐惧。他自身可能并没有清晰地觉察到这个威胁,但是他又不得不通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途径感受到它。

正如上面提到的,一个铅笔盒对普通的孩子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在物质方面极度匮乏的L来说,那是能让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同伴处于平等地位的标志之一,换句话说它能让L感受到自尊——他不会被忽视、羞辱或戏弄(对羞辱的恐惧正是来源于他受损的自尊),这也是他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的一个来源,对他来说铅笔盒已经超出了它存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在某些方面平衡了他的失衡感

所以,他惧怕这种平衡被打破,所以他才会有那样的担心,才会不想让别人看。当亲戚说他很小气时,他的本能反应很生气很委屈是正常的,这是反抗的意愿,但是马上,他的理想化自我告诉他反抗是禁忌,所以他欣然接受亲戚对他的评价,觉得当时自己确实很小气。
L意识到自己确实很容易接受一些没有依据的指责,对他来说,承认自己有罪比责备别人容易得多。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其实是在明确的侮辱自己,他更无法意识到他侮辱自己的程度。

这种自我指责和自我折磨,在遇到任何困境的时候,都有可能被他用来打击自己。他有时能意识到自身的敌意,这让他感到自己像一个恶魔;他也发现他对别人有很多期待,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变成了一个掠夺者;对时间和金钱的混乱无序也可能会恶化他的恐惧。焦虑感让他成为一个失衡的人。

其实,他只是对自我憎恨感到无助因为他对反抗和攻击的禁忌,对他人的指责和任何敌意都会吓到他自己,因为他如此需要别人,以至于他必须因为这个原因而避免摩擦和争执。他不仅放弃了一切和他人之间战斗的欲望,对于自己也是如此。

他对自己的自我指责、自我蔑视和自我折磨等等都不做任何反抗,他接受了完美自我凌驾于自己之上,这反过来又增加了他对自己已经削弱的情感。也就是说,每出现一次这种情况,他就会削弱自己的真实情感,然而越是削弱自己的真实情感,他就越容易陷入这样的矛盾困境,如此恶性循环。

这种恐惧使他疏远他人并对他人产生敌意。更重要的是,这种恐惧始终制约着他。他不敢向他人期待任何东西,他也不敢为自己定很高的目标,他无法接触那些看上去比他条件优越的人......

正如L在自由联想中提到的:初中时期,有一次亲戚带他和他的表弟表妹出去玩,给他的弟弟和妹妹都买了很贵的玩具,却忽略了他,当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他们意识到忘记给他买任何东西的时候,又带他去买,而他却只选了一个很便宜的东西。
再比如,学生时代的他从来不敢跟长得漂亮或者家境优越的女生主动搭讪他中考明明成绩很好,但是因为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所以第一志愿没有填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最后去了第二志愿的学校等等。

不仅如此,这种恐惧会蔓延成为对自身任何变化都会有的恐惧。比如L说,在35岁之前,每次在得知要搬家之前,他就会莫名其妙的生病,而一搬完家病情马上就好转。他也曾对这种现象颇为困惑,他认为可能是搬家产生的压力导致自己的免疫力降低所以生病。

但真正的原因是他恐惧改变,这背后隐藏着他对自己无力改变或越变越糟糕的担忧——害怕失去理想的自我形象所以抗拒自我;害怕只剩下一副空壳;对未知和陌生环境的恐惧。因为任何改变都意味着他不得不放弃当下已经获得的一些安全机制和满足感。

请继续关注——
由”海鲜炒饭失败的愤怒“引发的心理分析(三)

点此查看:由”海鲜炒饭失败的愤怒“引发的心理分析(一)



作者:一人一世界,用心理学治愈自己的瑜伽占星者。

如果你也渴望治愈伤痛、让心灵得以栖息、

让灵魂获得自由,那么你的到来,刚刚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