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宇宙晶卵》:文以载道者的权限 | 者

星云科幻评论 2023-05-14





文以载道者的权限

——评长篇科幻小说《宇宙晶卵》

文/


《宇宙晶卵》

作者:王晋康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科幻世界

2019年11月






作为王晋康“活着”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宇宙晶卵》将前两部小说《逃出母宇宙》和《天父地母》中埋下的伏笔一一做了交待。在这一部中增设了一个终极目标,在一本书之内将所有的伏笔汇聚到这个终极目标之上,算是为三部曲划下了一个浓墨重彩的句号。

这一部小说的主角,是“天”船队上的一行人。这一组人在《逃出母宇宙》中就从地球出发,以“亿倍光速”飞向深空,肩负着“智慧保鲜”和环宇航行的双重任务。在第二部《天父地母》中几乎没有任何戏份,在《宇宙晶卵》中重新登场,算得上是一条早早埋下,又必然重新揭开的伏笔。

 “天”船队的一行人经历了种种波折,终止了“亿倍光速”的航行,回到地球却发现整个星球已经经历了一场剧变。《天父地母》一整部小说所酝酿的那场悲剧已经抹除了所有的原生地球人,整颗行星上的人类都是跨越时空而来的开拓者后代。而在各种思想斗争之后,“天”船队并没有踏上复仇之旅,而是踏上了一条朝向更加抽象的目标——迈向四维宇宙核心之旅。这一场充满朝圣意味的旅程将船队带到了一切的终点。


《宇宙晶卵》作为三部曲的终章,延续了整个系列一贯的风格,这种风格也许可以形容为“在宇宙中心呼唤二胎” 

整个三部曲的理念,引用作者自己的总结就是:“写的是广义生命(包括生物生命、非生物智慧体、宇宙生命)如何在宇宙级别的舞台上‘活着’,并努力冲破三维宇宙的局限,实现升维进化,最终达到天人合一。”

整个系列反复地强调生命的最高目标“活着”“留后”,这应该就是作者想在书中表达的核心观念了。


在读完整个三部曲后,我产生了一种想法: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类型文学,在它的一头,“科学”的属性让小说的某些部分牢牢地扎根在了一些客观事实之上;而在另一头,“幻想”的翅膀又让作者可以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的理念。在现实与理念之间,就是每一位科幻作家展示自己的舞台了,甚至可以说,作者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文字将相距很远的现实与理念衔接起来。而在《活着》三部曲中,我们在一头看见了不少宇宙学术语,也在另一头看见了不少关于生命的理念。


系列的第一部《逃出母宇宙》,从“宇宙局部爆缩”开始,设计了一个“爆缩会导致生态圈崩溃”的灾变前景,而小说中的人类设计的解决方案是“到另一个星球改造生态圈”。在断定无法维持星球自身生态圈的同时,却有信心改造一个陌生星球的生态圈,这看起来似乎就是作者在过度使用自己手中的作者权限了。

随后,人们费劲心机地发现“局部爆缩其实是全宇宙爆缩”“全宇宙爆缩是暂时的”“但随后的全宇宙暴涨会降低人类智商”,这种种让书中角色们一次次猝不及防、心如死灰的“灭顶之灾”,让剧情在“快逃命-拼命开发逃命方式-不用逃了”之间反复循环。笔者在阅读时禁不住在想,在设计灭世灾难的时候,作者恐怕只是以“上帝之手”把高科技名词和需要营造的灾难强行捆在一起而已吧。

而到了《宇宙晶卵》中,也许是前两部中反复循环的“灭世-救世”次数太多,太审美疲劳了,作者于是建立了另一种模式。不同于前两部中逃命式的灾难驱动模式,这一部中角色们拥有了一个“终极目标”,就是前往设定中的“四维宇宙的中心”,并且反复地强调那是一个“至尊、极空、万流归宗之地”,光是“到达那个位置”这个行为本身,就能够改变角色们的状态,提升角色们的文明层次。不得不说,这条主线就又表现出一种嫌疑——作者已经找不到角色们下一步的行动路线,只好再一次动用作者权限强行给角色们安排一个目标。


 除开小说中这一主线,类似的用作者权限强行给角色们加目标的情况可以说俯拾皆是:

● 为了强调小说“活着”的宗旨,这句话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口中如绝对真理一般反复说出,但看不出角色们说出这些话的缘由,只能理解为冥冥中有一种权限在所有角色的脑海中烙下了这个信念;


● 为了强调“留后”的宗旨,不管在灾变的地球上,还是在赶往“宇宙至尊之地”的飞船上,角色们也不遗余力地想要繁殖下一代,但也看不出他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


● 舰队的组织结构、角色们的行动方式,一举一动之间都似乎能看到他们似乎受到一双无形之手的驱动,他们的行为看不出动机,却都“自然而然”地迎合了作者想要传达的观念。


在小说中,主角们不断地有翻天覆地的惊人发现。这些惊人发现应该就是作者在对科技、宇宙、人生的思考中一个个的里程碑,这些思考的功过暂且不谈,看得出作者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心血,值得我们脱帽致敬。

但令人感慨的是,我始终无法与小说中的人物共情,感同身受到他们的理念与信仰。我想,假如作者在设计符合他想传递的观念的人物行为和想法时,能够让读者体察到那些行为和想法形成的过程和原因,那么作者想要传达的观念,也会更有感染力吧。


老王在后记中提到,《宇宙晶卵》很有可能是他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了。回想起来,在九十年代,作为一个中学生读到《养蜂人》的时候,第一次见识到“群体意识”这种概念,震撼的感觉记忆犹新。

后来随着接触到各种科幻小说、科技史书籍越来越多,就越来越觉得,老王并不是一位新奇思想的“开拓者”,而更像是一位努力奔跑试图跟上前沿理论和思潮,并且展开一番独立解读的“思索者”。

从二十多年的阅读体验转变来看,老王的那种“跟跑”有一种越来越吃力的感觉。但在这种勉力支撑中,却又不断地表达出一些他自身所固有的想法和观念,比如对生育的看重,比如对家庭关系的看重。两支环宇飞行的舰队在宇宙深处相遇的时候,两队人却开始计算辈分和讨论亲戚关系。这种”老派“的思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挺独特的特色了吧。


写科幻的老王封笔了。也许,在他停下追赶前沿科技或者科幻概念的脚步之时,会有一位写自己想写的老王,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呢,也说不定。





【作者简介】

        

者,科幻爱好者。从《科幻世界》离开后,随大家一起把《新幻界》给坑掉了,好在一直没有离开过科幻小说。



推荐阅读

15 May 2020


《星海旅人》:所有的流浪汉都会长大吗?| 手撕鹿《记忆偏离》:现实的偏移即是幻想的起点 | 麻辣豆腐w2005《群星》:仍有人仰望星空 | 万户《摘星》:元素堆砌的推理科幻 | 旧书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⑤

主 编:三丰   

 编 辑:阿贤 李雷 罗夏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回顾目录

①《月球房地产推销员》:唯一确定的是写作本身 | 不危

②《科幻世界》2020年2期评论 | 游者

③【少儿科幻】试论科普型儿童科幻小说的创作 | 董仁威

④ 第五届晨星奖获奖作品评论 | 麻辣豆腐w2005

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目录

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目录

2020年2月号(总第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9期)目录

2020年1月号(总第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月号(总第8期)目录

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目录

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目录

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目录

2019年9月号(总第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9月号(总第4期)目录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3期)目录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