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科幻评论

其他

《科幻世界》2022年1-2月科幻小说评论

Dispatch》杂志上发表。2023年8月号主编:三丰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科幻世界》2022年3-4月科幻小说评论

Dispatch》杂志上发表。2023年10月号主编:三丰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一场甜蜜的骗局——评菲利普·瑞弗“星际快车”三部曲 | HeavenDuke

一场甜蜜的骗局——评菲利普·瑞弗“星际快车”三部曲文/HeavenDuke“星际快车”三部曲作者: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星云科幻评论》2021年2-3月号(总第21期)目录

科幻小筑2022年2-3月号(总第21期)主编:三丰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喧嚣荧光》:黑洞飞船的遇险救援记 | 科幻小筑

《喧嚣荧光》:黑洞飞船的遇险救援记文/科幻小筑《喧嚣荧光》作者:东南季枫出品:科幻世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5月“喧嚣号”是一艘以小行星为核心搭建的巨型探索飞船。小行星内核里安放了一对微型黑洞,最初是为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所用。随着科研方向的转移,它们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而负责维护黑洞稳定的黑洞舱部门将被裁撤。身为黑洞舱员工的“我”,要尽快在飞船上的其他部门谋得一份工作。在“喧嚣号”执行完一次任务的返航途中,“我”听到了一种神秘的轰鸣声。随着“我”对这种怪声的调查,发现一场威胁全人类的灾难正向太阳系袭来。这是一部以“喧嚣号”这艘巨型飞船为舞台的太空灾难小说。飞船受到数千光年外一次超新星爆发影响,遭到引力波、射线暴、粒子风暴的轮番轰击,船员们一次次在危机中化险为夷,成功返航并拯救地球。文中对灾难发展的描绘有显著的递进感:从一开始主角经历的神秘声响,到仪器记录到的明显异常,到引发出舱险情,再到对黑洞舱和飞船的破坏,直至最后让整个地球命悬一线。险情一波接一波,两波险情之间留出人物发展和设定陈述的空间,形成了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作者在这一点上的把控始终在线。稳健的节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让读者很容易预测到剧情的走向。再者,飞船上的角色们很难对这样的宇宙级灾难做出有效的反抗,始终在被动承受。这导致故事虽然很有节奏,但在主线剧情上的波折趋于平缓,缺少激动人心的转折点。特别是在开篇部分,主角察觉到神秘声响后开始着手调查,但调查结果一直拖延到第一次冲击后(尘土球事件)才出来,反馈弧过长,使得前面近70页的篇幅里没有一个爆点,情节迟迟未能展开。作品在主题上并无新意,仅仅是讲述了又一个人类凭借智慧与勇气战胜天灾的故事。它在对巨型飞船这个超级工程和超新星爆发带来的灾害现象的描述上,技术细节颇为丰富,具有黄金时代科幻的风范,感受得到作者扎实的功底、做足了功课,努力地通过技术描写在营造惊奇感。我认为作品在对灾难惊奇感的营造上算合格,但飞船本身这一部分的惊奇感并不足够。根据描写,虽然飞船是依附于小行星建造的超级工程,但文中几乎没有体现出它的超级之处。因为故事情节大部分只发生在飞船上的个别舱室中,对除这几个房间外的其余部分描绘很模糊。而飞船的“大”这一点,对剧情也没有什么推动,导致这个特点显得无足轻重。飞船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具有黑洞舱。作者只给出了曾经用作科学研究这个含糊的理由来解释它的存在,我个人解读其言下之意就是黑洞舱现在并没什么作用,反而更像个累赘。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它的存在更多是情节设计的需要:一方面,它将灾难的效果成倍放大,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作用在临近结局时才发挥出来,其从头到尾的存在目的就是在最后被用来拯救地球,为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过,实际上在阅读过程中,并不存在黑洞舱存在感过弱的问题,反倒是相当一部分剧情在围绕黑洞舱展开。因为作者从人物方面入手,将黑洞舱跟男主角的命运绑定在一起,强化了黑洞舱的存在感。抛开飞船上一众无名无姓的船员,小说中的登场人物不到十人,对一部二十万字的小说来说并不算多。作品对人物的笔墨着重在男女主角上,黑洞舱主管、喧嚣号舰长两个配角也有一定的刻画,再就是几个起辅助作用的周边角色。人物稀少,人物之间缺乏冲突,也是造成剧情平淡的原因之一。整本书除了男女主角之间的冲突,就几乎全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了。尽管后期有船员叛变的波折,但此君连个名字都没有,更是缺乏铺垫,使得这段剧情有点硬加上去的意思,欠缺打磨。从男女主角身上,可以看出作者在塑造人物上的努力。两人都有各自的心结,行为有相应的动机,人物既遭遇了低潮,也拥有高光的时刻。男主角所在的黑洞舱部门一开始就面临裁撤,他为了能继续做出贡献,在多个部门寻求工作机会,并向女主角学习飞行器驾驶技术。危机发生后,黑洞舱的稳定成为喧嚣号安危的关键,男主角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用飞船拯救地球的计划,最终亲自实施。男主角经历了没用到有用,再到关键人物的转变:从一个担忧前途的准失业人员,转变为提出救援计划的专业人士,再成长为自我牺牲、拯救地球的英雄,有明确的人物弧光。女主角的转变过程则相对没有这么明确。她始终背负着父亲曾经所作所为带来的心理包袱,虽然表面上坚强、高冷,但内心有脆弱的地方。作品对女主角的刻画方式,是一步步从她的表面,深入其内心,一点点揭开她父亲那段往事中的秘密,并揭示它是如何影响着女主角的。她的转变,更像是随着灾难的发展而一点点开悟,最后忽然悟到,便做出了自我牺牲的决定。在男女感情上,作者一直让男女主角处在若即若离、欲迎还拒的阶段,迟迟没有迎来临门一脚。这是个耐人寻味、也让人有所遐想的状态,是个不错的处理方式。只是在两人一些具体的互动细节上,出现了一些别扭的描写和情节。比如在男主角羞怯地尝试搂抱女主角的时候,插入了一句心理描写:“是时候抱着她了”——这句话多余,并且割断上下文、很破坏气氛。再比如,男女主角争夺最后留舰的名额,男主阻止女主的方法竟然是在全船众目睽睽下,开枪电晕了女主。为了凸显两人之间的情感羁绊,这样的情节设计过于戏剧化了,极不真实。在最终结局时,对两人关系的处理也有类似的、刻意而为之的问题,就不剧透了。总结一下,《喧嚣荧光》是一部合格的太空灾难科幻作品,有过硬的技术细节支撑,也有一定的惊奇感。剧情较容易预料,略显平淡。男女主角两个人物有着重塑造,但情感关系的部分还可以进一步打磨。如果对太空灾难救援类作品感兴趣的话,还是值得一读。2021年02月号(总第21期)主
2021年3月3日
其他

《触摸星辰》:“HARD科幻”,要HARD地搞 | 有川朝夕

“HARD科幻”要HARD地搞文
2021年2月25日
其他

《触摸星辰》:集群意识是一种乌托邦吗?| 者

集群意识是一种乌托邦吗?——《触摸星辰》评论文
2021年2月24日
其他

《星云科幻评论》 2021年1月号(总第20期)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1年1月号(总第20期)目录【实体期刊评论】《科幻立方》2020年7月刊评论
2021年2月17日
其他

《猞猁学派》:双翅目宇宙漫游指南 | 慕明

breakthrough)类型,即通过情节推动概念演进,模仿科学家在艰苦努力后发现一个证明、定理、世界真相的顿悟时刻。在科学史上,这个过程就是托马斯·库恩(Thomas
2021年2月17日
其他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2月号(总第19期)目录

凯莉·拉格青年学人纵谈叶永烈的科幻文学(一))青年学人纵谈叶永烈的科幻文学(二)青年学人纵谈叶永烈的科幻文学(三)《拟人算法:2019中国科幻年选》编辑手记
2021年1月7日
其他

《科幻世界》2020年9期评论 | 游者、麻辣豆腐w2005

《科幻世界》2020年09期原创科幻小说评论主评
2020年12月29日
其他

“不存在科幻”2020年7月评论 | 343罪恶火花

“不存在科幻”2020年7月科幻小说评论文/343罪恶火花《惊变》作者:周方军作为私人侦探公司的老板,主人公接待了一个奇怪的客人,由于公司业务繁忙会面并不愉快,而就在这时这名客人突然发疯进行了自我了结。同样的死者接二连三地出现,主人公的调查却指向了一部有关博彩格斗的纪录片。在读到故事结尾之前,笔者根本没意识到这篇故事和科幻有什么关系。事实上看完结尾,笔者也不认为这是一篇科幻作品。整个故事基本是套了一个侦探故事模板,最后用一个看似科幻的点子解释了一下杀人手法,仅此而已。从科幻角度来看,这个杀人手法可有可无。在主人公前期的调查过程中,作者没有给出任何相关的线索可以让人对这个杀人手法做出什么预期。它突兀地出现,解释了一下死因,然后无所谓地结束,不给人一丝一毫回味的价值。故事如果不是从点子生长而来,必然会让整个世界枯燥无聊。而从侦探故事角度来看,整个探案的过程简直是平铺直叙。笔者虽然对探案故事了解不多,但就观感而言整个故事看得人昏昏欲睡。而且不论是主人公私家侦探的职业,还是故事中出现的警察,这些职业人物的描写简直就像刻板印象大集合,无法给人以任何具有专业素养的观感。总的来说是一次将两种类型小说结合在一起的失败案例。《360°无死角盲狙》作者:Frank在一场电竞比赛上,一位选手做出了让人惊异的神级操作。赛后,解说员麦考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意识到事情远非作弊那么简单,经过一系列调查和走访,他们的视线最终锁定在了一款老游戏和存储在云端的玩家数据上。如果有一个人的完整数据记录是否能在数字世界将其复活?这个点子本身并不新鲜,想让读者留下印象必然需要在故事和阅读体验上有着精心的设计。不过本篇作者并没有做到这点。以电竞游戏为切入口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故事设计和整体的表现效果却浪费了一开始的期待。不论是人物的语言还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都是故事表达效果的一块砖,最终那面墙到底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每一个细节都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对于本篇来说,笔者看到的是对游戏外设如数家珍并怀念过去美好记忆的主机游戏玩家,对于本篇的核心点子并没有任何让人印象深刻的探讨或描写。甚至在比赛方面的描写,也无法勾起我这个有着十几年游戏经验的FPS玩家任何兴趣。像游戏史上著名的“Evo
2020年12月24日
其他

蝌蚪五线谱2020年8-9月科幻小说评论 | 科幻小筑

蝌蚪五线谱2020年8-9月科幻小说评论文/科幻小筑《想都别想》神兆迪莫科斯发明了一种可以定位到人的暴力思想并加以清除的“橡皮擦”程序。这种程序被大公司开发利用,用来维护社会治安,成效显著。但迪莫科斯后来认为程序在删除暴力思想的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的意识,造成不可逆的后果,一直劝说公司给它加上保险措施。犯罪预制止的点子有点类似《少数派报告》,不过加上了可以直接将念头扼杀在萌芽中的设定,更进了一步。作者试图在叙事上有所突破,采用了多个不同视角,并且可能是打乱了时间顺序,但是我并没有领会作者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及隐藏在叙事手法背后待读者自己揭晓的真相。主要是因为在两个篇章中,作者都隐瞒了重要人物的身份,以“中年男人”和“那个人”代指,通读全文后我无法确定到底是指文中的某两个人物,还是别的什么人。作者想要通过叙事手法来暗示“橡皮擦”发明者和大公司之间的角力,但对其用意的传达还不够清晰。《喵喵叫的盆栽》陈发祥5·21情人节之前,老陈在妻子的命令下在家种花。不服气的老陈故意种下了自家猫咪的便便,没想到在5·21时竟然真的开出了花,而花朵却是一只毛茸茸的幼猫。作品的前半部分种花种出猫咪来,有趣又有悬念,而且它作为夫妻关系的产物其实是有一定的话题和挖掘空间的。然而,作者并没有继续在这对夫妇身上花费笔墨,笔锋一转,跳到外星文明上,解释这只猫的来历,而夫妇的故事就这么戛然而止了。说实话,这种类似“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式的敷衍解释实在无趣,因为只要搬出外星高级文明来,可以解释任何离奇的事情,反倒不足为奇了。与其非要给盆栽猫编排一个不伦不类的科幻解释,不如专心把夫妇的故事写下去:因为出现了盆栽猫,而让夫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从而形成完整的剧情。《胖子在上》赵言学成的朋友胖子失踪了,让他常常惦记,直到有一天学成被一个叫船长的人绑架了。船长想让学成帮他打劫自动货运系统,而他手上还有胖子的女儿作为筹码进行要挟。作品的主题是人工智能的局限性。“AI不按常理出牌”这种常见的包袱在结局反转式的微小说中抖一抖比较合适,但在这个篇幅稍长的短篇中就显得撑不起故事了。当剧情绕了很大一个弯子才终于揭开包袱时,让我感到:就这?作者通过不断插叙回忆的方式来塑造胖子这个角色的方式不错,但抛开回忆部分,当下的主线剧情就很牵强了。剧情起于想要抢劫自动货运系统的船长绑架了在AI上有造诣的胖子开始,接下来,胖子死得很牵强,死之前把主角卷入事件中很牵强,船长绑架主角这个非AI专业人士很牵强,囚禁中出现那个没头没尾的老头很牵强,主角忽然灵光一现很牵强,最后解决冲突的方式也很牵强。总之,整个剧情给人的感觉都像是作者在幕后精心导演,而非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发生的,处处透着强烈的虚假感。《云游杂记·琥珀屋》杨枫我和室友居住的房间外的世界定格了,仿佛时间静止了。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外界,但外面的人来到房间却找不到我们两个人。我和室友只能寄希望于科学家们解救,并在此期间努力地生存下去。与之前一篇《云游杂记·收藏家》同属一个系列,也是都市怪谈式的故事。本篇采用网络论坛体,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轻松流畅。通过主角在论坛中一层层的回复记录,展现了琥珀屋内的怪象,以及主角等待救援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作者并没有深究这个设定的科学原理,而是着重展现屋子内外两个世界错位带来的虚幻感,特别是科学家们在外面的世界“救出”了另一个“我”之后,主角对到底什么才是真实发出了拷问。这个系列的作品在摆脱“必须进行科学解释”这一束缚后,找到了更加广阔的施展想象力的空间,让我期待接下来的系列作品。在经历了这么多波折之后,我反而觉得凝固的不只有我或者我的室友,还有我所看不到的那一整个世界。世人的生活大多庸庸碌碌,所以才需要这一座座琥珀屋去推动时空流转,正如我眼前的这个帖子——每当有新奇的事情出现,楼层数就会迅猛增长,一旦回归日常,便又重归沉寂。另外,我还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时间静止的世界终有恢复正常的一天。如果我让自己完全进入户外,主观上我是不会觉察到时间的流逝的,就算在外面吊上千年万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这种思考最终压倒了自杀的欲望,让我决定要去赌一把,而不是头昏脑胀地思考哪种自杀方式最可行,最无痛,死相又足够优雅。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科幻世界》2020年8期评论 | 游者、麻辣豆腐w2005

《科幻世界》2020年08期原创科幻小说评论
2020年12月22日
其他

《湿润的金属》: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时代 | 李霜氤

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时代——评阿缺科幻小说集《湿润的金属》文/李霜氤《湿润的金属》作者:阿缺作家出版社2020年4月人工智能主题,越来越多出现在科幻文学中。许多科幻创作者对人工智能所掌控的未来,充满担忧和期待。《湿润的金属》主要讨论的是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友情、亲情以及冲突、战争。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语言风格灵活多变,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催人泪下。作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形象刻画,可谓有血、有肉、有情。《与机器人同行》《与机器人同居》《与机器人同悲》《格里芬太太决定今夜去死》《LW31谋杀案》《机魂之殇》等几篇,所展示的主要在于机器人的机械属性与觉醒的人性之间的矛盾。它们带给读者的感觉,既有科幻色彩和童话色彩,又有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整体而言,这几篇小说所描绘的情景中,抽离了一部分真实感,以超越真实的成分填充还原,塑造出较为和谐的情景。《江河流殇》是比较独特的一篇,细腻情感中带着沉郁的悲凉,更有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收割童年》可谓巅峰之作,延续了机器人主题,又将它扩大到末日废土场景中,将主题升华到人类生存与人性挣扎的冲突的高度,这类科幻是少见而可贵的。《湿润的金属》一书充分诠释了非“硬核”科幻的美感。科幻可以没有很大的野心,但一定需要“用心”。创作,需要一双诚恳的眼睛,观察异世界的众生——无论是外星人、地球人、还是机器人,用心灵赋予它们“文学意义上的生命”。《与机器人同行》《与机器人同居》《与机器人同悲》三部曲这三篇故事为系列作品:男主角和机器人在外星相识,结伴回家,一路上经历了发生矛盾与和好的过程。机器人来到地球,看到地球上的机器人遭受着不人道待遇,于是领导其他机器人,争取属于它们的平等权利。最终,机器人的努力,感动了外星人,赢得了外星人的支持。第三部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男主角终于与心爱女子成家并育有一个女儿。然而,他的妻子因疾病不幸离世,他们的女儿同样遗传了这种疾病。男主知道女儿几乎注定的结局,但作为父母,他绝无可能放弃孩子,唯有坚持陪伴女儿到最后一刻。机器人亦有情义,在对男主女儿的态度上,他误解了男主——既因为机器人和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同,也因为男主的缄默不语。最终,误会被解开,男主角和机器人一起,陪伴着小女孩走过了短暂的一生。男主与机器人在此刻同悲。第一个故事中,男主角与机器人的互动情节妙趣横生。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机器人与人类的思维差异呈现出来。机器人的表现,有种非常可爱的错位感。第二个故事探讨了一个严肃的话题:有情感有意识的机器人,是否应该获得与人类平等的权利?机器人平权运动,需要依靠一个“权威”来认同,才能获得成功,这又是个引人深思的结局。第三个故事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催人泪下。三个故事各自有令人动容的地方。综合起来,这三篇作品近乎完美地将机器人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几个现实问题和伦理问题呈现出来。《格里芬太太决定今夜去死》格里芬太太在晚年倍感孤独。她尝试用各种方式杀死自己,却每次都被机器人阻止。格里芬太太回忆自己的一生,重要的人一个个以各种方式离开了她。因为孤独,所以她想离开人间。但最后一刻,格里芬太太改变了想法,决定活下去,因为她发现还有一个“人”一直陪伴着她,就是机器人。这个故事以全新的人物继续之前三部曲的话题——机器人的情感与它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格里芬太太想要结束生命,是因为感到孤独,机器人始终陪伴她,她却未因此而逃离孤独的漩涡。因为此时,机器人未被她视作“人”,而是机器。当她因为机器人的陪伴,决定不结束生命的时候,实际上是赋予了机器人和人等同的地位。《意外》人类与机器人之间,最终还是爆发了战争。在战争之际,捡拾宝贝的男主角赵吉、女兵安琦、小女孩玛姬、战斗机器人、家务机器人之间,围绕着各种事情,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最终,小说以喜剧风格结尾,五个角色之间的矛盾和解。小说呈现了在战争之中,个体的立场和情感,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刚猛威武的战斗机器人,在面对人类小女孩时,手足无措的样子十分可爱。性格刚强的女兵,对待小女孩和家务机器人,亦流露出温柔的一面。在作者的设定下,无论是人,还是机器人,无论战争如何残酷,他们内心柔情的一面,可能被深藏,却不会消失。从这一点看,人类和机器人是一样的。结局给读者以希望:他们之间的矛盾会解开。《LW31谋杀案》机器人成了凶杀案的嫌疑犯,更神奇的是,它竟然来自首!作为警察的主角,对本案展开了调查。在揭开重重迷雾后,主角找到了真相:凶手并不是机器人,是一个名叫阿萝的女佣。阿萝遭到主人的虐待,忍无可忍时失手杀了他,而爱慕阿萝的机器人,主动为她顶下罪名。机器人爱上人类不算新的主题,结局也基本能猜到。本文文笔尚可,逻辑较为严密,可以说是一篇合格的科幻和推理作品。《月夜》本小说中有三条故事线,老吉姆和儿子们、机器人和爱丽丝小姐、阿缺(作者客串)和阿芷,三组人物之间各自展开互动。老吉姆和儿子之间存在着硬汉父子情,机器人与爱丽丝小姐之间存在一个承诺,而外星观测员之间亦存在着微妙的羁绊。三个故事紧扣着月夜、团圆的主题,人类、机器人、外星人之间,亦有一种“天涯共此时”的默契。这是个寓意美好的故事。《江河流殇》关于时光穿梭主题的爱情科幻小说。痴情的现代男主江川和民国才女舒原,因时光穿梭机器意外结缘,展开了一段凄美的绝恋。设想比较大胆奇特,情感描写亦细腻感人。知晓自己爱着一个民国女子的男主,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试图穿越拯救爱人,却功败垂成。两人穿越时光的爱情悲剧,更是有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悠长之痛。《逆流者》一个短小精悍而感人的故事。故事中关于时间逆流的设定精妙,对于一些人来说,时间线会发生逆流。因为患有逆流症,主角重新经历了许多动容时刻。明知道历史无法改变,却无奈要把爱与美、痛与遗憾再次体验,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呢?文字中存在作者一贯拥有的细腻和真挚,所以令人动容。故事关于时间的设定,亦与柳公子的《一日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被囚于时间,一个是迷失于时间乱流,呈现出一种科幻与命运悲剧结合的独有美感。《收割童年》这是一篇略带“末日废土”气息的中篇科幻小说。开头,以主角为一个小女孩讲故事的形式展开,故事内容是:一群孩子生活在一个未来城市,由一个叫“铁皮老师”的机器人照看。这里没有大人,孩子们亦没有家长,只有铁皮老师像父母一样照顾、管教着孩子们,但从不教他们了解世界。孩子们不知道自己被预设了怎样的未来,只怀着纯粹的好奇心,探索着周围的世界。最后,作者为我们揭开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人类已被外星人(异形)统治,孩子们长到16岁,就会被送上飞碟,作为外星人培育新生命的容器。在关键时刻,偷偷看过《圣经》的女主角将铁皮老师唤作“父亲”。铁皮老师动了恻隐之心,在经历短暂的内心冲突之后,决定拯救孩子们,而他自己死于内心挣扎导致的芯片损毁。女主角试图与外星人谈判,被外星人杀死。男主角将她和其他已经死去的朋友,还有铁皮老师的故事,讲给一个小女孩听。结局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丝希望。致敬异形的部分,在本篇小说里是一个亮点,相关情节安排恰到好处而不生硬,读起来令人心惊。主角和其他男孩子对女主角阿萝的幻想部分,较为真实地展示了青春男孩们的心理活动,有点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男主对女主的仰慕之情。但美中不足的是,小说中重要的角色——阿萝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是存在空缺的,仅仅作为大家的“女神”被叙述。尽管故事是以主角的口吻叙述的,但阿萝毕竟是一个试图拯救人类的重要角色,如果她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能丰富一些,这篇小说将更完美,人物将有血有肉。by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专稿】科幻作家如何置“科学”于科幻(下)| 凯莉·拉格

美国知名科技媒体人、编辑和作者,是知名科技媒体平台IO9的联合创始人兼主编。[2]
2020年12月2日
其他

【专稿】科幻作家如何置“科学”于科幻(上)| 凯莉·拉格

法国-越南裔美国科幻奇幻作家,3度星云奖得主,作品主要围绕作者构建的“旴涯(Xuya)”宇宙。【作家简介】凯莉拉格,白天是科学家,晚上是科幻作者。2020年12月号(总第19期)①主
2020年12月1日
其他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1月号(总第18期)目录

游者、麻辣豆腐w2005●《生而为人》彭超(主4星,副4星)●《后人类时代最后的光》余翔宇(主4星,副4.5星)●《奇人怪想》叶永烈【在线平台评论】“不存在科幻”2020年5月科幻小说评论
2020年12月1日
其他

蝌蚪五线谱2020年7月科幻小说评论 | 科幻小筑

蝌蚪五线谱2020年7月科幻小说评论文/科幻小筑《逐日》李健一颗具有原始生命的行星即将因为其恒星的衰亡而灭亡。喀兀认为星球上的生物有发展出文明的潜质,向“母体”申请拯救这颗星球。母体拒绝了他,但给了他选择权,让他可以独自留在星球上帮助那些原始生命。从外星人或者非人类视角重述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某种技术,是科幻小说的常见写法,也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作品完全是单纯的重述,基本上就是把要叙述或描写的对象,以外星人视角重述一遍,为了重述而重述。随之而来的,是作者摈弃读者熟知的词汇,换成生造的外星人词汇,把一个本来简单平常的东西写得云山雾罩。也许作者认为这种方式的重述可以产生惊奇感,但惊奇感应该建立在描述的对象本身的奇特上,而不是讲述的方式。这篇作品的核心点子很简单,就是“夸父是外星人”。故事的前半部分讲述了夸父逐日的动机,为夸父的故事注入了新的内涵,让他不再只是个不自量力的铁憨憨。而后半部分基本上就是简单地将夸父逐日的故事进行了重述,缺乏新鲜感。作品对太阳炽烈的原因和逐日过程的行为加入了大量技术性描写,力求使故事显得科幻,却同时也使文字变得难读,比如把“海洋”写做“富含有矿物杂质的液态源”。然而,故事并未因这些繁复的外星技术词汇而得到升华,似乎有些得不偿失。科幻的要义应该在于科学的思想,而不是看起来科学的词汇。《破土而出》尹俊杰玉溪星上的巨兽“阿龙”威胁到了殖民地的安全。我所在的考察队负责对阿龙进行调查,寻求解决方案。但军方等不及了,在我们收集到足够的数据之前,就要用次声波武器消灭它。这篇作品的前半部分算是生态保护主题,外星生物阿龙是考察队和军方争夺的对象,双方分别试图和平地和暴力地解决问题,是一个可以推动剧情的冲突点。但是,考察队一方的动机塑造不足,读起来像是仅仅靠一厢情愿的浪漫主义想法,就认为不应该消灭阿龙,对于他们科学家的身份来说恐怕不够严谨。作品的后半部分,主题转移到了揭示科幻核心上,而这个科幻核心的焦点却从阿龙身上转移走了。对高潮一幕的奇景描绘和情感烘托都做得不错。不过,真正的智慧生物是寄居于阿龙体内的晶体,而阿龙不过是一个被利用的载体而已。这使得前文积攒的对于阿龙之死的悲痛情绪失去了根基,或者说争夺阿龙的冲突与晶体生物这一科幻核心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最后一课》刘艳增林峰和洋子登上荆州号接替乔伊斯等人监控围绕太阳的戴森球的工作。交接期间,戴森球的部分单元出现了能量下降的问题,林峰和洋子要找出造成这一异常的原因才能顺利交接。这是一篇围绕点子以对话流的形式构筑起来的作品。文中以脱离蚁群、自主行动的蚂蚁来比喻戴森球单元上觉醒的人工智能个体,是一种有趣的诠释。故事本身不长,主题简单明了,在短篇幅内把主题表达清楚,并且还有一点层层递进的悬疑色彩,完成得还算不错。戴森球一共覆盖着两千四百万个天区,有两千四百万个独立单元,每一艘巡视舰负责一万个独立单元的维护,天区的两千四百分之一,在距离太阳六千万公里的球体上,这是一个边长四百三十万公里的正方形区域。自然的太阳光度变化对能量输出的影响不超过千分之一,但导致能量输出下降百分之五的因素明明就存在于戴森球内部,却在对我们的培训中只字不提。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过程,或者说,是在我和林接任前的最后一课。《蜀道难》东方晓灿唐朝年间,一次文人墨客的聚会上,李白向杜甫谈起《蜀道难》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出现了六轮圆月的怪梦。文革时期,一对教师夫妻遭到批斗,因为他们梦到的埋在地下的唐朝文物被证实,又被增加了一条封建欲孽的罪名。未来,霍金辐射引擎实验的开启揭开了其中的秘密。一篇较为典型的“点子和故事没有恰当融合”的作品。核心创意是基于弦论的想象对宇宙做出新的诠释。这一点在第三部分——也就是引擎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大段设定讲解展现,充斥着设定肿块。而在这个部分仅仅是无关紧要地提到了前两部分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并无剧情上的紧密联系。相互之间的影响也很微弱,而且仅仅是被动地产生影响,人物并没有在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前两部分换成其他出现“怪梦”的情景,或者索性去掉也不影响核心点子的展示。之所以选择这这两个场景,我猜测或许是因为作者对这两个时代有独特的兴趣,于是将想写的时代和想写的点子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这样一篇故事松散的作品。《生命线》韦巍年愈113岁的克莱尔临终时手上还戴着一个古老的检测仪,她向安乐死审查员透露了一直未曾言说的秘密。故事从她年轻时在航天港工作时结识小伙子格里菲斯后开始。那个检测仪就是当年两人用来预测各自寿命的仪器,而这次测试让原本亲密的两人之间开始出现猜忌。核心点子是相对论双生子现象,在这个很古典的创意之上包装了一对恋人因此产生的年龄差而生离死别的故事。新奇感欠奉,而且读了还不到一半就能猜到最后的包袱是什么。或许是受笔力所限,作者并没能很好地烘托出爱情在时间之河中飘散的悲凄之感,完成度不足,更像是一篇普通的练笔作品。《上帝时代》王元故事讲述了“我”小时候与患有阿茨海默症的祖父之间的种种经历,而祖父在接受了一种新型疗法后昏迷不醒,最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上帝”。背景设定在哥伦比亚的安蒂奥基亚地区,很少见。不过文中似乎看不出设定在这样一个冷僻地区的原因,也许作者自有其理由。故事虽然名为“上帝时代”,却更多是讲述祖父从阿茨海默患者变成“上帝”的过程,而非这批病患成为“上帝”之后的社会变化。所谓“上帝”也是一个很虚的概念,解释得很笼统,更多只是贴上的一个符号。全文花了一半篇幅讲述我对年幼时祖父的回忆,这个部分走的是温情路线,剧情平淡,但平淡之下的文笔还是很扎实、颇具力量的。不过,在祖父开始治疗之后的内容处理得就不太好了。首先是通过对话,突如其来地插入了一大段设定讲解,解释了阿茨海默症的病理和治疗原理,大量的技术细节使得文风跟前段差异较大;其次是,因治疗陷入昏迷的病患们,进化为“上帝”的理由过于随意了,有机械降神的感觉;最后,相较于前文解释阿茨海默症的大量技术细节,对如何从昏迷状态变成“上帝”却又缺乏解释,落差很大。设定讲解是很多科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占比分量、如何处理等操作细节上,还是值得细细斟酌。戴森球一共覆盖着两千四百万个天区,有两千四百万个独立单元,每一艘巡视舰负责一万个独立单元的维护,天区的两千四百分之一,在距离太阳六千万公里的球体上,这是一个边长四百三十万公里的正方形区域。自然的太阳光度变化对能量输出的影响不超过千分之一,但导致能量输出下降百分之五的因素明明就存在于戴森球内部,却在对我们的培训中只字不提。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过程,或者说,是在我和林接任前的最后一课。《轮回》王元人工智能“觉者”在人类一次次将居住的星球毁灭之后,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将其重建。在漫长的时光里,它给自己替换下了许多旧零件,并最终用这些旧零件拼装出了另一个自己,将其命名为Faye。两个人工智能就人类在星球上留下的艺术作品和重建星球的方案展开了争论。这是一篇很散的作品,谈及了末日时代、人工智能、意识复制、艺术与逻辑等多个主题,不过这些主题并没有很好的组织在一起,而且读起来感觉似乎作者也无意将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成剧情,而是很闲散地、信笔由缰地探讨着这些话题。特别是后半部分、Faye诞生后,大量使用两个AI的对话来组织讨论。总的看来像是一篇用科幻元素串起来的、极具个人风格的散文,是作者个人思考的表达。《神之墓》稻野熊雇佣兵老苏等人接到了一项任务:调查飞船驾驶员雪莉昏迷失忆时所在的星球,查明失忆的内容和原因。于是老苏一行人带着雪莉和麦斯麦博士前往目标星球,并且在那里的古老石块上发现了人类文字的痕迹。作品开头抛出了一个悬念,让人好奇致人失忆的星球上到底有什么玄机。开篇很快组建起了团队探险的剧情模式,让我很期待雇佣兵们抵达星球之后会经历什么样的遭遇。不过,之后的内容并未达到我的期望,这个有点意思的开头的后续发展却趋于平淡。作品做到的就是把故事给讲清楚了,但缺少作为小说应有的一些特质。人物,都是工具人,是作者的提线木偶。对话,很干瘪,剧情需要人物说什么就说什么,也是造成人物形象死板的原因之一。剧情呢,跟人物一样,能感觉到作者的强烈介入,几处转折都显得很生硬,没有顺理成章的流畅感。至于设定,“神之墓”里的神,并未体现出到底“神”在什么地方、与人类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只是披着异星生物外皮的NPC而已。总之,这篇作品的想法有了,但下笔还欠火候。《门萨的红颜》周融荣叶教授的艺术展被一个女人砸了场子,女人当众声称叶的作品都是抄袭她的。白驹见势不妙,带女人离开了展厅。原来,这个叫小瓦的女人是“红颜机器人”,项目里的两具原型之一。小瓦通过学习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并要开一次个人展会。故事讲述了一个机器人追求艺术的历程,将小瓦从诞生到开起个展的经历娓娓道来。叙述方式有些闲散,又有些跳跃,尽管有时候会让我有点搞不清状况,但文字中流露出的虚幻、迷惘的氛围给人的感受还是不错的。不过作品的主题有点模糊。诚然,人工智能有可能创作出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但换做一个天才艺术家也可以,也能使文中关于艺术创作部分的情节成立。这里缺少一个将人工智能和艺术连接起来的关键点,未能体现出人工智能与人类在看待艺术上的根本不同。另一方面,作者想在结尾处抖一个包袱,但这个包袱却没有延续人工智能与艺术这一话题,而是跳到了人工智能觉醒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本篇较少见的主题和颇有韵味的文笔值得一读。晶屏黑了下来,又从几个定点开始,柔黄橘红的光晕缓缓扩大、在不同的色谱中慢慢变换,光圈带着不可思议的细腻质感,像是Rothko挂在泰特美术馆或者牛津大学的油画但更复杂,将人从黑暗中暖暖地包裹起来。白驹暗叹,小瓦心中大概是没有神的,但“神性”并非神的专属。“我改造了我,我就不再是我了”,小瓦下唇坚定地抿住,反过来双手握住了白驹的双肘:“我不只能做红颜知己。我为什么只做红颜知己?叶之柏能做的我都能做,他不会的我也会,我也想。”2020年11月号(总第18期)⑦主
2020年11月24日
其他

《时间亡命者》:“古人”在未来的孤独与坚持 | 者

一位“古人”在未来的孤独与坚持——评韩国科幻小说《时间亡命者》文/者《时间亡命者》作者:[韩]金周永译者:李旋出品:科幻世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4月这本科幻小说是韩国科幻作家金周永的作品。截至目前,国内引进的韩文科幻小说,还是比较少的。据勒口的简介说明,这是第一部授权中文出版的韩国长篇科幻小说。韩文原版封面故事的开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小说的主角“姜志韩”,作为在上海生活的韩国人,再加上他韩国义勇军的身份,应该是朝鲜半岛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之后,随韩国流亡政府一同到达上海的。在上海,姜志韩以人力车夫的身份过着普通底层人民的生活,但一次不同寻常的遭遇却把他带向了另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姜志韩遇到一个陌生男子,反复地当面预告他的死期,并宣称会在他的死期将他接走。而就在男子预告的时间,姜志韩真的遭到了致命的枪击,也真的被那位男子接走了。随着这一离奇事件的发生,更多超现实的剧情逐渐浮出水面。向姜志韩预告死期的男子,并不是死神或者神仙,而是来自未来的时间移民局工作人员。姜志韩在自己死亡一瞬间,就被带到了未来世界,在那里,有更多的意外在等着他。总体来说,这是一本讲述未来世界的科幻小说,剧情里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设计,就是未来某一个时代的人,采用时间机器将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人搬运到他们的时代。除开小说开始,发生在抗战时期上海的这一段离奇剧情,故事的主要展开,都发生在那个从历史上“捞人”的未来世界。那是一个与现在社会以及过去都有着相当大区别的虚构社会形态:那个未来世界经历过一场几乎导致人类灭绝的浩劫,如同很多科幻产品中的情节,那是一场人造浩劫,一场包含了蓄谋的机器人杀戮、致命病毒扩散等等元素的综合打击。根据小说中的说法,在那场浩劫中,全世界人口损失超过70%,而即使在浩劫之后,人类的生育能力也元气大伤,重建家园的人类甚至无法维持住人口总数。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人们从历史上“捞人”的做法。在小说中的未来社会里,有几种截然不同的人类身份,泾渭分明:首先是典型的原时空的原住民,原住民以自然人类的身份降生,随着自然的寿命用尽,他们可以逐渐地替换成人造的躯体,甚至在多次替换人造躯体之后,会直接上传到虚拟空间里,以数字化的形态生存。所以,原住民可以按生命的阶段划分成原始身体原住民,人造躯体原住民,以及赛博生命原住民。然后是戏份不太多,似乎在人口中比例不低的机器人市民。根据书中的描述,在人造浩劫中,一部分机器人站在了人类的一边,为人类整体的生存提供了帮助,因此也在人类的城市中获得公民权。除开以上两类人口,还有一大群体,就是通过时间机器,从历史各个时间点搬运而来的过去人类了。按照小说中权力部门的说法,这类人被称为“时间移民”,他们都是从历史上本人死亡的时间点上搬运而来的,搬运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补充这个未来社会人口不足。上述三类人口,都混杂地生活在名为“山坪”的巨大城市中,在山坪及其附属的卫星城市之外,还有广袤的荒野,荒野里有着用于农业生产的绿青园,负责维持农业生产的机器人似乎拥有着自由出入城市的权力。而在更远处,人造卫星都无法观察到的旷野中,还存在着曾经试图消灭人类的机器人,数量未知。在“国家”这个概念已经不复存在的未来社会中,这几种人群大约是处在一种脆弱的和平共处状态中。主角姜志韩来到未来世界之后不久,便很快地察觉到了和平表象下所隐藏的汹涌暗流。未来人的“时间机器运人法”不是“补充人口不足”这么简单的原因,其背后隐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层出不穷。随着姜志韩在新社会接触到人越来越多,在他身边发生的意外也越来越多:有人死亡、有人失踪,有人发疯。随着剧情一步步推进,一场包含了阴谋、阳谋,几乎所有人群都被牵涉在内的剧变逐渐浮出水面,不同身份的人类再一次陷入灭世危机。而来自旧时代的主角,却成为了扳动未来道岔的关键人物。在关键的时刻,主角看清了一切的前因后果,他一系列果断的行动,让命运的齿轮转到了合适的位置,拯救了新时代的人类、拯救了来自旧时代的时间移民者、甚至拯救了机器人市民和服务器里的数字化人类,让所有的人都大难不死,柳暗花明。也许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为了让读者体会一个旧时代人类在赛博朋克时代所遭遇的迷茫,作者在小说中的布局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字里行间始终带着一种视物模糊的感觉。甚至看完了整部小说,即使是小说最高潮部分的,危及人类生死存亡的大灾变、大阴谋,到底是为什么形成,又到底是为什么又消弭于无形?作为读者依然处在深深的困惑中。满头的问号久久不能消散。从整体而言,作者可能对于世界观建构工作并不感兴趣,因此在一些未来设定上,有些心不在焉的感觉。比如小说中“面积有朝鲜的四十倍”、“半径达2000公里”的未来城市,旁边还有五个“面积超过十个朝鲜”的卫星城,这样的城市规模,边界外还有“广袤的荒野”,令人感觉亚欧板块的陆地面积都有些不太够用。又比如,就在这样的巨型城市里,组织结构却十分的简单,从故事中出现的最高权力争夺者,到刑侦机关的探员,再到农场里的采茶工人,来来去去似乎就那么几个人;除此之外,已经熟练掌握时间机器,能够从数百年前直接偷走活人的高科技社会,却因为凶杀现场摄像头被干扰,以至于没办法确认凶手,也没有任何关于不能用时间机器破案的解释。韩国电影《暗杀》剧照与文中林林总总的潦草设定相对应,小说似乎传递出了一种意境。比如主角始终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在抗日战争中,他就不是最英勇的战士,甚至被一些同伴蔑称为了叛徒;到了新时代的社会,他也没有办法接入新时代的互联网,对于新时代的种种人和事物也适应得异常缓慢。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种种的不被理解、眼花缭乱、跟不上时代、茫然不知所措之中,自身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正是那种难以言明的信念,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所有人。也许作者在漫不经心地设计未来世界时,想表达的,是某些信念的力量吧。【作者简介】科幻爱好者。从《科幻世界》离开后,随大家一起把《新幻界》给坑掉了,好在一直没有离开过科幻小说。2020年11月号(总第18期)⑦主
2020年11月20日
其他

《龙虾星球》:智能龙虾会梦见电子香料吗? | 郭为无

智能龙虾会梦见电子香料吗?——评科幻选集《龙虾星球》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不存在科幻”2020年6月评论 | 343罪恶火花

“不存在科幻”2020年6月科幻小说评论文/343罪恶火花《杀死活死人的方法》作者:Sybil这是一个每隔三个月死者就会复活的世界,这本该是人类从此走向大繁荣的绝佳机会,但主人公的研究生导师却因为人造器官的人为缺陷问题永久困在了死亡、复活的折磨之中。为此主人公决定彻底杀掉人造器官计划报废的主谋。将人类生活的世界比作四维空间生物手中的电子宠物,以此来解释死人会复活的现象,这是个不错的点子。但本篇小说的观感只能停在“点子不错”这种程度。开篇零碎的描述让人读得一头雾水,在没有将登山场景描述完整的时候疯狂穿插回忆,而且还是大量没必要又干扰视线的元素。比如华娣这个人物,几乎没什么作用,又比如主人公和沈栎的友人关系,换成一个想进行刺杀的小人物和公司老总完全可以。以及最后的解释性肿块问题,大致浏览一下文章的篇幅就不难发现这个节奏问题,最后1/3的内容都是一个人单方面对另一个人说话,之间没有发生任何人物互动单纯只是从作者视角来解释一个点子。解释性语言不是不可以,但肿块问题绝对应该从通篇的节奏来进行改进,否则就会大大降低观感体验。死者复生本应是个不错的看点,但沈栎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完全没有任何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读过之后实在是失望。《来拉去推与地球心指》作者:乾趣21世纪60年代,对“来拉去推场”的研究由科学家顾牵带头取得突破性进展,40年后顾牵的儿子顾沙更是将来去推拉场完全实用化开启了人类宇航和对抗地质灾害的全新时代。但就在人们以为将要进入崭新时代的时候,一直领导来去推拉场研究的“国际合作”露出了计划依旧的阴谋。单就整体观感而言,笔者已经很久没有读过如此复古的一篇科幻小说了。文中的主要人物,一是科学家顾牵,二是他的儿子科学家2号顾沙。从小说角度来看,这完全是两个摄像机一样的视角人物,他们存在的意义只是给来去推拉场的存在以及实用化赋予一个人类读者可以接受并理解的外壳。从科幻小说角度来看,他们务实,他们沉默寡言,又都没有表达出什么超人类的思想观点。作者对来去推拉场的构想以及地球心指这个设想很不错,但故事节奏和人物单薄实在是没有展现出这个点子的新意。在第二段更换视角人物是第一个失败的点,本就不长的篇幅根本不可能叙述好两代人的事情,和整个故事节奏相比,顾牵部分的观感就像是《流浪地球》电影开场先讲了半个小时吴京如何选上当宇航员一样拖沓。其次,对于地球心指这个大阴谋的铺垫,以及国际社会如何会容许一个超脱国家概念的组织存在,描写上都十分幼稚。政治虽然不是科幻的主流戏码,但过于简单美好的设定只会带来儿戏一样的观感。如果故事中的“国际合作”如此自然地存在,那现实中年初死于导弹袭击的某国卫队指挥官或许仍旧能活跃于国际新闻当中呢。《落光》作者:昼温在光伏基地长大的霍希然深受恐音症的困扰,这让她在大学期间很难融入周围的环境。无独有偶,在重新分配宿舍后她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少女赵容羽。逐渐熟识的过程充满了误会和矛盾,但两人的内心都深藏愿望并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最终,霍希然将父亲遗留的高光敏材料“落光”发扬光大,为访星者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巨大助力。严格来说本篇其实是收录在《猫不存在》中的《猫群算法》的姊妹篇,贯穿整个故事的落光材料最终成为了访星者计划中的一环,为整个计划的背景技术提供了一定的补充。但对于没有读过《猫群算法》的读者,可能就会对最后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和设定摸不到头脑。如果不去看作为系列故事的元素,只关注两名女孩追逐自己梦想的故事,其实只能称得上观感一般。尤其在中后部,作者突然将一部分笔墨落到了“恐音症”上面,这个病症对于故事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这个节点上正常的预期体验应该是期待主角会在这个她独有的矛盾点上再做出什么突破,但本篇却又有一种为了HE而强行HE的直观体验。轻描淡写就解决了困扰主角数年的神经疾病,实在是容易让人期待落空的设计。《遗言》作者:刘啸由于一种新型病毒的威胁,联合国决定向五个方向派遣五对男女进行系外探索。而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在刑天号上的女孩。文章通篇使用了第一人称独白的形式,由主人公自己向飞船主控电脑诉说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经历的所有故事。期间作者使用了大量编程领域的知识和笑话,而且做到了通俗易懂,这对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读者来说十分友好。在娓娓道来的回忆中,作者勾勒了一个从起航开始便威胁了整艘飞船的安全隐患,并用出生在飞船上的主人公为解,展现了冷酷太空中人类某种程度上的无力和绝望。这和故事前半段略显温馨氛围的基调形成了不错的对比体验。老爸的信像是没写完,可我已经全部明白了。空指针,现在你也了解了吧,原来我就是个试验品!爸妈一块造的我,就是为了让我去死!《死者星球》作者:咸菜在已经拥有相当开发程度的火星,劳动力作为珍贵的社会运行资源,让这里形成了保留死者遗体作为尸件机器人继续为社会服务的传统。故事以第一人称回忆视角,展开了两代人对同一个星球,同样的习俗的不同看法。并没有吸引眼球的悬念和转折,但作者却把这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写得引人入胜。归根结底是作者将一个点子的核心设定扩展细化到了故事社会中的方方面面,真正让一个点子生动立体丰富了起来。之后便能自然而然让故事中的人物流露出足以让读者共情的情感表达。而这往往是很多着眼于创意和点子的作者无法做到的事情。《夜歌》作者:代言布瓦和他的工友们日夜在流水线上重复着机械劳动,监管他们的是一群名为驯养者的非人生物。在布瓦的记忆中人类乘坐的宇宙飞船迫降此处,只有接受当地这些驯养者的安排和管理,他们才得以继续存活。但在接触到违反常识的信息后,布瓦才逐渐开始怀疑周围世界的真相。本质是一个讲述人类起源的故事:外星人迫降地球,通过改造当地生物从而诞生了人类。点子并不新颖,但作者尝试用一种比较复杂的叙事逻辑来展开故事。只能说,成功了一半。首先对于外星人自己的身体,进化人类的这个想法,逻辑实在是太绕了,阅读过程中笔者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这样一个“拍脑门决定”的计划。以及在外星人创造新物种的时候,为何要多此一举编造虚假的过去,这种可能引起自由意识觉醒的伏笔可能在设定一开始就没有考虑清楚。另外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说浮于表面,虽然有大量的对话和动作戏,但主人公及其他几个人物只能说停留在某种反乌托邦泛式的刻板印象层面,并不吸引人。《记忆捕手》作者:无形者主人公Z患有苏萨克氏症候群,头痛畏光,且只能记住过去24小时的记忆。但也拜这奇特的疾病,他和少部分人可以利用记忆读取技术成为记忆搜查官来破获一些疑难大案。临近城市的另一名搜查官V突然自杀,Z开始着手调查其真正的死因。而让他想不到的是,背后真正的主使居然是他自己。故事的点子和开头塑造的氛围都相当不错,但就和作者以前的所有故事一样,情节设计上十分失败。Z前往夜之城调查同行的死因,在故事节奏上这里应该是揭露一个真相的起始,在介绍完整个设定后读者的期待是自然而然希望出现符合设定的展开的。但作者在接下来什么实质性情节都没发生的情况下直接给出了真相,让之前所有被调动起来的期待全都落了空。字数限制导致篇幅展不开更详细的故事是一方面,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作者无法做到通过主人公的行动和转变来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在无法与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情况下,复制歌词和吟诗是无法让人记住这些故事的。《成都倒影》作者:未末一种新式的纳米建材逐渐改变了城市样貌。主人公老顾身为新型城市的设计师,自身却无法植入数字设备而只能看到纯白色的枯燥建筑。随着女儿幺妮一天天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父女二人因为过去的一些事情和立场逐渐发生了矛盾。在老顾不懈努力下终于用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弥合了二人的间隙。在建材中掺杂纳米颗粒让彻底改变城市风光的想法非常出色,尤其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去描述这个独特的创意,不禁让人幻想这是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但这一点便非常推荐阅读。故事捎带了一点环保主题,但实际表现出来的效果其实并不抓人。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氛围属于那种一打眼就能看到结尾的“亲情重归于好”的类型。人物其实没有什么不可弥合的冲突,整个世界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的阴谋。幺妮作为实质上的主人公,她的心路历程过于平滑和顺利,并没产生强烈的对比,自然也就带不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描写。《二十四点零一分》作者:刘艳增主人公遭遇了一起车祸在医院中醒来。但世界中的一切都好像发生了错位,先是女儿对他的态度,然后是妻子,然后是工作……一连串让他惊愕的事件过后,主人公突然意识到这一切的原因可能来自多年前自己造成的另一场车祸。开头悬念的塑造非常不错,中间事件的发展与主人公记忆中不相符也很抓人胃口。但结尾突然以治疗为理由说之前所有的故事是主人公脑中潜意识的幻想,即便用了一大段对话来解说某个科学手段,但还是掩盖不了让整段故事失去了意义。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所有事情,都只是为了解释最后一个点子做的铺垫吗?整体观感下来只感觉作者浪费了那么出色的悬念设置。【作者简介】343罪恶火花,热爱故事,钟情科幻,努力提升写作姿势的理工男一枚。2020年11月号(总第18期)④主
2020年11月16日
其他

“不存在科幻”2020年5月科幻小说评论 文/343罪恶火花

“不存在科幻”2020年5月科幻小说评论文/343罪恶火花《仁慈的基因》作者:杨林通过对基因进行定向敲除操作后,主人公发明了可以加速猪的心肌细胞自然死亡过程的方式。这个在畜牧业引起轰动的技术被称为“仁慈的基因”,这让主人公本来不那么光明的科学事业突然攀上了巅峰。但与此相对的是,他的家庭情感生活就像个倒计时即将结束的定时炸弹,很快将迎来终结……两名科学家组成的家庭,结局却是一方用研究成果杀掉另一方。作者从基因研究的伦理道德入手,不断重复“要倾听基因的声音”。诚然这是一个失败到无法辩驳的婚姻,但从故事中人物的行动来看,双方都没有任何想要挽回的意图。再加上这段婚姻的起始就十分莫名其妙,作者没有给出任何双方有好感到要结婚的描写,就直接快进到孩子都能打酱油的年纪。观感上看起来,要倾听基因的声音简直就是在给男方女方不负责任的行为一个开脱。本篇笔墨基本全都分配给了点子的描述上,对于敲除特定基因技术有着十分充足的铺垫,但故事的节奏却是抛出一个又一个没头没尾的家庭矛盾,不但从不涉及双方情感上的交流,也从不给人物自我反省的时机和意图。这就让整体的阅读观感十分怪异。《狗心》作者:沙陀王一幢被法院拍卖的房子出现了严重的犬伤人事件。主人公从事新闻行业,直觉让她开始对这件事持续关注。通过一系列走访和研究,她终于找到了伤人犬的相关人士,并最终走进了那间屋子明白了“恶犬伤人”的真正原因。点子与故事都不算很亮眼。整个事件的调查过程波澜不惊,只能被称作信息的收集。而且直到末尾主人公才与“恶犬”有了第一次接触,在没有故事人物第一主观印象的加持,对于改装犬的社会讨论总觉得少了那么一些让人共情的基础。其次,故事的结尾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转折,忠犬守家这可能是所有人都能自然想出来的平稳结局。《长途货车司机》作者:黄睿在一次重大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家修改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交通法》,规定所有运行中的货车必须由人类负责主驾。主人公则是一名受雇于物流企业的司机心理评估员,主要任务就是评估“驾驶员”的身心情况是否可以继续作业。将肉体和灵魂双双出卖给大公司打工的悲剧。节奏适中的展示加适度玩梗,让整篇故事的观感非常流畅。而关于真相的揭露,笔者这里很想用不存在3月份的《两个按钮》做一个对比。即本篇作者及时停在了怪圈循环的开始,让阅读有一个比较良好和惊奇的体验,这一点做得非常不错。在今后的岁月里,他的“老婆”在照片里将会越来越老,他永远不会回家,更不会去见他所谓的“老婆”。他永远以为自己才刚刚离开了“老婆”几天时间,再跑几趟货、再过些日子就回家了。他要是给“老婆”打电话,也有专业的接线员足以应付他,就算应付不了,记忆技术员会干好他们的工作的——把他的记忆再重置一遍就好。他永远都只能在虚假的记忆里徘徊,永远都无法触及真相本身。《天空妄想症》作者:千浔本篇的开头部分不断变换视角人物,期间还有很多插叙的情节,这让初次阅读的体验十分不好。笔者甚至花了很长时间才能确定石晓时和周醒各自的性别。云里雾里看过一遍想要尝试总结故事梗概时,惊觉整个故事80%的内容都是两个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再加上模糊不清的时间线,导致从头到尾几乎没能给笔者共情的基础。女主忧伤地在那里自说自话,屏幕前的我懵逼地移动着视线。《虚海临城》作者:提沙千法城是宇宙中极为特殊的一个小世界。在这个充满法力甚至是神力的世界里,各种误入这里的幻想物种在这里建立起奇特的文明,男主则是这个异类世界中的异类。他天生与法力绝缘,无法融入千法城文明的怀抱。直到环绕在千法城周围的虚海爆发了灾难,体质奇特的男主成为整个事件的中心,千法城文明才通过这个契机了解了完成的宇宙大一统规律。设定和世界观描述非常出色的故事。虽然整体调性偏奇幻更多,但整个世界的运行逻辑完全是处在科学的框架之中的,阅读起来不仅毫不费力而且作者穿插在里面的一些笑料也恰到好处。笔者对介绍万神银行运行模式的段落印象十分深刻。但和优秀的世界观构架相比,本篇的故事就弱了很多。男主作为一个麻瓜,一个很自然的冲突点就是他本身与千法城格格不入,但作者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起这个突破口,并没有去试图给男主更多的成长空间。这就让整个故事的观看看上去就是不停地解释世界观,然后通过把男主放到事件中心,去介绍更庞大的世界观。另外结尾通过计算得出方程解决事件的设计过于白给和无趣,总感觉白白浪费了这样一个新奇的世界观设定。七点十五分,虚海的巨浪已在猛烈地拍打着图书馆,归墟界限几乎随时会到来,中央机终于归纳出了那个图案。概率之神降临了。《风云阿嬷》作者:苏莞雯装备奥运会是允许运动员身穿辅助设备的奥运会,普通人甚至是老年人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圆自己一个奥运梦。主人公姜蓉70多岁了,但为了能弥补错过奥运会的遗憾,她克服了周围异样的眼光并不断反省和超越自己,最终在赛场摘得了一枚银牌。说到科技和技术,最直接的思考便是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便利。但在人们习惯性的思维中,创新却总是和年轻人挂钩,仿佛老年人只配待在社会的边缘地带不受重视,更不具备学习和拼搏的资质。但作者通过融入奥运元素,将平常被我们忽视的群体推到台前,用坚强的意志向我们诉说老年人也同样可以不断尝试并超越自己。这不得不说是对科技最美好的畅想。《神圣之声》作者:索何夫横跨银河的人类文明被基因武器彻底摧毁。但承担文明传承的智者群体则有少量幸存者回到了地球并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繁衍。千年过后,大地上的族群重新壮大。作为智者血统的后代,主人公伊文斯在一次涉及大陆权谋的计划中,不得不再次面对类似千年前造成人类毁灭的选择。后文明时代地球的故事,题材并不新颖,但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塑造了一个相当可信的时代。让人稍有遗憾的是这篇故事的篇幅,除去对世界观介绍的解释性文字,故事主线的设计比较平,虽然细节丰富但很难让人留下印象。再加上人物都是西方姓名很难分清,读完之后的观感就是后文明时代背景下,一群古人为了利益而跑来跑去。《走失的猫》作者:沙陀王主人公的猫走丢了,女朋友因为自责而断绝了一切消息。作为一名程序员,主人公用爬虫程序筛选了所有和女朋友关联的社交信息,所有定位信息都指向一个方形的边界。当主人公走向那个边界的时候,他发现了整个世界的真相。十三层空间式的故事,但内容和结构都要短小得多。女朋友的失踪带来了不错的悬念,然后迅速给出主人公所在的世界不过是一个猫咪的玩具箱,结局反转让人错愕。《幽灵之船》作者:索何夫神秘幽灵船驶入太阳系,在第一第二批使节团失去联络的情况下,主角一行人临危受命从机甲竞技选手化身征召士兵闯进了幽灵船内部。面对充满敌意的外星人和使节团的幸存者,他们在进行一系列战斗后,最终在幽灵船控制室发现了一个关于文明生存的真相。如作者以往作品一样,本篇故事有着极为出色的细节和战斗描写,看到一半笔者甚至感觉作者为了满足某种审美而故意加了这么多的动作戏。在故事末尾了解到这是一个关于文明发展方向的主题后,这才将之前的动作戏提高了不少,尤其是主角最后的选择颇有意味。但稍有遗憾的是,和细节丰富的战斗描写相比,故事的结构仍然不能带来满足感,关于背景知识的设定有两个大段的解释性肿块,故事只是一群人抵达某个地方,了解了一些事,人物的形象没能立住。《兴许之径》作者:赵鹏很不友好的阅读体验。太多具有含义的名词却在前中段没有任何解释,再加上人物形象不鲜明,读到中段大致只记得一个避难所里住着几个人,以及从外界进入的男主。避难所的目的是什么?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建筑会随着土地一起飞上轨道?作者在结尾展现出了很多让人感兴趣的点,但却在之前的文字中不进行任何解释。男主的到来促成了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女主的某种循环,但这种怪圈之于整个故事的背景设定有何意义,读完故事之后只有满脑子的疑惑。作者简介343罪恶火花,热爱故事,钟情科幻,努力提升写作姿势的理工男一枚。2020年11月号(总第18期)③主
2020年11月14日
其他

《科幻世界》2020年7期评论 | 游者、麻辣豆腐w2005

《科幻世界》2020年07期原创科幻小说评论主评
2020年11月9日
其他

《异化引擎》:人性的百种剖面 | 李霜氤

Sabrié【作者简介】李霜氤,科幻作者、影评人。2020年11月号(总第18期)②主
2020年11月6日
其他

《幸福的尤刚》:科技冲击下的荒诞乡土 | 不危

科技冲击下的荒诞乡土——评长篇科幻小说《幸福的尤刚》文/不危《幸福的尤刚》作者: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0月号(总第17期)目录

——相关文献摘编》叶横秋(3星)●《纸镇》归芜(3星)●《猫亭记》赵言(4星)●《米诺的礼物》王宗穆(2.5星)【图书评论】《人类补完计划》:气象万千的未来人类全景图(上)|
2020年11月3日
其他

《人类补完计划》:气象万千的未来人类全景图(下)| 星舟

罗夏2020年10月号(总第17期)目录①《科幻世界》2020年06期评论
2020年10月23日
其他

《人类补完计划》:气象万千的未来人类全景图(上)| 星舟

罗夏2020年10月号(总第17期)目录①《科幻世界》2020年06期评论
2020年10月22日
其他

蝌蚪五线谱2020年6月科幻小说评论 | 科幻小筑

蝌蚪五线谱2020年6月科幻小说评论文/科幻小筑《异类》何涛第八届“光年奖”短篇三等奖致命病菌带来了末日,人们只能躲避在避难所里苟活。随着时间推移,其他避难所都与13号避难所失去了联系,这里可能是人类文明最后的火种。突然,5号避难所发来了支离破碎的信息便再也没有回应。13号避难所经过全民投票,决定派出侦察队前往5号避难所一探究竟。常见的末世文,作者也坦言在致敬《辐射》,只不过把引发浩劫的核战争换成了病菌,整个故事却过于中规中矩。开头交待了故事背景,随即引出收到信号这一激励事件,引发后面主角加入侦察队、前往5号避难所的剧情。一路上的历险过程十分平淡,就连遭遇怪兽的桥段也紧张不起来,毕竟变异怪兽几乎是末世文的标配了。说到这里,还是希望各位科幻作者不要总是一味重复前辈们写过的老路,多少应该加一些属于自己的新鲜东西进去。
2020年10月19日
其他

《科幻世界》2020年06期评论 | 游者 & 麻辣豆腐w2005

《科幻世界》2020年06期原创科幻小说评论主评
2020年10月13日
其他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9月号(总第16期)目录

刘小震云●《揽星号》王侃瑜(3星)●《月球异乡人》周子湘(2.5星)●《分泌》彭思萌(3.5星)2020年9月号(总第16期)主
2020年10月3日
其他

《倒悬的天空》:古典神话与女性主义的精确映射 | 苏洁涵

Heron中描绘的那一只联系自然与孩童的白鹭。说到另一位主角“姬亚娜”,则颇有爱伦坡笔下Annabel
2020年9月29日
其他

《没有大人的房间》:我们能够到达的真实 | 杨晚晴

我们能够到达的真实——评克劳德·施策尔《没有大人的房间》【编者按】说起“伪书评”这种文体,那肯定要提到莱姆的《完美的真空》。与小说创作相比,为“子虚乌有”的作品写作“书评”,创作者到底是更自由,还是更不自由,似乎莱姆自己也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创作的难度系数大幅提升。杨晚晴向这一高难动作勇敢地发起了挑战(甚至还“上头”到首次学用绘图软件制作了伪书封面),并通过这种二次方的虚构去试图叩问后新冠时代可能的世界“真实”……《没有大人的房间》作者:[德]克劳德·施策尔乌有乡出版集团2030年5月2020年3月20日,一位名叫克里斯蒂安的德国青年和他的朋友们在刚刚结束长达30天的荒野旅行(全程无手机信号)后,前往他们在一座意大利小城外的接驳点。前来迎接他们的工作人员安东尼奥对这一群来自“昨日世界”的人简要介绍了他们离开后的一些新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发、一座接一座的都市相继停摆,而他们身处的意大利,则进入了危急时刻。一开始,克里斯蒂安并不相信这是真的——在户外圈有一种常见的玩笑,就是在人们刚刚返回文明世界时,骗他们世界已经变了样。但当这群户外爱好者进入城市,他们发现安东尼奥说的是真的:世界已经改变了。这是克里斯蒂安在白天的旅馆里俯瞰空无一人的街道、在夜晚的旅馆里目睹送葬的军车驶过时冒出的一个不可遏制的想法。及至2030年,世界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去证明,克里斯蒂安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除了一个小小的细节:他还认为世界会回到它原来的样子。以上就是克劳德·施策尔最新小说,《没有大人的房间》的开篇。在小说里叩问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几乎和“小说”这一文体的历史一样悠久。《没有大人的房间》自然也躲不过这样的追问。可以肯定的是,克里斯蒂安就是一个文学化(或者说理想化)的施策尔:两个人有相同的年纪,有同样的交叉文化背景,有很多相似的经历——当然,在新冠疫情后的文学繁荣中,我们已经不会问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干脆写个自传”这类幼稚的问题了。相较非虚构文学,小说赋予我们更大的、以人类的心智去观照客观真实的自由,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施策尔的小说到底观照了怎样的真实呢?让我们回到克里斯蒂安的故事中。在意大利盘桓几个月后,克里斯蒂安终于辗转回到德国拜仁州的家中。那是他第一次感觉到民族性格差异的强烈冲击:和意大利的混乱与绝望相比,德国人克制且井然有序。虽然身边不时有悲伤的新闻发生,但他仍感受到了一种把整个德意志民族连结在一起的、“众志成城”的氛围,在此后多年的中国生活中,这一氛围他将不止一次地重温:在这个国家承受全球化退潮后重新布局国内产业结构的阵痛时,在这个国家面对监控与隐私侵犯的质疑时,在这个国家处理后新冠时代国际政治的波诡云谲时……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新冠疫情发生时,克里斯蒂安二十七岁,他有一个中国女朋友,并且已经在中国一家美资企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疫情将两个相爱的人分隔在欧亚大陆两端,他们只能在网络上互诉衷肠。在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的大脑其实并不善于处理疫情这样相对抽象的威胁,古老脑区叫嚷的“战或逃”让封闭在家中的人焦虑难耐,而克里斯蒂安对抗这种焦虑的办法就是健身和精进中文(可以设想,地道的中文是这位德国青年俘获中国姑娘芳心的利器之一)……世界在这对情侣的耳边呼啸而过,而彼时,这列奔驰的庞然巨物并没有驾驶员。美国放弃了它世界领导者的角色,再一次沉溺于自己的“伟大”,尽管一个被疫情揭开了暗疮的国家很难被称得上“伟大”。美国的缺位让世界变成了一个“没有大人的房间”——没有共同的计划来对抗新冠疫情,没有维系经济全球化的动机与决心,世界经济在2021年陷入大萧条……克里斯蒂安在2020年年末去到了中国。小说也在这时由宏观书写进入到了微观表达。这位德国青年到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民政局,和他的女友领证结婚。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它告诉我们生活的账户并不是总有余额可供支取。因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很多人会向前走一步:离婚率和结婚率在全球范围内上升,随后是一波小小的婴儿潮。这些婴儿如今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他们被称为“新冠一代”,这个称呼带着些许调侃,但更多的是羡慕:因为和他们的长辈们不同,“新冠一代”并不怀恋新冠疫情之前的世界——世界也许永久地改变了,而他们正是改变的一部分。……以一种不远不近的“外人”视角去观察异质文化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到中国之前,克里斯蒂安曾在武汉大学做了两年的交流生,中国人际关系中那种天然的熟稔和热闹曾令他倍感新鲜。然而这一次回来,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有了微妙的疏离感。霍布斯曾经设想了一个人人与人人为敌的世界,而这就是活生生的例证,尽管我们不愿承认,或者根本没有察觉到彼此之间的敌意——而中国只是世界的一个缩影。在2020年之后的十年中,新冠疫情如幽灵般纠缠着人类,高变异率的RNA病毒使疫苗收效甚微,人们不得不最终接受与之长期共存的现实。为了控制疫情传播,很多国家都开始对境外人士入境、甚至本国人出境采取了限制措施。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封国”把曾经的地球村分割成一个个孤岛。在近代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曾经彼此隔离,“高贵野蛮人”的浪漫主义信条终究难以成为主流,人们更愿意把异族想象为充满敌意的他者,把未知的、广袤的世界视为危机四伏的黑暗森林……全球化曾经改变了这一世界图景,然而当病毒隐藏在肤色、语言和信仰背后,我们再一次陷入了猜疑的迷阵。第二轮全球化在各国之间的猜疑中退潮,随之而来的全球大萧条延续多年……在大萧条中,克里斯蒂安供职的美国公司从中国撤资,他丢了工作。正是在这时,他的女儿出生了。巨大的压力骤然而至,不仅仅因为他失业了,还因为整个经济环境的凛冽。克里斯蒂安,这位充满浪漫情怀的德国青年,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小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了生活对他的裹挟与挤压,而整个时代被刻意简化为柴米油盐后的模糊背景。和那些试图全景展现新冠后世界历史的著作不同,施策尔始终把叙事的焦点放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用他的迷惘和疼痛去折射时代的迷惘和疼痛。这也许就是虚构的自由:虚构可以让我们以一种不远不近的距离去观照真实。于是我们陪着克里斯蒂安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网络面试,而此时美国正在经历南北战争后最大的政治动荡;我们目睹了克里斯蒂安与妻子充满火药味儿的争吵,而国家间的争执也在此时发酵成了地区间的小规模冲突;当克里斯蒂安在酒精带来的虚幻安慰中难以自拔时,全球金融市场也同样一蹶不振……和所有真实或者虚构的故事一样,希望总是存在的。新冠疫情迫使人类去重新衡量生活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文学和艺术被再次发现,文化繁荣的花朵在旧世界的废墟上盛开,至今不败。克里斯蒂安在经历了短暂的困顿后,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成为了一个用中文写作的小说家。文化的异质性令他的小说充满了新鲜的、奇妙的表达,而乘着文化繁荣的浪头,他在中国变得颇有名气。生活在慢慢变好,而更广阔的背景则是中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强劲复苏,是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蓬勃发展。“没有大人的房间”在经历了短暂的混乱后(以人类历史的尺度),又重新厘定了范畴与秩序。新的全球化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主导下,似乎正在慢慢成形,而它的基础不再是殖民和贸易,而是更为深刻的,作为人类共同体的认同感……2030年,克里斯蒂安的女儿安心9岁,上小学三年级。安心是典型的“新冠一代”,对过去没有眷恋,对未来也没有偏见。她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习惯了每年都接种疫苗,习惯了在网络上接受教育。她拥有德国父亲天马行空的思辨能力,也完美地继承了中国母亲务实的生活态度。据我所知,小说作者施策尔并没有安心这样一个女儿,但毫无疑问,他创造出了一个必然存在的人物,而这个人物,正是他想要到达的真实。在小说的最后,安心缠着她的父亲,想要学一句德语(好在她的在线同学中显摆),于是克里斯蒂安对她说了一句德国谚语:“Alles
2020年9月28日
其他

蝌蚪五线谱2020年5月科幻小说评论 | 科幻小筑

蚪五线谱2020年5月科幻小说评论文/科幻小筑2020年5月“蝌蚪五线谱”刊载了6篇科幻作品。其中《他山地狱》是2019年第八届“光年奖”短篇一等奖作品;《投递失败的包裹》和《断层》为二等奖作品;《悬江杂记》为三等奖作品。我倒认为《悬江杂记》在新颖度和惊奇感上胜于另外几篇获奖作品。除“光年奖”获奖作品外,还刊载了《马丁的礼物》和《云游杂记·收藏家》两篇作品。前者是一则较普通的机器人科幻;后者是一则关于真实与虚幻的都市传奇故事,颇有趣味。《马丁的礼物》作者:游者“我”是一个机器人维修师,近来有一位名叫马丁的机器人频频光顾维修店,总是要更换身上各个部件。他本应该在工厂里为人类效力,却因为着迷于一个名叫芙芮的女歌手而逃了出来,甚至还为她种下一株玫瑰。人类搜查官开始注意到机器人们的反常行为,他们带着一具碎成零件的机器人残骸来到了维修店……本作讲述了一个机器人觉醒、试图脱离人类控制的故事,属于千千万万关于机器人的小故事中的一个:既有其独特之处,却又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小说的看点局限在机器人借助“我”无意中的帮助瞒天过海、逃出生天这个小机灵式的剧情转折上。芙芮和玫瑰花这两件道具为机器人增添了一丝人性化的情感,也稍微丰富了故事内容,使其不至于过于单薄。但这个构思立意的上限在此,决定了这只是一则平凡的机器人小故事。《他山地狱》作者:万里秋风(第八届“光年奖”短篇组一等奖)“我”是一名星盟调查员,负责前往新发现的文明星球上进行考察,判断是应邀请对方加入星盟还是应该将它歼灭。在前往调查神爱星的途中,我遇到一位身负重伤的圣徒,他告诉了我“地狱之门”的存在后便咽了气。我一边前往神爱星上展开考察,一边将“地狱之门”的坐标发回总部,让星盟舰队前往调查。小说创造了一种具有特殊成长方式的外星种族,这是故事的核心科幻元素。但作者并未急于将其展现给读者,而是从他们的生态环境、社会结构、生活习性、教育方式等方面逐一描写,全方位地勾勒出这个种族的轮廓。在最后“地狱之门”的秘密揭露的同时,作者将这个种族与人类具有根本性差异的成长方式揭晓,从而引出反转。另一方面,作品开篇的背景介绍略显拖沓。中段较大篇幅描写了外星种族的日常生活,有种田园牧歌式的祥和,但同时也比较平淡,缺少一点吸引人读下去的悬念。《投递失败的包裹》作者:熊锴(第八届“光年奖”短篇组二等奖)身为星际快递员的“我”和同伴分别负责投递一大批黄金和一组地球生命宣传片。一顿大醉醒来后,同伴已经悄然离开,我独自将快递送到了佛歌特星。名叫潘特的人类在星球上迎接我,他的主人是一种名叫“光鳞”的当地生物。在了解完光鳞的习性和潘特的经历后,我向他们交付快递,却发现本应该投递的黄金变成了地球生命宣传片。小说的主要剧情是主角送错快递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作品行文诙谐,有《银河系漫游指南》式的黑色幽默,当然文中也致敬了这部作品。不过剧情内容主要集中在首尾两部分。作者构造了一种三性繁殖、以图画为语言的生物,并花费了中间不少篇幅来解说它的生物特性,看得出作者的脑洞和用心。不过文中描述的大部分生物特性,都跟因祸得福的剧情没什么关系,仅仅是说明文式地展示出来而已。而后在潘特的自述中,强行加入“隔一个人枪毙”的数学问题,就更没有必要了。《断层》作者:合鸟(第八届“光年奖”短篇组二等奖)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了一次次失业潮。因为政府会给予有孩子的家庭更多补贴,所以妻子失业后,“我”和妻子前往医院咨询,想通过体外人造子宫“盖亚”生一个孩子,但这种技术遭到女权主义者的猛烈抨击,并爆发了冲突。这是一篇社会科学向的科幻,并无一个明确的主题,而是对近未来社会的诸多问题发挥了想象:失业潮、两性地位、极端女权主义、长寿引发的问题、代际关系等等。作品也没有主导的剧情,而是将作者想要探讨的社会问题都投射到主角这个平凡的小人物身上,通过主角和他身边人物的言行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人物是作者的传声筒,而作品更像是故事化包装的议论文。从文中展示的种种对近未来社会的忧虑,可以看出作者对未来、甚至对当下抱有比较悲观的态度。虽然本作在剧情上较平淡,但还是足以激发读者的一些思考。其实这场游行什么都不会改变,还会有更多的人接二连三地失业。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越升越高的产值和越来越低的成本,街头寻衅滋事的待业人群,拆迁区便宜游戏厅外踢着易拉罐的年轻人,互相指责的权威人士,呆滞垂死的老年人,这什么也不会改变。但此刻他们其中一定有人明白,等游行一结束就有人会跳出来质问、反思:我们得到了什么?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是赋予无聊人生一点色彩的行动,是把自己塑造成反抗潮流进步的悲情英雄?还是为了证明自我存在的可怜把戏?但此刻人群只是蜉蝣,集体意识淹没个人意识,浩浩荡荡,不问始终,我身处其间,感受到一种趋向混乱前的震动,并因此感叹脚下大地的坚实。“究竟什么时候会好呢?”《悬江杂记》作者:刘啸(第八届“光年奖”短篇组三等奖)上海黄浦江沿岸寸土寸金,为了在此地进一步拓宽土地进行开发,规划方决定架空黄浦江,将整条江悬在空中,掏空河床之下的空间来充分利用。作品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型的角色,截取了历时十余年的悬江工程从立项、拆迁、动工到遭遇险情、最后竣工的几个片段,管中窥豹地展现这项浩大的工程,以及它如何改变了角色们的命运。这完全是一个拼贴式的作品,没有连贯的剧情;而这种零散的叙述方式,也正好体现出在工程的“大”面前,角色们的“小”。作者对文中出现的地理与水文知识考据很细致。作为一个曾在上海生活过几年的读者,一看到那些地名立刻就能联想到工程规模的巨大和环境的复杂,并能形象地想象出竣工后的悬江工程有多么的壮观,有较强的惊奇感。艰涩的轧轧声刚响起,马上被水流的轰隆声淹没。太浦闸十孔闸门在兴高采烈的程涛的控制下慢慢抬起,粗大的水龙从闸洞里汹涌而出,漫过太浦河中央的沙洲,朝下游的黄浦江滚滚而去。与此同时,东边近一百公里外的徐浦大桥下开始波涛翻涌,早已禁航的江面上斜斜拉起了六道巨大的铁闸,它们形成了一堵长达上千米的拦江大坝,拦腰切断了滔滔黄浦江。无处可走的江水四下里回旋,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漩涡。五个小时后,太浦河高涨的层层洪峰到达了黄浦江上游,洪水漫过几十公里长的江面,陆续从龙泉港、大治河等几处泄洪口涌出,但被削弱的洪峰余势未衰,一路滚滚扑向下游的上海城区。《云游杂记·收藏家》作者:杨枫我是一个科幻作者,在一个书友交流群里结识了名叫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永生之后》:教我如何想生娃?| 王诺诺

教我如何想生娃?——评长篇科幻小说《永生之后》文/王诺诺《永生之后》作者:梁建章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老龄化和人口问题不新鲜,《永生之后》胜在语言简练,设定扎实,小说的价值观鲜明,全篇都能看到一个人口学者、人类未来关心者,在劝大家生孩子,劝得苦口婆心,劝得语重心长,就差让大家打在公屏上了。《永生之后》的故事里,人类发明了永生药,为了使得人口保持平衡,政府搞出了一个叫做“生替法”的东西——如果你要生小孩,那么生了小孩之后你就不能吃永生药,自然老死,等于你的孩子取代了你在地球上的席位。这么一整,就没人再想生娃了,大家就都愉快地永生,任何工作都可以尽情拖延,然后玩VR游戏,沉浸在虚拟世界,永葆青春。男女主角觉得这样不行,社会停滞,死气沉沉。自己宁可不活了也要生了个娃。最后人类发现生娃还是挺香的,有了娃大家愿意发展科技了,愿意为下一代奋斗了。最后,女主带着娃点亮科技树,开拓宇宙去了。其实,梁教授的小说情节其实是现实世界的普遍情况:1、教育和房价的压力越来越大,抚养下一代成本越来越高。你不希望儿子比别人差,所以从小学开始给他报班,但别人也想自己的孩子更优秀,于是幼儿园开始给他报班,为了幼儿园小学上最好的班,你们争着买学区房,放价炒到20万一平,然后你们俩做了邻居成为一生一世的房奴好友。用知乎流行语说,这就是“内卷”。2、年轻人不需要家庭和社会生活了,娱乐和满足可以从网上,从游戏获得,这种生活方式推演到极致,就是大家都把自己大脑上传到服务器里,体验虚拟快感,无成本的,一秒即一生,高潮永恒。用梁教授自己的话说,文明就变得“内向”。作者忧心忡忡,在这种既内卷又内向的社会里,社会里一群年轻的“老人”苟延残喘,最终可能被外来的天灾或者系统性缺陷给崩掉。小说选了一个实权派政客和一个天才科学家作为主角,男二则是一个创业成功的亿万富豪(创业项目还是旅游)。很显然,叙事视角一屁股稳稳坐在精英的位置上,坚定,毫不动摇。全篇文章都是他们跟你说:要生啊!你一定要生!BUT,谁来支付生育的代价呢?精英是不会帮你换尿布的,精英是不会帮你摇号抢学区房的。叙事视角是作者本人的不自觉投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试想一下,如果描写一下平民如何忍受老龄化带来的痛苦,年轻人如何因为公司还有几百个百岁老人论资排辈而晋升无望,学校里的儿童如何因为缺少玩伴而郁郁寡欢,就可能是更有亲和力的说服方式吧?除此之外,文中还有一个逻辑悖论让我有些出戏——永生药已经发明,但是人造子宫和社会抚养机制却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甚至连地外行星都没登陆上去。我觉得如果未来老龄化真的会像《永生之后》描写得那般严重,生育革命的可能性会非常大。我们寄希望于人造子宫或者生育专业化会更加靠谱,至少比苦口婆心劝核心家庭为社会抚养小孩有效。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避免马尔萨斯陷阱——就是学海盗和游牧民族,他们通过掠夺更多的土地消化激增的人口。那么人类能不能干脆殖民外星算了,这也是小说给出的答案,脱离了地球原生文化又保留地球的科技,就可劲儿生好了。作者作为一名人口学家,创作这篇科幻小说的初心无疑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中国、对世界目前人口结构发展趋势的忧心。与为了讲故事或为了抒发情感而写相比,这样的立意也导致了小说特殊的结构。作者用了前面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铺垫永生药的发明背景,以及永生药在一百年内对世界格局、人类命运的影响。难得的是,这种纯设定的描写,并没有让人觉得枯燥或是死板,反而用其严谨的逻辑、和现实世界千丝万缕的关联,让读者产生非常好的阅读快感。这也是我读小说时最喜欢的一个部分。梁老师不愧是经济学教授,这种写作手法很想像经济学家在推演经济学公式前,需要做一遍“前情提要”,假设理性人,假设国家都不进出口,等等等,然后再开始写式子。美中不足的是,到了主角登场后,重设定的作家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暴露了:人物相对“纯粹”,难以引发共情。在个人感情线里,女主在一个一流政客和亿万富豪之间选择,其中一个年龄可以做她的曾爷爷,另一个和她同龄。这个选择如果展开来写,或许也可以成为论述文章主旨的一条线。但显然作者志不在此,用了一些绿与被绿的步行街情节轻轻带过了。最后,我认为这篇小说作为梁教授的科幻处女作,是相当不错的。成功企业家亲手操刀来写一篇科幻小说,以此抒发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令人尊敬的。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企业家和学者,能以科幻的形式,把他们眼中的未来带到我们的面前。
2020年9月21日
其他

《神农后裔》:上古神话包装的未来世界 | 科幻小筑

上古神话包装的未来世界——评长篇科幻小说《神农后裔》文/科幻小筑《神农后裔》作者:阿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神农姜石年在为族裔寻找草药、抵御瘟疫时,遇到了一个自称为“神”的人。神将一枚能量球交给神农,可以打开通往平行世界的通道;他还将建造在地下的“木城”托付给他。神农发誓将要带领族人世代守护这里。斗转星移。数千年后,黄帝后裔轩辕氏族与尊奉神农、信仰炎教的星球联盟之间爆发了核战争。后核战时代的地球沦为一片废土,战败的轩辕氏族退守昆仑深山之中,星球联盟则兴建了许多地下城作为避难所。不过,地下城无法容纳联盟的全部人口,只有权贵和少数幸运的平民得以入住,其他人只能留在地表听天由命。位于埃及地下的新生5城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地震,城中的高级官员悉数失踪,被抛下的幕僚阿里亚领导起义,宣布独立。联盟总议长林如深派出儿子林梓班率兵镇压;林梓班的妻子袁钦云则另有所图:一来要寻找自己失踪哥哥的下落,二来要借此契机辅佐林梓班在政坛上站稳脚跟,三来则是要查明离奇地震的缘由,它可能隐藏着通往平行世界的秘密。落魄的失业教师罗一鸣因其在空间物理学上的造诣,阴差阳错地卷入了这场血雨腥风的斗争。
2020年9月17日
其他

女科幻作者作品小辑评论 | 刘小震云

女科幻作者作品小辑评论文/刘小震云三丰老师找了三篇文章,组成一个小辑,分别是王侃瑜的《揽星号》、周子湘的《月球异乡人》以及彭思萌的《分泌》,篇幅依次增加。王侃瑜和彭思萌都是圈内知名的女性作者,我捎带手检索了一下周子湘老师,不出所料,同样是女性作者,但看她的发表履历,应是以传统文学写作为主,很少涉猎科幻。三篇文章除了作者性别一致,在叙述腔调上也有些雷同。可能是女性的缘故,行文都比较细腻,字里行间能拾到不少别致的措辞,尤其是《分泌》,我甚至还做起了摘抄,像“整个地球都蜷缩在我身下轻轻地咳嗽”就让我回味无穷。《揽星号》篇幅最短,视角也只有女主人公第一人称;《月球异乡人》的视角有些跳跃,不过也是以小说中唯一的女性唐娜作为开场,带领读者进入她所编织的世界;《分泌》就壁垒分明一些,小说使用了两个视角,前半部分是女性视角莫羡,后半部分则是男性视角何遇,有意思的是,作者都使用了第一人称展开。下面一一介绍。《揽星号》(《文艺报》2020年5月27日)简单说,这是一个关于时间差的故事。黑洞附近,由于引力较大,时间流速相对引力较小的其他星体较慢。揽星号这艘飞船被粘滞在黑洞周围,一天相当于地球一年,有点天上与人间的既视感。因为时间差,主角的父亲购买不同宇宙数字货币,然后开启近光速旅行,利用钟慢效应,赚取惊人的利益,或者赔个底朝天;因为时间差,女主人公来到揽星号,邂逅了职业为画家的男主人公,她三次到来和离开,分别是她人生的青年、中年和晚年。然而画家则始终维持在她第一次见面的状态。岁月静好,抵不过岁月静止啊。女主人公三番(五次)想要说服画家离开不断跌入黑洞的揽星号,都被无情拒绝,最后选择陪他一起静止。没错,是静止,如果黑洞外面的人望向他们,看上去他们永远不会跌落,而是黏在黑洞的视界,永远静止。一个简单的设定,牵出了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作者圆满地完成了讲述,不论情节还是叙述都在水准之内,在有限的篇幅内,调动了读者情绪,能够跟着女主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体验悲欢离合。从这点来看,无疑是成功的。只是,总感觉差了点什么。我想,如果在这个设定背景上面再加入一个闪闪发光的点子,小说会更加出类拔萃吧。不过,对于非科幻读者而言,小说看起来非常友好,也给到惊喜,这算是一种成全和牺牲吧。《月球异乡人》(《小说月报•原创版》2020年05期)作者试图进行庞大叙事,不仅是月球移民、地球污染以及复刻秦始皇陵的设定部分,还是利用多个人物视角抽丝剥茧地展开冒险历程,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宏大。每个人都有一条任务线,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一部属于作者的近未来奥德赛。年轻而贫穷的调酒师在追求真爱的路上,输给了物质,于是铤而走险;算不上拜金但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友选择更加稳妥的未来,于是“移情别恋”(加引号是因为她可能并没有承认过那份感情,所以也谈不上劈腿);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的月球工程师,习惯孤独,但努力攀爬,于是另辟蹊径。他们三个人一台戏,既描绘出末世和未来的面貌,又带出个人的爱恨情仇。看得出来,作者的野心很大,加入了许多科幻元素。遗憾的是,这些元素大多数都是一个概念,堆砌在一起,并没有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化学反应。比如,《月球异乡人》中出现了几次人工智能的描写,很科幻,很准确,但……也很寻常。罗伯特·索耶说过,科学家预言汽车,科幻作家预言堵车。必须得把这些概念丢入日常,产生社会性,才会生动起来。做到这个并不容易,我自己也在艰难地摸索与前行。有两处我不是很理解的地方:第一,通过墓地的一把泥土就能复刻秦始皇陵;第二,关于跳脱的叙述视角。写作者都被要求,视角一定要统一,不能来回跳跃,主视角是不会知道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当然,这并非一种物理约束,像牛顿三定律无法违背,只要不影响阅读体验即可。这篇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别扭与辛苦,也许可以进行调整。希望能够看到非科幻作者更多地参与科幻写作,也希望科幻小说能够成为大众读者的最佳选择之一。《分泌》(《花城》2020年02期)小说一共十个章节,前五个章节为女主人公视角,后五个章节为男主人公视角。前半部分非常好,让我想起《寂静之城》和《以太》,那种浓厚的自说自话调调,佐以作者精心雕琢的字句,读起来非常舒服和顺遂。从我个人的主观角度来说,前半部分我甚至可以给5星。作者展示的控制力叹为观止。但进入后半部分,随着视角转换,叙事风格和节奏也发生了变化。从对日常场景的刻画,变成了一场追逐戏码,前文所营造的那种几近压抑的反乌托邦腔调支离破碎。后面出现的人物也有些走马观花,情节设置似乎有些随意和巧合,看起来就像是被编辑催稿过度的速成品,前半部分打磨了半个月,后半部分半天就草成似的。作者既要传统文学的力透纸背(前半部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总之是我喜欢的文字),又要科幻小说的设定轰炸(后半部分做到了,但我觉得有些差强人意,走马灯一样闪过的人物和想当然的障碍——突破障碍都不是特别理想)。故事本身没什么毛病,大多数反乌托邦题材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上班族遇上了敢于追寻自由的造反派,并在对方的影响下摇旗呐喊。所不同的是关于社会背景的设定,像《以太》里面可以修改视觉和听觉的纳米机器,像《寂静之城》里的违禁字,《分泌》选择了激素分泌和情绪,更加生物一点,也更加迷幻,“老大哥”也顺势变成了统筹医疗分配的医院。这个设定还是非常有新意的。最后摘抄一段,以表敬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我给你一点多巴胺,你回馈我一点肾上腺素,如果我们凑在一起共享些催产素,那是最好不过。假使无法进入这种正循环,我们也不要阻止彼此获取新鲜的内啡肽。最后,我有两句话想说。写书评其实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平台更是承担更大压力(给《星云科幻评论》一个大大的拥抱和respect),大肆夸奖难免有水军嫌疑,踩低则可能被说是恶意抨击;尤其科幻圈子并不大,抬头不见低头见,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打分给一星,日后要小心;对于同时是写作者的评论者来说,就更要注意,因为你的作品很可能流转到对方手里。我想说的是,其实都没关系,在当下的阅读环境下,有人看其实就是一种幸运。我悲观地认为,大部分文章可能只有编辑和评委看过,而且也没太多反馈。至少能在这里看到一种回声,我就觉得很值了。另外,我常看选秀综艺,导师们在淘汰选手时常说,不是你不好,只是不符合我的审美。文无第一,每个人喜好不同,难免出现落差,我就跟自己说,如果出现低分,就当做怒其不争的鼓励吧。最重要的是坚持阅读,拓宽视野。与科幻写作者和评论者共勉、同行。【作者简介】刘小震云,逐渐资深的幻迷和科幻作者。2020年9月号(总第16期)③主
2020年9月15日
其他

《无边量子号·启航》:少年成长的舞台 | 者

少年成长的舞台,也是人类成长的舞台——评长篇科幻小说《无边量子号·启航》文/者《无边量子号·启航》作者:江波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11月《无边量子号·启航》是一篇青少年向的科幻小说,主要人物是几名稚气未脱的青少年。其中一个名叫李子牧的少年,他身上的主角特征十分明显: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而每每总有奇遇或者奇人解答他好奇的事物;周遭也不乏关系或好或坏的伙伴,在奇遇中与之同行,或制造意外,或伸出援手,往来间推动剧情的发展。全书故事就围绕李子牧而展开。在一座高悬在太空中的宇航中心里,李子牧作为“无边量子号”的预备役船员,一直在学校里接受着相关的训练。在起航典礼上,李子牧和要好的伙伴林强为了近距离欣赏这艘传奇飞船,擅自在宇航中心里“不走寻常路”,结果损坏了中心的设施,落到了被学校开除的边缘。在危机中,两人又赢得了转机:那是一个直接来自“无边量子号”船长的考验——一场半实战性质的冒险考验。两个人需要在一个废弃的月球基地里完成一次探险。无边量子号会根据两人在探险过程中的表现决定他们的去留。于是,这一对年轻的小搭档义无反顾地前往月球基地,接受试炼。在试炼过程中,他们在废弃数百年的月球纪念馆里发现了过去人们的痕迹,有还在运行的小型重力发生器,有数十个装载着古人遗体的休眠仓,甚至有以马赫级的速度穿过月球中心,将他们送到月球另一面的轨道列车。然而,就在这遗迹之中,众多的蛛丝马迹指向了一个疑团:月球基地是为什么被遗弃的?当时地球上又发生了什么?两个年轻人直到试炼结束,也没有得到任何答案。好在他们的表现让他们重新获得了登上无边量子号的机会,通过后续的重重考研,李子牧终于拿到了登舰资格,随后,他也得到了之前在月球基地没能找到的答案,关于月球基地被遗弃的原因,关于当时地球上锁发生的一切,以及关于人类所面临的未来。故事中,地球已经不再是人类的家园。一个名叫艾博的人工智能占据了地球,它灭绝了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口,仅存的几十万人口和空间站一起,打包送上太空;而即使是这些在太空中苟延残喘的人类,也只有一千年的时间,如果在一千年以内没能离开太阳系,人类最后的火种也将被无情地浇灭。在这篇小说中,少年们所登上的舞台,看起来只是作者所搭建的庞大世界的一隅。也由此看得出,作者讲述少年们系列故事的野心。作为系列的第一部,本书所讲述的主题,大约就是少年如何争取到舞台更广阔区域的入场券,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现的真相。作者在搭建这个庞大舞台的时候,在舞台正中摆放了一个全人类力量也无力抵抗的破坏力量,少年们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背负上了各种各样的使命。在第一部的故事中,少年们对舞台中央的险恶一无所知,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对所有的知识都充满了渴求,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这种状态几乎和少年漫画中的“友情、努力、胜利”三大要素不谋而合,有着不同经历的少年,朝着同一个闪耀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合作,相互竞争,最终迈过胜利的门槛。这样的剧情在日系的少年漫画可能说是一大流派,被戏称为“民工漫”的热血少年漫画,大多数都有着类似的“训练—试炼—拼搏—胜利”的元素。在经典的科幻小说中,类似的元素也不罕见,比如长达十余部的《安德系列》,在其第一部《安德的游戏》中,少年安德的成长历程几乎也可以和这样的模式形成呼应。也许是因为,这种模式正好和青少年们蓬勃向上的生活状态相呼应;而角色们的努力和成功,正好和青少年们在学校中的努力和成功形成共鸣,更容易获得青少年读者们的青睐。前不久看过一个段子:“为什么动画片里拯救世界的都是中学生?因为上班族们迟到了会扣工资,没空拯救世界。”回到《无边量子号》上,虽然这第一部作品也是采取的经典的热血漫画式开局,少年们为了获得一张登船的资格而拼搏,但作者明显有着更多的考量。最大的证据就是占领了地球的人工智能艾博。在故事中,作者对“艾博”的描述更接近一些“技术奇点”科幻小说中的超级人工智能,它与常见的纯粹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不同,在展现出灭绝性的破坏力之后,又将少量的人口放到了破釜沉舟的位置上,似乎又有让这些残存的人类在绝境中重新闯出一条生路来的意味。这样的描述,还真的像是技术奇点的特征——“技术发展在某一时刻突然突破某个临界值,然后完全超乎全人类的理解能力。”当关于地球人工智能惨剧的真相逐渐揭晓之后,少年们乐天的未来就转变成了全人类穷途末路的背水一战,少年们所背负的使命也从“要登上最大的飞船”变成了“要带着人类延续的使命找到第二家园”。作为系列的第一部,作者在有限的篇幅里安排了不少与地球人工智能惨剧相关联的事件,但这些事件往往没有深入的展开,相互之间也尚未形成足够的关联。不少细节的设计看起来有些草率,也许是为了推动剧情就随意地安排到故事里,更有可能是后续有剧情重新再将这些看似草率的细节融入一个更严密的设定体系中。比如废弃了几百米年依然能够正常运行的月球设施;比如空间站里一直向未成年人隐瞒地球真相、直到成年才合盘托出的做法。作为读者而言,感觉这些剧情的设置略显突兀;但对于系列小说而言,这些略显突兀的设置都可能成为一段更有趣剧情的线索。期待在系列的后续篇章中看到更精彩的情节。【作者简介】者,科幻爱好者。从《科幻世界》离开后,随大家一起把《新幻界》给坑掉了,好在一直没有离开过科幻小说。2020年9月号(总第16期)②主
2020年9月12日
其他

《科幻世界》2020年05期评论 | 游者、麻辣豆腐w2005

《科幻世界》2020年05期原创科幻小说评论主评
2020年9月7日
其他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目录

343罪恶火花&科幻小筑●《幻象骑士》万象峰年(主4星,副3.5星)●《赛虎散步道》苏莞雯(主3.5星,副3星)●《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无形者(主3.5星,副2.5星)●
2020年9月1日
其他

《定制时代》:新奇欠奉,尴尬有时 | prussianblue

新奇欠奉,尴尬有时——评长篇科幻小说《定制时代》文/prussianblue《定制时代》作者:余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定制时代》是广西师大出版社旗下品牌“新民说”在2020年推出的原创长篇科幻小说。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是:在22世纪,名为“新希望”的高科技公司推出了从外形到智能都跟人类别无二致的“智能人”。因为车祸而失去了妻儿的设计师马科,定制了和死去妻儿一模一样的智能人并与他们一起生活。“智能人”妻儿对自己的身份浑然不觉,三个人一起尝试着,重新拥抱曾经的幸福生活。与此同时,因为一起人类对智能人厨师伤害案,一小部分极端反对智能人的人类群体,行为越发偏激,最终引发了人类与智能人之间的巨大冲突。广西师大出版社在选题上向来颇有品味,这让人还没翻开书,便对这部长篇小说多了几许期待。然而读完之后,也正因此而分外有落差感——这实在是一本文笔通畅,但寡淡无味,欠缺惊喜之作。作者余松是一位70后中生代作家,在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他曾从事过八年的期刊编辑工作,从记者、编辑到编辑部负责人,后又在一家IT企业担任高管七年,现为自由职业者,从事纯文学写作,在2018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故乡》。作为从主流文学跨界而来的科幻创作者,余松老师的这部《定制时代》与一些跨界的主流作者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作为一部在经典科幻主题下创作的科幻小说,最终呈现出来的,并不像传统认知中的科幻作品。机器人(包括仿生人、智能人)寻求身份认同与平权,是科幻类型中最经典的命题之一。《人工智能》乃至《银翼杀手》这些经典无需多言,近两年曾红极一时的互动叙事游戏《底特律:变人》也不脱这个藩篱。然而《定制时代》在这个经典命题下给出的,却是一个缺乏新意与深刻性,甚至称不上复杂的故事——以整部作品呈现的故事内核与复杂度来说,更像是一个短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不断反思,所谓的“科幻感”究竟是什么?以《定制时代》为例,科幻感缺失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为写作技术与创作主题两个层面。其一,从写作技术上来说。科幻追求一种想象力的解放,但是这种解放并非无根之木,尤其在近未来题材的科幻故事里,一旦罔顾现实世界的合理性与逻辑,结果就是失去了可信度与代入感。《定制时代》的故事发生在2167年,但除了智能人的设定与间或提到的火星开发计划,整个世界与今天似乎并没什么不同,从宏观到细节,我们看不到任何基于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要知道,科技发展并非无根之木,任何单项技术超出奇点所引发的,必定是相应而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这种可能性的推演,本身正是科幻的核心魅力之一。可信度的缺失,就导致了作品只有科幻的主题,而缺乏科幻的人物与科幻的世界构建。按照小说设置,2017年,人工智能人索菲亚已经获得地球公民身份,等到故事发生时,已经发展150年之久。为何智能人仍不被获许认知自己的身份?而智能人在大规模进入应用的过程中难道不曾发生过任何意外变故,为何全世界仍表现出初哥般尴尬?要知道,这已经是智能人大规模量产应用的时代,绝非刚刚进入变革的萌芽期。现实逻辑中,一项技术飞速进步的150年里,很难想象相关规条法律或者讨论,是落后于实际如此之多的,这让整个世界经不起推敲。也就进一步导致了科幻的设定在这里,更像是为了叙事从天而降,沦于空洞,而故事本身也更像一则寓言多过科幻小说。其二,从创作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的优势,是将情绪和场景极端化,去追求日常中难以触及的极端困境与选择。这一点上,《定制时代》又表现为在叙事上过分克制,没有真正深入伦理探讨,更谈不上对读者提出任何振聋发聩的见解。主线中,主角收获了一个看似悲剧的结尾,却并非由于自身选择导致。同时,人们对智能的恶意凭空而来,缺乏充分理由的展现,仿佛他们与生俱来就是如此。书名为“定制时代”,然则故事实囿于几名个体之间,缺少整体展现时代变化的图景。在《定制时代》中,智能人是一种长得跟人一样,思考方式甚至缺陷都跟人一样的物种,如果不是偶发的故障(全书只出现两例,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概率跟人类中出现精神病的概率谁更高),他们与人类堪称真假难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没有差异,何谈平等?一旦智能人真的跟人没有了区别,那么在族群层面要求的平等与尊重,是否也就没有了意义呢?在本书付梓的2020年,科幻受众早就经历了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卡梅隆与诺兰的洗礼。在一个经典的科幻主题下,提出一个缺乏足够分量的问题,又没有给出任何新奇的结论,这就不免让作品与其他经典科幻同台共舞时显得平庸。各种文学的主题诚然是可以相通的,但呈现则各有不同。优秀的作品,理应在类型中找到契合之处,并借此进一步拓展其长处。长久以来,国内主流文学似乎呈现着一种向内探索的趋势。但这种内敛与克制,于科幻而言——或者说对作为类型文学的科幻而言,可能就有一些欠考虑了。缺少惊喜的结果,最终难免成为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作者简介】prussianblue,动漫从业者,科幻伪萌新。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⑪主
2020年8月29日
其他

“不存在科幻”2020年4月评论 | 343罪恶火花 & sailingfan

“不存在科幻”2020年4月科幻小说评论主评/343罪恶火花副评/sailingfan《消失的宿主》作者:东心爱如果,在恒星社会的眼中,文明不过是一种类似病毒的存在,所有从人类角度看上去是天灾的自然景象都是恒星们用来保护自身,用来清除病毒的手术疗法。本篇使用了拟人手法来叙述文明进化不同层级,以及不同层级对星系可能带来的危害(从恒星角度)。非常新颖的一种写作角度,初读的时候有非常不错的观感体验。但对笔者个人而言,细想这个故事的核心却很难喜欢上来。——以下只是个人阅读体验——这种拟人写法有一种很怪异的观感,故事中使用了大量人类社会的造物名词,医院、车、集中营……这是可以节省阅读成本的方式,但却很难在更宏观的尺度上跳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尤其读到动能武器和裂变武器能对行星造成伤害,笔者不可避免地认为这是一副十足的傲慢嘴脸。就像环保主义经常使用的“地球母亲”这样的字眼,归根结底,不过是人类的思维对一些美好事物进行幻想,套用上让我们更加亲切的话语。《蛛网之内》作者:无形者大侦探纳托尔普受艺术家好友八大山人的邀请,调查一件失窃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连同另外七件,作为基因改造艺术品是八大山人的创作巅峰。侦探调查了案发时的相关人员并将目标锁定为艺术品模特的身上。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真正的问题却恰恰是那件艺术品本身,原来八大山人用模特的基因构筑了这件作品,而这件拥有了生命的艺术品,想要追寻自由。把科幻和侦探元素结合起来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可惜本篇作者选择了很难让人满意的尝试。故事的前1/2,很中规中矩的侦探小说情节,科幻元素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就让笔者十分期待故事真相的展开。但草草结束的推理,让观感无限向接近机械降神的尴尬体验靠近。这样的阅读体验无疑是让人崩溃的,既然作者真正的目的是想要讨论自己对于具有生命的艺术作品的哲思,为什么不把重点花费在这件艺术品本身上呢?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假装是一篇侦探故事呢?【副评】一个非常典型的推理故事外壳+一个“基因艺术品”的科幻点子。虽然作者勉强避开了“用设定解决推理情节”这个大坑,但却产生了其他问题。在两万多字的故事里,和设定毫无关系的推理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篇幅,情节套路且毫无起伏,并不是特别有吸引力。最后的揭秘则是靠对白讲设定,把一个本该很有料的点子变成了作者单方面的阐述。另外,强行引用名人名言和文中大段的环境描写,总给人一种故作深沉的意味,反而影响整体的阅读节奏。《边缘规则》作者:翟胜一艘航行至宇宙边界的飞船上,刚从冬眠中苏醒的男男女女正准备庆祝他们抵达了旅途目的地。但就在这时,飞船正前方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巨型方尖碑,再结合发生在船员身边诸多神秘的事件,主角团队逐渐意识到他们正在经历宏观尺度上的量子效应事件。接近宇宙的边界,物理常数发生变化导致一系列的危机,这些幻想有相当的可看性,但作者推进故事的手法却委实无聊。首先,整个船团的设定居然是感觉人生失去意义从而踏上旅程的,不是说这样的设计不行,而是这种设定导致整个船团毫无目标,遇到一点危险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很难让人对他们产生共情。第二,故事的推进全部由一个模板样式的科学家角色口述进行。“我知道了!”然后一拍脑门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样抖出设定的手法观感上十分敷衍,白白浪费了具有可看性的点子。《古巢》
2020年8月26日
其他

《小蘑菇》:用新表达方式写就的传统科幻 | 看星星的猫

用新表达方式写就的传统科幻——评长篇科幻小说《小蘑菇》文/看星星的猫《小蘑菇(全两册)》作者:一十四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7月
2020年8月24日
其他

《猫不存在》:喵与宇宙的共振 | 343罪恶火花&科幻小筑

Martínez【作者简介】343罪恶火花,热爱故事,钟情科幻,努力提升写作姿势的理工男一枚。科幻小筑,喜欢发呆的工科男,用科幻填满空白的大脑。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⑧主
2020年8月19日
其他

《莫比乌斯时空》:科幻创作的工程师思维 | 三丰

科幻创作的工程师思维——评顾适科幻小说集《莫比乌斯时空》文/三丰《莫比乌斯时空》作者:顾适出品:八光分文化新星出版社2020年3月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科幻作家中工科出身的比例很高。刘慈欣是计算机高级工程师,王晋康是石油系统高级工程师,潘海天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江波是芯片工程师,还有谢云宁、阿缺、郝赫等等多位“工程师科幻作家”。顾适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高级规划师,跟我算是同行,她的专业方向是城市设计,这是介于宏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一门实践性学科,工作内容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设计和安排城市的各类物质要素。如果你想了解她的工作,不妨去看一下《搬家》这篇小说,在故事里她将规划设计做到了火星上,不过工作原理还是差不多的。她的异军突起使得“工程师科幻作家”从计算机、机械、电子、生物、水利、土木等传统工程学领域拓展到了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工程师科幻作家?这个问题我暂且放着不谈,它也许和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大众审美有关系。我更想讨论的是这一点:工程师出身的科幻作家在创作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莫比乌斯时空》刚好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答案。娜塔莎·麦卡锡的《人人都该懂的工程学》这本书总结了“工程师思维”的三大关键词——需求、系统和负反馈。根据我的观察,工程师思维在顾适(以及其它工程师科幻作家)创作时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人人都该懂的工程学》娜塔莎·麦卡锡
2020年8月18日
其他

《倒悬的天空》:诗意的语言与幻想 | 小英

罗夏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①【Worldcon特辑】2020年雨果奖长中篇小说组简评
202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