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比乌斯时空》:科幻创作的工程师思维 | 三丰

Editor's Note

“工程师思维三大关键词:需求、系统、负反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八光分文化 Author 三丰

科幻创作的工程师思维
——评顾适科幻小说集《莫比乌斯时空》

文/三丰

《莫比乌斯时空》
作者:顾适
出品:八光分文化
新星出版社
2020年3月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科幻作家中工科出身的比例很高。刘慈欣是计算机高级工程师,王晋康是石油系统高级工程师,潘海天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江波是芯片工程师,还有谢云宁、阿缺、郝赫等等多位“工程师科幻作家”。

顾适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高级规划师,跟我算是同行,她的专业方向是城市设计,这是介于宏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一门实践性学科,工作内容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设计和安排城市的各类物质要素。如果你想了解她的工作,不妨去看一下《搬家》这篇小说,在故事里她将规划设计做到了火星上,不过工作原理还是差不多的。她的异军突起使得“工程师科幻作家”从计算机、机械、电子、生物、水利、土木等传统工程学领域拓展到了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工程师科幻作家?这个问题我暂且放着不谈,它也许和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大众审美有关系。我更想讨论的是这一点:工程师出身的科幻作家在创作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莫比乌斯时空》刚好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答案。

娜塔莎·麦卡锡的《人人都该懂的工程学》这本书总结了“工程师思维”的三大关键词——需求、系统和负反馈。根据我的观察,工程师思维在顾适(以及其它工程师科幻作家)创作时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人人都该懂的工程学》
娜塔莎·麦卡锡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首先,明确“需求”是工程师所有工作的起点。

与其它工程设计工作不同的是,科幻创作没有一个所谓的甲方,作家要自己向自己提需求。很多作者并不擅长为自己的创作提需求,他们脑中有某种想要的模模糊糊的感觉,却不知如何翻译成清晰的写作语言。当然,艺术创作过程很多时候就是主观和混沌的,明确需求并不是一个必需的创作前提。

顾适的科幻创作具有明显的“需求意识”。意思是说,作者会把一篇作品想要达到的目标列出,然后有能力翻译需求、分解任务,并最终完成产品。读她的小说,细心的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出整个过程。作者在后记中自述的《赌脑》创作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先有一个模糊的要求,就是“想尝试用更‘中国’的文字,来表达出故事的深度和层次感。”接着她将这个要求翻译成明确的需求:“用交响乐的节奏和传统话剧的结构,写一个场景固定的中篇小说”。这里,“更中国”对应了传统话剧(武侠风当然也是另一个显眼的中国元素);故事的“深度和层次感”翻译为小说四幕剧带来的“交响乐节奏”,以及故事逻辑层面的莫比乌斯循环时空模型。你看,明确了需求,工程师顾适就戴着这些镣铐,为我们实现了一个复杂、烧脑、好看的产品——《赌脑》。


其次,“系统”是工程师思考问题的角度。

工程师作者会自然而然将系统思维应用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也就相当于说,拥有工程师思维的作者会在创作时将世界建构的逻辑自洽性放在很高的优先级,因为TA知道自己正在创造的是一整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早在2012年的一个访谈中,顾适就说,“所以说科幻文章,我所认定的优秀,应当有一定的逻辑完整性,也就是说当一个因素改变的时候,很多行为因素都会改变,而不能还是原本的模式。”她的很多作品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她喜欢将一个科幻创意——也许并不是那么新的点子——放到或大或小的背景幕布上,去层层推演它演化的可能性。比如《最终档案》和《时间的记忆》两篇,虽然故事主线局限在两位主人公身上,其背后早已改变得面目全非的世界却隐然若现,令人神往。当然,就更不用说《<2181序曲>再版导言》这样纯粹以推演世界变化为己任的作品了。


系统思维带来的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顾适对美妙的结构有一种迷恋和执着,比如对称、重复、嵌套、递归、分形等,这应该也与作者从事城市设计工作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她的许多故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结构的规划设计痕迹,不管是环境背景,还是人物关系、情节逻辑,甚至是情感理念都有所体现,突出的例子比如《赌脑》和《莫比乌斯时空》。


“莫比乌斯环”在顾适小说结构中常有体现


再次,“负反馈”方式是工程师调整自己努力方向的办法。

表现在文学创作层面,就是工程师作者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总结一些可以复用和迭代的方法或模式,并在其后的创作中做升级和创新。

顾适的科幻创作时间不长,但明显有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从2012到2015年,这是她寻找自己短篇科幻创作方法的一个初始试验阶段,作品主题和技法成熟度参差不齐。最有意思的一个案例:《A计划》和《强度测试》两篇明显是读了阿西莫夫机器人系列后对“机器人三定律”开的两个小脑洞,放到现在看当然达不到顾适正常的水准线,但不妨当作是她早期的实验品来读。


据她在后记自述,“2015年的《嵌合体》则是对这一个阶段的总结,此前的所有故事,似乎都是为它准备的。”你看,这像不像一名工程师做了几个小实验产品后迭代组装成一个成熟产品的过程?另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赌脑》对《莫比乌斯时空》时空模型的复用和升级。


所以说,这部选集很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可以让读者得以窥见一位拥有工程师思维的作者如何利用“先画小圆,再画大圆”的负反馈方式成长进阶的历程。



顾适的科幻创作当然还有其他值得言说的层面,比如科幻主题的现实性、女性意识的凸显等等。我在这里只从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出发,挖掘了一下她创作中的一种突出的工程师思维,这也许是许多工科背景的科幻作家所共有的思维模式。

有人说,科学家发现真实的世界,工程师实现一个可能的世界。如果说所有的科幻作者都在创造一个新的想象世界,那么相比其他同行而言,拥有工程师思维的作者更关注的是这个想象世界的可实现性。因为TA知道,要让那个头脑中的想象世界真的运作起来,将会有多么多么艰辛的工作要做啊!

(完)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⑦

主 编:三丰   

 编 辑:阿贤 李雷 罗夏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

①【Worldcon特辑】2020年雨果奖长中篇小说组简评 | HeavenDuke

 “不存在科幻”2020年3月评论(上) | 343罪恶火花

③“不存在科幻”2020年3月评论(下) | 343罪恶火花

④ 预言与寓言:评“地球之种”二部曲 | 钟天意

《海鲜饭店》:你深深恐惧之物,最终与你融为一体 | 李霜氤

《倒悬的天空》:诗意的语言与幻想 | 小英

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目录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目录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目录

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目录

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目录

2020年2月号(总第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9期)目录

2020年1月号(总第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月号(总第8期)目录

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目录

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目录

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目录

2019年9月号(总第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9月号(总第4期)目录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3期)目录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