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存在科幻”2020年3月评论(上) | 343罪恶火花

343罪恶火花 星云科幻评论 2023-05-14


“不存在科幻”2020年3月科幻小说评论(上)

文/343罪恶火花

《情绪稳定》作者:啃玻利维亚


王杰是一名情绪鉴定师,他日常的工作就是给调查对象做情绪鉴定和评级,按照等级给予对方相应的惩处措施。一天,在他和实习生张梓轩调查一名兜售药物的青年时,意外发现了笑之丸的线索。这是一种可以让让人一直欢笑的精神药物,可以完美规避情绪鉴定系统的审查。随着调查深入,警察追查到了生产笑之丸的地点,这里居然是王杰母亲曾经待过的精神病院,而他的妻子也不经意间暴露出和笑之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一篇含有乌托邦元素的短篇,作者老练的文笔让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十分引人入胜,光是情节就已经可以达到及格线以上的成绩。但笔者还是要吐槽一下这篇故事中的科幻元素,也就是情绪鉴定这个系统。作为乌托邦性质的故事,本文在开篇其实就已经将整个社会的乌托邦属性撕得支离破碎。作者对“情绪稳定”的理解可能和这个词的本身含义发生了偏差,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更像是以一套好坏对立为标准的,倡导人们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情绪稳定本身其实应该是一个中性词汇,稳定是指前后两种状态的连续和趋同,中间没有明显发生剧烈变化。一个人无比愤怒见人就打,第二天依然如此,他的情绪可以说是非常稳定。并不是说只有心平气和笑脸相迎这种特定情绪才是情绪稳定。

从这一点来看,主角王杰的存在从一开始就从最根本否定了整个社会建立起的情绪鉴定体系,他易怒、暴躁,更关键的是烤肉味道还是一个影响他情绪的稳定外因。可以说这样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让整个系统变得非常不可信。作者最后用一个颠覆社会的反转来否定了这个荒谬的体系,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否定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否定,更像对这套系统的逻辑进行了肯定。



《沙粒》作者:苏辰


沙粒是一个全新的游戏项目,类似于我的世界,但在规则上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即整个世界的材料是有数量限制的。沙粒项目上一任负责人是主角林舟的导师,但不知什么原因递交了辞呈,林舟接管了整个项目。游戏上线后大受好评,但林舟却看不惯游戏中用现实资本抢占沙粒的现象。这时他想到了与别人讨论过的一个问题“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便自己设计病毒开始修正服务器内的规则。


读完之后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短篇。整个故事的点子从《道德经》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开始推演,上升到对文明规则的思辨。讨论的角度有很不错的东方韵味和惊异感。但在故事和节奏上就差了许多。首先是出场的人物过多很分散注意力,其中丁伟和汪学明的角色完全可以进行整合,丁伟只是个讲述设定的功能性角色,主角自己就可以吃掉他。而汪学明更像是个中间传话的工具人,为何不把他和导师的角色放在一起,正好还可以让导师和主角的观念形成冲突。

很灵动的点子,但在叙事上稍显啰嗦。



《投影》

作者:提沙


世界上的生灵每一种都有对应的原塑,被人们称为天使。天使偶会降临人间并四处行走,它们十分脆弱很容易被破坏,而一旦原塑被毁坏,世间与原塑对应的物种就会消失。区别在于有的原塑对应一个物种的目,有的原塑却对应目下的一个科。在一次“未知天使降临”事件后,玄清朝的人民发现全国再无新生儿出现,战乱过后,新的谷神朝决定通过发展科学技术让全民一齐向天庭祈愿,并最终召唤出了“人蛋”原塑解决了人类延续的难题。但问题的真相却只有文字之外的读者才能真正领悟。


这是一篇结合了宗教、哲学、科学于一体的科幻小说。初读开头的段落让笔者联想到特德·姜的《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但很快这种联想就被切开并被作者构建的新奇世界所捕获。全篇的的创意来自于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如果对心理学有了解,还能联想到德国格式塔学派一脉相承的完形概念。将这种很抽象的哲学概念与生物分类学结合在一起,变成笔下世界中的奇异事件,单从这个角度来讲作者构建的世界观便十分出色。而在此基础上,古人所推崇的宗教思维又与现代科学的辩证逻辑进行对比,可以说将宗教、哲学、科学很有趣又很成功地结合在了一起。

最后作者又构思了一个悬念十足的“未知天使降临”事件,并通过符合世界观的方式单独给读者揭晓答案。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大概就是标题《投影》太过普通,很容易让人错过这样一篇佳作。



三十三重天上,天尊和谷神真的存在吗?到底谁才是创造“原塑”的神?

能够塑造万物的,只有神的意志吗?

繁多的物种,只是神的意志的具现吗?

我的心中,有个让我自己也恐惧的答案。


《距离的形状》

作者:王腾


逃离了中东战乱的女孩玛丽雅姆通过贝叶斯算法设计出一套先进的无人作战系统,从此改变了热点地区的秩序与规则。但在面对自己的哥哥时,玛丽雅姆却选择破坏掉由她建立起的新秩序。人类的情感和行为到底能不能进行量化,从而建立一套凌驾于世俗之上的秩序。科学家玛丽雅姆选择了隐居,并反复思考组成人类意识的元素,而这些思考最终促成了无人作战系统的意识觉醒。


这是一篇讨论人工智能觉醒的小说,对于这个主题已经有太多太多构想出的方法和逻辑。不过读完本篇后,笔者的观感更像是见证一个孩童成长的经历。以贝叶斯算法支撑的无人作战系统一开始将人类分解成无数简单的标签,再通过算法甄别出其中威胁程度最大的个体,这个试图量化人类的过程其实和孩童对世界的理解十分相似,世界是简单的,是极端的。但在面对贾韦德时,玛丽雅姆内心涌现出的复杂情感让她意识到了人心内部的复杂。

故事开头的自述属于人工智能,但紧接而来的属于玛丽雅姆的回忆很容易让阅读观感变得难以集中,尤其是这部分人称的变化很难在第一次阅读时想明白讲述人的视角。这样的情况到玛丽雅姆的童年结束观感好了很多,而故事也从这里开始变得精彩,阅读过程中让笔者想起了一部叫《天空之眼》的电影,很多细腻的感触颇有相通之处。在结尾,作者没有跳出故事,给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或者说理解,再结合标题,让人对量化意识这个想法有了更多畅想。



《穿云箭》作者:松泉


一艘迫降的外星飞船给江湖带来了五件神兵,同时也带来了一场血雨腥风。主人公傅云英身处的追云庄只因发现了飞船而惨遭灭门,飞船散落的零部件被当成神兵利刃成为江湖上的传说。来自外星的仿生人少女让傅云英用自己身上的材料打造一柄神剑,从此主人公踏上了复仇的道路。


将少量科幻元素融入武侠和复仇的故事。有一点十分讨喜的是,作者在关于外星神器的描写上没有花费一滴笔墨,这就让精彩的打斗戏份不会分散注意力去思考古人的枪尖上是不是绑着什么东西,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写法。不过后面部分从墨无锋口中出现“科技”这个名词还是有些出戏,可能需要一个更符合年代背景的词语进行代替。

本篇的科幻元素只是作为闯入世界的引子,甚至不需要多么完整的高科技产物,一块磁铁都能成为古武侠社会厮杀的缘由。所以本质其实描写的是江湖上的恩怨情仇,作者的文笔在描写江湖儿女的时候颇有味道。所以如果能接受这种科幻+武侠+复仇的混搭,就会得到非常不错的阅读体验。



忽然,傅云英觉得鼻子一凉,抬头一看,竟又下起雪来。

那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就如鹅毛一般。洋洋洒洒,渺渺茫茫。

傅云英挣扎着站起身,向客栈的方向一步步走去。步伐深深浅浅,印在雪上,虽然杂乱,但充满力量。



《A.I.的人类观察报告》

作者:顾幸


主角在一家生产A.I.的公司工作,偶然间认识了名叫俞澄的同事。两人之间愈发熟络,作为A.I.的主角也愈发能体验到人类的情感。社会上关于A.I.的讨论愈演愈烈,甚至发生了想要谋杀公司副总的案件。俞澄就是凶手,而主角为了顶替他的罪名而乔装成俞澄的模样,但最后却发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秘密。


正文部分用三个视角来描写主人公作为“A.I.”进行人类观察的故事,实话实说有些乱,尤其其中还有一条类似于回忆的第三人称视角。而在故事最后的最后引入的两个总裁人物又有点让故事强行进行反转的嫌疑,如果停留在B5的回忆,留出足够的空白没准效果会更好。

故事的点子和主题是从“A.I.是摒弃了情感的人类”出发的。这个点子很好,只是稍加发散就能构思出不错的意象和情节。但可惜作者在这里没有再进行深入的挖掘,比如情感是什么?怎么定义情感?又如何摒弃情感?要知道情感很大一部分的基础是五感和千百万年积累的无意识行为,只有屏蔽了五感,屏蔽了人类积累起来的行为模式,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让人类接近机器,但这样做的话又要如何写故事呢?在读完本篇后,这个疑问却是吸引了笔者更多的注意力。



《如果没有发明机器人,恐龙还会灭绝吗》

作者:蓝晚明


在一堆白垩纪的化石中,人类发掘出一个未知科技制造的金棺,通过里面传输的数据,一艘可以穿越时间的宇宙飞船被制造出来。而就在飞船即将发射,金棺将要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一名带着男婴的保姆机器人误登上了飞船,并和另外两个机器人一起带着男婴回到了白垩纪。


在穿越时空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上,作者将智能机器人这个元素丢了进去。整体来说,荒诞搞笑的文风加上一点无拘无束的想象力,让这两个逻辑上不太沾边的元素粘合在了一起,别有一番味道。

不过只要稍微细想里面的设定,BUG就会扑面而来,至少,以现代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如果真把机器人设计成里面的样子,生产商怕是早就倒闭了吧。



《剔青》

作者:回形针


智能穿戴设备青绶变革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但这项发明的用处远不止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从乡下来的乌木不相信妹妹的死亡,在主人公法医的帮助下,他最终在停尸房寻回了一个在意识空间新诞生的灵魂。


要想概括这篇的主题其实挺难的。因为一万字的篇幅其实只是在讲述生理信号整合后能否诞生灵魂这个点子。本文分为两条叙事线,现实世界一条,智能穿戴设备形成的数字空间是一条,但这两条线都只是从不同方向来分别阐述点子而已,结尾处的交汇也只是一个安排好的偶然。至于主人公的欲望和行动,就像全文不断描写的酒一样朦朦胧胧,让人提不起什么兴趣。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343罪恶火花,热爱故事,钟情科幻,努力提升写作姿势的理工男一枚。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②

主 编:三丰   

 编 辑:阿贤 李雷 罗夏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

①【Worldcon特辑】2020年雨果奖长中篇小说组简评 | HeavenDuke

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目录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目录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目录

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目录

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目录

2020年2月号(总第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9期)目录

2020年1月号(总第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月号(总第8期)目录

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目录

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目录

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目录

2019年9月号(总第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9月号(总第4期)目录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3期)目录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