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言与寓言:评“地球之种”二部曲 | 钟天意

钟天意 星云科幻评论 2023-05-14




预言与寓言
——评O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地球之种”二部曲


文/钟天意




《播种者寓言》《天赋寓言》

作者: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

译者:耿辉

天地出版社

2020年8月








1

非裔女作家奥克塔维亚·E·巴特勒在科幻界颇负盛名,她的创作生涯狂揽了包括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多个大奖,更在逝世后入选了“科幻名人堂”。不过惭愧的是,我对巴特勒的作品了解并不多,此前也只知道《血孩子》罢了。虽然《播种者寓言》《天赋寓言》这二部曲是我第一次接触她的作品(因为它们的故事高度连贯,所以两部并做一部,以下均简称为《寓言》),但翻开没多久之后,我就被它吸引了——吸引我的并不是上述这些光鲜的奖项,而是小说惊人的预见性。吴岩老师所作的序言中这样概括小说的梗概: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2024年。此时,最后一个航天员的尸体正从火星被运回地球。地球则在走向明显的衰败。在美国,政府虽然仍存在,但社会道德沦丧,自由葬送了秩序,主人公必须建立起小社区才能抵抗外部的无恶不作。但社区保护不了他们,孤岛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序言里还没写到:在大选期间,美国人在蠢货和疯子之间最终选了一个疯子——一个狂热的基督徒,终日高呼着要让美国再次崛起;手段则是对内大搞宗教裁判所,对外四处挑起战争,以转移国内矛盾;那时的美国已无暇关注太空,昔日的科研机构被政府打包贱卖;阿拉斯加因为极端的气候变暖而成为了一块宝地,最后干脆脱离美国独立,还和美国发生了一场战争……我不说这个虚构的美国和现实究竟有多像,但在读它的时候,耳畔似乎总能响起“西雅图自治区”的枪声。很多科幻小说都会把“预见未来”之类的话印在腰封上,但至少在我看过的所有科幻小说里,《寓言》是最名副其实的。





2

接着介绍这两部小说的梗概吧:《播种者寓言》的故事开始于2024年,女主人公劳伦·欧雅·奥拉米纳十五岁,生活在一个还算安全的小社区罗夫莱多。所谓的安全,指的就是在巡逻队与高墙的保护下,它还能勉强保留一个社区的样子。虽然经常会有人被暴徒和劫匪绑架或杀害,不过还不算太多——大概每个月一次,像是给死神的贡品。她的一个弟弟基思迷信丛林法则,认为自己可以在外面的世界过得如鱼得水,于是离家出走成为了暴徒;但短暂的光鲜过后,便被仇家以极度残忍的方式虐杀了。

因为劳伦的父亲是一名牧师,在耳濡目染之下,劳伦自幼便对宗教有深刻的思考;但她没有选择继承父亲的衣钵,而是凭借自己的思考创建了新宗教——地球之种。这个宗教认为“上帝即改变”,有些像基督教与泛神论与东方哲学的结合体,坚信人类的救赎在于飞向太空。她下定决定为自己的信仰奋斗终身,然而还未来得及动身,一群嗑药的暴徒便打着劫富济贫的大旗彻底攻陷了社区。包括劳伦的家人们,大部分人都罹难了。于是劳伦和两个同伴一起,毅然踏上了自己的传教之路。在路上,她目睹了更多的死亡与暴力,直到与年纪足以做自己爷爷的班克尔相识并相爱,最终喜结连理。利用班克尔贡献出的一块土地,劳伦建立了地球之种的第一个根据地——橡子社区,并成为了社区的精神领袖。

橡子社区是一个久违的,真正的乌托邦。置身于其中的的劳伦很容易让人想起阿特伍德笔下的“疯癫亚当”,而《寓言》与《疯癫亚当》两部小说相同的结构——在叙事中穿插作者虚构的圣典引文——更容易强化读者的这种印象。但区别在于,《寓言》是用日记体写成的。对读者来说,疯癫亚当是个不可捉摸的圣人或先知,而地球之种的劳伦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我们能通过日记看着她一步步从凡人成长为圣徒。




3

《天赋寓言》的故事紧随其后。橡子社区是劳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她给自己的成人礼。尽管在她的日记中,社区笔下的生活与外界相比静谧而美好,但作为读者,我们都清楚这一切都是不可靠的。暂时的和平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当把小说捧在手里的时候,后面沉甸甸的重量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这一点。

橡子社区果然被暴徒摧毁了——这一次的暴徒们的旗帜是铲除异端。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杰瑞特是个宗教狂,他麾下有一支所谓的“十字军”,在美国大搞宗教审判,不受任何法律约束。这群人将社区夷为平地,并在原址上建立了集中营。包括班克尔在内的许多同伴都在当天遇难了。劳伦和其他幸存者在其中过了一年多的劳动改造生活,她年幼的亲生女儿则被十字军带走,并送到一个纯正的基督教家庭中抚养,以避免她“邪恶异教徒”母亲的影响。劳伦在集中营里一直隐忍着,直到一场天赐般的山体滑坡摧毁了十字军的指挥所。她抓住时机,发动起义杀死了剩下的十字军,然后再次踏上了旅程,一面继续传教,一面则要寻找自己的女儿——而这时已经是2035年了。这场旅程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长征,故事的讲述也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在这部小说中,除了劳伦的日记以外,又增加了由劳伦女儿艾莎·维尔和劳伦弟弟马克的视角展开的文字材料,以反对者的角度完善了劳伦的一生。马克在罗夫莱多陷落之日与劳伦失散,在外面颠沛流离,甚至在奴隶贩子手下做过性奴。他走的是和劳伦完全一样的荆棘之路,但遗憾在于方向不同。他最后成为了美国基督教的一名牧师,是劳伦的亲人,也是她的敌人;劳伦与女儿迟迟无法团聚,马克难辞其咎。



4

小说中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不少,但读了几章之后,我就放弃了去记谁是谁。除了主角外,几乎所有人的结局都是死于暴行:被枪杀、被烧死、被轮奸、被酷刑折磨、重病之时无药可医……所有小说中提及的家庭都是由几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拼凑成的,所有小说中的人物都失去过一个或以上亲人。这种对暴力铺陈式的书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科马克·麦卡锡的《血色子午线》。

但不同于麦卡锡将血肉幻化成诡谲的意象与幻梦,巴特勒用平淡写实的日记所记录的暴行反而更令人心惊。同样是书写暴力,前者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残忍之余甚至带几分戏谑,让人联想到血肉与内脏的质地;而巴特勒的不同并不仅在于她专属于女性的温软笔触。在小说的设定中,劳伦患有“超共感综合征”——看到别人在受苦,自己就会感受到同样的痛苦;看到别人皮肤划破流血,自己也会流出血来。则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暴力所带来的痛楚与泪水。劳伦自己反复强调这种怪病是一种残疾,但小说所呈现出的效果,使它看上去更像是基督徒身上的圣痕。

美国的衰亡一直是科幻作家的最爱,与《寓言》相近的还有巴奇加卢皮的《水刀子》——同样是极端气候变化下,主人公为水资源而展开的末世危途,同样触目皆是令人惊心的暴力;但劳伦的逃难之旅没有让我直接联想到这些类似的科幻作品。它反而召唤出了林纾的《庚辛剑腥录》(1913):在风雨飘摇的庚子年,书中的主人公邴仲光同样一直在逃离,逃离义和团的暴乱,逃离八国联军的暴行。大清与美国,史实与幻想,过去与未来……以一种古怪的方式交汇在了一起。




5

那么,该把《寓言》归为科幻小说吗?最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小说中的一切都是历史的重演。暴行是旧的,宗教也是旧的,其中所有能被称得上是新发明的东西,不是刑具就是武器。只是我们对文明的秩序太过信赖,读到美国以一种如此写实的方式(没有外星人、僵尸病毒或核战争)走向衰亡,哪怕最敌视美国的人也难免会感到困惑。

美国究竟是如何衰落的?可能与经济危机有关,可能与极端气候有关,也可能与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有关。小说事实上对这个重要的开端语焉不详。事实上,我们也不需要巴特勒给出多么准确的论断,因为这不是一名科幻作家的责任。但作为一名生在美国的作家——尤其是一位非裔女性作家,她未必有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的视野,但却能够本能地意识到在光鲜的“美国梦”表象下,潜流着某种危机。

巴特勒没有说明危机的根源,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地球之种。关于这个奇异宗教的一切,本质上都可以看作巴特勒自己的独白。这当然未必是最正确的道路,但却是劳伦/巴特勒所能给出唯一的答案。在小说的结尾,地球之种终于开花结果,人类成功制造出了飞向人马座的飞船。








6

我们很容易便会发现,在这个故事里,劳伦几乎是没有成长的。早在罗夫莱多,还是个孩子时,她就已经坚定了自己的理想;而她的早慧、敏感与博学,使她事实上没什么发展和改变的空间,此后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朝地球之种的理想前进罢了。而在《天赋寓言》的结尾,尽管劳伦与女儿艾莎终于相认,但因为在她的成长中缺席太久,两人之间始终存在着隔膜,到死也未能完全消除——这是小说中最后一桩憾事。

劳伦的形象,加上这个悬而未决的矛盾,明明白白地揭示了作者的野心:这个故事并未讲完,后面还有更精彩的篇章:在更宏大的故事结构里,劳伦的角色不是英雄,而是导师。在我的想象中,劳伦完成了一生的使命寿终正寝,亲眼见证了人类由衰败到重启太空旅行的“复活”;那么在下一部作品中,劳伦已经铺好了路,艾莎完全可能接替她继续走下去——也许她不情愿地踏上了飞船,然后在一个新的世界里找到了和母亲和解的方式。这是一部多卷本史诗小说极为合理的结构。但令人遗憾的是,巴特勒没能来得及写完这个故事。因为她的猝然离世,地球之种的故事也只能到此为止了。我不知道克里斯托弗·诺兰有没有看过这两本小说,但尤其在读到《天赋寓言》的结尾时,很容易让我想到《星际穿越》:库珀孤零零地在冷寂的太空中寻找着人类的救赎,而他的大儿子农夫汤姆一个人坚守在荒凉的玉米地里,坚守着分崩离析的家庭。

总的来说,我喜欢这个故事——但至于为何喜欢它,其实我还有一点迟疑。上面所列举的种种优点,并非它真正触动我的理由,因为按照这个标准来说,有太多更优秀的科幻作品了。如果在三五年前读到它,我可能很容易把它当成宗教狂的狂想。但因为在这个多灾多难的2020年与它相遇,一切都不一样了。文学史上有太多的经典其实无非是造化弄人:我们在被文字所震颤时,本质上感受到的是时代的创痛。



【作者简介】

钟天意,青年作家,《科幻百科》撰稿,尼古丁中毒的狼人学家。目前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④

主 编:三丰   

 编 辑:阿贤 李雷 罗夏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

①【Worldcon特辑】2020年雨果奖长中篇小说组简评 | HeavenDuke

 “不存在科幻”2020年3月评论(上) | 343罪恶火花

③“不存在科幻”2020年3月评论(下) | 343罪恶火花

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目录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目录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目录

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目录

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目录

2020年2月号(总第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9期)目录

2020年1月号(总第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月号(总第8期)目录

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目录

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目录

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目录

2019年9月号(总第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9月号(总第4期)目录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3期)目录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