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存在科幻”2020年4月评论 | 343罪恶火花 & sailingfan

343罪恶火花等 星云科幻评论 2023-05-14


“不存在科幻”2020年4月科幻小说评论

主评/343罪恶火花副评/sailingfan


《消失的宿主》

作者:东心爱


如果,在恒星社会的眼中,文明不过是一种类似病毒的存在,所有从人类角度看上去是天灾的自然景象都是恒星们用来保护自身,用来清除病毒的手术疗法。


本篇使用了拟人手法来叙述文明进化不同层级,以及不同层级对星系可能带来的危害(从恒星角度)。非常新颖的一种写作角度,初读的时候有非常不错的观感体验。但对笔者个人而言,细想这个故事的核心却很难喜欢上来。——以下只是个人阅读体验——这种拟人写法有一种很怪异的观感,故事中使用了大量人类社会的造物名词,医院、车、集中营……这是可以节省阅读成本的方式,但却很难在更宏观的尺度上跳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尤其读到动能武器和裂变武器能对行星造成伤害,笔者不可避免地认为这是一副十足的傲慢嘴脸。就像环保主义经常使用的“地球母亲”这样的字眼,归根结底,不过是人类的思维对一些美好事物进行幻想,套用上让我们更加亲切的话语。


《蛛网之内》

作者:无形者


大侦探纳托尔普受艺术家好友八大山人的邀请,调查一件失窃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连同另外七件,作为基因改造艺术品是八大山人的创作巅峰。侦探调查了案发时的相关人员并将目标锁定为艺术品模特的身上。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真正的问题却恰恰是那件艺术品本身,原来八大山人用模特的基因构筑了这件作品,而这件拥有了生命的艺术品,想要追寻自由。


把科幻和侦探元素结合起来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可惜本篇作者选择了很难让人满意的尝试。故事的前1/2,很中规中矩的侦探小说情节,科幻元素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就让笔者十分期待故事真相的展开。

但草草结束的推理,让观感无限向接近机械降神的尴尬体验靠近。这样的阅读体验无疑是让人崩溃的,既然作者真正的目的是想要讨论自己对于具有生命的艺术作品的哲思,为什么不把重点花费在这件艺术品本身上呢?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假装是一篇侦探故事呢?



【副评】


一个非常典型的推理故事外壳+一个“基因艺术品”的科幻点子。虽然作者勉强避开了“用设定解决推理情节”这个大坑,但却产生了其他问题。在两万多字的故事里,和设定毫无关系的推理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篇幅,情节套路且毫无起伏,并不是特别有吸引力。最后的揭秘则是靠对白讲设定,把一个本该很有料的点子变成了作者单方面的阐述。

另外,强行引用名人名言和文中大段的环境描写,总给人一种故作深沉的意味,反而影响整体的阅读节奏。


《边缘规则》

作者:翟胜


一艘航行至宇宙边界的飞船上,刚从冬眠中苏醒的男男女女正准备庆祝他们抵达了旅途目的地。但就在这时,飞船正前方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巨型方尖碑,再结合发生在船员身边诸多神秘的事件,主角团队逐渐意识到他们正在经历宏观尺度上的量子效应事件。


接近宇宙的边界,物理常数发生变化导致一系列的危机,这些幻想有相当的可看性,但作者推进故事的手法却委实无聊。首先,整个船团的设定居然是感觉人生失去意义从而踏上旅程的,不是说这样的设计不行,而是这种设定导致整个船团毫无目标,遇到一点危险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很难让人对他们产生共情。

第二,故事的推进全部由一个模板样式的科学家角色口述进行。“我知道了!”然后一拍脑门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样抖出设定的手法观感上十分敷衍,白白浪费了具有可看性的点子。



《古巢》 

作者:蔚东


一艘太空货船因折跃出现问题被迫降落到一个古老又陌生的外星文明天体上。在这里船员们遇到了和他们相同遭遇的里里伯特人。秉承着公平交换的原则,里里伯特人告诉了他们一些关键的信息。原来之前有很多相同遭遇的飞船来到过这里,甚至包括一批人类的军队。而船员们若想返回文明世界,首先需要给引擎补充能量。但就在他们计划如何寻找能量的时候,突发的一系列变故让他们意识到这个人造天体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非常传统的宇宙冒险故事。一行人迫降到未知文明的天体,却发现这个天体本身就是一个生物。从细节描写上看得出来作者很擅长将脑海中的设定和世界缓缓托出,但本篇故事对于悬念的展示却在很多地方都欠火候。比如说关于这个天体的本质,居然是通过里里伯特长老之口,堆叠了一个巨大的解释性肿块,而这些信息在主人公们与里里伯特人交换信息时,通通没有提及。

这个诡异的天体本质是什么,其实并不难猜,因为作者在一开始有意无意往同一个方向进行引导。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想加分,那就只能在故事情节以及讲述设定的新颖方式上再下功夫。然而作者并没有在这方面带来更多的惊喜。


《掘墓人》

作者:宫柏


在名为“宇宙清除计划”的大背景下,地球文明只不过是神级文明眼中的一粒沙。掘墓人被派往太阳系,将地球和太阳分别拉向文明坟墓。而在地球上,面临席卷全球的末日危机,从冬眠中苏醒的林海在死亡的前一刻接替了掘墓人的职位,成为了下一个轮回的开始。


剥开多视角叙事,以及详实的末日情景描述,这篇故事本质上是屠龙勇士终成恶龙的故事。人类文明中的个体在末日中抓住机会成功上位,最终让人类成为了下一任的神级文明。虽然开头几段存在着大量对话体的解释性肿块,但作者对末日求生的详实描写让这一部分达到了一定的可读性。反观作为整篇故事核心的“宇宙清除计划”,虽然宏大,虽然有着轮回宿命的史诗感。但宇宙能量不够需要消灭文明这个点子,如果在叙事结构上没有下苦功夫,很容易让人看着出戏。首先,神级文明视角,众多高维的设定本质上讲只不过是方便作者推进故事的道具,作者怎么说读者也就怎么听。宇宙清除计划怎么进行,又有什么漏洞,也只能看作者怎么设计。所以一旦开始怀疑——这么终极的计划为什么会存在漏洞,而相关解释又只能通过作者自己的设定后,故事轮回宿命的史诗感瞬间就被稀释了大半。

到底是外星人自大,小看了人类,还是人类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刻板印象化了所谓的外星人?史诗的点子非常棒,但仍需要经过精巧设计人物和故事合理托出。


《群星典礼上的笑容》

作者:无客


人类进行黑洞实验室导致了自我毁灭,唯一的幸存者是派遣到外星的外交大使。随后联众星决定给人类文明颁发一个奖项。但到了颁奖典礼,吴大使绝望地发现,这些外星人打算将他制作成标本。


非常出色的短篇故事,观感很容易让人想到银河系漫游指南的调性。作者着重描写了人类与外星种族在面目表情管理上的文化差异,尤其是“笑容”这个元素,更加衬托了故事荒诞的效果。结尾外星人对人类的讽刺也恰到好处,可以说点子与叙事都相当成功。



【副评】


充满讽刺意味的荒诞故事,相声般层层抖开的包袱,将人类的愚蠢和自以为是扒了个干净。不宜深究,但胜在有趣。


《漫游者和他的影子》

作者:无形者


在未来的星际时代,微型黑洞和时空垂钓技术改变了经济格局。主人公唐怀瑟从火星走私微型黑洞到地球,但在一次警方的钓鱼执法中被迫成为线人,前往火星找寻出酒神粉末的配方。这是一种足以改变时空垂钓技术的新发明,而火星、地球的各方势力都紧紧盯着这背后的秘密。


作者无形者非常喜欢在一些传统故事类型中加入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但从连续这么多篇的阅读观感来看,作者一直没能掌握好传统类型故事的人物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间的契合。《漫》这篇整体看下来仍然是一个空洞无趣的故事,加上大量不明所以的高概念名词。尤其让笔者感觉受到冒犯的是,作者居然在结尾用后记的形式来解释故事人物的行动动机。此类信息理应糅合进故事中,这本该是创作的基本要求。在没有找到适合的故事形式之前,如此不恰当的做法只能体现出作者的不负责任。谈论哲学思考,甚至以哲学思考为核心主题并没有什么问题。作者对于未来世界的描述也拥有相当丰富的细节。但却总在人物塑造和叙事上找不对路。故事的地基十分通俗,但中间却空无一物,这就让结尾输出的观点总是那么空虚,至少在结构上,在叙事上并没有什么能和主题耦合的出彩的设计。笔者在这里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当一个通俗故事刚刚满足最底层的口腹之欲时,作者需要做的是慢慢向上延伸去将中间层次的需求逐一填满。而不是直接跨越到顶层,探讨最深刻的哲学思考。再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小说最后的呈现形式,应当是本我与超我相互拉扯,相互结合后的自我,而不是一边用充满视觉刺激的本我观感去讨论高高在上的超我存在。

就像本篇故事里的唐怀瑟先生,开头塑造的有点小聪明的市井小民形象观感十分不错,但在没有充分铺垫的前提下,大段大段的嘴炮环节就显得十分违和。



【副评】


故事的开篇还算不错,走私者、警察、商业帝国、双面间谍,加上从黑洞中钓起一切这个意象感十足的点子,让人很有些期待。然而到了后面,作者似乎就放弃了好好完成一个故事的努力,而是直接借由人物之口开始探讨哲学观点。后续的情节和反转夹杂在人物大段的论述中,显得十分敷衍,只剩下一个毫无遮掩的主题。

其实科幻故事都或多或少表达了一些思考和观点,这点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读者,更希望从精彩的故事中去体会,而不是直接看作者的论述。


《感殇》

作者:引无夜


基因战争后,全体人类的五感都收到了损伤。失去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三无”群体因为能正常工作撑起社会运行,成为了新世界的统治阶层。而失聪、失明的“二失”群体则被下达了禁足令,只能待在家中。主人公是一名失聪者,他的妻子是一名失明者。在政府大力推行饱和生育计划的当下,一名基因学家带来的人工培育树鱿通过类似催眠的能力帮助失感人群重获五感。


可以说是设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尤其是三无群体和二失群体这两个概念,在本就悲惨的大背景下更加突出了故事的残酷性。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描述残障群体日常生活的时候,难免出现了一些小的瑕疵。尤其是失聪者和失明者通过写字板来交流这个设定,通篇的对话都在用双引号进行交流,很容易打乱读者对人物身份的认知。其实这里完全可以将写字板上的话语用不同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加粗或是斜体。作为失聪者的主人公注意力肯定始终是放在写字板上的,而双引号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共多是一种声音上的信息。

故事层面的讲述只能说中规中矩,最后高潮的部分引出主人公早已失语这个信息。这里展现的过程读起来总感觉有些bug,如果语音识别板的使用权限只有妻子一人,那之前生活中主人公发现不了自己的失语情有可原;但写字板识别出了主人公的声音,却只有“嗯嗯啊啊”,那他们的日常交流为何如此顺畅?虽然作者在前面埋下了一点伏笔,但效果其实并不好。从一个普通读者角度,并不深度的交流障碍观感看起来更像是残障人士的交流日常。



《我们是他人》

作者:云梓君


评分系统的上线改变了主人公的人生。她在儿时因为一条宠物犬发疯,而对那条宠物犬施加过暴力。摄像头只记录下施暴的过程却没有看见她是想救一个小孩。从此她的人生中就有了污点,得不到担保,找不到工作,到了42岁依然住在妹妹的家里。


读完这个故事后,笔者心里非常难受。但要说明的是,能够勾起读者强烈的感情,作为一篇故事来讲是十分出色的。

故事中的评分系统可以说漏洞百出也不明所以,是典型反乌托邦故事中对主角进行加害的社会元素。但在这种俗套的设定里,我认为作者真正厉害的,是细腻丰富的生活描写。虽然主人公没有去反抗什么,设定上也实在看不出那个人工复检中心作用为何,但作为一个制度体系下,因系统漏洞而深受其害,这样的体验与新闻中含冤入狱却迟迟看不见正义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我相信是能让很大一部分读者共情的体验。




【副评】


一个影响无处不在的评分系统,一次意外的低分就可能影响一生的命运。这样的设定很容易联想起《黑镜》中的一集,同样的打分系统,同样一次踏错、万劫不复。不同之处在于,这篇文章并不试图去控诉或者反抗什么,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更深层的问题上——难道没有了系统,我们就不评价彼此了吗?归根到底,评分系统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外化,解决之道还是要从人类自身找起。

故事其实不复杂,难得的是作者细腻到位的情感处理给人带来的共情。在这个所有人给所有人贴标签的时代,也许理解本身正是这篇文的意义所在。


《怪物中的怪物》

作者:蚌非


白辞音是一名配音演员。一天他突然无法发出声音险些丢掉工作,偶然间得到了一个“声音诊所”的联系方式,那里有一名神秘的Z医生,帮助他定制了各种不同的声音,逐渐走上了事业的巅峰。


观感前后比较割裂的一篇故事。作者一开始构建了相当不错幻想氛围,病急乱投医的配音演员,躲在兔狲身后不愿见人的Z医生。这些人物本身具有非常不错的幻想阅读体验,几乎可以让我放弃思考那些存在BUG的设定。但最后作者用大段对话来解释人物动机,解释设定背景,情节上也没有任何让人意外的走向。这实在是有些破坏已经建立起的阅读体验。


《记忆碎片》+《真实重构》

作者:赵垒


《记忆碎片》:刚刚调岗沈北分局的陈海瑞被安排了一项特殊任务,他要利用自己手头的关系和资源扭转一起杀妻取脑案的舆论风向。在和自媒体朋友任江流不断取材的过程中,陈海瑞逐渐搞清楚了犯人杀妻的心里真相。

《真实重构》:任江流因为杀妻取脑案拍摄的电影大获成功赚了不少钱。但出于职业需要,他还需要更多可以拍摄的素材,于是他找到了案件中另一个受害人——一个得了精神分裂症的黑客。但对真相的追寻却让他陷入了一个更大的黑暗,甚至险些丧命。


本篇更像是作者“东北赛博朋克”系列的序章故事。因为距离上次阅读这个系列已经过了很久,其实笔者对警察陈海瑞这个形象已经遗忘了不少。但这并不妨碍这两篇故事的可读性。赵垒笔下的东北赛博故事一向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塑造和刻画,而且毫无疑问是相当成功的。电子脑、义体这些在视觉上有很高辨识度的近未来设定近乎完美地融入进了市井生活当中,阅读体验让人感觉21世纪40年代的沈阳就应该是这个味道。如果不看系列设定,《记忆碎片》并没有什么紧张刺激的情节,一开始建立的悬念十分不错,一直可以抓住读者的胃口。但解释这个悬念,作者却选择在《真实重构》中用任江流的视角来叙述另一个故事,牵扯出系列世界观中更大的设定,对于初读这一系列的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观感上也更像是为了后续故事而准备的序章,从而失去结尾释放的感觉。这里推荐新读者阅读作者之前有关机械搏击俱乐部的故事,方便理解那个错综复杂的沈阳。



【副评】


同属于作者“东北赛博朋克”大世界观《傀儡城》系列下的作品,视角分别是系列主角陈警官和他的朋友,一个自媒体记者。可以作为系列的人物前传来看,单独看也是完成度很不错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我们熟悉的传统赛博朋克元素,霓虹灯、义体、人与机器逐渐模糊的边界,但更难得的是也有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子。那些和现实呼应的细节,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在《记忆碎片》中,面对一件事实呼之欲出但缺乏必要证据的杀妻案,凶手希望通过拍摄个人电影制造舆论脱罪,警察则希望用同样的手段引导舆论给凶手定罪,两方纠缠的战场不再是侦查与证据,而是人们的情绪和反应。对照现实中的“微博伸冤”、“舆论审判”,让人感慨。在《真实重构》中,随着记者一步步地调查,电子脑毒品、沉浸式游戏、机械格斗以及背后隐约的大财团,一个细节丰富的世界观逐渐显露端倪。应该说,这个系列的主要看点并非脑洞大开的科幻设定,而是赛博朋克这个古老的题材和我们所处的现实以及后工业时代的东北所产生的的奇妙化学反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于人物的把控。故事中的人物不再只是展示观点推进情节的工具,而是带着一种粗粝的质感和鲜活的生命力,仿佛就是在时代浪潮下挣扎生存的身边人。这一点在科幻作品中尤其难得。



【作者简介】

343罪恶火花,热爱故事,钟情科幻,努力提升写作姿势的理工男一枚。

Sailingfan,科幻爱好者,旅行攻略&科普作者,在无定位漫游与死宅的叠加态中无限徘徊。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⑩

主 编:三丰   

 编 辑:阿贤 李雷 罗夏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

①【Worldcon特辑】2020年雨果奖长中篇小说组简评 | HeavenDuke

 “不存在科幻”2020年3月评论(上) | 343罪恶火花

③“不存在科幻”2020年3月评论(下) | 343罪恶火花

④ 预言与寓言:评“地球之种”二部曲 | 钟天意

《海鲜饭店》:你深深恐惧之物,最终与你融为一体 | 李霜氤

《倒悬的天空》:诗意的语言与幻想 | 小英

《莫比乌斯时空》:科幻创作的工程师思维 | 三丰

《猫不存在》:喵与宇宙的共振 | 343罪恶火花&科幻小筑

⑨《小蘑菇》:用新表达方式写就的传统科幻 | 看星星的猫

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目录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目录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目录

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目录

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目录

2020年2月号(总第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9期)目录

2020年1月号(总第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月号(总第8期)目录

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目录

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目录

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目录

2019年9月号(总第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9月号(总第4期)目录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3期)目录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