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倒悬的天空》:古典神话与女性主义的精确映射 | 苏洁涵

苏洁涵 星云科幻评论 2023-05-14

古典神话与女性主义的精确映射

——程婧波短篇科幻小说《倒悬的天空》

文 / 苏洁涵




我相信读毕《倒悬的天空》这篇小说,许多人都会感到放松和安全。这来源于几乎与母亲的臂弯同时存在的儿时共同记忆:童话。程婧波本人提到,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科幻世界》的“模糊地带”栏目,即关于本文是否属于科幻小说仍有待讨论。我个人认为,这个短篇应当属于科幻这一品类中的“科学奇幻”亚支,不对背景设定作过多技术解释,集中精力塑造文本世界的自洽。这与很多评论家强调的硬核技术呈现最大的不同在于,这类创作着力于寻找现代社会中“科”的成分与“幻”相互辉映的艺术性和工艺性。


本文的背景塑造基于传统古典美学,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形成对称的“向下生长的豌豆”(和隐含的向上的豌豆对应)、本身形状对称的核心隐喻“喷泉”作为点面连接的关键,还是水晶天代表的内外两层世界的镜像,都是和谐且几何对称的。



这其中,海豚座故事本身属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杰克和豌豆也是经典童话。以“白”为主色调的叙述框架更像梦境。“我”作为叙事框架直接人物,起到引入海豚故事的作用;而“我”收集声音时的穿戴设备,总让人联想起Sarah Orne Jewett在A White Heron中描绘的那一只联系自然与孩童的白鹭。说到另一位主角“姬亚娜”,则颇有爱伦坡笔下Annabel Lee的感觉;纯净,易碎,唯美是最大的特点,但更多了一味动物的野性。

有了这样的人物和背景设定,这份精巧的工艺作品就有了骨架。和骨架相契合的灵与肉,则是作者对女性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在现代科技与自然伦理的矛盾之中,女性的自我得到重构,并从处境相似的自然中找到精神慰藉,最后与自然融为一体。



显然,这个故事由女性角色主导,从故事线的产生、推动至结束,都是完全的女性视角。这与当下的科幻整体观感大相径庭,以至于不光男性在文本中的地位缺失,男性评论家似乎也不对其发表更多看法。作为女性,笔者并不偏好这种唯美的文风,但其中“温柔一刀”式的女性意识之强烈,已经引人注目。

“不知道,”我耸耸肩,“你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潜水艇,水晶天,遥远的星星……这可不是好女孩应该关心的。”

对于女性读者来说,前文中由氤氲水汽和绮幻布景形成的间离效果,被这一句完全打破。“潜水艇”指代了姬亚娜的爱慕对象,水晶天是这个虚构世界的上沿,类似于玻璃天花板。相较而言,遥远的星星更高一层,从后文来看,可能指代了自我突破后与超我的统一。而“我”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女性,对海豚姬亚娜说,“这可不是好女孩应该关心的”。这一直接贬抑,给之后姬亚娜成功打破水晶天并飞向海豚座增加了逆风翻盘的乐趣,在现实中却流露出讽刺:这样的观点被认为是合理的,甚而连这句话的载体,这个短篇也难以得到另一性读者的关注。



文本世界比真实世界有更多的填补空间。在这个缺乏“杰克”的地方,女性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情节的推动不倚赖男性的介入,没有“感情戏”,甚至姬亚娜的错爱对象“潜水艇”也被削弱了性征。虽然同样古灵精怪,让观众对“冒险”充满期待,活泼可爱的姬亚娜显然早已不是陈词滥调的“完美到不真实的梦幻女孩”(MPDG),看似温柔隽永的叙事风格亦有锋利的一面:不成为男性主人公的伪救世主,也不等待他者的救赎。

姬亚娜所代表的“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强势未必要展示攻击性,恰如在故事线中杀死对方的也未必是隐线中的主导者。大约可以这样认为,主人公姬亚娜是作者女性主义的具象化:女性和自然中与神话相关联的动物的结盟,对整个传统文学中男性显性或隐性的主导地位发起了冲击。“豌豆树依然成长,只是杰克已经不在。”


虽然水晶天是杜撰出来的,读者却能够在水特质明显的环境描摹中寻找共情,这是因为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中的“海”总是含有互文性的隐喻:海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各式各样的“有情”与“无情”,与之有关的传说往往连接自然意象与人文伦理全文的起点,即“海豚座”的故事,是以神话元素装点的自然伦理价值引导。正如“爱神海上来”的典故让人将海上翻滚的白沫这一自然意象永远和维纳斯这一人文符号联结在一起,嵌入本文的海豚座故事也试图将一个神话引进伏线之中丰满背景的意涵,而不仅仅让“海”成为装置。

姬亚娜最后离开了地面,成为了“遥远的星星”,现代科技没能听懂她,曾经狂热的对象没能拥抱她,族群的舒适圈没能留下她,她选择了“宇宙”,也就是水晶天的幻象打破后,那个真实的“自然”。如果要吹毛求疵,笔者认为这一转变能够以更细腻的笔触挖掘,姬亚娜如何决定与向往的天空融为一体,像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那样坚定捍卫自由意志,可以工笔再琢。


以自己的语言对神话进行再造无疑是困难的,关键是把握草蛇灰线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点。客观而言,虽不知作者是否刻意为之,笔者认为《倒悬的天空》有过度唯美之嫌,造成了关键情节的模糊和凌乱。这个虚构世界最关键的地点“喷泉”,其描写总位于姬亚娜和“我”的对白、或“我”的独白之后,再混合着对于水天一色的渲染,它的文学形象和哲学特质显得不相匹配。

反复读过文本,我总觉得“喷泉”应当是关于物理学“奇点”的文学想象:虽然被称为“点”,原则上可以取一维或二维形式,密度无限大,宇宙诞生在一个奇点中,这些都完美契合了文中“喷泉”的设定。而姬亚娜飞向喷泉,最后翻转到了另一个对称的世界,也很类似宇宙大爆炸黑洞旋转,向奇点坍缩的物质向外膨胀到了另一组维度。最明显的不同可能是在打破“水晶天”之前,姬亚娜的世界并非绝对真空。但文学创作自然可以有“科”与“幻”的自由切换,又或许时间本身就是盛大的幻觉?


综上,《倒悬的天空》所展示的工艺性及女性世界观让我同理共情,并产生探讨的兴致。与现代主义推崇的宏大叙事和过度奇谲相比较,精巧细致的写作并不低之一等,科幻小说家在笔耕不辍中总能也总要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而这声音值得我们细细聆听。


【作者简介】苏洁涵,1998年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





2020年9月号(总第16期)⑧

主 编:三丰   

 编 辑:阿贤 李雷 罗夏

2020年9月号(总第16期)目录

①《科幻世界》2020年05期评论 | 游者、麻辣豆腐w2005

《无边量子号·启航》:少年成长的舞台 | 者

③ 女科幻作者作品小辑评论 | 刘小震云

《神农后裔》:上古神话包装的未来世界 | 科幻小筑

《永生之后》:教我如何想生娃?| 王诺诺

蝌蚪五线谱2020年5月科幻小说评论 | 科幻小筑

《没有大人的房间》:我们能够到达的真实 | 杨晚晴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目录

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目录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目录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目录

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目录

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目录

2020年2月号(总第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9期)目录

2020年1月号(总第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月号(总第8期)目录

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目录

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目录

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目录

2019年9月号(总第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9月号(总第4期)目录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3期)目录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