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科幻春晚小说评论(三) | 斓斌

斓斌 星云科幻评论 2020-09-02



2019科幻春晚“故乡奥德赛”科幻小说评(三)


文 / 斓斌


1

《辽河天涯》


作者:滕野


儿子忽然通知父亲自己要参加“新前驱计划”,在海王星身为钻井工人的父亲毅然放弃手头的工作,选择偷渡返乡,可当他到达家乡时,儿子已经离开了,然而……

在某种程度上,本文与《雪地里的灯火》有相似之处,但融入了亲情与中国人特有的“春运”情节,返乡的过程中穿插着过去的回忆,更难能可贵的是,真正地将旅程放在宇宙尺度的背景下,故事的激励情节便是儿子选择作为探索太空的新先驱,主人公也是一名类似于“先驱”的人物,而主人公的父亲则留在了地球,三者之间的对比更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了星辰大海,先驱者们不得不舍弃身边的亲情,毅然将自己奉献给群星,这样的情节设计,再配以优美的文笔,使本文有广度,也有深度,无怪乎这是今年科幻春晚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

另外,本文的结尾也值得称道,科幻与中国式的情调相结合,足够浪漫,这样浪漫而不乏深度的作品,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每当夜幕降临,人类走过的道路上,必然会有灯光自动亮起。自电灯发明以来,这似乎已经成了一条新的自然法则。可在这寒冷的旷野里,我举目四望,茫茫黑暗中只有北风吹动苇杆的声音,一阵熟悉而陌生的恐惧感涌上心头——我从没想过人在这个时代还会迷路。

“我本能地抬头寻找月亮,但是天上只有黯淡而稀疏的群星。我徒劳地在群星中搜索了半天,才想起那句年代久远的谚语:三十晚上无月亮。

“我在芦苇荡里漫无目的地乱走了很久,终于看到远方亮起一束直入云霄的淡白色光芒。那是我童年时最熟悉的光芒——油田井塔上的探照灯。”

2

《冰花种子》


作者:王腾


哈尔滨,爷爷的冰花辗转流落到北方荒原,又经历了万亿年时光,人类已征服星空,他们发现了冰花——也许连它的创造者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作品,竟发挥了超乎寻常的作用……

“冰做的东西都会融化,所以我们看的时候才会更加的专心。”这是全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文中,千万年后的人类征服宇宙,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错愕感,而冰花,则作为全文的主角,被人类发现,它承载了昔日文明的一切,而在文章最后,后人类用冰花开启了一个新的宇宙,正如引句所言,冰会融化,文明也会消亡,但在这之后会有新生,所以不用害怕消亡,总有些东西会流传下去,如冰花,如文明。

本文叙述虽宏大,但并没有一味地为宏大而求宏大,而是“小”的冰花与“大”宇宙消亡诞生相结合,以现在的爷爷和文文的对话作为开头结尾,从小开始,又以小结束,不可谓不妙。



“于是宇宙暮年的居民们开始了最后一个工程,把他们发现的物理常数放进下一轮宇宙诞生的量子涨落种子中去,所以新生宇宙的物理规律就能够让这样的原子出现,能出现稳定的分子,能允许生命,智慧,和梦想的存在,能创造数不清的故事。”

3

《回自贡》


作者:韩松


“我”过年回四川自贡的老家,但是在火车站被挡住,工作人员用“人生检测仪”检测了我的人生,发现“我”根本没有家,“我”一时茫然无措,而工作人员却早已准备好了一切……

这样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一下子抛掉了各种各样的煽情桥段,很另类,但新颖,我自己是挺喜欢的。

似乎有一定的“恶趣味”在里面,但更多的是“荒诞”,如果换成别的作家来写,可能不会写成这样,但韩松凭借自己特有的风格,写出了一篇别具一格的小说。

总的读起来,感觉是“很爽”——读得很痛快,哪怕我是江南人,也被里面的四川话给吸引住了,当然,更引人的是后面的各种怪诞场景。再者,情节新颖,主人公回家,却被告知自己"没有家",按一般思路接下也许就是篇悬疑小说或者是主打身份认同的科幻小说,但韩松没有这么写,他的写法很奇特,把"荒诞"推向了更远的"荒诞",特别是最后几段的描写,堪称一绝。

当然,似乎有点为了"荒诞"而"荒诞"的成分,以至于本来可以写得更具深度的作品这么一弄让人有些摸不清主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纯粹的“荒诞”了。



“窗口后面是一间天坑般的操作室,亿万条缆线的缠裹下,数不清的存储器在运行,也看不到任何工作人员。机器后方是一只只深渊似的舷窗。我透过它们朝外看,见到了自贡市,空空荡荡,冷冷寂寂,阴阴森森,没有一丁点生命的迹象,更不肖说盐帮菜了。整座城池蹲踞在一顶遮天蔽日血淋古裆的油纸伞下,伞盖上站着一只张开彤红翅膀的大蝙蝠,像家长一样威严地俯视这个世界。”

4《陶寺之树》


作者:杨平


杨飞是安李寺的著名吃客,在他的认知里,世界仅限于几座村庄和给予村人高科技的神仙,直到有一次,他看见了神庙中的神迹,一切都改变了……

这篇小说有许多逻辑上讲不通的地方,首先是主人公内心的转变没有写清楚,他怎么就忽然发动了“小米”革命?村民为什么就愿意听他话了?这种从无到有的转变是需要过程的,但作者只是用了一行空白。

船长教授了村民基本的科学知识,又给了它们人工智能,但他的意愿却是要村民们自己探索科技树,这两者有些矛盾。还有,如果说他是希望通过让村民们自主打破桎梏,那所谓“神迹”又是怎么回事?42个新文明都说了要自主演变,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引导?

如果按作者的思路——机器人服务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生活“一切靠自己”的生活是进化的话,那么由机器人退变为农耕生活是不是退化?

如果靠机器人就是凭借其他力量的话,那么一开始就获得科学知识而非自己逐渐琢磨出来是否也是“不靠自己靠他人”

很多问题,我明显感觉作者压根没有说明白,我看得稀里糊涂的。


5《破壁白水洋》


作者:苏莞雯


陆远和女朋友来到了故乡的游乐园“白水洋之冬”,然而,在走通据说能治愈人悲伤的景点“悲伤之门”后眼睛却被白光笼罩,意外陷入困境,能解开困境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本篇文笔相对比较简单直白,有些地方看得出用了心。作者借助一次意外使主角不得不面对自己过去的伤疤,可惜写得不太好,回忆部分写得还可以,但更重要的是后面主人公内心的转变,作者写主角凭借直觉走到出口,不过就现在来看这么一小段本可以大有作为却没发挥出什么作用,无能为力并没有突出地展现出来,你看,主人公不是凭直觉走出来了么?

独自去医务室总算是有些东西在里头了,到了教育小孩的情节又觉得好像不太给力——总之,我个人的感受是思路不太清晰。

但好在,最后的这句话总算回到正轨了:“不甘心。我不甘心就那样窝囊结束所有的悲伤,不想就这样走出去,所以我才寸步难行。”但似乎前面并没有与这句话相对应的一条清晰的思路(除了悲伤之门那部分),作者没有明显地将悲伤、无能为力与对梦想的不甘心联系起来。

不过那种感受确是真切地流露出来了,算是个优点吧。


6《王尔德的美丽新世界》


作者:伊恩·沃森   译者:秦鹏


一个来自牛津的小团队通过时间旅行,来到了1897年的夏天,将自杀前的王尔德接到未来,希望拯救这个历史上不幸陨落的天才,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然而在他们的返程中……

除去最后一句话,全文完全就是一篇典型的比较低级的时空穿越小说,看得出作者对王尔德是真爱,里面的很多事件作为文学云粉丝的我就不知道。按这个套路,我们还可以写出《巴尔扎克的美丽新世界》《梵高的美丽新世界》(神秘博士某集)《菲利普·迪克的美丽新世界》……

好在,有最后一句话,使得结尾有了悬念,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恐怕一切都改变了吧……



作者简介

斓斌,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幻迷,兼爱游戏、文学和电影。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⑦

主 编:三丰   

     编 辑:阿贤 李雷 罗夏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特稿】2018年的中国科幻小说(上) | 李广益

②【特稿】2018年的中国科幻小说(中) | 李广益

【特稿】2018年的中国科幻小说(下) | 李广益

④镜子里有什么——评《幻境之镜》| 云无心

⑤2019科幻春晚小说评论(一) | 斓斌

⑥2019科幻春晚小说评论(二) | 斓斌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