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第一篇: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点击上方蓝字“寂静法师”直接关注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
我童年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认为学习医术既可以养家活口,也能济世救人,而且能学一门技术以成名,也是父亲生前对我的期望。因此我听从了母亲的意愿,放弃了读书以考取功名的念头,而改学医术。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
后来有一天,我在慈云寺遇到一位道骨仙风,飘然出尘的老人,我对他很恭敬。他告诉我说:年轻人,我看你有做官的命,明年就要中秀才了,为什么不读书呢?”我只好告诉他原因,并请问老人姓什么,是哪里人。老人说:“我姓孔,云南人。得到宋朝邵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真传,照数推算,现在应该传给你了。”
于是我就带孔老先生到家里,并将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你要好好地招待他老人家。”之后,我请他推算了几件事情,想试试他算得准不准,结果竟然丝毫不差,非常灵验!
于是,我相信了孔老先生的话,动了读书的念头。我同表兄沈称商量,他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中办了个学堂,我送你去寄读,很方便。”于是我就拜郁先生为老师,读起了书来。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
孔老先生为我占算了读书之事,说:县考童生必得第十四名,府考得第七十一名,提学考试得第九名。”等到第二年去考试,三处考取的名次完全相符。因此我就再请他为我卦算终身之吉凶祸福。
经过一番推算后,他说我某年考上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编者注: 廪生,指中国明清两代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粮食补助生活的学生;贡生,中国明清两代由府、州、县的学府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而后某年入选为四川一知县,在任三年半即高职还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可惜没有儿子。我把他的话认真地记了下来。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宗师:明清时对提督学道,提督学政的尊称。管一省教育,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教育厅长)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
从此以后,凡遇到考试,名次都逃不出他所算定。最神奇的是,算我命中注定须领用九十一石五斗的廪生米,才能升为贡生。但当我领到七十一石米时,提学屠大人即为我呈文补贡,因此我就怀疑孔老的预言不准了,没想到,不久我补贡的呈文就被代理提学杨大人驳回。
直到1567年,宗师殷秋溟看到我的考卷,见文章写得很好,感叹地说:“这五篇论文简直就是五篇奏章啊!怎么能让这样学识渊博的读书人终老在寒窗之下呢?”于是才依县里原来的申报,正式批准我升补贡生。这时加上我之前所领的原生米粮,竟正好是九十一石五斗!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
从此我更加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相信人生的一切皆由命运注定,因而心灰意懒,淡然无求,对所谓的名利前途更是不做作妄想了。
《了凡四训》是我国自明代以来流传广泛、影响极深的一本善书,书中贯穿儒家“正心修身、自强不息”的君子之道和佛家“慈悲济世、觉悟群生”的菩萨精神,实为修身改命的宝典,令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钦服的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在读了此书后,自悔二十年光阴虚掷,于是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功盖当朝,德范后世。
【连载中……】
转载请注明来源: “寂静法师”微信公众平台 (ID:masterjijing)
关于《了凡四训》,您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