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说|原来和尚才最懂时尚
近日一篇关于时尚的小诗,火爆了朋友圈。
它颠覆了我们曾对时尚的定义。
时尚只在纽约时装周的T台上吗?
时尚只在嘎纳电影节的红毯上吗?
关于时尚,你真的懂么?
最时尚莫过和尚
有居士问:师父,你一点都不时尚。
我回答他道:
现在很流行的驴友,
千年前我们叫行脚僧,
感觉行脚僧比驴友雅气的多。
现在流行的旅游,
千年前我们叫云游,
貌似云游比旅游要自在的多。
现在流行的禅意空间,
千年前我们叫禅院,
觉得禅院比禅意空间要更有味道的多。
现在流行的复古麻衣,
千年前我们叫僧服,
一直穿到今天。
现在流行的养生吃素,
千年前我们开始了素食运动,
倡导到今天。
现在流行的异国留学,
千年前我们叫取经和弘法,
精神境界的高超要高的多。
现在流行的早睡早起健身操,
千年前我们叫晨钟暮鼓悟佛道,
养生养心皆具足。
现在流行的瑜伽静心,
千年前我们叫打坐参禅,
究竟修学最高妙。
师父们从两千年前一直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一直站在时尚的最前沿。
师父是最时尚的,时时刻刻都是和尚,
简称时尚。
修行还是你心目中古老而乏味的样子吗?可原本“时尚”的修行,却被我们一些人修成了这八种“神经病”。
病友一煞有介事型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菩萨。就连放生回来嘴里也说的是:今天放了十只鸟菩萨,十条鱼菩萨……但是,无论是谁一旦说了几句他不爱听的话,脸马上沉下来,心情不好时,别说顶礼了,别说什么“菩萨”,就连“僧宝”他都给你顶嘴回去。
张口闭口就是这世界没什么好留恋的,我什么都不管就念佛了,我已经活够了,只求往生西方…… 于是工作也不上心,对家人也有一搭无一搭,成天要给阿弥陀佛“打电话”,说是要让佛感受到自己往生净土的决心。而对净土的理解,却仅止于“黄金铺地”,“但受诸乐”,“死后才能去”等这些关键词上,对净土的真实意义却一无所知。
看到别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且成绩斐然,便不以为然地说:“梦里造梦罢了,不知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再努力有什么用?”似乎只有他自己吊儿郎当,混日子才是看破放下的大智慧。
说是自己学佛多年,但只要涉及到自己的一丁点利益,就寸步不让,还偏说:我其实不在乎这点小利益,但我不能纵容对方的贪欲,那才是真造孽。佛教讲自利利他,自己日子都过不富裕,我拿什么去告诉人家学佛能福慧双修?”
喜欢朝拜各处佛教圣地,收集各种佛像念珠,且对云彩、光线特别敏感。“看,这是我在五台山拍的照片,这头顶的晚霞,活脱脱是一朵朵莲花的形状,再看旁边这两道‘佛光’太殊胜了,顶礼文殊菩萨。”或者是“明天某某大法师要到某地讲经”。
每日持咒,诵经不断,自称法喜充满。但放下经书去趟菜市场,都能和小贩斤斤计较一个小时再回来。特别喜欢按照自己理解的经文意思教训人,但除了常读的那几段以外,其实对经典从未深入。
喜欢参加放生,却对自然环境是否合适放生从不做深入研究。更有甚者,有“生”就放,管它是毒蛇还是老鼠。
不厌其烦地劝别人吃素,看到别人吃肉编郑重的宣布人家要下地狱。可是对别人做的素菜素食挑三拣四,对色香味要求极高。
修行就是修我们的思想、言论、行为这三个方面。无论出家在家,都要做的,都要修行。所谓修行,就是修改和改正我们每个人错误的、不正确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先做一个好人,在做好人的基础上,才能谈到修行,谈到出离六道轮回了脱生死。否则,修行只是一句空话。
作为一个在家人要如何得到生命的解脱?那就需要修行。作为一个在家人,我觉得最好的修行的地方就是你们的家。如果你能够把你的家当成修行的场所,那你就是非常有修行了。
学佛,就是学习佛陀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佛陀对待人事物的做法,前者是见解,后者是行持。在见解上,要寻找善师、听闻佛法,并思维消化;在行持上,要按照五戒十善的标准在生活中力行。
当我们真正建立了信仰,极乐世界就在我们心中,当我们真正开始信仰佛的时候,佛就在我们心中。当我们明白了,一个人真实生活的世界是精神世界,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世界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想要一切必须回归到精神世界,所以,我们必须庄严我们的精神世界。等我们的精神世界庄严了,那我们的生命自然就美好。即使没有多少地位、学问和钱财,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快乐、幸福。
问问自己
将你的答案留言给我们哦!
《奇异博士》最大的奇异:美漫引发的一场哲学、佛学、科学的思考!
52秒,10个亿!6分58秒,马云提前完成王健林的100个小目标!要上天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