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与我国重点农业产业走向

于爱芝;  杨敏;1-8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及其评价

李怡;  柯杰升;9-21

 

农户感知视角下的科技扶贫减贫绩效

郎亮明;  陆迁;22-37

 

经济与管理

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李者聪;38-49

 

农户特征、外部环境与科学施肥

周曙东;  李幸子;50-58

 

后临储制度下玉米价格风险管控

王劲雨;  陈盛伟;59-70

 

农民问题

农民工就业政策量化评价

王霆;  刘玉;71-83

 

心理健康与进城农民工的多维贫困

吴丽娟;  罗淳;84-95

 

大众媒介下乡与农村青年私人生活意识变迁

陈瑞华;96-104

 

城乡社会

乡村振兴与健康乡村研究述评

许源源;  王琎;105-117

 

信息技术与乡村创业组织的创新实践

潘峰;118-130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能人治村

崔盼盼;131-140



中美贸易摩擦与我国重点农业产业走向

于爱芝  杨敏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并实施,但双边经贸关系未来走向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鉴于前期我国战略选择对美国农业形成的一定冲击,以及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具有较强互补性的事实,中美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共同努力推进第一阶段协议的实施。随着协议的顺利实施,我国将大幅增加自美大豆、猪肉、棉花等产品进口,弥补国内供需缺口的同时也会对国内相关产业带来较大竞争压力。放眼未来,中美双方在补贴、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分歧使两国关系难以回到贸易摩擦前的状态,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可能性较小。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拓展进口渠道,把握采购时点,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农产品供应;同时农业生产要增加科技投入,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提升竞争优势。

关键词:中美关系;经贸协议;农产品贸易;农业生产;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及其评价

李怡  柯杰升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围绕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在何种程度上减缓贫困"的争论性议题,从2950篇相关研究中筛选出159篇实证研究样本文献,提取531个效应值,运用Meta Analysis系统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其结构和路径。采取FAT-PET-PEESE策略的计量结果显示:扶贫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和降低贫困发生率总体上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增收效应接近中等程度,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则相对较弱;从结构上看,减贫力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搬迁扶贫、社保扶贫和生态扶贫。此外,贫困人口的行为能力差异被证明是减贫效应的可能作用路径。新时期扶贫政策应保持基本的连续性,政策实施应以强化农民反贫困能力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财政扶贫;贫困发生率;减贫效应;增收效应;相对贫困;

 

农户感知视角下的科技扶贫减贫绩效

郎亮明1,2  陆迁1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

摘要:利用陕西省科技扶贫重点县域821份农户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扶贫科技资源供给对农户减贫感知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扶贫主体形象与制度信任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作用与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扶贫科技资源供给特征优化整体上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减贫感知绩效,其中匹配性、可得性与多样性特征对减贫感知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覆盖面特征不具有显著影响;扶贫主体形象在扶贫资源供给特征与农户减贫感知绩效之间发挥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制度信任在扶贫主体形象的中介作用中具有积极的调节效应,即农户对相关扶贫政策信任程度越高,扶贫主体形象改善对农户减贫感知绩效的正向影响就越强。

关键词:科技扶贫;减贫感知;扶贫主体形象;制度信任;

 

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李者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摘要:采用新冠疫情期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疫情期间轻资产运营、公司治理和金融资产配置对公司价值维护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轻资产运营能够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对公司价值具有正向作用,其中,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受到疫情的冲击越严重;公司持有金融资产时,公司价值容易受到负面影响,特别是持有非流动性金融资产;国有企业持有更多金融资产时受到疫情冲击较为严重。

关键词:公共危机;新冠肺炎;企业运营;金融资产;公司价值;股权集中度;

 

农户特征、外部环境与科学施肥

周曙东  李幸子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构建农户科学施肥行为的分析框架,基于全国17个省596户花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农户特征、外部环境对农户科学施肥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户特征及市场环境对农户科学施肥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农户特征及市场环境能够决定的科学施肥行为适用市场主导、自下而上的"拉动"模式,与这种影响路径匹配的是经营性运行机制;政策环境对农户科学施肥行为存在显著影响,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诱使农户产生的科学施肥行为适用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与这种影响路径匹配的是公益性运行机制;文化程度、种植规模和种植经验是显著影响农户施用新型肥料产品和采纳新型施肥技术的共性因素。提出加强公益类农技推广系统的能力建设,健全平台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维护和规范肥料市场秩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出;农户特征;外部环境;科学施肥;环境污染;

 

后临储制度下玉米价格风险管控

王劲雨  陈盛伟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

摘要:分析与评价玉米价格风险管控现状,基于生产者和加工企业利益共赢为出发点,利用延期点价,促进农业和工业的有效融合;基于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利益协同、促进交易为出发点,利用基差交易,规避基差风险,促进商品因素(现货)和金融因素(期货)有效融合;基于加工企业管控价格风险的需要,利用玉米和淀粉基差、生产成本数据、副产品收入等,建立"价格-损益"管控模型,实现加工企业在决策玉米采购时,就能够预判经营的风险状况。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业产业;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风险管控;

 

农民工就业政策量化评价

王霆  刘玉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摘要:运用文本挖掘法对2015—2020年18项促进农民工就业政策进行高频词提取,构建了由10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PMC指数模型对农民工就业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18项政策重点关注的领域集中于服务、保障、发展、企业和创业等方面,其中17项政策的评价结果是可接受级和优秀级,占比94.44%,说明当前绝大部分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工就业。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2项可接受级政策和1项得分最低的政策,通过绘制PMC曲面图分析其改进方向,认为各级政府在制定农民工就业政策时要体现短期目标和长效机制相结合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激励约束作用,并且不断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工资收入保障等内容以增强其政策效用。

关键词:就业政策;农民工市民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

 

心理健康与进城农民工的多维贫困

吴丽娟  罗淳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基于CGSS2017年度数据,利用A-F测度方法对比分析了进城农民工与原居地农民在教育、健康、资产、社保、融入等五个维度的不同贫困特征,创新性地引入心理作用机制,探讨个体心理健康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对比原居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的多维贫困问题更加严峻,贫困群体内的不平等程度更为严重;心理健康是影响进城农民工多维贫困的重要因素;主观能动性在心理健康作用于多维贫困的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心理扶贫将更为重要和迫切,建立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扶贫工作机制,由疏导帮扶转为提前预防,增进农民工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多维贫困;心理健康;城市融入;精准扶贫;

 

大众媒介下乡与农村青年私人生活意识变迁

陈瑞华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摘要:对农村青年私人生活的调试与改造是国家重塑乡村社会以期实现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个人主体性建构要素,私人生活在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形态及其文化模式下往往隐而不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社会改造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使私人生活从农村青年的传统关系网络剥离,并将其纳入国家管理变得愈加重要。在建构农村青年私人生活的诸多要素中,大众媒介扮演着关键角色。早期大众媒介多以权力中介化的角色与功能而存在,随着大众媒介日渐嵌入农村青年日常生活与交往场景,媒介化成为大众媒介影响青年私人生活的核心机制。正是这个过程使农村青年私人生活实践经验及其意识发生变化,同时改变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关系。

关键词:大众媒介;私人生活;公共生活;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与健康乡村研究述评

许源源1,2  王琎1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 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摘要:以CNKI数据库中的311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以及Web Of Science平台中的716篇核心合集库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5.6.R2软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发现既有健康乡村研究文献的主要议题有乡村居民个体健康影响因素、乡村中的特殊群体健康、乡村健康风险与健康保障三个方面,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在议题设置阶段上有些许差别。进一步分析可知,国内研究将集中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相关重点议题有:"大健康"理念下的健康乡村研究、健康乡村政策研究、健康乡村韧性度提升研究、数字化健康乡村研究。

关键词:健康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政策;文献计量法;

 

信息技术与乡村创业组织的创新实践

潘峰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教育与民生学院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通过新兴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组织关系,形成家庭网店、代工合作社和一体化企业三类新创组织。借鉴制度创业理论,以互动建构为分析框架,延续"差序格局"的研究路径,探讨新生代农民如何运用乡土的关系策略进行创业组织的创新实践。关系策略的实施立足于新生代农民的自我建构,依托"推己及人"的传统伦理进行关系外推和关系内聚的双向运动,实现对组织内文化性和工具性张力的商榷,并逐渐形成共生的创业生态群。这一双向运动表现为:一方面以"己"为中心不断"外推",将传统"仁爱"情感作为"圈化"动力;另一方面将"己-人"作为判断自我与他者关系亲疏的依据,融合互认因素,建构"自己人"的共同意识。关系策略推动"互联网+"创业组织逐级演进,促使技术更迭并形成组织规模上差异化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创业组织;新生代农民;社会关系;组织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能人治村

崔盼盼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确立,村庄社会发展导向日益强烈,资源匮乏型地区的村治主体发生了新一轮的精英更替,能人治村广泛兴起。调研发现,能人治村是基层政权在强发展导向和发展诉求与弱发展能力之间的张力中寻求出路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与后税费时期中西部地区的中农治村和发达地区的富人治村不同的是,能人治村具有发展性、社会性和行政性的特点。能人自身的资源禀赋、村社内部的信任资源与乡村互惠的关系结构构成了能人治村的发展能力、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但资源匮乏型地区的能人治村也带来了一些意外后果,表现为发展型村级债务的形成、基层微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村庄之间的分化加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准确定位村庄发展的目标,积极引导和规范村治主体的行为。

关键词:乡村振兴;能人治村;基层治理;村治主体;


——END

本文内容源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相关阅读:

  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目录

  2. 《中国农村经济》2021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3. 《中国农村观察》2021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提要【转】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5.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转】


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编辑排版:郭姜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