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本期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


农民生计与保障

庭政治视角下的农村“女儿养老”及其形成机制

李永萍;1-10

 

资本下乡与小农户农业收入稳定性研究——兼论农村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望超凡;11-21

 

家庭政治转型视角下城郊村年轻人离婚实践与现代化调适

班涛;22-31


乡村治理现代化

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机制构建、内在张力与优化向度

张明皓;豆书龙;32-41

 

乡村弹性化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三重维度——基于“国家-社会”关系历史演进的考量

孙强强;李华胤;42-51

 

农村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集体经营机制:类型与比较——基于村庄治理能力的视角

杜鹏;52-63

 

嵌入性干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基于甘肃城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阐释

 卢青青;64-73

 

科技下乡的社会基础——以Y省J村柑橘品种改造过程为例

唐伟;74-84


土地问题

新时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模式研究:基于交易费用视角

黄砺;姚钰洁;85-94


农户借贷与资本投入——土地流转的影响

 徐忠;95-107

 

“规模实现”抑或“技术耗散”:地权稳定如何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耿鹏鹏;108-120

 

农业经济

外出务工经历、制度约束与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

唐林;罗小锋;余威震;121-132    

 

社会规范、经济激励与农户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为

 李成龙;张倩;周宏;133-142

 

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644家粮食类家庭农场面板数据

来晓东;杜志雄;郜亮亮;143-154

 

互联网使用能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吗?——以陕冀鲁三省蔬菜种植户为例

闫迪;郑少锋;155-166

 

 

家庭政治视角下的农村“女儿养老”及其形成机制

李永萍

摘要:女儿养老在当前农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立足于家庭政治的研究视野,分析家庭结构压力下养老责任分配的转变逻辑,认为女儿养老是家庭成员之间围绕如何分配养老责任发生博弈和互动的结果。家庭人口结构转变和家庭养老成本增加构成了女儿养老的结构压力,而女性地位提升进一步改变了养老责任的配置逻辑。女性作为儿媳和女儿的双重角色推动了女儿参与养老:作为儿媳的女性在家庭政治中占据主导权,她们敢于主动提出让丈夫的姐妹参与养老以分担自己的养老压力;而作为女儿的女性在婆家地位的提升,为她们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奠定了重要基础。转型期农村社会开始出现儿子和女儿共同参与赡养父母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女儿养老适应了人口结构转变以及养老成本增加背景下的家庭养老需求,丰富和拓展了家庭养老的意涵,强化了家庭养老模式的适应性。

关键词:女儿养老; 家庭转型; 家庭政治; 女性地位; 养老成本;

 

资本下乡与小农户农业收入稳定性研究——兼论农村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望超凡

摘要:如何理解资本下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本研究的问题意识所在。实地研究发现,资本下乡具有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的积极效果,但是也会造成农村产业中的高附加值环节被工商资本垄断的意外后果,进而导致农村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经济互动溢出熟人社会,从社会交往模式转变为纯粹的市场交易模式。在市场交易模式下,村庄内部的熟人社会网络为小农户营造的保护型结构面临瓦解,进而削弱小农户应对农业生产中各种风险的能力,其农业收入的稳定性也会随之弱化。农业收入稳定性弱化将导致农村无法正常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继而诱发新的社会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应谨慎选择农村产业的振兴路径,多鼓励本土精英自主创业发展经营农村产业,并由政府为其建立制度性融资渠道,实现他们与外部资源的有效连接,从而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持小农户农业收入的稳定性。

关键词:资本下乡;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农村经济; 小农户;

 

家庭政治转型视角下城郊村年轻人离婚实践与现代化调适

班涛

摘要:社会转型期城郊村年轻人离婚不断增多,文章将此现象置于家庭政治转型视角下进行解读。城郊村年轻人离婚实践呈婚姻存续时间短、生活摩擦增多、离婚由女性提出居多的特征。随着家庭政治转型到夫妻核心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领域,女性在婚姻中的主动性增强,她们努力构建去性别化的家庭角色分工并积极增进亲密情感,而夫妻间生活摩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男性转变观念滞后与女性要求之间出现错位,当矛盾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诱发婚姻解体。女性进一步以退出婚姻与再婚为策略来构建新的择偶标准,并以此对男性进行筛选,进而推动男性调适观念以实现婚姻家庭的现代化发展。由女性推动的家庭政治转型撬动了婚姻家庭的系统变革,城郊村农民婚姻家庭向现代的转型依托于由个体独立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现代化观念不断渗入与新居制所构成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与空间基础。

关键词:城郊村; 年轻人离婚; 家庭政治转型; 生活政治; 婚姻家庭现代化;

 

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机制构建、内在张力与优化向度

张明皓 豆书龙

摘要:"三治结合"已经成为国家权威认可和基层社会日益呼唤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及组织特性使基层党建成为"三治结合"的引领主体。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机制构建的前提是党建与乡村治理结成主辅协作结构,机制构建的内容包括党建在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分"领域的引领机制以及"合"领域的统筹调控机制。党建引领"三治结合"的内在张力产生于党建与乡村治理的结构性割裂,党建引领未能正确处理与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的分合关系。为突破党建引领"三治结合"的内在张力,需强化党建与乡村治理的互构联结,从"分""合"两个层面构筑党建引领"三治结合"的优化路径。党建引领"三治结合"不仅具有充实基层党建执政权威性和合法性基础的制度优势,而且更为反思西方治理范式开启理论自觉,为构建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理论开拓思路。

关键词:党建引领; 三治结合; 乡村治理;

 

乡村弹性化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三重维度——基于“国家-社会”关系历史演进的考量

孙强强 李华胤

摘要:"国家-社会"关系是理解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分析框架,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经历了"弱国家-强社会"的简约治理、"强国家-弱社会"的全能治理和"强国家-较弱社会"威权治理的变迁。其主要特征是国家权力逐渐增强,乡村社会权威逐渐衰弱;国家精英话语主导,乡村大众话语式微;国家正式制度逐渐完善,乡村非正式制度边缘化,导致国家和乡村社会关系呈现周期性矛盾和冲突。为突破传统国家和社会二元对立关系,构建国家和乡村社会共同发展、彼此合作的新型模式,尝试提出乡村弹性化治理,并基于权力、话语和制度三个维度阐释乡村弹性化治理的内涵。同时从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弹性建设、家户公共话语体系的构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耦合三方面探索如何实现乡村弹性化治理,进而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提供一种选择。

关键词:弹性化治理; 国家-社会; 基础性权力; 公共话语体系; 非正式制度;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集体经营机制:类型与比较——基于村庄治理能力的视角

杜鹏

摘要:经营性是集体的实践内核,反映了集体的能动性和适应性。基于"统分结合"与"政经合一"的实践属性及其要素配置,经营性集体的实践形态大致可划分为福利化集体、公司化集体、动员性集体和服务性集体等四种理想类型。集体经营的能动性实践再生产了集体的治理结构,从而突破了集体土地制度的产权界定。对四种经营类型的比较分析发现,经济导向的集体经营模式可能消解农民与集体的政治关联,强化农民与集体的对立,导致集体经营的"经济陷阱",抑制了村庄治理能力。政治导向的集体经营则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实践面向,从而免于陷入集体经济资源本身的竞争和分配,促进了村庄治理能力的持续生成。可见,村庄治理能力并不能简单还原为集体经济资源的多少。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集体经营不应局限于发展集体经济的层次,还应着眼于激发集体的政治活力,以村社集体的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集体经营; 乡村振兴; 类型比较; 集体经济; 治理能力;

 

嵌入性干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基于甘肃城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阐释

卢青青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成为产业兴旺的必要路径。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政府干预,研究发现政府的嵌入性干预能有效破解"诺思悖论"。具体而言,产品价格的相对下降与技术的革新推广催生出农业发展的内生性需求,但小农经济的滞后性与家庭本位的避险行为阻滞了农业发展的自发变迁,需要诉诸政府干预。地方政府的嵌入性干预以行政包干制为依托,嵌入契合本土需求的社会经济结构,通过行政与技术、社会和市场多元体系的互动与再造,激活农户自主发展的内生性力量,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此种以发展为效度、以嵌入为限度的嵌入性干预模式破解了"诺思悖论",同时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发展; 嵌入性干预;政府行为; 小农经济; 诺思悖论;

 

科技下乡的社会基础——以Y省J村柑橘品种改造过程为例

唐伟

摘要:科技下乡对促进中国农村科技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农民对科技的接受被视为一种被动现象;对农民主动现代化现象的分析,虽然看到政府与农民主动"合谋"的一面,但却忽视了农民接受现代化科学技术背后的社会基础。对Y省J村柑橘品种改造过程的研究表明,在科技下乡过程中,地方政府向农民推广新品种,除了看到农民的主动因素,还必须将推广新品种与农村农民精英带头、本土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亲情伦理支持等社会基础有效结合起来。由此,科技下乡才能获得成功。而农民实践性的学习范式,传统、现代的非本质区分以及亲情伦理的继续存在,是地方性社会基础得以介入的主要原因。科技下乡要获得进一步成功,还必须改变下乡科技人员的知识传播态度,尊重、提炼与利用各种乡土社会的机制。

关键词:科技下乡; 技术传播; 地方性因素; 社会维度;

 

新时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模式研究:基于交易费用视角

黄砺 姚钰洁

摘要:打破地类限制、创设综合地类、扩大入市范围、统筹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宅基地入市,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先后出现了湄潭县的"分割登记"模式、义乌市的"集地券"模式与佛山市南海区的"土地整备"模式等推进宅基地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入市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本文在"交易-关键交易属性-交易费用-治理结构选择"的分析框架下,选择区位条件、成本-收益不确定性、交易规模、交易主体数量、交易主体异质性和交易频率等六个关键交易属性,分析了上述三种入市模式各自的适用条件。研究结论表明,上述三种入市模式都是从自身的特定条件出发,为了最小化交易费用而选取的模式;各个入市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其各自适用的条件有所不同。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入市模式。

关键词:“三块地”改革;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模式; 交易费用;

 

农户借贷与资本投入——土地流转的影响

徐忠

摘要: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进而影响农户的借贷和资本投入。实证研究表明土地流转不仅提高了农户借贷的概率,而且还让农户获得了更多的贷款,进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水平。研究证明,农户的生产性资本投入主要来源于短期贷款,而非长期贷款,长期贷款的一个主要投向是农户的教育支出;研究还发现农户贷款期限长短与贷款投向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当农户既有农业资金需求,又有非农资金需求时,农户既可能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也可能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促进非正规信贷发展,实行精准的低利率贷款政策,进一步完善合作社职能,提高农业补贴水平,关注农民健康和医疗保障问题,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以促进农户借贷和提高资本投入。

关键词:土地流转; 农户借贷; 资本投入; 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

 

“规模实现”抑或“技术耗散”:地权稳定如何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耿鹏鹏

摘要:以往关于农地产权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大多借助地权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情景设置,忽视了效率结构层次性及其反映出的农业经营管理问题。本研究将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细分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分析地权稳定性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地权稳定性增强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户农业生产规模效率,显著抑制了纯技术效率,但对综合效率并无明确影响。(2)地权稳定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稳定地权通过增加农户农业劳动力投入提高了综合效率;通过农业投资、农地流转和劳动力投入改善了规模效率;地权稳定的投资激励与土地流转激励效应诱发了纯技术效率耗散。(3)村庄统一提供的外部农机服务会造成农业生产效率损失,规模实现情境下农户内部的农机自我服务效率强于外包服务。(4)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兼业化程度加深将显著改善农户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本文强调,稳定地权的制度实施中,全职农民并不具备与生产要素改变相匹配的农地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要素应用能力,单一的稳定地权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拔苗助长"的负面影响,而"能人"种地和农民企业家的出现也许是改善纯技术效率的良方。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 要素配置; 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外出务工经历、制度约束与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

唐林 罗小锋 余威震

摘要:引导和鼓励农户参与环境治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有效的着力点。在劳动力流动的背景下,基于"制度约束"和"主体参与"的视角,探讨外出务工经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并利用湖北省1095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①72.3%的样本农户有支付意愿,表明总体上农户环境治理的支付意愿较高。②外出务工经历、村规民约、政策约束力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对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户而言,村规民约和政策约束力对其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政策约束力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更大;对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户而言,村规民约对其环境治理支付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策约束力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政府应该为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自由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及治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加大执行力度;村集体应该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农户的参与度。

关键词:外出务工经历;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支付意愿; 环境治理;

 

社会规范、经济激励与农户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为

李成龙 张倩 周宏

摘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随意丢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如何有效促进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已成为当前乡村环境治理的工作重点。本文使用江苏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地区的数据,通过二元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分析了社会规范和经济激励对农户进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影响。研究发现,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是影响农户回收行为的重要因素;经济激励对农户的回收行为同样具有积极影响。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相比于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经济激励的作用效果更优。此外,社会规范与经济激励对农户回收行为的影响具有互补效应。本研究认为,在农业绿色化生产中,经济激励是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但社会规范的引导与约束也是必要的,提供激励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规范这一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另外,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提升农户环境责任感,使亲环境行为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社会规范; 经济激励; 农药包装废弃物; 亲环境行为;


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644家粮食类家庭农场面板数据

来晓东 杜志雄 郜亮亮

摘要: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是顺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重要表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更是稳定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粮食类农场入社行为对其收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利用2014—2015644家粮食类家庭农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类家庭农场亩均纯收入的影响作用,为了避免作物类别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本文分作物种类对农场入社行为与亩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加入合作社对玉米类家庭农场亩均纯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小麦和水稻类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对其亩均纯收入同样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使考虑到种植作物类别差异的影响,结论依然稳健。最后,为切实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益,保障未来家庭农场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政府应进一步支持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优化完善农地流转平台建设,鼓励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倡导家庭农场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等。

关键词:家庭农场; 加入合作社; 家庭农场收入;

 

互联网使用能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吗?——以陕冀鲁三省蔬菜种植户为例

闫迪 郑少锋

摘要:互联网不仅是农户收集、利用信息进行农业生产和创新的重要工具,而且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从微观层面剖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陕西省、河北省及山东省1930个农户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在考虑反事实情况的基础上,使用互联网的农户生产效率比不使用互联网的农户高7.13%。使用工具变量法检验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利用回归调整法对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生产效率的内部机制进行分解,探讨要素配置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率,结果显示:资本投入贡献率最大,土地面积和科技投入次之,劳动力投入最小。基于此,提出重视农村互联网发展,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村科技投入等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 生产效率; 要素配置;


——END

本文转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


相关阅读:

  1. 李向毅  高亦陈  段艳艳 |《农业经济问题》载文回顾与研究热点:2010—2019年【转】

  2. 《世界农业》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3. 《国际食物和农商管理评论》2020年总目录【转】

  4.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5. 重磅荐书7本 | 自科重点项目群: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研究丛书


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编辑排版:刘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