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向毅 高亦陈 段艳艳 |《农业经济问题》载文回顾与研究热点:2010—2019年【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文章图表信息量大,推荐阅读

摘要: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刊——《农业经济问题》是国际知名的农业经济学科核心期刊,创办于1980年。为纪念《农业经济问题》创刊40周年,并使读者深入认识和了解《农业经济问题》,本文基于近十年已出版的120期期刊和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期刊评价资料,运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该刊2010—2019年刊载学术论文的情况进行全景式分析。通过绘制知识图谱以更好地揭示该刊的核心作者群、核心机构群、高被引和高下载文章等信息。文章总结出该刊发文特点及6个主题研究领域的重点文献,并探讨了该刊今后的热点选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业经济问题》; 载文分析;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学术影响力;



一、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价值,在于传播出去、产生影响。学术期刊无疑是最重要、最专业、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传播渠道与交流平台。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是反映一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术成果的传播载体和驱动力量,更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成果集中展示的平台。学术期刊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办好中国学术期刊,提高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刊——《农业经济问题》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更是国际知名的农业经济学科核心期刊。该刊是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术性刊物,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陈晓玲,2005)。《农业经济问题》为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认定的17种重点期刊之一,并先后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经济学科来源期刊(1998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管理学类来源期刊(199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2003年)。


随着《农业经济问题》的不断发展与改进,该刊自创办以来获得了诸多荣誉。《农业经济问题》于1989年被评为全国农口学会系统优秀期刊,1992年分别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期刊和北京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系统全优期刊,同年还被选为中国经济类、农业经济类和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99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奖提名奖。2002年获中国农学会、中国期刊协会农业期刊分会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2006年入选农业类核心期刊,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遴选为“管理科学重要期刊(A类)”。此外,《农业经济问题》在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中入选2014、2015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6、2017、2018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该刊在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遴选活动中获2015、2016、2018年“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荣誉称号。


影响因子是判断期刊学术质量和长期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金碧辉等,2000)。如图1所示,《农业经济问题》杂志历年复合影响因子较高,且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CI(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名一直处于前两名,这充分说明了《农业经济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国内农业经济领域刊物的先锋。



对已有文献的利用和扩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朱玲,2006),本文对《农业经济问题》2010—2019年刊载的学术论文进行回顾和总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对近十年的载文进行全景式分析。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农业经济问题》,并引导新的潜在作者进行投稿,旨在为《农业经济问题》的未来发展助力,以及为中国农业经济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农业经济问题》载文的文献特征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10—2019年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上的学术论文进行系统性、全景式分析,通过绘制知识图谱以揭示该期刊的作者结构、机构分布和主题研究领域等特征,并进一步预测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刘亚伟等,2013)。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农业经济问题》期刊论文,在CNKI数据库检索范围为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检索日期为2020年5月30日,该数据用于分析该期刊核心作者群、核心机构群、高被引和高下载文章等情况。由于本文所统计的数据为检索日期当日的数据,而中国知网的数据库是实时更新的,因此本文统计的数据会存在一定的时滞。


本文对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全部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剔除会议通知、会议综述、书评等非研究性文章后,仅保留学术论文共计1776篇,用以构建统计源数据库。同时本文使用Python软件对《农业经济问题》期刊载文的被引量和下载量进行了统计,并通过Excel软件计算了作者发文量、机构发文量、载文篇幅等数据。此外,期刊的影响因子、获奖信息和期刊动态来自《农业经济问题》官网和中国知网。


(二)作者单位变更以及机构单位问题说明

据统计发现,在2010—2019年发文的核心作者中,有部分作者变更了单位,即现在的工作单位与发文时期的单位不一致。针对此项问题,本文是以作者在发文时期所在的单位作为本研究中发文机构的研究素材。同时,对于实际为同一机构的不同名称进行了必要的合并,例如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三)统计工具

本文使用到的统计工具有CiteSpace、Python、Ucinet、Netdraw和Excel等软件,其中Python用来获取文献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CiteSpace、Ucinet和Netdraw用来绘制可以呈现数据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的知识图谱。同时,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理论规律和分析方法,对《农业经济问题》载文的各项参数及前沿研究热点进行综合分析解读。


三、载文分析

本文从《农业经济问题》刊载论文的数量、篇幅、作者情况、机构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对期刊的总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进而能够揭示《农业经济问题》载文的知识结构及特征,预测未来的载文特征和研究方向(马文博等,2018)。


(一)载文数量与篇幅分析

本文对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刊发的论文进行了统计。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共出版120期(不包括增刊),刊登文献1860篇,参照段艳艳等(2015)的做法,在剔除会议通知、会议综述、书评等非研究性文章后,剩余1776篇学术论文。如图2所示,《农业经济问题》2010—2019年的年均学术载文量约178篇,2010年以来载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之后载文量开始有所增长,但各年发文量总体波动较小,因此其可以为农业经济领域研究者和期刊读者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知识交流平台。


与年均载文量的变化相比,平均载文篇幅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载文的篇均页数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从2010年的6.75页增加为2019年的10.43页。一般来说刊物所载文章篇幅与研究内容的深入呈正相关,也与研究的难度和复杂性有关,随着研究内容的深入,研究难度和复杂性普遍也会增加,学者们就需要更多的篇幅才能将一个问题讨论清楚(王善高等,2020)。页数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期刊对于论文字数的要求,按照《农业经济问题》载文体例进行粗略估计,平均每页字数在1200字左右,即以2019年的平均载文篇幅来计算,平均每篇文章12500字左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经济问题》的文章质量和期刊整体水平在稳步提高。


(二)载文作者分析

1.作者发文分析。

表1所示是《农业经济问题》2010—2019年论文作者的分布情况。2010—2019年有2643位作者(含第一、第二、第三等全部作者)在《农业经济问题》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说明《农业经济问题》期刊的作者分布十分广泛。其中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为2004人,约占75.8%,有将近1/4的作者发表了2篇或2篇以上的学术文章,这也说明《农业经济问题》不仅有大量新作者的来稿,同时也拥有一部分稳定的作者来源。

表2统计了发文量排名前35名的作者,并列出了该作者在《农业经济问题》期刊全部发文的被引数量。在2010—2019年这十年间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万宝瑞,共计发文14篇,且发文量排在前35名的作者的发文量均在5篇及以上的高水平。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农业经济问题》近十年来有着稳定的作者来源,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研究性学术论文以促进农业经济领域研究的发展。这十年间,被引总数最高的作者为罗必良,其被引量高达618。排名在前10名的作者被引量均在350以上的水平,这35名作者中陈晓华的篇均被引量最高为88.6。这10位作者的论文代表了十年间《农业经济问题》中论文的最高水平,为期刊的学术权威性提供了最好的证明。


进一步分析高发文作者发现,这35名作者中,有20名来自高校、15名来自农业部等政府部门或者农科院等科研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经济问题》是以高校学术研究为主,同时也含有近乎一半的来自政府部门或其他科研机构的研究。这表明《农业经济问题》的载文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也同样具有现实实践意义。



2.作者合作发文情况分析。

在1776篇学术论文中,独立撰写、两人合作、三人合作、四人合作、五人及以上合作的文章数依次为573篇、641篇、409篇、131篇和22篇,分别约占总论文篇数的32.2%、36.1%、23.1%、7.4%和1.2%。由此可以看出在2010—2019年间,《农业经济问题》中合著是主要的学术论文撰写方式,占比最大的是两人合作发文,四人或五人及以上的合作发文比例较低。


进一步分析作者合作发文的时间趋势,从图3可以发现,《农业经济问题》中单篇学术论文作者数的总体波动不大,每年都相对比较平衡,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数量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除2010年与2018年之外,近十年间两人合作发文的论文数均为当年最高。这表明《农业经济问题》的作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学术合作交流关系,其交流程度呈稳定且有提高的趋势。这或许是因为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学术研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愈发重要,且随着农业经济科研难度的逐步提升,需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合作研究。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本文将2010—2019年刊发在《农业经济问题》上的所有论文作者,利用SATI软件生成作者共现矩阵,并将该矩阵导入Ucinet软件,通过Netdraw软件绘制发文作者共现网络图谱,结果如图4所示。


图4中的圆圈代表作者的发文量,圆圈越大代表发文越多;作者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关联关系,连线越多代表该作者与其他作者有着越多的合作关系。从图4可以看出,近十年《农业经济问题》的作者之间连线较多,合作较为紧密。从作者共现整体网络结构来看,《农业经济问题》论文作者合作态势良好,并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合作团队。例如,以米松华、钱文荣和卢海阳等学者为核心的学术研究团队,这些团队大多来自同一机构,或者同一地区的相关机构。因此说,《农业经济问题》正是由于获得一些实力雄厚的学术研究团队长期稳定的支持,从而保证了其近十年载文的持续高学术水平。


(三)核心作者群分析

核心作者是推动期刊学术创新的骨干力量,也是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钟文娟,2012)。有效地测定出学科核心作者,有助于推动学科研究和学术期刊的发展。本文以普赖斯公式为理论基础,运用综合指数法来确定《农业经济问题》的核心作者。‍‍


1.核心作者候选人。

本文以普赖斯公式为基础进行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Nmax为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发文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量,核心作者候选人则为那些发表论文数在M篇及以上的作者。经统计,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共有2643位作者(包括署名第一、第二、第三等全部作者)。其中农业部的万宝瑞发文最多,共计发文14篇,即Nmax取值为14,求得M值约为2.8025篇,按照取整原则,那么发文量≥3篇的作者满足候选人的条件。由此得出《农业经济问题》共有264人被确定为核心作者候选人。


2.核心作者。

通过《农业经济问题》载文及被引情况统计数据库,本文统计出在2010—2019年共有264位被确定为核心作者候选人。统计结果表明,近十年间这些候选人共发文1018篇,人均发文约3.856篇;共被引频次为36432次,人均被引频次约138次。根据综合指数法来确定核心作者,相关测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钟文娟,2012):


候选人综合指数越高,其发文质量越高,综合指数≥100为核心作者。如表3所示,由综合指数法测算出《农业经济问题》2010—2019年共有98位核心作者。《农业经济问题》拥有优秀的核心作者队伍,他们支撑并保证该刊的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同时,他们也是中国农业经济领域的骨干研究力量,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表3可以看出,按照普赖斯公式计算核心作者,其中发文数量比起载文的被引总数要更为重要。在确定核心作者候选人时,排除了发文量在3篇以下的作者,而事实上有部分发文数量少的作者篇均被引量较高,因此排除了一部分发文数量少、被引量高的作者。经计算,这98名核心作者的平均发文量为3.845篇,平均被引量为247次。发文量在平均值3.845篇以上的有80人,而被引量在平均值247次以上的只有38人,这也导致了发文量指数这一项得分高的作者其综合指数也普遍更高。


(四)发文机构分析

1.发文机构分布。

发文机构是研究人员所属的机构或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学术研究群体的代名词(曹艺等,2012)。发文机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体现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倾向,是影响期刊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刊发的1776篇论文分属于1052个研究机构,涉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农业相关部门等。如表4所示,发文频次排在前10位的机构代表该刊的高产机构,共计发文457篇,约占发文总量的25.73%。发文频次最高的机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计发文91篇,约占总发文量的5.12%。发文前10位的机构中,除了排名第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其他9个都是高等院校,其中6所为农业类院校、3所为综合类院校;从二级学院来看,有6个机构的二级学院为经济管理或工商管理学院,这也进一步反映出了《农业经济问题》的载文倾向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农业问题。

2.发文机构合作。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的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图中圆圈越大表示发文量越多,连线越多代表合作越频繁。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的网络密度为0.0062,说明在《农业经济问题》发文的学术机构间存在着一定的科研合作关系。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等都与众多机构有着合作关系。此外,通过对发文机构共现图谱的分析和解读,还可以发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高校的经济管理院系和高校研究中心(研究所、研究院等)是《农业经济问题》近十年载文的主要来源机构,其研究人员学术研究能力强、投稿数量大、论文学术价值高,保证了《农业经济问题》一直以来的高学术水准与权威性,同时他们也是中国农业经济领域的核心研究群体。


四、研究领域

本文对《农业经济问题》热点研究领域的分析将从高被引、高下载文章以及关键词频次、关键词共现网络两部分进行。高被引、高下载文章代表了读者关注的研究热点,而载文的关键词频次和共现网络代表了作者的研究热点,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可以更好的发现《农业经济问题》2010—2019年间的热点研究趋势,从而揭示期刊关注的研究领域,并为将来作者写作、投稿提供借鉴。


(一)高被引和高下载文章分析

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论文乃至期刊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由期刊的学术权威性而产生的高下载量是论文高被引的基础(王頔,2020)。高被引论文对同一主题研究领域的后续研究起到了奠基和引领的重要作用,集中反映了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肖明等,2014)。


从表5可知,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中单篇文章的最高被引频次高达343次,这充分说明该刊在中国农业经济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表5可以看出,被引频次排在前20位的论文均有190次以上的高引用量。从内容上来看,和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村合作社相关的论文是被高频引用最多的论文,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经济研究领域学者们近十年关注的焦点问题;这20篇文章中有将近一半是实证文章,也体现出了目前农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很多都是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如表6所示,《农业经济问题》中的优秀文章都被多次下载,深受读者的喜爱,十年间单篇文章的最高下载量高达13353次。同时下载频次在前20位的文章的下载次数均在6400次以上的高水平。从内容上来看,与土地流转和农村合作社相关的论文有着非常高的下载量,和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农业问题论文也有较高的下载量,这说明研究者和读者十分关注这些农业领域的新兴问题,这或将成为今后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载文关键词和主题研究领域分析

关键词是对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学术论文的核心与精髓。本文参照王善高等(2020)的做法,通过对1776篇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整理进行归并处理,在去除影响因素、政策、建议、启示、对策、模式、问题等通用词后,最终得到5044个关键词,出现总频次为7741次1。如表7所示,出现频次在8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大约有73个,其中出现频次靠前的关键词有粮食安全、农民工等。这73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之和为1102次,占全部关键词出现总频次的14.24%,这73个高频关键词综合揭示了《农业经济问题》期刊近十年所关注的研究主题,而且粮食安全问题出现的频次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期刊的发文热点。



同样的,本文对所有关键词进行统计,通过SATI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并将该矩阵导入Ucinet软件,通过Netdraw软件绘制出《农业经济问题》刊发论文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圆圈越大表示出现频次越多,与其他关键词连线越多表示该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的作用越大。


为了分析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热点研究领域的时间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经最小生成树算法修剪处理后(曹艺等,2012),生成《农业经济问题》刊发论文的关键词时序知识图谱。如图7所示,从左到右为2010—2019年,连线表示先前出现的关键词在后期也有出现,修枝后仅显示部分热点关键词。


通过观察图7可以发现,《农业经济问题》的载文非常关注农业政策,反映出农业经济领域学术研究和农业政策的密切关系。例如2015年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农业经济问题》的载文中就频繁出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关键词;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这一关键词就在2018年《农业经济问题》载文中占了很大的分量。


(三)热点研究领域分析2

结合图6和图7,并分析近十年《农业经济问题》所刊发的文章,本文将其关注的研究主题归纳为6个领域,每个领域选取了被引数排名前5位的文章进行分析。这6个领域分别为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农村金融与制度创新、城镇化与城市化、农产品与农产品贸易以及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


1.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一直是近些年农业经济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在近十年刊发的1776篇论文中,标题、关键词和摘要中包含“农业现代化”的文章有114篇,说明农业现代化问题是《农业经济问题》一直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阶段,以效率有限、兼顾环保的生态农业示范阶段和高效、优质、节约、友好的现代化农业阶段,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重点。通过对农业现代化研究主题高被引文章的分析,目前中国正处于高效、优质、节约、友好的现代化农业阶段。温铁军等(2010)张士云等(2014)都借鉴了国外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经验,温铁军等(2010)指出不顾客观条件推进以大农场规模化为经验原型的“农业现代化”会造成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双重负外部性,中国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探寻新的激励和补偿机制;而张士云等(2014)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日本在农业规模化的异同,指出中国农业快速规模化的进程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政府积极政策的影响下可能会比美国和日本缩短将近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苏昕等(2014)关注了家庭农场的发展以及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强调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农业现代化要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道路的要求,应当长期坚持。万宝瑞(2015)从“互联网+”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如何成为引领“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进一步指出要通过互联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遵循农民利益导向、先试点后推广等原则。冉光和等(2011)构建了碳排放评价体系和模型预测了中国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变动水平与趋势,强调现代农业生产需要注意碳排放问题。


2.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的重要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安全的目标定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中国国务院于2019年发表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也提出四个政策主张,分别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储备应急管理、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和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作为《农业经济问题》刊发论文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有大量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部分学者研究了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现状,例如黄季焜等(2012)在全球农产品价格在大幅波动中上涨和中国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探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更多的学者研究了影响粮食安全或食品安全的因素,例如刘畅等(2011)从食品供应链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中国2001—2010年发生的1460个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认为农产品深加工环节要素施用量、人员环境卫生、包装以及初加工环节要素施用量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四个关键点。吕新业等(2013)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了总结和思考,认为耕地保护制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都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夏益国等(2015)认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强调了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未来粮食安全的中坚力量。钟甫宁(2016)从农业劳动力成本入手探讨粮食安全问题,指出近年来粮食进口增长迅速,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迅速上升,其中主要的原因来自于经济和收入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飙升,认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要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瓶颈阶段的紧张程度。


3.农村金融与制度创新。

农村金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作为一个特殊又重要的金融服务类别,一个健全健康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支持作用(肖明等,2014)。目前中国的农村金融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农村金融的发展有效支持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村金融与制度创新是该刊近十年刊发论文的热点研究主题之一,丁志国等(2011)、丁志国等(2012)丁志国等(2016)分别研究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梳理了中国农村金融的理论发展路径。这一系列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既存在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且间接效应明显高于直接效应(丁志国等,2011);农村金融的规模扩大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存在滞后效应(丁志国等,2012);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与引导、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丁志国等,2016)。吕勇斌等(2014)利用200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同样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的影响,结果同样证实农村金融规模有利于减缓贫困。肖诗顺等(2010)通过产权分析模型及经验数据,证实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具备了排他性、可分割性和一定的可转让性,同时农村土地产权的融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因此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缺乏状况。


4.城镇化与城市化。

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农业经济问题》2010—2019年刊发的有关城镇化与城市化领域的文章颇多,例如李莺莉等(2015)指出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使得乡村旅游经济模式面临着转型压力,而生态化转型就成了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导向。谢杰(2012)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入手,应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证实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一直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李尚蒲等(2012)发现现阶段的城镇化主要偏重大中城市,这样的城镇化进程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背离了城镇化的初衷,因此要实施以中心镇为主线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让农民能够更多的享受城镇化发展成果。张勇民等(2014)通过研究中国8个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运用DEA方法对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特色农业生产集约化和专业化、完善民族地区相关政策、实施特定扶持政策以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马晓河等(2010)指出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在于培育辐射全国的十大城市群,这样可以实现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分工协作和互利共赢。


5.农产品与农产品贸易。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遇到了不少的机遇与挑战,而在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已成为影响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农业经济问题》2010—2019年间发表了众多有关农产品与农产品贸易的论文。在这些文章中,很多学者关注中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和潜力,例如汤碧(2012)、何敏等(2016)李豫新等(2010),他们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来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从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两方面揭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潜力。还有学者关注农产品贸易发展中的困境,朱晶等(2018)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指出中国农业若要更加深入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就需选择更加合理的进出口贸易策略,利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赵晓飞(2012)从中国现代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提出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应该以信息化、渠道体系、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安全体系为立足点。


6.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福祉建设和政治建设,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也是乡村治理的关键环节(丁志国等,2016)。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是近十年该刊刊发论文的一个热点研究主题,并且是最近几年尤显热门的研究领域。沈费伟等(2016)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发达国家的8种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借鉴国外的乡村治理经验并结合中国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作者认为中国需要构建一种“有限政府”、农民为主体、依托农协和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刘合光(2018)强调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各参与主体积极性的重要作用,认为各方参与者,例如总设计师、人民公仆、村干部、村民、各类智囊以及其他参与者需要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陈秧分等(2018)从理论、国际和历史三个层面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和农业发展,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传统农业和特色农业这三组关系。姜长云(2018)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努力规避包括战略问题技术化、发展目标理想化、振兴方式单一化、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化和支持重点错乱化5种倾向。陈学云等(2018)指出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但目前农村三产融合度不高、提升缓慢,这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滞后有很大的关系。


五、结论与展望

《农业经济问题》以其独特的办刊风格、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高创造能力的作者群体和遍布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机构,在国内外均享有广泛的知名度。本文分析了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的载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通过CiteSpace、Python、Ucinet和Netdraw等分析软件,利用知识图谱工具,多方面剖析了其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对近十年中支撑《农业经济问题》发展的核心作者群、核心学术机构、研究主题(热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经归纳总结,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在作者群体方面,本文通过普赖斯公式和综合指数测算法确定出《农业经济问题》2010—2019年的核心作者,这些作者有较高的发文量和被引量,是《农业经济问题》学术成果输出的核心研究者,这样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是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在发文机构方面,《农业经济问题》近十年来载文的主要来源机构大多数为农业经济领域的权威机构或有较高研究水平的高校。例如,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研究水平的发文机构确保了该刊载文的持续高学术水平,使其得以保持农业经济领域权威期刊的水准。

3.在载文内容方面,本文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时序图谱的方法对2010—2019年《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包括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在内的6个热点研究领域,而且这些热点关键词的年际变化趋势符合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充分体现了《农业经济问题》在农业经济研究领域的代表性。


近十年来,《农业经济问题》作为一本学术研究型期刊,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也更加多元,不仅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提供了研究的科学支撑,更考虑到了从事农业工作的行政部门和政策研究人员的需求。其刊载的论文紧密结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不仅反映了国际农业经济研究的趋势,更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反映农业经济理论、介绍农业经济政策以及提供农业经济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为“三农”问题和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学术上的支持和实践上的指导。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迈向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因此,建设一流学术期刊是新时代科技、文化与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在“2019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提到,要全力抓好学术期刊的内容和质量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要坚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农业经济问题》作为农业经济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之一,更需要立足长远,谋篇布局。为进一步扩大其学术影响力,《农业经济问题》应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点关注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研究,整合学术资源,凝聚研究共识。一方面,应当与国际农业经济研究接轨,具备国际视野,在继续保持国内权威性的同时,增强农业经济研究的国际化;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可实践性,继续重点关注中国农业经济的政策方针和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例如“十四五”规划强调的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理念。


随着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知识创新服务业逐渐产生并逐步壮大。学术期刊作为知识创新服务业的关键一环,承载着最先进的创新成果、理论,其知识资源对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管理决策等都具有巨大价值。凝聚共识,加强协作,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问题》应提高学术期刊创新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十四五”时期农业经济学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END


编者注:

  • 本文转自:李向毅,高亦陈,段艳艳.《农业经济问题》载文回顾与研究热点:2010—2019年[J].农业技术经济,2021(02):123-140.

  • 参考文献、注释、英文摘要略,格式稍有调整

  • 如有不妥,请公众号 或 snxsac@163.com 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1.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2.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转】

  3.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4.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转】

  5. EAER综述 | 农业和应用经济学中的机器学习

  6. 会议综述 | 孙小龙 等:后疫情时代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202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转】


编辑排版:郭姜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