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转】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经济”,格式有改动,全文可知网下载
————
资源配置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农业制度安排与农业工业化进程的理论逻辑探析
......罗浩轩(4)
土地承包权退出:政策演进、内涵辨析及关键问题
......曹丹丘,周蒙(17)
“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展望、结构预测和对策思路
·......谢玲红(28)
基层农技服务供给模式的变迁与小农的技术获取困境
......孙明扬(40)
农业补贴
新时期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战略协同与差异设计
......张明,杨颖,邹小容(53)
农业补贴与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缪书超,钱龙,宋亮(62)
组织与制度
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服务功能
......郭晨光,熊学萍(75)
典型家庭农场组织化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高思涵,吴海涛(88)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与综合熵值法的联合分析
......田野,黄进,安敏(100)
国外农经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食物消费不平等的影响与路径研究——基于多元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林大燕,徐磊,朱晶,全晓云(114)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价格关联性研究——兼论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刘璐,蒋怡萱,张帮正(126)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农业制度安排与农业工业化进程的理论
逻辑探析
罗浩轩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中国农业转型背后的一般规律是什么?本文阐释了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农业制度安排演化统一于农业工业化进程的理论逻辑,认为在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沿循从劳动要素丰裕向资本要素丰裕,并最终向技术要素丰裕升级的同时,农业制度安排的重点也沿着打破城乡二元身份制度,向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土地产权制度、引导资本下乡的农业反哺制度以及满足农业需求多样化的多功能农业制度的的方向演化。二者统一于农业工业化进程,使该进程呈现出劳动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特征。政府在农业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实施超越当前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农业赶超战略”。当前中国农业制度演化具有不完整性和不彻底性,导致农业发展有越过土地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农业赶超战略”倾向,加速推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农业要素市场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农业制度安排;农业工业化;农业赶超战略;农业要素市场
土地承包权退出:政策演进、内涵辨析及关键问题
曹丹丘,周蒙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土地承包权退出是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结合政策梳理和实践归纳,本文试图剖析土地承包权退出内涵纷争的内在逻辑,总结其核心要义,以规范理论界对土地承包权退出的理解。本文认为,土地承包权退出认识纷争与制度演进阶段有关,从长远来看,土地承包权退出应该以自愿有偿为前提,以放弃土地承包权为结果,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特征。在实践层面,土地承包权退出改革试点得以推广实施的关键在于解决退出补偿资金来源问题、退出后农地利用问题和风险防范问题。为此,本文建议建立政府和市场双重支持体系下的承包权退出补偿机制、建立整合土地和完善交易平台基础上的承包权退出利用机制、建立多措并举的承包权退出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承包权退出;制度变迁;内涵特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
形势展望、结构预测和对策思路
谢玲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期,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供给层面,农村劳动力的规模、结构和意愿显著变化。需求层面,全球化巨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就业红利减少的风险,城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可能导致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农村就业承载力和就业空间也迎来调整。综合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态势,预计“十四五”末,我国农村劳动人口总量达到2.59亿人,其中需要转移就业1.16亿~1.48亿人。虽然就业总体压力有所缓解,但要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十四五”要着力解决好三大问题,一是延续出口部门在全球化中的就业红利,二是疏通立足国内大循环的城镇转移就业渠道,三是释放农业农村内部就地就近就业潜能。
关键词:“十四五”;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外出转移就业
基层农技服务供给模式的变迁与小农的技术获取困境
孙明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在农业转型的背景下,小农户存在修正既有生产方式和获取日常性生产指导的技术刚需。但基层农技服务供给却呈现了“行政上移与市场主导”的双重特征。农业部门不再建设基层服务力量,县级提供的公益性技术服务以回应国家农业政策导向为核心,而彻底偏离了农民的生产技术需求。以技术为辅助性销售手段的农资经销体系成为了乡村社会的技术主导。这种以“卖货”为核心的技术供给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民的技术服务资源,却加剧了小农户的技术获取困境,并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方式:技术服务的极度碎片化使得农民生产过程中技术与技术、技术与实践之间的协调性极差;技术供给内容异化不断提高生产资料成本和生产难度;更为重要的是农资经销体系的转型使得小农户进一步被农技服务市场边缘化。因而,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迫切需要廓清行政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功能,并建设有效的乡村服务力量,以保证小农户与农业技术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农业转型;农业技术服务;农资市场;小农生产
新时期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战略协同与差异设计
张明,杨颖,邹小容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摘要:本研究在梳理新时期中国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政策体系存在的政策主体多元且程序繁琐、补贴标准偏低且范围偏窄以及补贴依据不合理且对象错位等问题。针对新形势,本文提出了粮食补贴政策与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农业市场化、农业规模化、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开放型农业等战略的协同布局;并且,本文提出了新时期粮食补贴政策的差异设计方案,包括试行粮食金融化分层补贴、构建粮食加工分类补贴、推行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补贴政策的差异设计。
关键词:粮食补贴政策;战略协同;差异设计
农业补贴与农村家庭非农创业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缪书超,钱龙,宋亮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
摘要: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和2015年两轮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补贴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比“雇佣他人”型家庭非农创业,农业补贴对“包含自雇”型家庭非农创业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农业补贴对家庭非农创业的负向影响仍具有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家庭获得农业补贴金额每增加1%,选择非农创业的概率会降低6.42%,农业补贴对中青年家庭和粮食主产区家庭非农创业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补贴对家庭非农创业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土地流出和家庭非农就业,促进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从而改变了家庭的农业生产决策,降低了家庭选择非农创业的概率。
关键词:农业补贴;非农创业;土地流转
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服务功能
郭晨光,熊学萍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历经30年探索实践,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做出显著贡献。其通过提升价格发现效率、丰富风险管理手段、创新业务模式和品种等方式,对内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规范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对外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定价权。但中国与美国等国际成熟市场存在明显差距,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并且中国面临农产品期货发展不充分、国际化程度不高、区域农产品市场规模小、“保险+期货”等模式有待深化等问题。农产品期货市场要通过巩固市场发展基础、创新农业服务机制、增加特色新品种供给、完善现有保障模式、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期货市场;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典型家庭农场组织化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高思涵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吴海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仍属于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模式,粮食安全缺乏可持续性。研究不同规模下不同组织形式的家庭农场生产效率,有助于揭示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中通过转变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径。本文利用湖北武汉、安徽郎溪等地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比较纯种植与种养结合两类典型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水稻生产效率差异,并探讨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水稻的适度经营规模。结果显示,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水稻生产效率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论是全要素生产率、水稻生产效率还是要素投入效率,种养结合农场总体高于纯种植农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种养结合农场中合理组织化对水稻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超过了纯种植农场中的专业化作用,其具有高单产、少物耗、轻污染、低成本、抗风险等优点,充分符合国家的“藏粮于技”战略,应受到积极鼓励和广泛推广。经营规模扩张对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的影响作用较为复杂,并不完全是线性的,应基于家庭和生产实际,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关键词: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经营规模;组织化程度;种养结合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评价
——基于超效率DEA与综合熵值法的联合分析
田野,黄进,安敏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综合提高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和农业服务的发展效率。本文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农业数据,从农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三维角度利用超效率DEA模型进行效率测度,并使用综合熵值法对各省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各省份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效率不具备三维一致性,生产效率高的地区例如东北地区,其经营和服务效率较低;从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来看,传统的平原地区例如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平原,并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超前的地区;配套环境好、机械化程度高且精耕细作的地区在考虑市场经营和资源技术服务效率后,其综合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超效率DEA;综合熵值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食物消费不平等的影响与路径研究
——基于多元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林大燕
(南京大学商学院)
徐磊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晶,全晓云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均食物消费量不断提高,但食物消费不平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本文基于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引入价格和收入两个中介变量,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通过多元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食物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不仅可通过提高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以及降低物价两条路径显著抑制中国食物消费不平等,而且对中国食物消费不平等存在着直接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食物消费不平等;贸易自由化;中介效应;价格;收入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价格关联性研究
——兼论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刘璐,蒋怡萱,张帮正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溢出网络方法及2010—2018年大豆、小麦、玉米月度价格数据,实证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农产品价格的多维关联特征,并着重探讨中美贸易战对该价格关联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总体而言,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小麦、玉米价格存在较强关联性,大豆价格关联性较弱,且关联程度在全球供给冲击和A股股灾期间显著上升;(2)中国主要是沿线国家大豆和玉米价格净溢出的接受者,2016年6月由小麦价格净溢出的接受者转变为传递者;(3)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农产品价格关联性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与黑海地区及巴基斯坦间的关联度较高;(4)中美贸易摩擦促使中国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合作,从而增强了彼此间的农产品价格关联程度。
关键词:价格关联性;农产品;一带一路;中美贸易摩擦;中国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经济”,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
https://mp.weixin.qq.com/s/g5J576L-Q9IqkpKy8rMmLg
相关阅读:
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