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Editor's Note

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农业经济 Author nyjjwt

土地问题

城乡经济循环下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

......冯淑怡,鲁力翡,王博(4)

有效利用农村宅基地

——基于山西省吕梁市调研的理论和政策分析......陆铭,贾宁,郑怡林(13)

宅基地使用权多种实现形式的思考

......胡向东,刘静,刘爽(25)

福利分配、市场发育与宅基地面积扩张

......田传浩,彭信添(33)

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绩效与改革

——基于权利开放与封闭的视角......张清勇,杜辉,仲济香(46)


贫困问题

相对贫困治理中的金融扶贫创新研究

......王韧,何正达,郭晓鸣,骆希(59)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瞄准与偏离研究

......郭韦杉,李国平,李治(71)

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效应及模式比较研究

......朱红根,宋成校(83)

脱贫有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吗

......程玲莎,章合杰(99)


其他

新时代乡贤治村的嵌入逻辑与现实检验:双案例对照

......高静,龚燕玲,武彤(110)

家庭农场的传承障碍及支持政策研究

——基于山东省的微观数据和案例分析......陈金兰,王士海,胡继连(121)


国外农经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水果出口增长分析

——基于三元边际的视角......彭世广,周应恒(132)


城乡经济循环下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

冯淑怡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

鲁力翡,王博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不仅是我国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更是打通城乡经济循环梗阻、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解锁点。对此,本文立足于新发展格局的城乡经济循环背景,深入解析城乡经济循环的内涵及其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要求,并通过梳理现行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重点探讨城乡经济循环下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循环的堵点在于农村,其畅通要点在于以宅基地为抓手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对此,建议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做好乡村地区规划工作、适度放宽宅基地用途管制,明晰宅基地产权主体、赋予宅基地更加完整的权能,建立健全宅基地市场、规范完善宅基地市场规则,强化相关配套制度等,以此弥补城乡发展空间割裂、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进而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真正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城乡经济循环;宅基地制度改革


有效利用农村宅基地

——基于山西省吕梁市调研的理论和政策分析

陆铭,贾宁,郑怡林(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而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宅基地的有效利用,既是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乡村、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利的有效手段。进行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宅基地产权性质,清晰界定产权主体和权利,纠正宅基地等同于社会保障的认识误区,充分考虑地理与产业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决定土地退出和利用形式。本文在调研山西省吕梁市具有代表性的村庄的基础上,提出应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情况,实施差异化的盘活宅基地的政策。将闲置宅基地用于各种农业用途的,均视为建设用地调减。在高效利用农村宅基地基础上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交易。关键词:宅基地有效利用;区域发展;产权性质;建设用地指标

宅基地使用权多种实现形式的思考

胡向东,刘静,刘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近年来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与非常规取得现象普遍存在,反映出农村宅基地的资源错配与管制失效,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多种实现形式是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重点方向。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将当前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行使主体归类整理为常规使用主体和非常规使用主体,并进一步将常规主体分为原始取得主体和继受取得主体,将非常规主体分为交易流转型主体和租赁流转型主体,详细厘清每种使用主体的宅基地使用和确权情况、翻改扩建房屋权限、社会影响等问题。本研究认为农村宅基地兼具居住保障价值和财产收益价值双重价值属性,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其双重价值属性,尤其是财产收益价值正在不断显化,深入探索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在保障农村居民基本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多种实现方式,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释放宅基地内在价值,促进城乡融通联动发展。

关键词:宅基地;使用主体;三权分置


福利分配、市场发育与宅基地面积扩张

田传浩,彭信添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2011年浙江、湖北和陕西三省54个村庄和1134个农户的微观数据分析表明,目前无偿分配、无偿使用和缺乏退出机制的宅基地制度是农户宅基地面积扩张的制度基础。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农房(含其下宅基地)市场的发育增加了农户扩大占地的激励,农房(含其下宅基地)市场越活跃,农户的宅基地占地面积就越大,一户多宅的可能性也越高。在实施了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制度的村庄,农户一户多宅的可能性更高。在有农房(含其下宅基地)市场的村庄,村干部和富裕家庭一户多宅的可能性更高,宅基地面积也更大。

关键词:农村蔓延;宅基地;农村住房市场


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绩效与改革

——基于权利开放与封闭的视角

张清勇,杜辉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仲济香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摘要: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将为乡村转型和乡村振兴提供活力。本文从权利开放与封闭的视角入手,讨论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变迁、绩效与改革前景;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由权利开放到趋向封闭的变迁,宅基地的合法初始取得主体、宅基地的流转以及用地和数量上都受到日益严格的限制;日趋封闭的宅基地制度不能适应新情况,存在超占限不住、应批批不了、免费给不起、流转刹不停、违法管不好、数量控不下以及闲置资产不流动等突出问题,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都受到极大损失;十八大以来我国迈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质性步伐,总体朝着“走出权利封闭、走向权利开放”的方向发展,下一步的改革应有序加大权利开放的步伐,着重显化宅基地的财产功能。

关键词:宅基地;制度变迁;制度绩效;权利开放




相对贫困治理中的金融扶贫创新研究

王韧,何正达(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骆希(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2020年之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新阶段。金融扶贫在绝对贫困治理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门槛效应制约、基础设施不完善、供给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制度保障有缺口等挑战。我国贫困基本态势的转变对金融扶贫创新提出新的需求,相对贫困治理阶段金融扶贫应进一步聚焦于改善农村脱贫生计环境、拓展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动行政式主导扶贫向市场化脱贫转变、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为此,本文提出应以转变治理方略,重构扶贫格局为逻辑架构,以探索动态识别标准、有序瞄准目标、再造金融体系为主要路径,通过完善相对贫困治理阶段金融扶贫制度的顶层设计、推进保险保障与金融赋能减贫的双轮驱动、强化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激励等举措实现以金融扶贫促进相对贫困治理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贫困治理;相对贫困;金融扶贫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瞄准与偏离研究

郭韦杉,李国平(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李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即、扶贫重点由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背景下,本文利用深度贫困地区陕西省J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瞄准与偏离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已脱贫人口的相对贫困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建档立卡的政策安排在贫困识别标准和瞄准策略上遵循了绝对贫困理论标准和多维瞄准方法,但具体实践对政策安排出现偏离;单维收入贫困标准对贫困人口的瞄准精度要高于多维贫困标准;扶贫资源的溢出水平较高,整体呈现偏向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沙漏型分配特征。本文分别采用贫困线和基尼系数的相对贫困测算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偏大、存在较为严重的相对贫困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要注意重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反向贫困问题,也要通过完善农户收入调查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犯错成本等方式提高贫困人口的瞄准精度。

关键词:建档立卡;贫困瞄准;相对贫困


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效应及模式比较研究

朱红根,宋成校(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近年来,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引起了广泛争议,然而,现有研究在方法与视角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借鉴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研究框架构建了产业扶贫政策福利效应的指标体系,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测度贫困户的福利水平,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效应。在此基础上,将产业扶贫政策划分为“授渔”模式和“授鱼”模式,检验两种模式福利效应的差异性。最后,分析了产业扶贫政策对不同特征贫困户福利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产业扶贫政策能够显著地提升贫困户的福利水平;第二,“授渔”式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效应显著的优于“授鱼”式政策;第三,随着福利分位数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效应呈不断增强的趋势。

关键词:产业扶贫;福利效应;模式比较;倾向得分匹配法


脱贫有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吗

程玲莎(宁波大学商学院)

章合杰(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大量研究论证了城市化有利于脱贫,但忽视了脱贫也有可能促进城市化。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脱贫是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缓解融资约束等途径提高城市化水平,这表明脱贫是推进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因此,更加有必要推进脱贫工作。异质性分析发现,脱贫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只存在于中西部地区,而不存在于东部地区。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国消除贫困的事业找到了新的理由和依据,并表明中西部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

关键词:脱贫;城市化;农业生产率;融资约束;恩格尔系数


新时代乡贤治村的嵌入逻辑与现实检验:双案例对照

高静,龚燕玲(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武彤(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摘要:乡贤治村是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中“三治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已有研究缺乏乡贤治村的机理分析,并且存在德治乡村的误区。为了检验这一偏差,本文运用嵌入理论,从“身份嵌入、资本嵌入与价值观念嵌入”探索了乡贤治村的嵌入逻辑。然后运用两则案例凝练出乡贤治村的一般路径。研究发现,乡贤治村的嵌入路径因个体的成长机制而异,乡贤治村要通过创业行为实现贤能兼备,相应的经济价值回报是乡贤治村的持久动力。本文贡献在于,一是引入嵌入性理论,从“公共身份—比较优势”两维度辨识了乡贤,具有普适性;二是建构了乡贤治村三维嵌入逻辑,得出乡贤治村的一般规律;三是纠正了乡贤以德治村的认知偏误,乡贤治村的回报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动方是乡贤治村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乡贤治村;嵌入逻辑;治村规律


家庭农场的传承障碍及支持政策研究

——基于山东省的微观数据和案例分析

陈金兰(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士海(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胡继连(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经营主体的顺畅传承。本文基于山东省家庭农场的微观数据并结合案例,对家庭农场传承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妨碍家庭农场传承的内部经济障碍主要来源于沉淀成本、违约成本、交易成本以及战略上的依赖关系,而外部社会障碍主要来自政府政策与制度、乡土风情以及道德规范等。此外,潜在承接者的低承接意愿也对家庭农场的传承形成阻碍。通过典型案例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了例证。家庭农场传承障碍的存在不仅导致资源配置低效,而且挤压了其他家庭农场的生存空间,甚至引发“毁租弃约”式的破坏性退出,给农场主、农户以及社会均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应当理性对待家庭农场的创立与传承,强化对潜在承接者的培养并优化经营环境,灵活运用政府补贴、激活固定资产再交易市场、促进要素市场发展以减少传承的内部经济障碍,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接,从而降低家庭农场传承障碍,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农场;传承障碍;沉淀成本;交易费用;支持政策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水果出口增长分析

——基于三元边际的视角

彭世广(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周应恒(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为从种类、数量及价格的角度厘清入世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果出口增长的起源,本文利用2003—2017年国际水果HS-6位码微观贸易数据,采用H-K测度法对中国水果出口进行三元边际分解,探究了水果总体及下分鲜冷冻、加工水果的出口增长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边际结构方面,价格拉动的集约边际扩张是入世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水果出口增长的主要路径。鲜冷冻水果出口主要沿着数量边际增长,而加工水果出口受到价格边际推动,且受到数量和扩展边际的抑制作用;影响因素方面,目的国经济规模、生产率、可变贸易成本等因素对总体份额和不同边际具有差异化的影响效应。由此建议,应从促进出口方式、出口市场多元化及降低贸易成本等角度推进中国对沿线国家水果的出口。

关键词:“一带一路”;水果出口;三元边际;影响因素

END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END


相关阅读:

  1.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转】

  2.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3.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转】

  4.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