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萌 李雷 白军飞:城市消费者对培养肉的接受程度研究【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本文转自公众号“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原标题“食安基地白军飞教授对我国城市消费者对培养肉的接受程度开展研究并取得进展”

————



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白军飞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学术期刊Food Control发表题为Consumer acceptance of cultured meat in urban areas of three cities in China的文章。该研究是白军飞教授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张萌、博士毕业生李雷的共同研究成果。本研究基于北京、青岛和泰安三个地区1004份实地调研问卷,探究了中国城市消费者在信息干预前后对培养肉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品尝意愿、购买意愿、以及支付意愿。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cont.2020.107390




培养肉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取自动物身上的干细胞或其他类型的细胞放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通过细胞分裂和生长得到的肉类产品。全球首片培养肉由荷兰科学家Post教授在2009年培育出来,并于2013年培育出第一块培养肉肉饼。中国第一块培养肉于2019年11月在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诞生。




国内第一块培养肉

(图片来源:“国家肉品中心”公众号)




培养肉在节约水土资源节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食品安全、满足差异化营养需求以及提升动物福利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一直被业界人士所看好。但自其诞生之初就伴随着一系列质疑与挑战,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可能是面临着消费者是否接受的巨大不确定性。然而,国内外关于消费者对培养肉接受程度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基于在北京、青岛和泰安三个地区收集的1004份样本,本文试图研究中国城市消费者对培养肉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支付意愿以及影响接受程度的主要因素。作为国内围绕该问题的首个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对我国(乃至世界)培养肉的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科普宣传、相关政策制定以及进一步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培养肉并不了解;信息干预前,大约23%的被访者持反对态度,53%左右保持中立,24%左右表示支持;信息干预后,只有12%的被访者表示反对,表示中立的比例下降到42%,表示支持的比例增加到46%以上;男性、年轻人、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更满意的人群表现出更高的接受度。研究还发现,信息干预后,消费者对培养肉的品尝意愿由77.14%提高到了84.52%,购买意愿由68.90%提高到了78.01%。与传统肉的单价相比,被访者对每单位培养肉的支付意愿由94.3%提高到了102.2%。这表明,信息干预前,消费者对培养肉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而信息干预不仅有助于消费者表明立场(不再保持中立),而且有助于提高其对培养肉的接受程度、品尝意愿、购买意愿以及支付意愿。


尽管提高消费者对培养肉的接受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调研中消费者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预示着前途依然是充满光明的。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消费者对培养肉的接受程度,一是提升消费者对培养肉的认知度,二是锁定培养肉的目标市场,三是实现培养肉价格的亲民化。






撰文:张萌

审阅:白军飞

排版:张展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

https://mp.weixin.qq.com/s/3AlAAOKLIi8OStQQPTh3NQ


相关阅读:

  1. 白军飞 等 | 中国的肉类需求:是否应该包括家庭外消费?【转】

  2. 李雷  白军飞  张彩萍:外出务工促进农村留守人员肉类消费了吗——基于河南、四川、安徽和江西四省的实证分析【转】

  3. 【研究速递】新UK Biobank研究发现日常适量饮酒吃肉对认知健康有益

  4. 重磅下载|《2021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

  5. AE | 中国食品安全需求中的城乡差距:食品标签知识的作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