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樊胜根教授发表综述文章从经济视角谈食物系统转型【转】
*本文转自公众号“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原标题“AGFEP 樊胜根发表综述文章从经济视角谈食物系统转型”
————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院长樊胜根教授近期在《Annual Review of Resource Economics》(20年农经类英文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第一)上网络预出版论文“Food Systems for Human and Planetary Health: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文章认为全球食物系统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0年全世界有7.2-8.11亿人口面临饥饿,新冠肺炎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和粮食安全危机,人们对健康食物的可支付能力降低。
目前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急速增加,对“儿童发育”、“纯母乳喂养”等营养指标的关注远远不够。
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又对食物系统产生了新的威胁;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是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来源。
目前已经有很多权威报告指出,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发展,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食物系统,然而很少有报告从经济角度对此进行阐释。经济学是一门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做最优决策的学科,在食物系统转型方面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无论是在环境资源层面,还是在个人消费(特别是穷人,以及通常在竞争激烈的低利润市场中运作的食品产业链的参与者)层面,食品系统的资源都是稀缺的。
其次,对于食物系统的最优决策,在社会层面与个人层面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考虑到外部性问题时),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是目前食物系统中环境和健康问题的核心,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食物系统转型。
再次,经济分析有助于在食物系统的多个目标(生产力、可持续性、韧性、营养、健康和社会包容等)之间的进行权衡。
最后,经济学可以作为一个更加多样性的、相对严格的工具,更好地在稀缺性的条件下提供决策,并在食物系统的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包括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对市场和价值链的分析以及对整个经济和全球食物系统的宏观建模。
文章从生产、营养、可持续、韧性、包容性五个角度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食物系统分析框架,并从经济学视角评估了食物系统由现在的状态转变为更具生产力、更加可持续、更加营养、更具韧性、更有包容性的理想状态的可能性。
为了促进食物系统转型,文章提出了六项亟需的行动和策略:
在多个目标之间进行有效权衡、发挥协同作用。例如,提高粮食系统生产力所做的措施也可以改善营养、韧性和包容性;由于食物系统中个人短期最大化的决策可能也会导致不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提高生产率和提高可持续性之间也需要进行权衡。
将外部性内部化。例如通过税收和监管使食品价格反映环境、气候变化和健康的真实成本。
纠正失败的政策,包括扭曲食物市场的隐性补贴等。
提高食物系统韧性和包容性,包括扩大社会保护、提升妇女权利等。
改善个人行为,采取更全面、协调的措施来改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
加强治理,加大对利益集团、公共产品和农业投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多部门协同合作、更加综合的方式共同治理食物系统。
引用:
Shenggen Fan, Derek Headey, Christopher Rue, Timothy Thomas (2021). Food Systems for Human and Planetary Health: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Annual Review of Resource Economics, 13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resource-101520-081337
Abstract
Food systems are currently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More than 690 million people still suffer hunger while climate change, rapid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further threaten future food systems. Influential global reports emphasize the need for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s of food systems for human and planetary health, but few incorporate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This review adopts an economic lens to assessing potential transitions to ideal food systems that are productive, sustainable, nutritious, resilient, and inclusive. Our findings show that new technologies, policies, institutions, and behavior changes can leverage synergies for achieving multiple food system targets, but rigorous economic analysis is needed to further analyze trade-offs and to overcome complex behavioral,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barriers. This review also points to important knowledge gaps that economists and other social scientists must address to contribute to the radical transformation of food systems.
——END
相关阅读:
撰稿编辑:李若彤、龙文进
审核:樊胜根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LepLCKdIFhkn1_iqbC09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