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转】
*内容源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知网下载;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庄严礼赞
汪信砚;1-4
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与政策前瞻
陈新忠; 向克蜜; 5-13+191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韩美群; 余漩; 14-21+191
百年大党以党建理论创新推动强大政党建设的递嬗逻辑及运行机制
宋美桦; 22-33+192
农业经济
共同富裕目标下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实现路径——基于生计多样化视角的分析
王晶; 吕开宇; 34-44+192-193
农业资源再配置的生产率效应评估
郑宏运; 李谷成; 45-53+193
信息素养对农户参与电商的影响——基于农户内在感知的中介作用和政府推广的调节作用
闫贝贝; 赵佩佩; 刘天军; 54-65+193-194
务农意愿对农户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闫阿倩; 罗小锋; 66-74+194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
曹守慧; 丁士军; 孙飞; 75-84+194-195
基于C(n)-MIDAS模型的中国鸡蛋价格混频预测预警研究
吴培; 李哲敏; 85-97+195
农村社会
文化距离、地域认同、社会资本与回流农民的文化再适应
田北海; 马艳茹; 98-109+195-196
内外有别:富人治村行为差异的制度逻辑及启示
魏程琳; 王木林; 110-119+196
政府嵌入、社区整合与西藏牧民的集体化发展:基于“制度-生活”分析
杨永伟; 120-127+197
日本的六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严瑾; 128-137+197-198
土地问题
城中村更新住房补偿基底选取及村民政策满意度研究
蔡银莺; 张小珲; 杨青; 138-146+198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甘天琦; 李波; 邓辉; 147-157+198-199
智慧农业与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晓时; 李俊鹏; 吴清华; 158-167+199
数字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民实践参与度评估及驱动因素研究
苏岚岚; 彭艳玲; 168-179+199-200
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改善农户收入了吗?
杨少雄; 孔荣; 180-190+200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庄严礼赞
汪信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连续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继上期刊发6篇文章之后,本期又推出3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顶天立地的百年奋斗史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探析和总结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体现了学报社科版创刊40年特别策划的独特匠心,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庄严礼赞。
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与政策前瞻
陈新忠1 向克蜜2
1.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教育公平; 教育政策; 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韩美群 余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院
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反贫困;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百年大党以党建理论创新推动强大政党建设的递嬗逻辑及运行机制
宋美桦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惟创新者强"是深刻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恒久理念。在百年求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向强大离不开党建理论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是强大政党建设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自身建设实践有机结合,切实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中心问题接续作出创造性回答,成就了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史。透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百年创新发展的递嬗逻辑,体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超越历史局限性和场域适应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一贯性思维进路,从根本指向、呈现载体、自信泉源以及落实效能等层面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以实践导向、话语建构、文化蕴含、创新扩散为抓手创新发展党建理论的运行机制,旨在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继续赋能党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党建理论强党; 党建理论创新; 递嬗逻辑; 运行机制;
共同富裕目标下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实现路径——基于生计多样化视角的分析
王晶 吕开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生计多样化; 收入结构;
农业资源再配置的生产率效应评估
郑宏运 李谷成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对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以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为例,基于1384个县的面板数据,通过OP协方差分解考察了农业资源再配置及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要素来看,劳动要素再配置和土地要素再配置均较为滞后,农业综合资源再配置则有所改善;分地区来看,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劳动要素再配置、土地要素再配置和综合资源再配置均较为滞后;从生产率效应来看,劳动要素的最优再配置可提升54.64%的劳动生产率,土地要素的最优再配置可提升55.86%的土地生产率,资源再配置贡献了17.37%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资源再配置具有较大的潜在生产率效应。为此,应在政策制定上给予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更多关注,重点推进农业土地和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再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资源再配置; 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信息素养对农户参与电商的影响——基于农户内在感知的中介作用和政府推广的调节作用
闫贝贝 赵佩佩 刘天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有限理性行为理论和卢因行为理论,构建了信息素养对农户参与电商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陕西省827个苹果种植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信息素养对农户参与电商的因果效应,以及农户内在感知和政府推广在信息素养影响农户参与电商关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养对农户参与电商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内在感知在信息素养影响农户参与电商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信息素养通过提高农户对农产品电商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促进农户参与电商;政府推广在信息素养影响农户参与电商关系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推广内容的全面性、易于理解程度和推广频率会增强信息素养在农户参与电商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素养; 参与电商; 内在感知; 政府推广;
务农意愿对农户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闫阿倩 罗小锋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我国非农就业不断加深的现实背景,利用湖北省5个县(区)753份样本农户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实证,探讨了务农意愿对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的影响。研究表明:务农意愿对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也即务农意愿越强的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的可能性越大。在具有务农意愿时,不同的规模调整预期也会导致农户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差异。有机肥技术采纳的概率会随着农户的预期规模缩小而降低,而预期规模增大时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的概率会增加。研究进一步发现,年龄较小、家庭收入较高、家庭劳动力较多、耕地面积较大的农户务农意愿对其采纳有机肥技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建议对农户进行差异化的技术培训和推广,优先考虑对相对规模种植户等主体进行有机肥推广应用。
关键词:务农意愿; 规模调整预期; 有机肥; 倾向得分匹配;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
曹守慧1 丁士军1 孙飞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
摘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镇发展质量; 政策评估; 熵值法; 合成控制法;
基于C(n)-MIDAS模型的中国鸡蛋价格混频预测预警研究
吴培 李哲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生院
摘要:作为国内首个上市的畜牧期货产品,中国鸡蛋价格体系趋于完善,但受产销信息不对称、运输损耗较大等多种因素影响,鸡蛋价格波动频繁,亟须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加强预警,选优监测预警方法以提高预警精度、保障市场的相对稳定。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时差相关分析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IP)技术进行变量选择,从影响鸡蛋价格波动的18个混频指标中筛选出贡献度较高的4个重要先行指标以及2个待定指标;探讨不同指标选择下C(n)-MIDAS、PDL和ARIMA模型的预测精度变化,最后运用选定模型结合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阈值表对2021年3-12月鸡蛋价格进行预测预警。研究发现:C(n)-MIDAS模型用于鸡蛋价格短期预测具有比较优势;加入鸡蛋期货价格后的C(5)-MIDAS模型预测效果最好,且能及时将最新公布的高频数据纳入模型修正预测结果、提高预测精度;基于C(n)-MIDAS模型得到的预警结果可以迅速发现警情,精准定位警源,提前捕捉未发警情。未来可以通过加强重点指标监管力度、加强涵盖全国各省市的鸡蛋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及跟踪学术前沿,将金融经济行业的最新研究方法应用到鸡蛋产业等对鸡蛋市场监测预警进行广度...更多
关键词:鸡蛋价格; C(n)-MIDAS模型; 变量选择; 预测预警
文化距离、地域认同、社会资本与回流农民的文化再适应
田北海 马艳茹
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农村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在城乡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作为中西部乡土社会曾经的缺场者,回流农民可能面临回流后的文化再适应问题。将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视为在特定文化情境下的能动行为,构建了"情境—动力—资源"的适应行为分析链,将文化距离视为文化再适应的情境要素,将回流地地域认同视为动力因素,将社会资本视为能力因素,基于鄂、湘、黔、川四省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水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回流农民的文化再适应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行为文化再适应水平>观念文化再适应水平>制度文化再适应水平>物态文化再适应水平"的结构特征;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是受文化适应情境、适应动力和适应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与回流地的文化距离尤其是回流地的差异是导致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困境的重要情境因素;对回流地的地域认同是促进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的重要动力因素;在回流地的社会资本尤其是回流地关系网络规模、关系网络融洽度是提升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的重要资源因素。
关键词:回流农民; 文化再适应; 文化距离; 地域认同; 社会资本;
内外有别:富人治村行为差异的制度逻辑及启示
魏程琳1 王木林2
1.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战略研究院 2.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作为21世纪乡村政治的重要现象,富人治村既有精英群体寡头化的趋势,亦有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利他行动。通过区域比较法和深度个案分析法,探讨了富人村干部发挥积极治村功效的制度环境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富人村干部采取何种治村策略,取决于其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在党政体制与社会制度皆有效的情形下,富人村干部会采取道义逻辑(利他)与市场逻辑(利己)内外有别的分区行动策略;富人治村还可能会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有效规避学界担忧的富人治村寡头化、货币化弊端。据此提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对乡村精英予以适当的制度规约激励,将乡村内生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党政国策落地的接应性力量。
关键词:富人治村; 公共品供给; 制度环境; 治理现代化; 基层政权建设;
政府嵌入、社区整合与西藏牧民的集体化发展:基于“制度-生活”分析
杨永伟
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
摘要:西藏牧民的集体化发展成效取决于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公共资源如何传递到牧区村庄,又如何转化成牧民的内生发展能力。基于"制度-生活"分析框架,从"制度"与"生活"关系互动的视角出发,对西藏阿里G县牧民的集体化发展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牧民的集体化发展,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和牧民社会"互动共治"的结果。地方政府强力嵌入牧民社会,通过选派驻村干部、提供政策项目等方式,在尊重牧区生计模式的基础上,推动牧民社会在集体制度框架内发生有序变迁。村集体承接政府公共资源,主要采取情感联结、利益联结等柔性整合手段,将牧民集体化发展从"制度"形态引导到规范的"实体"形态,有效实现了村庄公共性的再生产。在上述集体化发展过程中,制度与生活的持续互动,使牧民的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牧民看到解决自身生存危机的可能,利益一致性唤起了对于集体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此促成牧民集体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政府嵌入; 社区整合; 西藏牧民; 集体化; “制度-生活”;
日本的六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严瑾
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合作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日本于2010年正式以法律形式推进农业六次产业化,此后的发展实绩表明,六次产业推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激发了农村活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其成功经验主要在于注重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农业增效;注重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优打造品牌,实现产品增值;注重激活多元经营主体和多样营销策略,实现农民增收;注重活用地域各类特色资源,实现农村增色。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日本发展六次产业的背景和目标相近,日本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进乡村振兴要优化顶层设计,做好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加强平台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赋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大人才培养,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关键词:日本; 六次产业; 一二三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城中村更新住房补偿基底选取及村民政策满意度研究
蔡银莺 张小珲 杨青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地方政府及开发商权衡城中村更新的经济成本后形成以家庭人口或农房初始面积为基底的补偿策略。两类补偿分别侧重村民的成员权和住房资产累积量,相对获益群体及村民政策满意度存在分化,识别其差异及关联性可为缓解补偿纠纷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本文在武汉市开展城中村更新的典型调查,比较住房补偿基底选取对村民住房资产及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按家庭人口补偿的村民家庭户均还建住房较初始农房面积减少129.80 m2,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与更新前变化不大,仅减少14.74 m2。(2)按人口补偿城中村更新还建后村民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趋近,相对剥夺指数从0.41降至0.10;按住房面积补偿的城中村村民的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则从0.51提升到更新后的0.54,家庭之间的住房资产差距略有增强。(3)按人口补偿使城中村原农房面积低于400 m2的村民家庭住房面积有较大增加,其政策满意度高;而按住房初始面积还建的城中村,原农房面积在200 m2以下的村民家庭相对受损,还建后住房资产相对剥夺指数增加,其政策满意度低。(4)人口补偿方案考虑到原农房面积较低家庭宅基地的空间发展权,同时避免对抢建加盖等形成的超额面积过度补偿;按住房初始面积补偿则有利于原农房面积较大的村民家庭,但忽略了原农房面积较少家庭参与城中村更新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权利。
关键词:城中村更新; 住房补偿; 相对剥夺; 政策满意度; 武汉;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甘天琦1 李波1 邓辉2
1.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2.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摘要: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使试点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5.6%、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了4.2%,但其溢出效应使得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2)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规模化生产与农业技术水平两种中介机制,作用于县域农业经济;(3)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较落后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在受到政策冲击后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据此提出针对"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建议:在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激励,以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三权分置改革;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县域农业经济; 双重差分;
人工智能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晓时1 李俊鹏2 吴清华3
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人工智能是促进21世纪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全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参考Acemoglu等的理论框架,以1991-2018年世界银行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国别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以劳均农业产值为农业生产率衡量指标,人工智能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在作用机制方面,对农业劳动力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尚未发挥出显著影响。此外,在异质性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对高收入国家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低收入国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
关键词:人工智能; 农业生产率; 就业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
数字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民实践参与度评估及驱动因素研究
苏岚岚1 彭艳玲2
1.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2.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构建包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使用度、乡村数字经济参与度、乡村数字生活参与度和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度四个维度的农民数字乡村实践参与度评估指标体系,并依据四川、重庆和宁夏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非试点地区9县(区)1129户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测度了数字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民实践参与总体及分维度水平,探究了农民实践参与的阶段性特征、内外部驱动因素及其影响差异性。研究表明,西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中农民实践参与总体及分维度水平均偏低,且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使用度>数字生活参与度>数字经济参与度>数字治理参与度;现阶段试点与非试点地区农民实践参与度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层面;经济欠发达和相对贫困地区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实践较为滞后。研究进一步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是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内部因素,数字技能培训、家人及亲友中有无村干部、村庄中有无益农信息社、村庄中有无开通微信公众号等外部因素均对农民数字乡村实践参与总体及分维度水平产生差异化的显著影响。为加快以乡村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协调推动数字乡村各领域的建设、注重区域均衡发展、构建差异化支持策略和驱动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乡村; 乡村数字经济; 乡村数字治理; 实践参与度评估; 驱动因素;
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改善农户收入了吗?
杨少雄 孔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从移动支付、数字理财和数字信贷三个方面表征农户数字金融市场参与,依据陕西、宁夏、山东三省(区)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测算了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并运用Fields分解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表现为反事实框架下,实际参与数字金融市场的农户若未参与,收入水平将下降6.40%,实际未参与农户若参与数字金融市场,收入水平将提升9.57%;其中数字信贷对农户收入影响效应最高,其次是移动支付和数字理财。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市场参与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数字金融市场参与对农户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14.79%;其中数字信贷对农户收入差距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移动支付和数字理财。
关键词:数字金融市场; 农户收入; 收入差距;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END
内容源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相关阅读:
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编辑:郭姜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