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42卷第11期目录【转】

三农学术 2023-10-24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


绿色发展

中国节水农业成效、形势机遇与展望

ACHIEVEMENTS,SITUATION AND OPPORTUNITIES OF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CHINAAND PROJEC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01
作者:吴勇,张赓,陈广锋,沈欣,杜森,钟永红,汤松,高祥照,龚道枝,黄峰
摘要: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发展节水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全面总结“十三五”节水农业发展成效与经验,认真分析节水农业的现状、形势和任务,加快“十四五”期间节水农业发展,推进节水增粮、节水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 文章对我国近10年来的水资源、农业用水、灌溉用水、旱作农业生产和用水效率进行系统总结和数据分析。结果 “十三五”期间,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用水总量及其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双下降”,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双提升”,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保障粮食和食物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结论 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干旱缺水的长期威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解决好农业用水问题,是保证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并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的根本路径。
文献信息:吴勇,张赓,陈广锋,沈欣,杜森,钟永红,汤松,高祥照,龚道枝,黄峰.2021.中国节水农业成效、形势机遇与展望.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果园生草复合种养循环模式效应分析基于云南泸西县果园比较研究

EFFECT ANALYSIS OF THE GRASS-ORCHARD-LIVESTOCK INTEGRATED CIRCULAR AGRICULTURE MODELA COMPARATIVE STUDY OF ORCHARDS IN LUXI, YUNNA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02
作者:农一鑫,钱小平,尹昌斌,万永全,付利波
摘要:目的 探讨果园生草复合种养循环模式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促进果园生草模式的多元应用。方法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获取2019年云南省泸西县果园生产数据,运用生态循环理论,系统分析果—草—畜(羊)复合种养循环模式,并利用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模型测算复合种养和清耕种植两种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两种模式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结果 在经济效益上,复合种养模式比清耕种植模式节约化肥6 496元/hm2、农药426元/hm2,分别降低肥料成本18%,农药成本19%;同时,果园生草替代外购饲料减少饲料成本1.956 0万元/hm2,提高经济效益4.439 9万元/hm2。生态效应上,复合种养模式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2%,通过减少化肥及农药投入降低环境成本33%,由此果园综合效应提高4.998 2万元/hm2结论 果园生草复合种养循环模式将果业、草业、畜牧业有机融合,实现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同时节肥、节药、节饲效果显著,是一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果园生态循环模式。
文献信息:农一鑫,钱小平,尹昌斌,万永全,付利波.2021.果园生草复合种养循环模式效应分析基于云南泸西县果园比较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7-1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稻虾种养系统中生态要素的丢失问题分析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视角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ELEMENTS LOSS IN THE “RICE-SHRIMP CULTURE” MODEIN THE VIEW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ACH) CONSERV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03
作者:许颖,路璐
摘要:目的 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分析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发展的稻虾种养模式存在的生态问题,旨在为稻虾种养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文章借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内涵,从生物多样性、土壤、水体、空气、病虫草、轮作制度、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稻虾种养系统中生态要素的丢失问题;对照农业文化遗产的五大核心价值,从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系统推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方面分析了稻虾种养系统生态性丢失的原因。结果 当前稻虾种养系统暴露出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浪费、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土壤污染加剧、病虫草害加重、生态景观破坏、作物轮作制度改变等多重问题,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都造成负面影响,这与系统参与者对自然生态的认识与保护不足、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效应密切相关。结论 稻虾种养系统的参与者需认清和尊重自然生态及农业生产系统的演变规律,挖掘和提炼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地发展稻虾种养,把稻田养虾的关键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减少对原始生态的破坏,才能为农业生产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文献信息:许颖,路璐.2021.稻虾种养系统中生态要素的丢失问题分析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视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5-2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中国种养结合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1998年以来的文献分析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 CHINA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SINCE 1998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04
作者:唐佳丽,金书秦
摘要:目的 为掌握种养结合的学术动态,文章通过梳理种养结合的研究热点和历程,了解种养结合的历史脉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运用CiteSpace V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种养结合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梳理与归纳。结果 自1998年以来,种养结合领域的文献出版数量总体上呈稳定发展趋势,经历“逐渐兴起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3个阶段。种养结合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种养结合的关键主体、种养结合的实现方式、种养结合的产业化以及种养结合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已有文献看,种养结合实现方式发生深远的变化,从最初的“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草料”到“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养分,种植业为养殖业消纳粪污”,更加注重养殖污染的防治。结论 种养结合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出路。未来以“产业链”为媒介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联系在一起,通过主体之间合作实现“种养再结合”是发展趋势。
文献信息:唐佳丽,金书秦.2021.中国种养结合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1998年以来的文献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24-3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户农业污染认知对耕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FAMERERS' COGNITION OF AGRICULTURAL POLLUTION ON THEIR INPUT BEHAVIOR OF CULTIVATED LAND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05
作者:周慧,文高辉,胡贤辉,胡梦雅
摘要:目的 在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提高农户农业污染认知水平,引导农户采取合理的耕地投入行为,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首先基于认知行为理论从理论上分析农户农业污染认知对耕地投入行为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粮食主产县湘阴县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1)农户农业污染现状认知、成因认知和政策认知均是影响化学投入品施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农业污染严重程度、农产品和耕地质量下降状况、农药危害程度、政策了解程度和政府政策满意度均有助于减少化学投入品施用量;(2)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占比、人均承包地面积和承包地质量均对化学投入品施用量产生负向影响。结论 因此,政府应加强农业污染治理的宣传引导,提高农户环保意识,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同时通过完善农业污染治理的相关环境规制来调整农户的耕地投入行为,最终达到防控农业污染的目的。
文献信息:周慧,文高辉,胡贤辉,胡梦雅.2021.农户农业污染认知对耕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32-4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生态农业

环境规制、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COLOGICAL COGNITION ON FARMERS' ORGANIC FERTILIZER ADOPTION BEHAVIOR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06
作者:张红丽,李洁艳,史丹丹
摘要:目的 文章利用河南省滑县5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来研究环境规制、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引导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方法 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环境规制、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来分析生态认知在环境规制影响农户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 (1)环境规制、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环境规制中的引导规制、激励规制会促进农户采纳有机肥行为,而生态认知中的生态环境污染感知、农田保护责任意识和化肥减量认知正向影响着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2)环境规制中的约束规制未显著,说明目前的环境规制存在“相对性制度失灵”,尤其在约束农户行为方面的效果较差;(3)生态认知在环境规制影响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中起中介效应。结论 基于当前以环境规制为主的治理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继续增强环境规制对农户行为的约束,也要发挥好农户生态认知在环境规制影响农户行为中的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得到较好的发展。
文献信息:张红丽,李洁艳,史丹丹.2021.环境规制、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采纳行为影响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42-5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社会规范、环境规制与农户施肥行为选择研究

RESEARCH ON SOCIAL NORM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FARMERS’ FERTILIZATION BEHAVIOR SELEC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07
作者:石志恒,张衡
摘要:目的 依托社会规范与环境规制引导农户施肥行为选择,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将农户施肥行为选择分为直接减少化肥施用量与采纳化肥替代技术两部分,构建多变量Probit模型。文章基于甘肃省895份农户调研数据,分析社会规范、环境规制对农户施肥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 (1)社会规范对农户施肥行为选择有促进作用。社会规范的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既能促进农户采纳化肥替代技术,也对农户减少化肥施用有正向作用。(2)环境规制作用复杂。引导型规制能引导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却对农户采纳化肥替代技术有消极作用。激励型规制能促进农户采纳化肥替代技术,却会刺激农户过量施用化肥;(3)社会规范与环境规制对农户施肥行为选择存在交互作用,二者对农户采纳化肥替代技术的交互作用为正。结论 政府应改进引导型规制的技术培训方式,减少其对农户时间与动员成本的挤占,避免激起农户的抵触心理;调整激励型规制的方式方法,防范其在刺激化肥过量施用方面的负作用。此外,重视社会规范建设,发挥社会规范对环境规制的辅助与矫正作用,引导二者良性互动,协同发力。
文献信息:石志恒,张衡.2021.社会规范、环境规制与农户施肥行为选择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51-6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问题研究

后新冠疫情下我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问题、趋势与对策

POST-PANDEMIC DIGITAL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CHINA'S RURAL AREA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08
作者:钱明辉,潘菲,齐悦
摘要:目的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融合技术、经济和产业于一体,有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为防控疫情、保障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但在非网民规模巨大的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此次新冠疫情冲击之后,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推动农业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区域布局,文章主要围绕我国农业农村如何更好地应对疫情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带来的挑战,以及疫情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与农村农业数字经济相关的文献和数据获得研究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影响。结果 该文在分析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疫情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1)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增量向增质转变;(2)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变;(3)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单一向多元发展转变;(4)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由自由分散经营向规范化与规模化转变。结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主要建议:(1)保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高水平供给;(2)重视物流配送、商流组织等“软”性要素;(3)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4)加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5)加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建设。农业农村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克服空间障碍,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使数字经济成为农村农业升级的强大动力。
文献信息:钱明辉,潘菲,齐悦.2021.后新冠疫情下我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问题、趋势与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62-7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现状及潜力评价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THE PRESENT STATE AND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BILATERAL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XINJIANG IN CHINA AND KAZAKHSTAN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GRAVITY MODEL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09
作者:汪晶晶,朱光辉,邓羽佳,张庆萍
摘要:目的 文章利用2004—2017年乌鲁木齐海关数据,研究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互补性及影响因素,挖掘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潜力,为进一步拓展双方农产品贸易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规模总体处于增长态势,但贸易联系紧密度不高;中国新疆以出口水果、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畜产品、棉麻丝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农产品贸易整体属于产业内贸易,在九大类细分农产品领域存在各自竞争优势,双方贸易需求基本没有重叠,互补性较强;双方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程度、空间距离等是影响农产品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潜力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双方贸易潜力提升幅度明显。
文献信息:汪晶晶,朱光辉,邓羽佳,张庆萍.2021.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现状及潜力评价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72-8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中国村庄数量演变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NUMBER OF VILLAGES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0
作者:居尔艾提·吾布力,薛东前,宋永永,张晓倩,杨彬
摘要:目的 系统研究中国村庄数量演变过程及其成因,是为科学认知乡村地域发展规律,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地域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方法 文章以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数据和电子地图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中国村庄数量演变过程、空间分布和区位特征。结果 (1)1990—2016年中国行政村数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减少幅度为29.2%。其中2000—2006年减少幅度最大,占研究期减少数量的85.54%;(2)中国行政村分布与演变的区域差异显著。华东区行政村数量分布远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华中、华南、华北区。村庄数量高速减少省区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等东部省区和四川、重庆、陕西等中部省区;村庄数量高速减少县主要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社会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地区。(3)村庄空间分布类型总体呈现为集聚型分布,在空间上出现2个多核心带状高密度集聚区和1个单核心集聚区,分别位于华北平原、长江中游平原和广东东部沿海地区;村庄数量区位特征显著,整体上绝大部分村庄分布在低海拔与现状水系和交通道路具有较好的邻近性;(4)乡村人口数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大中型农用拖拉机数、农林牧鱼业生产总值等是影响我国村庄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结论 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区是中国村庄数量大幅度减少区。自然资源禀赋及其地域差异是村庄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城镇化发展与乡村人口转移是村庄数量减少的重要驱动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缓解了村庄数量减少速度,政策对村庄数量演变进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文献信息:居尔艾提·吾布力,薛东前,宋永永,张晓倩,杨彬.2021.中国村庄数量演变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85-9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组合模型的我国马铃薯价格预测分析

PRICE FORECASTING OF POTATO WHOLESALE MARKET IN CHINABASED ON COMBINATION MODEL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1
作者:伦闰琪,罗其友,高明杰,杨亚东
摘要:目的 马铃薯是粮菜饲多用途作物,在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马铃薯价格进行预测分析,对于保障马铃薯生产者利益、稳定马铃薯生产和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2005—2019年共15年的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数据,运用ARIMA预测模型、GM(1,1)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进行预测。结果 (1)ARIMA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10%以内,可以利用该模型对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价格进行预测;(2)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模型精度为1级,可运用该模型进行价格预测;(3)建立的组合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两种单一模型;(4)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从高位逐渐回落。结论 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的下滑态势会对马铃薯市场产生不利影响,马铃薯生产者应根据预测结果主动调整生产策略,控制生产规模,提前制定替代种植计划,以规避价格下滑带来的经济损失。组合预测模型能更好地发挥各单一模型的优势,使预测误差最小化,并可以提供稳定的预测性能,长期预测效果较好。预测模型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参数和优化模型结构,以实现精准预测。
文献信息:伦闰琪,罗其友,高明杰,杨亚东.2021.基于组合模型的我国马铃薯价格预测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97-10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精准扶贫

西南地区水贫困测度和空间格局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MEASUREMENT 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WATER POVERTY IN SOUTH WEST CHINA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2
作者:冉启智,廖和平
摘要: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的水贫困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分析,为解决西南地区水贫困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和思路。方法 文章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从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五方面确定22个指标构建重庆市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对重庆市水贫困进行测度,并利用GIS软件,依据自然断裂点法,对重庆市的水贫困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将其划分为高水贫困区、较高水贫困区、中水贫困区、较低水贫困区、低水贫困区5个差异区域,同时利用GeoDa软件对水贫困测度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1)重庆市水贫困资源系统和使用系统指数等级偏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渝东北、渝西和主城等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县,设施系统和能力系统指数等级偏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等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环境系统指数等级偏高区域主要分布在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且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2)重庆市水贫困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椭球状”结构,高水贫困区、较低水贫困区、低水贫困区占比较少,较高水贫困区、中水贫困区占比较多。不同的水贫困区存在不同的问题和成因,需根据不同水贫困特征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综合治理重庆市的水贫困问题。(3)重庆市水贫困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主城的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和沙坪坝区,低值区分布较集中,高值区分布较零散,无高高集聚区。结论 重庆市水贫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同的水贫困区存在不同的问题和成因,可从以分别对各区域水贫困进行治理。
文献信息:冉启智,廖和平.2021.西南地区水贫困测度和空间格局分析以重庆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09-12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秦巴山区不同类型贫困户易地搬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418户农户调查

STUDY ON THE WILLINGNES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OOR FARMERS TO RELOCAT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QINBA MOUNTAIN AREA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418 POOR FARMERS IN CHONGQING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3
作者:蔡进,邱继勤,禹洋春,李斌
摘要:目的 通过对重庆秦巴山区贫困农户的调研,分析秦巴山区不同类型贫困农户的易地扶贫搬迁意愿及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贫困农户搬迁的关键因子,为助推脱贫攻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 文章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23个指标构建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13个主要因子,分析主要因子对不同类型贫困农户的易地搬迁意愿影响因素。结果 贫困农户搬迁意愿较强,但不同类型贫困户的搬迁意愿具有明显差异,低保兜底型贫困户>非农型贫困户>兼业型贫困户>务农型贫困户;在影响因素方面,家庭人口数量、医疗教育负担、住房结构、搬迁政策认知情况是影响贫困农户搬迁意愿的共同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耕作半径、耕地是否流转是务农型贫困户的差异性因素,年龄、非农劳动力比重、距离村干道距离是非农型贫困户的差异性因素,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耕地是否流转以及住房结构是兼业型贫困户的差异性因素,人均耕地面积、人均住房面积和搬迁方式满意情况是低保兜底型贫困户的差异性因素。结论 不同类型贫困农户易地搬迁意愿及影响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政府应该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构建一套长效稳定增收机制。
文献信息:蔡进,邱继勤,禹洋春,李斌.2021.秦巴山区不同类型贫困户易地搬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418户农户调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21-13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三农问题

“三块地”改革的政策效果对比研究基于HCW模型的实证分析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OLICY EFFECT OF THE “THREE KINDS OF LAND” REFORMAN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HCW MODEL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4
作者:周滔,孙佳宁
摘要:目的 文章以若干“三块地”改革试点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三块地”改革对经济城镇化率、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水平的影响,探究其政策效应以及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机制,以此盘活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潜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方法 运用HCW模型,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以2001—2017年为研究区,拟合得到实验组未实施政策的“反事实”值,分析其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结果 经济城镇化率方面,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政策效应不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较为明显;农林牧渔总产值方面,各区域的政策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农民纯收入水平方面,各区域农民收入的“反事实值”和实际值均没有明显差距。结论 由于东西部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模式,“三块地”改革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优化;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
文献信息:周滔,孙佳宁.2021.“三块地”改革的政策效果对比研究基于HCW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33-14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SLA框架下生计资本影响山区农户分化的机理与实证研究以广西山区农户为例

THE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STUDY OF LIVELIHOOD CAPITAL’S IMPACT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ARMERS IN MOUNTAINOUS AREA UNDER SLA FRAMEWORKA CASE STUDY OF FARMERS IN GUANGXI MOUNTAINOUS ARE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5
作者:黎春梅,何格
摘要:目的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SLA)框架,对生计资本影响山区农户分化进行深入研究,为职业分化背景下促进农户多渠道创收以及实现山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多值选择模型,以广西山区的540家农户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户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有助于纯农户与非农农户向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户分化;自然资本丰裕更能吸引农户向纯农户或以农为主的兼业分化;增加金融资本有助于兼业农户专注于农业生产,也促使非农经营主体投身于农业经营;物质资本影响农户向纯农户或以非农为主的兼业农户转变;拥有自身务工经历的农民更易于选择以农为主的兼业形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因提升其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投身于农业生产;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分化的程度因距离中心市场的远近而存在差异。结论 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向不同类型的职业进行分化,应从鼓励农户兼业化实现收入多元化以及鼓励乡村精英返乡创业的视角,适应不同类型农户分化需要,为调整农户生计资本,维持生计可持续性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
文献信息:黎春梅,何格.2021.SLA框架下生计资本影响山区农户分化的机理与实证研究以广西山区农户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44-15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代际差异视角下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IFE SATISFACTION OF MOBILE POP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6
作者:李智,刘松,周春山
摘要:目的 探讨新一代与老一代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管理和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两代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结果 (1)住房面积、社会保险、个人收入、对所在城市印象以及城市医疗影响两代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但是在不同生活满意度分位数水平下,影响因素存在差异;(2)在低生活满意度水平下,务工年限、个人收入显著地影响老一代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而住房面积、社会保险及对所在城市的印象显著地影响新老两代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3)在高生活满意度水平下,社会保险、对所在城市印象显著地影响老一代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而务工年限显著地影响新一代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结论 新一代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高于老一代流动人口,在不同生活满意度分位数水平下,两代流动人口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制定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政策需要考虑代际差异,还需要考虑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差异。
文献信息:李智,刘松,周春山.2021.代际差异视角下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57-16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强震后农户生活恢复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POST-EARTHQUAKE FARMERS' LIFE RECOVER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7
作者:张丽琼,曾祥虎
摘要:目的 强震后农村家庭的恢复重建过程是地震高发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分析强震后不同类型农户家庭生活的恢复情况,对指导灾后开展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以震中烈度为Ⅷ度的5个乡镇为调查区域,通过入户调查问卷、家庭恢复率及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对震后农户的生活恢复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家庭受损程度越轻强震后恢复时间越短,其中中损和重损家庭分别在恢复后期的38周和53周时恢复至稳定状态;(2)生计多样化农户家庭的恢复力明显高于单一化生计方式,其中中损和重损家庭中恢复率最高、恢复时间最短的分别为农兼户(98%,37周)和非农户家庭(98%,45周);(3)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震后农户家庭缩短恢复周期、提高恢复率的显著正相关因素。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灾害高发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信息:张丽琼,曾祥虎.2021.强震后农户生活恢复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68-17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研究基于优势产区与非优势产区423个农户调查数据对比

STUDY ON FARMERS' CORN PLANTING ADJUSTM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RCHASING AND STORAGE POLICY REFORMBASED ON THE DATA OF 423 FARMERS IN THE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 CORN PRODUCTION AREAS COMPARIS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8
作者:张诗靓,文浩楠,杨艳涛
摘要:目的 为了解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从而对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保障玉米稳定供给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23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将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与非优势产区样本农户的玉米种植调整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不同产区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优势产区,农户新品种采用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其他作物面积、玉米收入占比、生产者补贴标准满意度对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显著。在非优势产区,农户上一年种植面积、玉米收入占比、合作组织对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显著。结论 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补贴机制,适当提高优势产区玉米补贴标准;加强玉米良种研发,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有效推动种植结构调整。
文献信息:张诗靓,文浩楠,杨艳涛.2021.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研究基于优势产区与非优势产区423个农户调查数据对比.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80-18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资源利用

水足迹视阈下河北省农业用水驱动因素分析

STUDY ON DRIV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WATER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WATER FOOTPRINT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19
作者:刘晓东,彭晓彤,白丽,高春雨
摘要:目的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长期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探究河北省农业用水真实消耗情况及其驱动因素,对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作物需水量和作物实际用水量测度河北省农业生产蓝水足迹及绿水足迹,利用LMDI模型解析河北省农业用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结果 结果显示,2002—2018年河北省农业水足迹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技术效应、种植规模效应和节水效应对河北省农业水足迹变化呈增量效应,其中技术效应对水足迹数量变化的正向驱动贡献值最大,这说明农业技术应用、规模效应带动和节水成效保障加快河北省农业节约用水进程;管理效应和种植结构效应对河北省农业水足迹数量变化呈减量效应,这说明水利化程度、农业种植结构给河北省农业节水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结论 河北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应重点强化农业节水技术、节水管理和结构调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水肥一体化建设;加大节水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设施维护保持能力;优化各地区种植结构,持续推进“一季休耕,一季雨养”的种植模式,提升水资源和种植结构的匹配度,从而减轻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压力。
文献信息:刘晓东,彭晓彤,白丽,高春雨.2021.水足迹视阈下河北省农业用水驱动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88-19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近20年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研究

STUDY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 HUNAN PROVINCE IN THE PAST 20 YEAR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20
作者:李佳玲,侯兰金,朱吉贝,刘庆
摘要:目的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进行测度,研究近20年来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变化特征。方法 文章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重心分析、冷热点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1999—2017年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 (1)耕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区域差异性主要是由组间差异造成,其中湘南片区对组间差异的贡献率最大。(2)湖南省县域强度阶段性特征以上升为主要趋势,耕地开发强度空间分布不平衡,一级区和二级区主要分布于武陵、南岭和罗霄山脉等地势较高山区县域;三级区和四级区集中分布于中部往南北向延伸的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带。(3)耕地开发强度重心存在着从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空间波动较小。(4)冷热点区域整体呈现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的圈层结构分布形态,空间集聚格局相对稳定。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耕地开发强度管控政策和农业空间管控决策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文献信息:李佳玲,侯兰金,朱吉贝,刘庆.2021.近20年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199-20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户视角耕地集约利用及驱动机制的内生差异研究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INTENSIVE ARABLE LAND USE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HOUSEHOLD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21
作者:辛玥,殷冠羿,娄毅,刘爽,李广昊
摘要:目的 基于农户视角,将家庭生计及耕地规模纳入农户观察,探析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模式及驱动机制的内生性差异,为针对性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运用生产要素能值分析法(Emergy Analysis)对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测算和对比,结合ArcGIS标准差椭圆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系统探究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及驱动机制的差异性。结果 (1)农户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化肥、机械和劳动力三方面,耕地面积较小的兼业户(占农户总量的64%)耕地利用集约度较高,耕地面积较大的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较低;(2)农户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在空间上形成积累性差异,其中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西南—东北方向性显著、高值区呈点状分散,而兼业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分布的东—西方向性显著、高值区呈带状集聚,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成“倒U型”趋势分布;(3)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更易受自身属性驱动(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和破碎度等),而兼业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对当地经济(GDP)、地区农业发展(农业产值、区域复种指数)等区域型外部因子更为敏感。结论 农户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空间分布异质性显著,其驱动机制具有一定隐含差异,农户耕地利用模式的优化需“因户制宜”合理引导。
文献信息:辛玥,殷冠羿,娄毅,刘爽,李广昊.2021.农户视角耕地集约利用及驱动机制的内生差异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208-21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研究报告

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耕地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STUDY ON THE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OF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SECURITY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22
作者:张宇,张安录
摘要:目的 基于生态安全视角,通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与地方土地财政的定量关系,解决耕地生态保护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地方政府耕地生态保护行为激励模式。方法 文章利用耕地投入—产出的能值理论,从“压力—状态—响应”方面选取17个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评价2017年湖北省103个县(市、区)的耕地生态状况,构建计量模型揭示耕地生态安全与地区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并建立耕地生态转移支付模型。结果 湖北省耕地利用能值结构偏不合理,农业机械、农药和化肥等投入量较大,耕地的产出—投入比偏低;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水平偏低,大部分粮棉油基地多属于耕地安全临界区及安全敏感区,且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显著,生态安全值最低地区为江汉区(0.301 1),最高为利川市(0.663 4);通过新增建设用地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得,耕地生态综合评分值每增长1个单位,新增建设用地对应减少2.809 hm2,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减少283.203万元。计算得耕地生态支付区达46个,其中江汉区支付额最高(15 859.368万元),受偿区共22个,其中恩施市受偿额最高(7 645.695万元),各县(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占其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在0.120%~3.861%,具有可操作性。结论 为实现耕地高效持续利用、建立地区政府耕地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创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提供新视角。
文献信息:张宇,张安录.2021.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耕地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研究以湖北省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220-23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政策认知对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884份调研数据分析

STUDY ON POLICY COGNITION AFFECT THE REPLENISHING BEHAVIOR OF PIG FARMERSANALYSIS BASED ON 884 SURVEY DAT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23
作者:李鸟鸟,闫振宇,王超
摘要:目的 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对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生猪供应具有关键性作用。分析政策认知对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的影响,旨在丰富“认知—行为”研究思路,同时为政府引导养殖户理性补栏、完善系列稳产保供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从补贴、信贷支持、用地、环评、疫病防控、运输六方面构建政策认知指标,基于河北、陕西、河南3省884份生猪养殖户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政策认知水平,进一步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实证分析政策认知对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的影响。结果 政策认知显著正向影响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反事实假设下,政策认知程度低阶段养殖户若处于政策认知程度低阶段认知状态,其补栏程度将降低24.2%;政策认知程度低阶段养殖户若处于政策认知程度高阶段状态,其补栏程度将提高87.9%;若样本养殖户均处于政策认知程度高阶段,总体补栏程度将提高56.1%;风险偏好、养殖规模、上一期生猪销售价格、是否加入养殖合作社、新冠疫情影响程度也会显著正向影响养殖户补栏行为,受教育程度、与上一期相比单头生猪饲养成本变动、2019年是否发生非洲猪瘟则显著负向影响养殖户补栏行为。结论 政府相关部门需多渠道广泛宣传、解读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提高养殖户对相关政策内容、申请程序等方面的了解程度;积极跟踪政策落实情况,避免政策形式主义,切实解决养殖户面临的各种实际难题和风险,引导养殖户合理补栏;进一步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合作社技术培训、疫病防控等多种服务能力。
文献信息:李鸟鸟,闫振宇,王超.2021.政策认知对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884份调研数据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233-24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新疆棉花生产要素成本收益及规模报酬变动趋势研究基于465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

STUDY ON THE CHANGING TREND OF COTTON PRODUCTION FACTORS' COST-PROFIT AND RETURNS TO SCALE IN XINJIANG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OF 465 FARM HOUSEHOLD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24
作者:侯玉龙,马琼,何丽娟
摘要:目的 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稳步攀升,新疆棉花生产成本过高,加上新疆棉花销售回归市场,价格不稳定,导致棉花生产风险增大,棉农种棉积极性降低。文章通过对新疆棉花成本收益及规模报酬变动趋势的研究,为棉农生产决策和政府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在对新疆棉农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棉花种植规模变动下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在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寻找生产要素投入成本较低,收益最大的植棉规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棉花生产要素投入对植棉成本的影响,以及不同植棉规模下生产要素对棉花产量增加的贡献程度。结果 新疆农户棉花生产的单位面积成本和收益随着户均种植规模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变化;单位面积成本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先下降,超过一定规模后上升,成本最低植棉规模为3.56hm2;单位面积收益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先增加,超过一定规模后下降,收益最高的植棉规模为4.67~5.33hm2。研究发现,户均种植规模在2.5~4.5hm2时,土地费用、机械作业费、水电费、雇工费用投入对棉花产量的贡献较大,规模在7~10hm2时,化肥投入对棉花产量的贡献较大;农药、地膜、滴灌带等物质投入未体现规模趋势。结论 新疆农户棉花生产的成本和收益随着种植规模不同而变化的趋势符合规模经济原理,存在最优种植规模;在不同种植规模下,各种要素投入对新疆农户棉花产量的影响差异明显。因此,要引导棉农合理投入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文献信息:侯玉龙,马琼,何丽娟.2021.新疆棉花生产要素成本收益及规模报酬变动趋势研究基于465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243-25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资源区划

典型城郊县域乡村土地非农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湘潭县为例

STUDY ON 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URAL LAND NON-AGRICULTURALIZATION IN TYPICAL SUBURBAN COUNTYTAKING XIANGTAN COUNTY,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25
作者:刘唱唱,邓楚雄,李忠武,孙惠芳,陈韶清,赵浩
摘要:目的 城郊型乡村可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区域,选取典型的城郊县域湘潭县,基于拓展的“人—地—业”框架开展土地非农化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可助推其空间优化,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及冷热点分析乡村土地非农化的空间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1)湘潭县乡村土地非农化总体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特征且在此方向上的向心力逐渐趋强;(2)乡村土地非农化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呈“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减小”的趋势,但空间关联程度在样本期间有所下降;热点区始终向西北部集聚,不平衡的“川”型分布格局在不断地强化,土地非农化不平衡现象突出且不断加剧;(3)对乡村土地非农化的显著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距最近建制镇距离、坡度、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超标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次数、村内企业个数、规模经营耕地面积比例和是否有合法村庄规划,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论 基于“人—地—业”视角探讨不同区域乡村土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可为科学制定乡村空间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文献信息:刘唱唱,邓楚雄,李忠武,孙惠芳,陈韶清,赵浩.2021.典型城郊县域乡村土地非农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湘潭县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253-26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域“三生”空间划定与实证研究

THE DEMARCATION AND EMPIRICAL RESERARCH ON “PRODUCTION- LIVING-ECOLOGICAL” SPACE IN VILLAGE AREA UNDER BACKGROUND OF LAND SPACE PLANNING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26
作者:王检萍,余敦,孙聪康,郑媛媛,张田
摘要:目的 在乡村振兴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以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等功能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区三线”)为契机,科学编制周石村的村域空间规划,并在规划基础上进行“三生”空间划定及采用相关指标评价“三生”空间适宜性,以期为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提供实例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地类归并法与“三区三线”法对周石村地类进行“三生”划定,转移矩阵对现状与规划后的“三生”空间进行对比。结果 (1)规划后,农林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减少,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变化较小,并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规划形成“一镇一带三园”的产业空间布局。(2)规划至2035年,生产空间增长12.244 1 hm2,面积上升为150.797 5 hm2;生活空间减少了2.659 8 hm2,面积下降为68.957 0 hm2;生态空间减少了9.584 3 hm2,面积下降为107.045 4 hm2。(3)规划后,生产、生活空间满足空间需求,生态空间适宜性结果较好。结论 周石村作为城郊融合型的典型,其发展的要点在于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产业),并完善对外联系方式(道路)与公共设施用地。地类归并法与“三区三线”法相结合使“三生”空间划定更科学。
文献信息:王检萍,余敦,孙聪康,郑媛媛,张田.202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域“三生”空间划定与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265-27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福建省休闲乡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STUD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SPOND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AUTIFUL LEISURE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11127
作者:罗烨欣,甘翠丽,李文,周鹭岚,范水生,毛丽玉
摘要:目的 休闲乡村的发展是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途径。目前学界在省域层面检验休闲乡村示范点分布及成因的研究较少。分析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格局并探索其影响因素,验证示范点选址合理性的同时揭示空间分布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省休闲乡村发展的优化路径与建议,为休闲乡村的深入推进与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文章在利用ArcGIS10.7的基础上,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值等参数,从空间分布形态、区域分布差异、空间分布密度三方面对2014—2020年福建省142个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运用Moran's I 指数、地理联系率与缓冲区分析等指标和方法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分布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特征。(2)示范点在不同设区市和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在福建9个设区市中,逾55%的示范点集中分布在福州、泉州、三明、宁德4市。在闽东南西北中五大地理区域内,闽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闽东地区次之,闽中地区最少。(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厦门北部1个高密度中心,厦门西南部——漳州东北部1个次高密度中心。(4)示范点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影响。地形地貌是自然因素核心要素,人文因素关键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禀赋和客源市场规模。结论 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能够立足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乡村建设应立足自身条件,遵循阶段性发展规律,着重考量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往建设最适宜区去选址与布局;进一步说,福建省及同类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应立足自身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依托当地农业发展基础,抓住社会经济发展机遇,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和示范区溢出效应,从而推动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文献信息:罗烨欣,甘翠丽,李文,周鹭岚,范水生,毛丽玉.2021.福建省休闲乡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11):276-28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联系电话:(010) 82109628 82109632 82109637    邮编:100081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荣获2020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https://mp.weixin.qq.com/s/r95QlhP0CtKxRTwQi6BjmA


相关阅读:

  1. 《;》2021年第42卷第10期目录【转】

  2.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转】

  3.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12期目录【转】

  4.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12期目录【转】

  5.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