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转】

三农学术 2023-10-24

*内容源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NJNS/detail?uniplatform=NZKPT

————


特稿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主题笔谈

钟甫宁;罗必良;吴国宝;左停;习银生;赵文;1-18


农村社会发展

“礼治复兴”:中国乡村社会中的共享传统及其现代重构

李海云;19-27


后乡土社会孝道嬗变的现实图景与形成机理

汪倩倩;28-35


“特色”建构的多元主体与多元阐释——基于旭日村满族特色小镇的案例研究

郑中玉;于文洁;36-45


中国农民政治认同百年运演的规律与经验

张茜;徐家林;46-55


乡村治理现代化

网络技术结构性赋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基于江西省赣州市村务微信群的考察

邬家峰;56-64


数字赋能如何促进乡村自主治理?——基于“映山红”计划的案例分析

李燕凌;陈梦雅;65-74


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定位与实践路向

曹海林;任贵州;75-83+184


农民生计与保障

农业雇工合作与村庄秩序再生产——基于豫南白村的经验

卢克玲;84-95


农业转型过程中小农户的生态困境——以山东省孟村农户农药施用为例

王娜娜;付伟;96-104


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困境与转型

齐鹏;105-116


土地问题

供销部门土地托管的复合型碎片化困境及治理——基于山东省平安县的案例分析

豆书龙;萧子扬;胡卫卫;117-127


资本下乡、经营土地与农政变迁——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杨人豪;杨庆媛;128-138


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对农地转出的影响:替代或互补

牛坤在;许恒周;迟旭;139-150


农业经济

宅基地退出、要素配置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王静;赵凯;151-163


农业企业纵向一体化契约模式选择及动态演变:基于生猪养殖企业的案例分析

江光辉;胡浩;164-176


综述

多学科视野下的农村养老:理论分析与路径探究——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层论坛综述

朱慧劼;姚兆余;177-184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主题笔谈

钟甫宁1  罗必良2  吴国宝3  左停4  习银生5  赵文6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所  4.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5.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摘要:笔谈探究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基本标准,并从乡村产业振兴、收入分配、低收入人口帮扶、盘活农村共享资产等方面,就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政策提出了看法和建议。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共同富裕应包含“富裕”和“共享”两层含义。共同富裕不仅是缩小贫富差距,而且是让更多人达到富裕起点或跨越富裕门槛,增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乡村产业振兴是做大做好“乡村蛋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推动共同富裕初次分配是基础和关键,二次、三次分配也不容忽略,要努力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应托、推、引三力并举,创新和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低收入人口生计改善帮扶机制和政策体系。资产不平等相比收入不平等带来的危害更严重,可以通过开放村庄、做大县城、鼓励外部企业家进入农村三种方式,盘活三种共享型资产来促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礼治复兴”:中国乡村社会中的共享传统及其现代重构

李海云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摘要:中国社会的共享传统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并被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家礼治模式所形塑,表征着中国内生性发展的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因此可以成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内部视角。追溯与梳理传统社会中的相关话语形式,理解与阐释历史上国家礼治与地方自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促进对自古及今中国社会内部制衡机制的认知。纵观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无论是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体化时代的“新德治”实践,以及新时期乡村社会中的“礼治复兴”现象,都会发现以礼治为表征的共享传统的坚韧传承及其在社会振荡时期的重要调谐作用。发掘中国社会共享传统中的知识共享、社会共建、道德共育等核心要义,不仅有助于准确理解当今乡村社会中普遍出现的“礼治复兴”现象,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亦有着重要镜鉴意义,还可在激活中国社会整体人文精神的意义上,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后乡土社会孝道嬗变的现实图景与形成机理

汪倩倩

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孝道是乡土文明的核心内容。随着乡土社会向后乡土社会的快速转变,孝道也随之发生了嬗变。以M村为实践调研点,从事生、事死两方面将孝道的内涵细化为养亲、敬亲、侍亲、顺亲、葬亲、祭亲等6个维度,全面考察孝道在后乡土社会中的诸多变化与流动形式,深入剖析孝道嬗变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在后乡土社会,孝道嬗变是城镇化、市场化、国家制度等社会结构性力量与乡村社会的微观实践共同形塑的结果。孝道嬗变应在社会转型与乡村变迁的事实基础上去考量与判定,并将其作为基本出发点,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新孝道伦理秩序,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服务于后乡土社会。


“特色”建构的多元主体与多元阐释——基于旭日村满族特色小镇的案例研究

郑中玉  于文洁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现有研究倾向于讨论特色小镇的特色应该如何规划,强调产业和地方文化的特色要素选择。但鲜有注意特色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自然而然的共识,特色建构中存在多元建构主体和多元阐释方式。在一个满族特色小镇的建设个案中,研究发现存在三种特色建构与阐释的主体和两大类特色。其中地方精英基于项目制建构的杂糅特色和技术精英基于历史遗迹建构的满族特色,都是合法的官方阐释。本地社区居民集中在“城-乡”二元话语框架下,将本地特色阐释为乡村特色,但它并不是特色小镇的合法性话语。最终,特色小镇建设更多的只是一种项目制运作的结果,倾向于脱离本地社区文化和日常生活。需要思考的是,特色小镇建设如何将特色建构及其运作与社区营造和地方性文化的再嵌入相结合,让村民成为特色建构的参与者,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产。


中国农民政治认同百年运演的规律与经验

张茜  徐家林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百年来,中国农民的政治认同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农民政治认同主要围绕其利益而形成,土地始终是农民政治认同形成与提升的关键:土地革命唤起了农民的觉醒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支持;土地改革使农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建立起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税费取消和政府职能转变使农民政治认同得以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又使农民政治认同大幅提升。在农民政治认同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政治环境、经济制度、社会政策、干部作风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其利益保障和诉求实现。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快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加强,农民的政治认同取向逐渐从情感认同、单向服从、权威服从向理性认同、双向支持、法理认同转变。


网络技术结构性赋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基于江西省赣州市村务微信群的考察

邬家峰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网络技术作为社会变革的关键性变量,对乡村社会治理具有结构性赋能效应。江西省赣州市的村务微信群实践表明,网络技术强化了乡村治理中的村民“共同在场”,促进了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村庄集体归属感的提升,实现了网络技术的“心理赋能”。群内建构的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乡村治理结构和村户代表制的主体结构场域,改变了乡村治理的结构模式和博弈方式,实现了网络技术的“结构赋能”。而乡镇干部代表国家力量的入场,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国家权力依靠,形成了国家与村民对乡村治理行为的“双重注视”,实现网络技术的“权力赋能”。网络技术的结构性赋能,形塑着乡村治理的结构模式,推动着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赋能如何促进乡村自主治理?——基于“映山红”计划的案例分析

李燕凌  陈梦雅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摘要:大数据时代运用数字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成为新趋向。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构建“数字赋能-自主治理”解释性分析框架,探究“映山红”数字治理变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可推广之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从公共话语体系的重塑、双向监督机制的完善、公共资源的统筹协调三个维度赋能,为乡村自主治理提供外源动力;外源动力促进村民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与评议权的增强,形成内源动力;外源动力与内源动力融合催生互动-信任-互惠的社会资本,形成混合动力;三重动力共同作用破解自主治理的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大难题,形成以制度的有效供给破解集体行动困境,从而实现数字赋能促进乡村自主治理。数字赋能乡村自主治理的关键在于识别主要问题,实现精准赋能;强化主体能力,实现个体赋能;契合地域特色,实现“现代性”与“乡土性”的匹配。


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定位与实践路向

曹海林  任贵州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因文化符码的嵌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宏观价值引导、中观符号建构、微观仪式组织三层价值链条,理应在乡村社会充分发挥价值引流、共识建构、合作深化和行动规束的“软治理”功能。受旨向偏离和惯性束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将价值引流曲解为文化救赎、将情境建构局限于设施配套、将文化互动寄托于行政整合、将行动规束转化为道德说教的实践偏差,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对此,应着眼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与丰富乡村治理工具的现实需要,以文化治理的高度推进服务供给实践的纠偏,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调节乡村文化生态、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以内外价值互嵌推进供给旨向的回归,以文化仪式推送强化情境共识的建构,以文化主体参与锻造合作共治的自觉,以行动价值传播激发公共规则的生成。


农业雇工合作与村庄秩序再生产——基于豫南白村的经验

卢克玲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农民合作是农村社会秩序研究的重要内容。理解农民合作与村庄秩序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合作背后的实践规则。研究以豫南白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雇工为例,探究家庭理性规则何以影响村庄秩序再生产。通过对雇工过程与合作关系的考察,发现雇工组织以经济理性为合作目标,维持个体家庭的发展秩序。合作过程是雇工组织的工具化过程,即基于家庭理性形成的雇工组织成为家庭理性向村庄秩序延伸的媒介。研究认为家庭理性扩张消解村庄公共秩序再生产的社会基础,内在隐含家庭理性对村社理性的规则替代。虽然两种理性均具有整体主义和伦理内核,并非西方经济话语体系中的个体理性,但不同之处在于家庭理性是农民基于发展压力而作出的自主性调适,其实践主体和支配结果有清晰的利益边界。作为一种公共规范,村社理性服务于村庄利益共同体是维系村社稳定的秩序机制。因此,要加强基层村社组织建设和培育文明乡风,建立以村社理性为规则的公共秩序。


农业转型过程中小农户的生态困境——以山东省孟村农户农药施用为例

王娜娜  付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在农业转型过程中,种植特色农作物的小农户由于种植结构和经营方式的改变,往往较其他农户面临更严峻的生态制约:土壤质量下降、病虫害风险加大。但受限于小农经营的局限性,小农户在应对上述生态问题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只治病、不治土”,即只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而对土壤等深层次问题置之不理。农业经营不得不踏上农药施用的“跑步机”,最终导致小农户陷入农药依赖和生态制约的困境。


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困境与转型

齐鹏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摘要:当前,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面临历史实践积累少、集体共识建构难、合作信任维系难、组织依托建设难、老人素质保证难、质效提升保障难等多重困境,这些问题仅靠制度建设难以解决。面对家庭养老弱化和机构养老认可度低的形势,应积极推动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向以多主体融合为基础的多功能、专业化、立体式、普惠型社区综合性养老转变。为此,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幸福院机构化、平台化、社区化和合作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多主体融合性和合作性参与的政策保障体系,即确立以社区养老为本的顶层设计,实施以福利偏向为主市场为辅的社区养老政策,建立以社区居民为主的自治型社区养老队伍,确保农村社区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的自治性,提升家庭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供给能力和农村老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实施农村社区养老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工程等。


供销部门土地托管的复合型碎片化困境及治理——基于山东省平安县的案例分析

豆书龙1  萧子扬2  胡卫卫1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摘要:土地托管作为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的关键突破口已经成为全国发展的典范,但在全国土地托管迅猛发展的同时,供销部门土地托管遭遇碎片化困境而退出托管服务市场。公共政策依附于科层制,但又不仅仅依赖于政府,由此对政府碎片化理论展开批判的复合型碎片化理论模式成为本文的研究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平安县为例,分析供销部门土地托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碎片化特征、成因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供销部门土地托管政策主体及其运行规则的碎片化构成了静态政策碎片化的基本内涵;碎片化主体在动态化的政策实践场域中策略性地引用碎片化的规则构成了动态政策碎片化运作的实践。最后,在借鉴整体性动态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应构建整体治理结构、培育整体性治理理念、提高动态治理能力等建议,以消解供销部门土地托管碎片化困境。


资本下乡、经营土地与农政变迁——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杨人豪1  杨庆媛2

1. 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部乡村可持续发展新文科实验室

摘要:基于对成都市郫都区的长期田野观察,构建了“资本下乡-经营土地-农政变迁”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两个村庄的资本下乡过程和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资本下乡对两村进行了不同的塑造,但导致的农政变迁结果殊途同归。为建立乡村振兴模板,战旗村在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通过各类规划和国有企业投资,打造乡村振兴博览园核心示范区;白云村的发展则主要是市场引导的“消费性建成空间”塑造,投资企业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打造田园综合体,将乡村空间符号化和商品化,供追求文化符号产品的城市中产消费。虽然两村资本下乡的主导力量和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但其农政变迁具有一致性:以农村集体土地的资产化和资本化为核心,农业逐渐现代化和产业化,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农民减少,职业农民和“新农人”增加,乡村地域更深地嵌入城市资本循环。研究表明,农政变迁的一致性源于两地的正式、非正式制度的稳定性和相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的治理方式仍可塑造相似的农村社会经济实践。


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对农地转出的影响:替代或互补

牛坤在1  许恒周1  迟旭2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摘要: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分别作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代理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农地的转出行为。从制度理论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二者在农地转出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分析了二者存在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规模对农地转出的相互作用不显著,而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强度均能显著提高农地转出概率,并且二者在总体上出现功能重叠,即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替代效应。但是随着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加,农地确权与宗族网络强度分别发挥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功能,其替代效应逐渐不显著,且呈现互补效应趋势。农地确权与宗族网络的交互项对农地转出对象和农地转出租金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宗族网络显著提高了农地转向村外人的概率。从制度运行视角出发,引导减弱宗族网络对农地交易的干预和增强其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对进一步释放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推动农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亟须进一步探索非正式制度对农地市场化交易的作用机制。


宅基地退出、要素配置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王静  赵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结合安徽省金寨县47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宅基地退出、要素配置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同时考察宅基地退出对不同年龄阶段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采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问题后,其负向影响仍显著。要素配置在宅基地退出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中发挥中介效应,总中介效应占比为29.07%;宅基地退出能够通过促进农户农地规模缩减、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资金投入对其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负向影响。对于高龄农业劳动力,宅基地退出负向影响其农业生产效率,且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对其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负向影响;对于低龄农业劳动力,宅基地退出负向影响其农业生产效率,且通过促进农地规模缩减、减少劳动力投入对其农业生产效率产生间接负向影响。最后,提出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不断完善宅基地退出后续帮扶政策、持续推进社会化服务市场建设等建议。


农业企业纵向一体化契约模式选择及动态演变:基于生猪养殖企业的案例分析

江光辉  胡浩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契约农业是有序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构建农业企业契约模式选择和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生猪养殖企业的多个案例,讨论交易成本在企业纵向一体化经营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并引入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外生冲击下企业与养殖户缔约形态产生适应性演变的路径及逻辑。研究发现,企业与养殖户缔结不同的契约模式,是在给定的交易属性下权衡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生产成本所做出的理性选择,交易成本或资产专用性的差异使得不同的生产环节或品种有其最适契约模式。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龙头企业的契约选择存在适应性调整的过程,非洲猪瘟疫情冲击或环境规制约束会降低履约效率,企业会调整原始的单一契约模式,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的中间型契约或混合契约模式过渡。因此,应避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盲目复制和推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业契约形式,促进农户与企业进行互补的专用性投资,提升双方缔约稳定性。


多学科视野下的农村养老:理论分析与路径探究——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层论坛综述

朱慧劼  姚兆余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农村养老是关乎中国养老事业发展大局和农村老年人福祉的重要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休戚相关。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层论坛在南京举办,围绕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实践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展开研讨交流。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与养老服务供给的城乡差异,农村传统养老方式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农村居家养老和互助养老方式已经涌现出一批新的经验,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论坛进一步明晰了我国农村养老研究的现实紧迫性和学术价值,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丰硕的成果和有益的借鉴。基于此,对多学科视野下的农村养老研究进行展望。


——END

内容源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NJNS/detail?uniplatform=NZKPT


相关阅读:

  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转】

  3. 《世界农业》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转】

  4. 《农村经济》2022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转】

  5. 《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转】


编辑:代安澜

审核:龙文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