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大学前任校长、GNSS专家刘经南院士: 献身“树人”事业,培养世界公民

2016-07-23 广州日报 慧天地


刘经南先生简介


刘经南,1943年生,著名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学校长。作为中国研究广域差分技术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GPS商品化软件的研制者,刘经南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应用、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特别是在GNSS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成就显著。

他的冲劲:年过七旬,几乎天天都在工作

谈到刘经南最熟悉的领域之一——泛在测绘,他说:“所谓泛在测绘,是在当今技术可以感知的时空区域内,用户为感知并记录任何感兴趣和能够感兴趣的目标、事物、环境与人的时空位置关系,并能以某不确定性指标描绘这些关系用以进行认知、交流和决策的能力与活动。大数据背景下的泛在测绘将促进原创性的研发,引起技术创新的新高潮,推动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

除了担任昆山杜克大学的校长,刘经南还是武汉大学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坚持单独带着两个博士、五个博士后。一年365天,刘经南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凌晨12点,只有春节7天是他的休息日。“如果将我的工作时间分割出来,大约五分之三的时间在昆山杜克大学忙着学校管理建设,五分之一的时间在武汉大学带领团队进行有关国家卫星导航等研究,五分之一的时间周转于全国各地参加研讨会。”

这般工作量之大、责任系数之高、工作拼劲之足让人难以相信刘经南其实早已年过七旬。熟悉刘经南的人都知道,他闲不住,但凡遇到新挑战,刘经南身体里那股子冲动便召唤着他勇往直前,大抵有些“工作狂”的意味。刘经南的女儿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春节,爸爸突然在大年三十的下午说有工作需要去一次实验室,那还是我们在武汉过的第一个春节。结果等到晚上,妈妈把年夜饭都做好了,爸爸都没回来。后来,妈妈特别担心,就差遣哥哥去找爸爸,却发现实验室所在的楼大门都锁住了,妈妈还想去找的时候,爸爸自己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刘经南也记得这件曾因工作而干的囧事,“我当时因为忙着工作,结果忘了时间,等忙完出来发现大门锁了,思来想去,我只好从二楼的窗户沿着雨水管道爬下去,结果扭了脚。”


刘经南平时喜欢打乒乓球

他的建树:在GPS领域创造多个第一

1943年生于重庆市的刘经南自小成绩优异,受父亲的影响,刘经南极爱看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人类思维过程的机理以及天体变化的奥秘产生了好奇。高中毕业后,他考入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

1968年,已毕业一年多的刘经南被分到湖南的煤田物探测量队,负责外业测绘,历经各种艰辛,还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一干就是11年。11年里,刘经南一直记得自己的志向:“我想做科学研究工作。”1979年,刘经南顺利考入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读研,却因早年高强度的外业工作击垮了身体而长期在家边养病边自学。但即便如此,读研期间刘经南不仅成绩保持优秀,还曾解决了一个有关卫星测量基准的地心坐标系与地面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关系的国际性学术难题,此研究后来被列入了国家“六五”期间重点项目。

至此,刘经南开始了卫星大地测量与GPS技术的研究,并在我国GPS技术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创造了数个第一:研制出我国第一个GPS商品化软件;第一次提出GPS网随机模型质量控制概念、有关理论和处理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高精度GPS网整体平差工程的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负责我国第一个GPS永久跟踪站(武汉)的建立、长年运行和维护,提出了一套永久站的技术标准……

其后,刘经南还为已发射的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广域差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最早的技术思路和技术方案,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第一人,亦参与这个被称为“中国GPS”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至今。

或许是刘经南在卫星大地测量与GPS技术上的建树太过丰富,有媒体将其视为“中国GPS之父”,刘经南连连摇头,“这个名号我算不上,我只是对有差异、有挑战的事物特别有兴趣,有许多创新理念想去尝试,又习惯于将学问做透。不过,有一点,我确实好争第一。”刘经南说着就笑了,命运与他开的各种玩笑最终被他一一化解,并转变为动力,向着挑战拼搏向前。


刘经南给学生讲解卫星定位成效

他的愿景:献身“树人”事业,培养世界公民

担任昆山杜克大学的校长是刘经南近几年的一大挑战。在卸任武汉大学校长4年多后,当武汉大学推荐刘经南担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时,刘经南考虑了10天答应了,“这是与其他私立学校或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同的非营利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这种中国教育的新探索、新模式让刘经南兴奋,也让刘经南感到身上的担子沉重,他说学校致力于培养拥有本民族文化之根的世界公民,具备开放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尊重国际规则。

为此,刘经南需要全程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建设,确保学校日常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运行。事实上,当2012年4月学校第一次报筹备申请时,刘经南就已参与其中。之后一年的筹备工作尤为繁琐复杂,其中如何更有效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是刘经南最为看中的,“不能只是简单接受,而应根据两国之间的文化、发展、制度、法律等差异,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社会需求,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

然而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刘经南坦言:“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科研工作,但我既然扛起了这个担子,就是我的责任,况且做教育是为国家培育人才,于国家、于社会都有利。”大把的时间花在“树人”之上,如今刘经南只能无奈通过不断喝着咖啡、压缩休息时间进行自己的科研之路。


刘经南在昆山杜克大学给学生颁发证书

【慧天地】大家庭纳新啦【慧天地】是服务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公共平台,一直秉承着“开放、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为同行提供了许多高价值的精品文章。由于平台影响力日益增长,而原有来自全国35所高校的团队成员部分已走向工作岗位,【慧天地】大家庭需要补充新鲜血液,现面向国内外招聘新成员加盟。要求:1、测绘、GIS、遥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海洋类等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专业人士;2、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热心公益事业;

3、尊重别人,善于换位思考,工作踏实、严谨,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有梦想、有激情、有恒心、有勇气、有创意。

请与张瑞辰(微信号:babyzcom)联系。

“有兴趣加入【慧天地】交流群的朋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张瑞辰联系”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作者栏位置注明:慧天地

编辑:朱林烨

审核:李茂永 曹真毓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928135614)



推荐

(限于篇幅 更多精彩不再全部列出 请在相关系列中查看)


点击下文可直接阅读

业界大师|杨元喜院士纪念恩师周江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题报告

业界大师|王之卓:中国航测与遥感之父

业界大师|陈永龄:珠峰高程准,神州坐标精

业界大师|夏坚白:经天纬地,矢志不渝(一)

军测的骄傲——王明孝的传奇故事

一代名贤:七品县令叶春及对我国古代地图的重要贡献!

精品报告|陶迎春:空间大数据在城市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精品课程|李天文教授: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精品课程|王家耀院士:《地图文化》—地图演化论

精品课程|张祖勋院士:摄影测量学

高端论坛|山东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阳凡林教授:近岸地形一体化测量及三维表达

高端论坛|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吕志平教授:CGCS2000及其向海底的延伸——“地球空间信息与海洋测绘”研究生暑期学校专题报告

高端论坛|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从Geomatics 到 Urban Informatics

高端论坛|博士生导师刘展教授:面向勘探开发的“智慧油田”的几点思考


喜欢的话别忘记点击小手给小慧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