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观点|十年前的论文重读--张燕平:社会信息化必然促进测绘的变革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提出信息社会的目标,如果是一种新的历史阶段形态,它所带来的变革将是深刻的、多方面的。而测绘技术发展将影响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发掘、服务和应用各个环节,地理信息平台是其他信息交流的逻辑平台。因此,测绘是信息社会发展中最为活跃、最为基础的领域之一。
在信息社会地域、时间、语言已不是人们交流的障碍,它比其他社会阶段有更为深刻的公开化、市场化特征,而突出显露出发展的效益。伴随着的测绘技术发展必然导致:基础地理信息生产不再独有,服务不再单一,保密不再简单,价格不再垄断。
社会信息化发展给我们管理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测绘行业及其分级管理体制与信息多元化的矛盾;信息公开、市场化服务与保密安全、行业垄断的矛盾;统一管理与灵活、多样化服务的矛盾。给我们测绘发展带来的迫切问题是:政府管理与市场化进程不协调的问题;带来的根本问题仍然是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的活跃发展与相对滞后的生产关系调整的矛盾。
在历史新的发展机遇期,采取适合信息社会发展规律的模式,中央和地方及各行业间的纵横两个方向构建和谐框架,继续推进“共建共享”,矢志不移地解决基础地理信息这一战略资源相对短缺和绝对短缺的基本问题;针对信息化发展特点,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体系着手,以新技术引导信息化生产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引导信息化服务与应用的发展。形成既能解决尚待完成的基础测绘基本任务,又能同时完成向信息化测绘过渡的基本问题,在技术和管理两个领域深化改革,形成和谐势态,逐步推进信息化的繁荣局面。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共建共享、协调管理
社会信息化必然促进测绘的变革
一、信息化社会是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社科院在研究欧盟信息政策中阐明:“信息社会是一种知识型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能够以任何形式生成、处理、存储、检索和传播信息,而不受距离、时间和数量的限制。这些发展能够使人的智力得到极大提高,并使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基本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信息社会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发展最具典型的特征,它使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信息社会”发展在我们思考的题目中最有影响的因素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公开化”和“市场化”。它比工业时代的“自由竞争”有更高、更深层社会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
公开化——在法律和实践上消除一切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的限制,发展普遍的信息服务(标准化、低廉、方便)。
市场化——促进信息服务市场竞争局面的形成,并使其在单一(全球化)市场中运行和服务;保护由此产生的新经济和社会利益;采取新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隐私权、电子数据和国家安全。
“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必然具有广泛的社会包容性,并由此获得全体公民的信任,使每一位公民更加自由地体现个人和社会责任,并增强社会凝聚力。
二、测绘是信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测绘历来是社会其他各项活动中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工具,测绘先行体现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还是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向信息社会的发展中,测绘工作的作用就愈发重要了。据统计,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需的各种信息中的80%都与空间位置相关,如果将这些信息依托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这个“逻辑平台”上,那么基于空间位置与空间分布的信息交流、发掘和应用将成为可能。“基础地理信息”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中的核心,因而“基础地理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成为信息社会中最具经济活力的发展点之一。它必然在技术发展上有无尽的推动力,在生产关系调整方面有不可抗拒的历史性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创造性的增长力。
以上特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年来也有着突出的体现。以“3S”注一技术为代表的测绘技术发展促进了更多行业更为自在地开展测绘活动,其服务和应用渗透到更多、更广的领域。每年众多的各类企业进入测绘新技术开发服务领域,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引导的新应用领域不仅吸纳了国家投资,还引导了大量民营资本。尽管政策限制外资从事国内测绘,还是有大量外资、外企进入这一领域的广阔外围,觊觎着未来市场的高额回报。
三、测绘信息化进程中仍然突出的问题
随着进入信息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测绘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伴随着的将是历史性的变革。测绘工作近代的发展由“经典(模拟)测绘”经历“数字化测绘”到目前来临的“信息化测绘”,这些发展都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相应阶段,受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的。
经典测绘——以光电测绘仪器为主要工具,在有限视野内对局部地区进行测量和绘图,进而扩展至全球。我国的测绘管理体制分级模式与测绘成果的精度、比例尺分级相对应。
数字化测绘——随着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3S”技术为代表的测绘技术,不受地域、时间、气候限制将地表形态以数字形式(在计算机系统里)描述、处理和应用。
信息化测绘——尚在发展中,随着IT技术发展,由树状向扁平化的结构变化,也就是信息采集、处理、服务的结点不再受上层牵制,而是自主在网型结构中发挥一切功能;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在完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实时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地理信息在信息社会阶段自身有质的变化,其逻辑结构和知识性是信息化测绘一切的“源因”。信息化测绘具有“功能取向服务化、数据获取实时化、信息交互网络化、基础设施公用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共享法制化”特点。
数字化测绘为信息化测绘重新搭建的技术平台,使测绘的发展随之产生意想不到的深刻变化。IT技术发展使测绘所依托的现有技术体系远远支撑不了社会信息化对其需求的增长,其管理体系远远不适应信息化生产体系的发展。这一过程在近十多年国家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技术体系不完善。数字平台构建及其标准体系尚未初见眉目,社会信息化需求紧迫而广泛,使得这一不适应的矛盾在不间歇的扩展中更为突出。
一方面是在信息化进程中地理信息采集广泛化,需要有协调统一的技术支持以保证信息的规范性、可共享性,包括:数据及其交换的标准化工作;与标准化相配套的采集、处理和质量控制工具;集成和编辑软件平台;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与共享应用系统等。
另一方面是基础地理信息本身远不适应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其技术体系尚未摆脱模拟测绘和数字测绘的概念,支撑不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需求。
(二)数据资源短缺。我国测绘工作几十年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与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的飞跃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信息化测绘发展所需要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应该与社会发展相匹配,测绘产品应该形式多样,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分辨率、与需求相适应的现势性与覆盖范围。仅从刚刚起步的西部测图一点来看,欠账仍是不少。当前国外测绘信息化快速推进,与之相比,我们在补旧账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在应对国外信息技术扩展中必然显得尴尬和苍白。
(三)管理体制不协调。信息化地理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不同于经典测绘时代的生产和应用。测绘管理体制在应用的牵引下,二十多年来虽然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但仍未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摆脱与模拟测绘技术相对应的分级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与其他专业测绘行业的共融性、与市场的友好链接远未达到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也不可能)。
四、着眼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推进信息化测绘发展
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测绘技术发展是走在前面的,其中最活跃的发展在市场中或在市场化中。正像国家的改革开放一样,经济体制的改革必将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成绩的巩固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
国家测绘局在近二十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信息化测绘”这一历史性工程;在“服务社会”这一根本宗旨指导下,实行“共建共享”这一信息化测绘和谐框架的基本方针,逐步推进了: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在体制改革中强化市场的依法管理,繁荣地理信息产业。
我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基本模式和理论,如何有目的地指导信息化测绘的进程,解决过程中是采取必须排除现有的障碍,改善已有条件而建立新模式;还是创出一条新路,构建新模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行政管理是关键。“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测绘局是国家不可缺少的要害部门,在信息化时代愈来愈重要,不可小看”(温家宝总理2006年初)。测绘被国家和社会认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不是测绘工作较从前做得更好,而是社会信息化进程决定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继续加强测绘工作的社会行政管理是必须的。
信息化给大测绘理念带来又一次机遇。国家行政管理跳开事业单位主体的管理、跳开事业工程规划的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用有形之手做有利于无形管理之事;在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战略布局方面,跳出利益围子,结合实际做好政府和公益事业之事。不仅放水养鱼,还应放水养渔。
(二)政府的投入重点仍然是在扎实的基础性公益工作。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是仍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迫切需要创新性的思路来完成。
1. 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既融入了行政管理,又规划了技术方向,是地理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中国家公益事业的首要任务之一。检讨近年的发展,我感到,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建设已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但其中信息官员特别是相关行业的信息官员,有测绘背景的极少;使得构建和谐框架时,缺少主动性的条件。
在技术迅猛发展中把握好指导性和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使旗帜性和生产执行性的标准切实有效,要求我们的主管既要处于前沿,又要处于生产实践,将引导信息化发展的思想融入成熟的执行标准中,组织团队、把握时机、持之以恒,逐步推进信息化测绘。
2. 地理数据信息化
信息化测绘发展首先凸显“数据过量而知识贫乏”注二的矛盾,它反映对数据挖掘能力和数据本身灵性化两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如果还用传统模式思考这个问题,是难以解决发展着的矛盾。
信息社会国家公益测绘事业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所遵循的原则仍然是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益测绘事业的现阶段目标是使社会信息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由此,现阶段“共建共享”必须关注:
形成中央与地方、测绘与其他行业纵横两个和谐关系是“共建共享”的关键,这是地理数据信息化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技术上消除鸿沟,行业间各自履行政府责任。
3. 政府管理
用信息时代特有的形式保护新经济体和信息知识产权是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原则。
重新思考事业与产业、政府行为与市场的界面和关系,也是信息化带来的新问题。
高效依赖于开放,市场化前提是保密政策有效。地理信息的保密和安全首先应由相关信息的关联者确定采集和公布的限制方案,地理信息保密的主管部门行使权衡利弊与裁定的权力。以要素类而不再以精度、比例尺划分密级可能更为有效。
强化是形式,而目标是实质。信息化社会政府管理的目标必然要调整,其责任之大,范围之广是测绘局历史发展的新使命。面向社会的宏观调整,如果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就有被调整的可能。而这个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发展举足轻重地位的。给我们公务员提出新要求。
4.项目牵引
重大工程项目是实现信息化测绘的有力措施。实施必须向信息化过渡,必须考虑向整体目标推进,这个机会已经从国家测绘局与其他主管部门的合作项目中显现出来(反恐维稳、公共安全应急、导航电子地图等)。而测绘的重大工程更应关注信息化的进程。通过这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逐步扎实地在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技术体系、数据处理平台等方面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立。
在信息社会中,测绘将比以往更加融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有形的工作和无形的存在中,必将大有可为!
注一:“3S”——GPS(NGSS),RS,GIS
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美国的GPS为代表,用来确定空间位置及空间位置变化。
RS ——包括近景、航空、航天遥感探测技术,以获取地表或物体表面几何形态及覆盖层甚至表面下物质属性和空间分布数据。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存储、处理、发掘和应用的数据、软件和硬件系统。
注二:引自李德仁院士等《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971.12--国营503厂--工人1978.2--武汉测绘学院1982.1--国家测绘局1991.1--中国测绘工程规划设计中心1995.12--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007.5--海南测绘局2009.9--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5.5--退休
征稿启事
【慧天地】面向测绘地信行业专家、学者、生产一线工作者、在校学生等广大同仁征稿啦!
无论是照片、文字,还是视频、语音……无论是优秀作品推荐,还是原创作品投稿……无论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报告、论文,还是活泼有趣接地气的照片、故事……只要是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相关,都可以向我们投递哦!
【投稿邮箱】
geomaticshtd@163.com
“有兴趣加入【慧天地】交流群的朋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张瑞辰联系”编辑:牟超辰
审核:曹真毓 朱林烨 李茂永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928135614)
推荐
(限于篇幅 更多精彩不再全部列出 请在相关系列中查看)
大家观点|院士专家把脉北斗导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高端论坛|天津海洋测绘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翟国君教授:海洋测量技术现状与展望
高端论坛|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建虎教授:高精度多波束测深理论方法、软件与应用
高端论坛|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从Geomatics 到 Urban Informatics
高端论坛|清华大学遥感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洪阳教授:全球遥感水循环与水利大数据(Hydrology from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