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争夺战持续升温 Uber拟成立AI实验室投入研发

2016-12-09 慧天地

(更多精彩,请您留意文章后“推荐”)

人工智能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发展阶段。Uber本周一宣布收购一家位于纽约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Geometric Intelligence,以保证其在无人驾驶技术中不掉队。这也体现了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争夺继续升温。

一年亏损20亿美元?不在乎!

  Geometric Intelligence的15名研发人员将加入Uber位于旧金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该公司联合创始人Gary Marcus表示,他的研发团队能力可以从提升交通预测水平覆盖到研发一辆未来会飞的汽车。Uber没有披露此项收购的价格。Geometric Intelligence目前的资助方为纽约大学。

  近期有报告称,Uber正在采取激进的增长措施,包括在车费补贴上投入巨资,这也意味着公司的亏损加大。去年Uber亏损超过20亿美元,预计今年这一亏损额度还将上升。不过Uber首席产品官Jeff Holden对此表示不在乎,“我们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也许从外界来看不是好事,可是我们做得非常好。”

  Uber希望成为一家更加有效的交通科技公司。近期来看,新的人工智能团队将帮助Uber提升公司预测配车时间和地点的能力,并综合考虑天气等环境因素。

  此前,Uber已经在旧金山和匹茨堡两地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路测。目前这些无人驾驶汽车由沃尔沃公司制造,需要驾驶位上有人在必要时控制,但是Uber的目标是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

  科技公司和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希望在无人驾驶技术的竞赛中拔得头筹。宝马移动服务战略负责人托尼-道格拉斯(Tony Douglas)说:“目前打车软件还是需要人工进行驾驶来完成。如果省去了司机,你就会拥有一张印钞票的许可证。”

  宝马上周末宣布明年将在德国慕尼黑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宝马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有约40辆具有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在慕尼黑的中心地区进行测试,随后这一测试项目将扩展至其他城市。” 宝马计划不仅利用其制造高端汽车的专业技术,而且还要展示其在创造、拥有以及管理高端车队上的实力。

  而Marcus的愿景是能够造出一辆“会飞的汽车”。他说:“我们希望在不太久的将来,汽车的时速能够达到每小时75~150英里,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被困在交通堵塞中。而且我们有信心这个愿望能够实现。”Uber近期也发布了探索此项计划的白皮书。

人工智能的“早熟”

  人工智能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从声音识别技术到图像识别技术,包括谷歌(微博)、亚马逊、Faceook、微软在内的科技公司都在拓展人工智能方面的业务,它们希望通过更好的人机互动让人们离不开这些科技产品。

  但是要真正量化人工智能的这些应用至今仍然非常困难。能源情报软件公司EnerNOC的数据科学团队主管Angela Bassa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很多人以为人工智能是一蹴而就的东西,但是我认为要真正成熟还要再等10年。”

  Bassa所从事的就是深度学习,用大量的数据去训练电脑程序,从而让电脑学会自我判断。但是她的团队发现用户对于数据分析更感兴趣,反而对于人工智能的算法所提供的循序渐进的价值不太关注。

  一些初创公司也开始尝试更加宽泛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系统开发。Marcus就提出利用数据分析来做人工智能。Geometric Intelligence设计的系统就是能够学习规则,并且不需要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就能做出预测。

  Marcus表示,通过海量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的方法可能并不能满足现状。他认为所谓深度学习会对一些问题有用,但是却无法对于人的下一步行为提出参考,因此我们需要下一代技术。

  Bassa认为,面临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于现在的商业就没有任何用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的作用不应该被过分突出。要让人工智能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而不仅限于目前的这些应用可能是一个几十年的漫长过程,就好像教育我们的孩子一样,需要花时间。

  人工智能正在创造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所吸引的资本正在达到历史巅峰。2011年以来,超过140个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被收购,今年就多达40个。

  而大型科技公司也在从高校成批地吸收人工智能的研发团队。上周谷歌聘用了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享有名望的科学家李飞飞,她将带领谷歌一支新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这再次引发了科技公司和高校争夺人才资源的辩论。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科技公司抢走了大学科研领域的资源,不利于人类科学的长期发展。

来源:人工智能爱好者俱乐部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公共公益平台,旨在:传递政府声音;发现行业亮点;增强学术交流;共享优质资源;关注本硕博学子的学习、就业;重视地理信息文化的传播、弘扬。【慧天地】高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末尾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及时后台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删除。先做人,后做事;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欢迎大家推荐精品稿件

 【投稿邮箱】

 geomaticshtd@163.com

“有兴趣加入【慧天地】交流群的朋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赵楠@Zn联系。”

编辑:焦    月

审核:李茂永 朱林烨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推荐

(限于篇幅 更多精彩不再全部列出 请在相关系列中查看)


点击下文直接阅读

科技前沿|斯坦福「人工智能百年研究」首份报告:2030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

科技前沿|颠覆性技术和技术后时代的社会变革

新闻报道|两名斯坦福学生发布低成本水下机器人

人工智能PK人类:秒杀还是惨遭碾压??

人工智能——习近平总书记杭州演讲关键词,引各行业领袖热议

科技前沿|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专访:人生起点与AI梦想

高端论坛|蒲慕明院士:人工智能可借鉴的5大自然神经网络特性

深入一线|天狼星高端智能无人机在工程测量领域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