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元喜院士解读北斗三号比二号“高”在何处

2017-11-05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以“融合·引领——高精度定位导航”为主题的2017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日前在沪举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11月初,将实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首次发射;2018年底,要具备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能力;2020年前后,将向全球提供服务。


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我国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第二步,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第三步,是到2020年前后,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三号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介绍说,北斗三号与二号的区别不仅在于卫星组网从区域走向全球,而且在载荷、星间链路、激光通信等方面也有进步。如北斗三号采用星载氢原子钟,其精度将比北斗二号的星载铷原子钟提高一个数量级。又如,北斗三号增加了卫星搜救功能和全球位置报告功能。


杨元喜认为,多源导航需要微器件集成的支持,否则多源导航将会变得复杂、笨重,高功耗。微器件集成要保证时间和空间的唯一性,必须具备智能化、全空域的服务能力。多源导航必须解决数据的融合问题。对此,他表示,融合导航的实践经验我们并不丰富,还需要做很多实验,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和软件并不多,中国的融合导航之路是非常漫长的,任务也十分艰巨。


冉承其主任表示,必须着力做好北斗系统海内外应用推广,不断深化卫星导航高精度服务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卫星导航与高端制造业、先进软件业、综合数据业的融合,促进北斗应用推广与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的有效结合,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谭述森、龚惠兴等专家学者也围绕精度定位导航大众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共性技术专题性交流和研讨。

来源:中国科学报(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樱木花道说:北斗只是共享单车的左手

精准定位不只有GPS!中国卫星之父揭秘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

北斗服务400多座智慧城市 中国标准标配全球市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万物互联,有北斗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何令美国如此紧张?


编辑 /徐鑫   审核 /冯昭懿   荐稿 / 陈晨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