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一)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编者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新生研讨课》是面向该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新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明确大学学习要求,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为新生创造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实现教师与新生的对话,架设起教师与新生间沟通的桥梁。《新生研讨课》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写一篇心得体会,《慧天地》从中选取一部分陆续刊载。我们不追求学生表达观点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文笔是否流畅,而注重学生有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是从网上的复制粘贴,而是真正的心得体会!刊载这些文章目的在于鼓励同学们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不满足于记忆知识,只追求高分,而是要勤思考,多过脑,有想法,有思路,有创新意识。欢迎全国高校测绘地信相关专业的同学们投稿,题材不限,只要是你的原创作品,《慧天地》都欢迎。投稿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随着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实地参观学习的顺利结束,《新生研讨课》的学习也结束了。无论是研讨课堂上老师展示的课件,还是来为我们讲解的优秀学姐,或者是在青勘院的参观学习,内容充实而有趣,都是大学生活的一笔笔财富。虽然研讨课已经结课,它给我留下了很深、很多感受与体会。
在大学生活的启蒙,对地理信息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与认可,对往后大学生活的规划与如何度过。诸如此类的问题,新生研讨课都给了我们答案。我也懂得并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想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把他们写下来,作为对我的成长的见证。
在开课之前,一直不明白《新生研讨课》是干什么的,直到在日后的课程学习中,才渐渐了解。我认为它可以分为两大方面:“新生”与“研讨”。
关于“新生”,顾名思义。我们都是初入石大的大一新生。对崭新的大学生活多多少少都会迷茫而不知所措。新的城市,新的环境,新的朋友。一切都是崭新的,在这样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却没有了新的理想与目标,完全处于一个思维的空白期。对我们的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也懵懂无知。而就在这时,在研讨课的课堂上。万教授用ppt为我们展示了地信、测绘行业的著名院士和他们的成绩,也给我们展示了专业的重要性与未来的美好前景。突然觉得,地理信息科学不仅仅是简单的GIS。它是众多科学,各个领域的广泛、紧密结合。并且值得我们地信专业的同学去认真学习。
教授曾请一位大四学姐为我们传授心得。这个学姐很优秀,无论是成绩、科研,还是其他方方面面。不得不承认,当时觉得这个学姐真的是太厉害了。当时心里也涌起无数的热情,希望自己能和她一样,也能在大学一点一点,但是不断的进步。这位学姐的大学生活,一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吧。
老师也一样,告诉我们许多大学生活应该注意的事情。比如告诫我们学习成绩依然重要,也鼓励我们多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开拓视野,提高能力。我们学校还是很看重科技创新的。进了大学,我才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也并不是那么遥远和高大上的东西。只要有兴趣,并为之努力,和同伴们一起合作的话一定能做出一些成绩。也希望我能在大学四年中多多参加科创类的活动,为自己的人生履历积累经验与财富。
大学,时常会有很多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出现在你的面前,也有更多的机会,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和挑战,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从而突破自己。记得在高中时候,我一直是倾听者,一直是沉默着坐在讲台下的那个人。而在研讨课的课堂上,老师鼓励大家走上台,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班级,并说出自己新奇的脑洞,自己对GIS技术应用前景的幻想。我依稀记得我上台说的内容与当时的心情。也许我的观点想法尚且稚嫩,但依旧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莫大的鼓励。在之后的其他课堂,我也渐渐勇敢的站起来甚至走上讲台,发表我的看法与观点。在这个方面,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了。
现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已经习惯并适应这样的大学生活了。希望自己能有想要去追寻的目标,并不断努力去实现它。高中的时候,学校有一句标语:“让自己成为优秀”。这句话到现在依旧适用啊,让自己成为优秀。
另一大方面就是“研讨”了。研讨应该是学术方面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学习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吧。“地理信息科学”这个专业是综合了很多方面科学的一个新型专业。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地理信息科学的:“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由此可见地信专业对科研要求之高、之精。
对大一的我们,研讨也许没有这么深这么专业的要求。在研讨课堂上,我们讨论的也不过是“GIS是否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和“对未来GIS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构思”这样浅层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研讨对于进入大学的我们,无疑是新鲜事物。但在课前的搜集资料、拟写草稿的准备工作中,我们的思维的的确确是活跃着的。我们的思维在研讨中可以碰撞出火花,在研讨中,我们能够加深对这个专业的认知认可度,并且加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新生研讨课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院士专家,也领悟到地理信息科学的美好前景。而这些都是靠着不断研究与讨论得以注入新鲜活力才能够继续发展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意识到,我们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我们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这个方面有很充足的资源,也有很多的比赛。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能力。还能在自己的学习履历中留下灿烂的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在新生研讨课中,我们也与地理信息科学这个专业有了更近的接触。的确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个专业是什么、做什么,解决了心中的一些疑惑。希望我身上能有越来越多的研讨、钻研精神,这不仅仅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帮助,在其他方面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吧。
简言之,新生研讨课让我们从学习者转变为思考者。换了一个身份的我们,可以更立体、全面的去观察和发现这个专业中蕴藏着的东西。
新生研讨课的最后一节是去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实地参观学习。研究院大楼外表朴素,但里面却满满都是学科的精华。在一楼,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与地理信息科学、测绘有关的文化艺术品。这就说明,我们的学科和专业是多样化的,就像那些丝绸、团扇、茶具。我们的专业与艺术品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韵味。这甚至可以发展成一条独特的文化产业链,不仅是美学的又一创新,也能够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我们的专业。额外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足以看到我们行业的重要性了。
二楼是以时间为轴的历史展厅。悬挂了从古至今各个时期,青岛各个地区的地图。不禁为古人的伟大创造能力所折服。曾有人戏谑我们的专业是“做地图的”,但看着那些地图,绘制着一方土地,制作地图的人,一定深深爱着他脚下的那方土地吧。地图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吧,具有很强烈的地方性与个人性。看着图上的青岛,看着青岛发展的历程,由衷的感受到了她的魅力。
地图文化涵盖了各种以地图为载体和表现形式,具有地图元素的多种文化形态。她兼具民族特色和实用性,通过图标来展示不一样的科技与创意。青勘院的地图文化创意产品达千余件,并且在国内外屡获殊荣,让我倍感骄傲与自豪。
不过最令我震撼的是研究所顶楼的高科技展厅吧。这个展厅利用了高新科技技术,为我们展示了地图文化、地理信息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等方面的精彩内容。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青岛地铁线路规划的电子地图,也带上3D眼镜看了VR3D产品。在这个展厅的参观中,我真切的意识到高新科技是多么的重要。他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媒介,可以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认识我们的专业,更是一种利民便民的工具,也是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大动力。
在参观学习的最后,老师给我们看了青勘院的宣传视频,也给我们汇报了近年来青勘院的优秀成绩。发自内心的佩服在我们这一行业前头领军的人。也真心为自己选择了地理信息科学这个专业而开心。院长也应邀给我们全体参观学生发表了讲话。以一个妈妈的身份,告诉我们在大学生活,专业学习中应该注意的方面。“青勘院就是你们的家”,这句话真的很温暖,让人动容。
离开青勘院的路上,我开始回忆新生研讨课的点点滴滴。匆匆忙忙的,时间真的很快,这门课结课了,这个学期也快结束了。与开学的时候不一样的是,我已经习惯大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也不像刚开学时那样迷茫,不知所措。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认识也进一步清晰,也有了把这个专业学好的决心与动力。
新生研讨课给我的影响应该像灯塔一样吧。屹立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我初入大学迷茫的时候,让我看见前方的道路。作为大一新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吧,为自己接下来的道路不断积累、充实自己。此外,还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和喜欢做的事。大学这个平台真的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资源,我们真的需要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如果可以,我们也要多接触一些优秀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和优秀的人多相处,了解他们是如何为人处世,学习工作的。我们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吧,然后也慢慢变得更优秀。
就像研讨课上勇敢上台发表观点一样,在大学里我也应该更加勇敢和自信的去展现自己。也许自己的才华还不够丰富,自己在很多方面也有很多欠缺和不足。但在每一次表现自我的过程中,总能够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会为自己感叹道:“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子。”大学是一个可以改变人,塑造人的地方。想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新生研讨课已经顺利结束,而我的大学生活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研讨课给我的收获会一直是我学习工作与前进的动力。希望我的大学生活是精彩而优秀的,能够满载收获。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编辑 / 孙浩南 审核 / 卞艺潼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